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 木人剩稿
  • 佚名
  • 4834字
  • 2015-12-16 15:55:29

侍者開溈錄

尺牘

與竺庵和尚

獅弦朗奏。妖籟沉音。洞風方慶。其大飏矣。遙空作贊固已多時。而別峰相見。又昕昏不。隔纖毫也。不慧自方外回。即僻居荒隅。不與世接者。幾十年來。近為鼎湖先師歸寂。眾乃苦勸住持。然每愧樗櫟非材。秪堪鈍置窮谷。無何勉強從事。正藉德光遐映耳。茲洞禪人回。特修片札奉候興居并拙注塵覽不盡。

與石塔梅逢和尚

瑞應優曇。普天欽仰。老兄握夜明符出世。適當其時弟向往高風。已非一日。獨未覿面遘談。覺慳良緣耳。然松風水月。又不可謂有纖塵之隔。剎那之異也。所愧弟因方外回。鈍煨瘴麓。無能為洞宗出指。殊自嫌面目。今則撐護有人。弟何嘗而不謦欬揚眉哉。茲因洞禪人回。特勒八行訊候。尚容親圖握敘。為一期傾倒也。

與檀度南庵和尚

深山大澤。必產龍蛇。信乎古言之不謬也。我博山師翁。以行解相高。為中興曹洞之尊宿。三十余年。不舍鉗錘。當時英杰所從出者。則瀛山先師。與令師法叔數人堪稱大澤中真那伽子。而令師。道德才品俱勝。又得法兄光紹前烈。實令人謦欬彈指也。仰惟法兄再來大士。正好于斯法衰魔盛時。大出手眼。振作一番。俾佛日晦而重輝。吾宗微而更著。則人天俱賴有津梁焉。客春澗法叔。以刻師翁廣錄與謀。因寄。有法兄大集。披覽間頓見口光徹照益信再來大士。乘時演化。以救今之訛弊也。弟欽羨又何如哉。茲因鴻便。率勒數行。一通高山流水之意。臨楮無任馳戀。不宣。

與位中和尚

禪林下衰。如今日撐拄。正須過量大人。法兄從般若中來為法門上將。具見聞根者。孰不景仰。而加贊乎。弟駑駘鈍鳥。不能有所振奮甚自愧虛負圓顱。所幸三十余年前。隨人行腳。獲親近東山令師叔。及二三古尊宿。見其作略為人。誠堪可師。獨是碌碌庸材。終以活埋為得計。若高視法兄權衡佛祖。舟楫人天。自又應捶罵不少矣。客春。因澗老叔遣侍者通信。曾著行人隨還。擬順走寶山謁候。適值老叔圓寂。行人急欲回報。其書并土物。送附博山轉致。不知曾達記室與否。茲復付博山一庵書。并儀物走敬法座。想老法兄。清風朗月之懷。必頷之一笑也。臨楮無任依依。

與程周量方伯

居士坐菩薩乘。現宰官身。凡在法門。皆藉弘護。可謂不忘靈鷲付囑矣。曩者。于分衛中。得一接晤。具見道意汪洋。令人欽羨無已。別后。想慧眼廓佛祖之心宗。造履極圣賢之物格。不假聞樨。而頓明無隱。直掀翻維摩老子信然也。俟他日有緣。當親訓姓秤官人一喝茲因便鴻。率勒寸楮。奉訊興居萬福。隨附拙注呈覽。臨楮不盡神飛。

與黎常谷文學

相隔三秋。猶之一日。誠為白駒過隙。生死迅速。得無令人著。忙者乎。比來興居想獲清勝。但未審道念有所進步否。茍不日新。難以中立。則后必有退踵日在。如此皆由不信自靈明之不昧。死復更生之定理。因果影響。鷺白烏玄必無爽也。今貧道為緇白二眾。苦延住持鼎湖。日欲居士昆季。到此林泉一話。或能觸發宿因。覷破娘生面孔。不惟慶快一生。而亦喜于千劫不為生死累也。

與楊無見居士(出家號石鑒)

前日過館。飽我香飯。至今八萬四千毛竅中。尤作眾香界氣息。但愧空腹沙門。無可為報耳。感愧感謝惡濁世中。尊翁能知歸向法門。請余與授歸戒。萬中無一。他日定為樂邦中人。居士亦應牢把鼻巴。于市廛街頭伸腳。千魔無能嬈。八風莫能搖。始不虛在妙喜國中來。作有家漢子也。

與宗符比丘

老人昨在勇猛庵。住二十余日。見庵眾有學律者而不專志。志茍不專。則難以融會持犯未免有觸途成滯之艱。久之便有隨流日子去矣。復見有學禪者皆墮今時知見。多輕毗尼咳詆律學。以為執著。寧知輕詆毗尼。叛逆圣教而執病尤甚。縱遇藥王大士。扁鵲神醫。亦無下手處也。古人咳唾掉臂。無非妙用。何獨毗尼而非妙用乎。斯則不但不知古人受用。而且不達如來圣智。何也。如來在昔。不以正法眼藏付囑彌勒文殊。而付囑大迦葉尊者。尊者位居聲聞。頭陀終身。午前不雜余食。過中不飲果漿。古板子。無過此老。今奚取此老心而棄此老。行耶。嗚呼。如來婆心。專為末代作個對治陶镕習氣榜子。而末代專與如來作個諍門。殊不知隨自習氣。阿誰不會。何俗不曉。如此豈特為習氣所使。實自失大利益。復于末世中。作個斷滅正法種子。自誤誤他。過非小也。昔日親和尚嘗曰一善知識出世。即壞一正法。又寧知度一徒出家。便壞一正法乎。故老人長夜懼此。所以不敢廣納徒眾。恐力誨之不及。教之不全。即為獅子身中蟲矣。子昔依老人住十余年。老人未嘗有不遵禪律。而互相詆毀者。吾初勉子參方。仍贈以草鞋錢。衣襲等物。可謂欲子成人至矣。子于嶺外得遇羅峰和尚禪律教三宗并行。是再來古德也。和尚后住日親山你復得親侍數載。受益不淺。奚可不奉日親之教。以教徒眾返順近世之徐六可乎。當自勉之。

與嚴石行文學

聞居士去冬為魔所妒。然今世界。舉目皆然。能不被他困者。指不數屈。惟堅自定力。力行善款。信因果之無誕。則惡魔不能致其大禍。況者段公案。乃居士多生與他結得來。所以今生未免累及。茲魔既自衄。獲太吉利。即是消除宿業。勿造新殃。是所深愿也。

復何壬生明經

三教之為言也。不離心性。心性之言雖同。而道迥異。何也。孔老之為道。志在一生。忽三世之論。昧因果之談。故其道落斷常。性窒六合。既窒六合。塵不可出。區區于寰宇之內。輪轉六趣之中。由斷。則迷善惡之因而不知響應。是以難免。當來有為之果。果復造因因果循環。生死不已。由常。則堅執世間有為之法。而不達無常。雖有逝川之嘆。而無不滅之論。吾佛所謂道者。性自如如。本既不生。今亦不滅。而教。則離名言。絕數量。無大小彌綸六合之局。論大。則圓包法界。言小。則細入鄰虛湛然常住。而不變不遷。寂寞虛靈。而不迷不昧。歷今古而無去無來。即一念而周三世。無凡圣之分。越心識之見。尚不得以有無而為論。豈可以斷常而為言。若佛所言有無者。以眾生一念不覺。自作妄因。妄受果報。如影隨形。猶響應聲。理之必然。毫不有爽。果成因謝。果謝因無。本不有因。妄造而受。妄無實性。故說為無因果不亡。故說為有。此吾佛之謂有無。非同孔老之有無。若有信生死因果不虛。自性靈明不滅者。于上言句檢點明白。則不妄作妄受。妄流生死。可于二六時中。恒自返照。看自現前一念。落在何處。忽也窺破。則不隨其生死流轉。而大事辦矣。然初心入道。必以福善為門。不妨多種。以為助道之因。故云。修慧不修福。入道多辛苦。是知入道福高易進善淺難成。賓頭盧。令釋道安浴僧。誠為可鑒。紙墨難窮太虛理。名言豈露佛祖心。請自酌量。惟善觀察。

復洪西嚴少宰

世出世法本一無二。于諸有為無為法。了達其性則是行于出世法。不了達其性。則是流于世諦法。故有動涉有為。而不昧無為者。亦有靜向無為。而轉涉有為者。明昧之間。雖毫厘無差。實天地懸隔。言之誠未易易接教。知已稟受菩薩大戒。與決意林泉。干辦出世業去。事之佳勝。孰有過此。窮巖棲苴愧無稱賀謹達斯言是用遠將。想高明諦理。不以為贅譚也。

別后每懷尊體。想今調適矣。曾覺病來。有所得力否。凡入一番紅爐。必有一番銷落。便中幸詳舉似在今相與。不敢流于世諦。向言有所未直者。以奉法于君子之信而后諫。今既不鄙寡德。資受佛戒。不信之疑。毋容在念。當必忠告惟是懸說多端。不知應病一語。故索。來教。俟有嗣陳。明教嵩公之言曰。為道不。為身。為法不。為名。實竊膺之。倘能成就。舒我老婆心。以報佛恩。曷勝感藉。

復曾自昭文學(出家號更見)

自禁足沙灣。時詢鐘山諸子。及往來僧眾。知居士關中兀坐。晏然自若。深懷慶慰。第未審腳跟下事。若何措足。茲接來札。頓見心目矣。然向上一事。既非識見所到亦非理會能及。若于言下薦得。乃是宿具靈根。才一用心。便落工夫邊事。即須猛著精彩。把定在前。看渠渠是誰。步步立在轉處。不可死在一路。自然抵至也。縱使熟境雜念現前。如電掣長空。紅爐片雪。不用將心掃除。自然去不留跡。茍以心除心。心心相續。妄無休日。猶如病目。惡見空花。花轉非一。一念回光。空花自滅。雖云心本無二。而用之非一。故致每多墮歧途。然根有大小。性具剛柔。做工夫人。誠有緩急。若英雄憤發之漢舉起。當下即要決了。如人捉賊。當前扭住。立目便要見贓。又如猛將入陣。以擒賊帥為心。雖千鋒萬刃交途。而單刀直入。無暇顧其余者。話頭現前。尚不見真。何得見妄。所謂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斯乃超群拔萃禪和子之捷徑工夫。倘才見妄生即是念不專一。工夫不得力矣。其根性柔者。久參疑情不破。心無間歇。工夫由是綿密。異念不生。切不可認此為是。只當發起勇猛。以破疑情為志。自然有觸著。磕著。日在。倏爾靜境現前。身心輕安。見靜裸裸地。斯乃識情澄凝所至。心境暫寂非是圣證。若作圣解。即墮群邪。若能于中急著眼睛。忽然覿面則虛空粉碎。大地平沉。方為撒手。若英雄憤發無個入手處。正是大路當前不可暫歇。脫有廓然。即當遍參知識。以求證驗。得遇作家手眼。方有竿頭進步。最怕自認電光。亦忌他冬瓜印子今觀來札。知近日所得不出妄心暫歇。正當發起疑情勇往向前。自有一番大受用在他日始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老人于居士心熱。不覺率此逗漏。為鄰人作丑。與我一皆抹卻為幸。

復黎哲斯居士

欲以世間法。而求出生死者。其猶形曲。而覓影端。聲暴而求響順。寧得有之乎。言脫離思想。無個覓處。即當看此想。從何處起。去至何所。復覓不得。可看此想面孔何似。倘或窺破。可來與老人驗過。萬不能下此工夫。因果不可不信。齋戒不可不勤。三寶是良福田。不可不深加歸敬。佛是世間慈父。念眾生如一子。若人想念佛名。如來即入其人想中。是則以此思想妄念。易之而為佛心佛心既成。則不隨其世間生死流轉矣。

復伍鐵山兵憲(香山縣古名鐵城)

鐵城。湖峰。山川雖阻。而云月是同。猶影現澄潭兩兩相接。非遠非近。非一非二。既無二月。必無二人。故判袂來。寒暑疊遷。而未嘗與老居士纖隔。邇來懸念之思。水月未足為喻。想居士亦必然也。承惠墨丹佳章四壁為之生光。非月里兔毫。神力變化。莫能有斯也。

復嚴定生居士

貧道母難之晨。自惟無德可報。好慚好愧。乃累居士偈言見祝。直得繩床震動。來云。是個爐鉗。未卜向甚么處安炭火。咄。無你棲泊處。西照禪人來意得恁么孝順寄與三十棒。著定生領過。

偈曰。閑搦龜毛筆。繪出虛空樣。博得居士嚴。謂予真拙匠。居士若誠然。如群盲摸象。居士若不然。月非離指上。說似即不中。獨許衡山讓。當鋒毒棒馳。問渠誰痛癢。立要斯石人。打翻奇伎倆。白日嚴公眼。莫自生花障。知我不相瞞。斯為真供養。拈卻金剛經。何有相非相。直下欠承當。知復沉比量。(來云。我聞般若經。壽者本無相。)。

復劉璞公文學

貧道擬樹白石浮圖用報佛恩。已經歲未竣。比昔賢插莖草。而寶王剎成。似尤省事。居士旁視。應失笑我也。兩承捐助。福自有歸。須知當前了無受者。勿貴無禮沙門。不致謝也。來諭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則直捷之甚。但不斷淫怒癡。亦不與俱。于此又覺反案。未審居士曾酌量與否。世諦浮蝣行陰不駐。惟居士如時自愛也。

復何見五司寇

人生世間。須憑福力所滋時逢末劫。不假善因。曷獲祥臻之果。然福從善生。善由心發是以日用中。須善用心才有毫芒不與道德相應者。即須揭除無至萌生漸長。不覺滋茂難钁其根。言不相應者。首則殺生。次則驕恣。不念人身無常。三界火宅。目前所有悉屬空花。智眼靜夜觀來。于己毫無分在。惟有生平所造美惡兩業。雖千生萬劫。亦不系亡。是故智人。須擇其善者而力行之。斯是善用其心者也。如居士昔處驚濤。大獲晏然。莫不皆由宿之良因。今之善德而至也。茲聞齋戒無倦。信念愈堅。非具智眼。看破空花。無能如斯。更能百尺竿頭再進。是為盡善盡美。道人老病日至。明春決罷剞劂之緣還山。與泉石同優。以待天年耳。后與居士晤話難期。故以婆言訂及。幸無嫌瀆可也。

復徐圣甫明經

真幻虛實。已知居士知之。世出世間諸法。亦已知居士知之。然于知之。而未曾勘破。是衲之所知之。衲所如之。久已啟之。唯能啟之。不能為居士肩之。故歷劫塵勞擔子。還須自己回頭一看。廓爾放下。即千生萬劫夢事。了不可得。當處即見古佛解脫場矣。如或不然。則未審擔至何日云休。信知知之一字。眾禍之門也。

復李仲藏文學

面后滿想居士工夫日有所進。不料為地水火風四大所滯。然病生起。必由于心。而心非四大。雖非四大。亦不離四大。茍能于斯言下窺著。不但病無處所。而維摩老人。亦被居士勘破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山市| 武穴市| 北川| 兴海县| 奉贤区| 河北省| 平度市| 永靖县| SHOW| 湘潭县| 香港 | 城市| 离岛区| 浪卡子县| 会理县| 宜黄县| 仪陇县| 大田县| 汕尾市| 天水市| 新沂市| 霍邱县| 黎川县| 荣成市| 灵寿县| 龙山县| 玉林市| 日土县| 南木林县| 保山市| 汉阴县| 兴隆县| 卓资县| 翁牛特旗| 探索| 平安县| 台江县| 滨州市| 东港市| 双辽市|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