第69章
-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集注
- 張志聰
- 2474字
- 2015-12-16 16:13:40
脈解篇第四十九
太陽所謂腫腰 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 痛也。(此篇論奇恒之勢。乃六十首。蓋以三陰三陽之氣。各主六十日為首。六六三百六十日。以終一歲之周。陰陽六氣。各自盛衰。
而能為經(jīng)脈作病。故名之曰脈解篇。然此篇之論。與諸經(jīng)之論陰陽。各不相同。乃解奇病之脈也。太陽為諸陽主氣。生于膀胱水中。故以太陽之氣為歲首。正月陽氣雖出于上。而陰寒之氣尚盛。陽氣未得次序而出。故太陽所謂腫腰 痛者。
因太陽之氣。尚為陰氣所郁。故腫腰 痛也。此論陽氣之微也。兆璜問曰。奇恒之勢六十首。已釋于診要篇中。但臟腑陰陽之氣。與此篇各有異同。請明示其旨。曰。診要篇中論五臟之氣。各主六十日為首。而取刺諸俞。各有淺深之法。
所謂度臟度俞也。此篇論三陰三陽之氣。分主一歲。各有盛衰。而能為經(jīng)脈作病。所謂度陰陽氣。度人脈也。陰陽之道。
有名無形。數(shù)之可十可百。推之可萬可千。明乎陰陽常變之理。然后可與言醫(yī)。)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此言太陽之氣。生于冬令水中。寒水之氣有所不足。以致太陽之氣亦虛。而為偏枯跛足也。夫正月陽氣解凍。從地氣而上出。則陽氣當(dāng)自次而盛矣。言有所謂偏虛而為跛者。又緣冬令寒水之氣頗有不足。以致所生之陽氣偏虛。而為經(jīng)脈作病。上節(jié)論陽氣微而為時所遏抑。此論根氣不足。而所生之氣亦虛。
以下論陽氣之漸盛。)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強上引背者。頭項強而引于肩背也。太陽之脈。上額交巔。從巔別下項。挾脊抵腰中。陽氣大上而爭擾于上。故使其強上也。)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
(此言陽氣之更盛也。春三月。所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天地萬物之氣。皆盛上而躍。而人之陽氣。亦虛于上。
是以經(jīng)脈上壅而耳鳴也。)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此言陽氣之盛。極于上也。所謂狂癲疾者。乃陽氣盡甚于上。而陰氣從之于下。不得與陽氣相和。下虛上實。故使狂癲疾也。本經(jīng)曰。陽盛則狂。又曰。氣上不下。頭痛癲疾。以下論陽氣之從下而上。自微而盛。由盛而極。太過不及。與時消息。而皆能為病。)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此申明經(jīng)氣之有別也。如陽氣盛上。而所謂耳鳴者。因氣而病經(jīng)也。若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按此篇名曰脈解。而篇中上論三陰三陽之氣。并不言及經(jīng)脈。蓋解釋經(jīng)脈之氣。三陰三陽之氣也。經(jīng)脈之病。三陰三陽之氣所致也。故曰所謂。曰者。言所謂有如是之病者。乃陰陽氣之盛衰。而證見于有形也。若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而不涉于經(jīng)也。兆璜曰。曰所謂。曰者者。釋脈解篇之解字而言也。)所謂入中為喑者。陽盛已衰。故為喑也。(此言陽盛于外。而復(fù)歸于陰也。陰陽離合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
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是陽氣離陰而出于地。盛極于外。當(dāng)復(fù)歸而與陰相合。所謂入中為喑者。陽盛已衰。入中之氣不足。則陰虛而為喑矣。)內(nèi)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內(nèi)奪者。謂陽盛于外。內(nèi)奪其所藏之氣則腎虛矣。俳當(dāng)作痱。痱之為病。四肢不收。蓋不能言而兼之四肢不收。此腎虛厥逆之所致也。兆璜曰。陽受氣于四末。
陽盛已衰。故四肢不收。腎氣不足。則為喑也。)少陰不至者厥也。(少陰之氣。腎所主也。承上文而言。腎虛以致少陰之氣不至者。則手足厥冷也。兆璜曰。少陰之氣。陰中之生氣也。陽盛已衰。則腎虛。腎虛。則少陰之氣不至矣。)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按少陽之氣。當(dāng)主七月八月為首。九月少陰心臟主氣。少陽為君火之相。故至九月而為心之表。其氣更盛者也。然此時天之陽氣。盡歸于下。而陰氣正盛。君相之火。為時所遏。故心脅痛也。兆璜曰。少陰主心痛。少陽主脅痛。診要經(jīng)終篇曰。九月人氣在心。)所謂不可反側(cè)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cè)也。(九月之時。萬物之氣。俱收藏于陰。物藏則不動矣。是以少陽之氣。亦不能樞轉(zhuǎn)。故不可反側(cè)也。上節(jié)論少陽正盛之氣。為時氣所遏。此言少陽之氣。隨萬物收藏。而不能轉(zhuǎn)運其樞。)所謂甚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虛。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此言少陽之氣正盛。
不肯隨時而藏于陰也。夫九月少陽為心之表。其氣正盛。然此時萬物草木。盡皆衰落。則人之氣。亦當(dāng)去陽而之陰矣。
但少陽之氣正盛。陽氣入之于下。而仍欲上長。故病多跳躍也。夫人之陰陽升降。隨四時寒暑往來。此氣獨與天地萬物之氣相忤。故謂之奇。兆璜曰。所謂六十首者。三陰三陽之氣。各以六十者為首。自微而盛。盛而極。極而衰。非僅主六十日也。故少陽之氣。至九月而正盛。)陽明所謂灑灑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
故灑灑振寒也。(陽明乃盛陽之氣。故主五月為首。五月陽盛而一陰始生。故為盛陽之陰。陽盛之氣。為陰氣加之。故灑灑振寒也。)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于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五月陽氣始衰而下。一陰始生而上。陰與陽交爭。以致經(jīng)脈不和。而為脛腫不收也。)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fù)上。
上則邪客于臟腑間。故為水也。(陰氣下而復(fù)上者。謂冬至一陽初生。陰氣下降。至五月而陰氣復(fù)上也。邪、水邪也。謂陰氣下歸于水臟。至陰氣從上而漸盛。則水邪隨氣而上升。上客于臟腑之間。故喘而為水也。)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水火者。陰陽之兆征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故曰水者陰氣也。
上節(jié)論有形之水邪。上客而為喘。此論無形之水氣。上乘而為胸痛少氣。)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
陽氣與陰氣相搏。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甚者。謂陽氣下之甚。陰氣上之甚也。甚則陰陽相搏。水火相惡。而陽明之氣厥矣。陽明氣厥。則陽明之脈病矣。陽明脈病。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
陰陽相搏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此言陽氣盡歸于下。陰氣獨盛于上。故欲獨閉戶牖而居。夫陽明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