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五月為首。五月之時。陰氣始上。陽氣始下。至于甚時。則當秋分之候矣。甚至陽盡陰盛。又當冬極之時矣。是陽明之氣。但以五月為首。而非獨主于五月六月也。六氣皆然。)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并于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此申明陰陽之氣。有上下而復有表里也。陰陽復爭者。謂陰陽之氣。上下相搏。而復交爭于外內也。陰陽之氣。外并于陽。則陽盛而為病矣。陽盛。故使之乘高而歌。棄衣而走也。)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
陽明并于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此承上章而復申明陰陽之氣。上下升降。內外出入。行于脈外之氣分也。氣分者。皮膚肌腠之間。上謂皮膚之上也。夫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足太陰之脈。亦見于皮膚之上而無所隱。是以陽明之氣并于上。則迫于陽明之孫絡與太陰之經脈也。迫于陽明之孫絡則頭痛鼻鼽。迫于太陰之經脈則腹腫也。)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于中。故曰病脹。(太陰為陰中之至陰。故主陰盡之十一月也。十一月萬物之氣。皆藏于中。故主病脹。脹謂腹脹也。兆璜曰。十一月律起黃鐘。為一歲之首。行奇恒之法以太陰始。故以太陰主子也。)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于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陽明者。太陰之表也。太陰為陰中之至陰。陰極則復。故上走于陽明。陽明絡屬心。故上走心為噫。噫者噯氣也。靈樞經云。脾是動病。腹脹善噫。口問篇曰。氣出于胃則為噫。五氣論曰。心為噫。是太陰之氣。從陽明而上出于心。則為噫也。)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嗌。故嘔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于中。則盛滿而上溢。故嘔也。經云。足太陰獨受其濁。太陰之清氣。上出則為噫。陰之濁氣。上溢則為嘔也。)所謂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者。
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也。(得后者。得后便也。氣者。轉失氣也。十一月初生。
至十二月陽氣且出。陰氣從下而衰。所謂臟中之氣。得以下行。故快然如衰也。夫土位中央。上走心為噫者。厥逆從上散也。得后與氣者。厥逆從下散也。夫奇恒之陰陽。各以六十日為首。而始于太陰。故論太陰之氣曰十一月十二月。則余氣可知。兆璜曰。太陽為諸陽主氣。太陰乃陰中之至陰。以正月起太陽。十二月終太陰。用周一歲之氣。)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少陰之氣。主九月十月為首。十月寒水用事。故主于足少陰腎。少陰之上。君火主之。故九月主手少陰心。然陰陽六氣。止合六經。皆從下而生。故不及于手。惟少陰主水火陰陽之氣。有標本寒熱之化。故九月主手少陰。而十月主足少陰也。其余臟有陰陽。只論足而不論手。張兆璜曰。九月雖屬心火主氣。然只論足少陽之表氣正盛。其義微矣。張應略曰。身半以下。地氣主之。陰陽之氣。皆從地而出。故厥論曰。陽氣起于足五趾之表。陰氣起于足五趾之里。本輸篇曰。六腑皆出足之三陽。上合于手者也。是以六氣止合足六經而不及于手。)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根據從。故嘔咳上氣喘也。(此言上下陰陽之氣。不相交合而為病也。
少陰寒水在下。君火之氣在上。上下水火不交。則諸陽之氣上浮。而無所根據從矣。是以陽熱上逆。而為嘔咳氣喘之病。)所謂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 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
陰陽內奪。故目 無所見也。(此節論少陽主七八月為首。因上章論少陽為心之表。其氣正盛。在九月。故不復提少陽二字。七月之交。陰氣上升。陽氣下降。萬物陰陽不定。而未有所主。是以色色不能。而亦未有定也。秋氣始至。
則陽氣始下。而未盛于內。陰氣正出。而陰氣內虛。則陰陽之氣奪于內矣。陰陽內奪。故目 無所見也。高士宗曰。色色、猶種種也。色色不能。猶言種種不能自如也。久立久坐而起。則目 無所見。非色色不能之謂歟。張兆璜問曰。少陽主一陽初生之氣。奚復始于秋。曰。少陽主初生之氣者。乃三陽之次序也。以七月為首者。論陰陽之化運也。是以少陽主甲子。而復主于寅申。在初生之氣。其運風鼓。其化鳴紊啟坼。在相火主氣。其運暑。其化喧囂郁煩。氣化在申。其運涼。其化霧露清切。陰陽之道。有常有變。此論陰陽之變易者也。)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靈樞經曰。少陽主氣。秋時陽氣下降而不治于外。則少陽之氣亦不得出。故少氣也。厥陰肝氣。與少陽標本相合。少陽之氣不得出。則肝氣當治而亦未得矣。
肝氣內郁。故善怒。煎厥者。焦煩顛倒也。按陰陽系日月論曰。戌者九月。主左足之厥陰。故至七八月少陽主氣。而厥陰肝氣。將當治矣。張兆璜曰。因首不言少陽。故特提出肝字。)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
陽氣入。陰陽相搏。故恐也。(秋時陽氣雖入。而陰氣尚少。故萬物雖衰。而未盡去。陰氣少。則陰氣正出矣。陽氣入。
則與所出之陰相搏矣。陰陽相搏。則少陽厥陰之氣皆傷。肝氣虛則恐。膽病者。心下 。如人將捕之。)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秋深之時。陽盡而陰盛。是以胃無氣而惡聞食臭也。論少陽而提胃氣者。言奇恒所主之四時。亦皆以胃氣為本也。)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于血也。(秋時陰氣正出。則內奪其所藏之陰。陰氣上乘。
故面黑如地色也。)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于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于鼻也。(陽氣未盛于上者。言至九月而少陽始盛也。夫血隨氣行。氣未盛而脈先滿。則血留而上逆矣。兆璜曰。少陽主氣。心主血脈。少陽為心之表。故脈滿當于陽氣盛時。)厥陰所謂 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為 疝。少腹腫也。(厥陰木火主氣。故主于三月四月之交。三月陽盛之時。而厥陰主氣。故為陽中之陰。邪謂陰氣也。厥陰之氣在內而未得盡出。故為 疝腹腫也。張兆璜曰。有因陽氣正出而為時氣所遏抑者。有因時氣正盛而又當陰氣所主者。當知奇恒之陰陽。與四時相逆而為病。)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三月陽氣振發。萬物榮華。草木繁茂。枝葉下垂。一惟俯而不仰。人為萬物之靈。是以腰脊痛而亦不可以俯仰也。)所謂 癃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 癃疝也。(陰亦盛者。厥陰之氣亦盛于外也。陰盛而脈脹不通。故 癃而膚脹也。 癃疝者。
陰器腫而不得小便也。按此篇系伯承上章解釋奇病之脈氣。乃自相問答之辭。故末節添一曰字。以申明自相問答之意。
張兆璜曰。曰所謂。曰者者。是設為之問辭。下文是答辭。故增一曰字以別之。)所謂甚則嗌干熱中者。陰陽相搏而熱。
故嗌干也。(所謂甚者。謂陽氣甚盛也。厥陰之氣。與甚陽相搏。則陰亦為熱矣。熱甚故嗌干而熱中也。夫人之臟腑陰陽。
與天地四時之氣。寒暑往來。交相順序。惟奇恒之勢。各以六十日為首。與四時之氣。相逆而為病。故圣人持診之道。
先后陰陽而持之。先診陰陽之序。后診陰陽之奇。審于終始。通于常變。診道乃具。方可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