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陽者,至春正月,脈有死征,皆歸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盡,草與柳葉皆殺,春,陰陽皆絕;期在孟春。理,里通。此下論,上合昭昭,下合冥冥,以決死生之期,遂合歲首之理。冬三月之病水病也,病合于陽者,合于太陽寒水之氣也。冬失其藏,春無以生,故至春正月,其病不愈,則脈有死征;雖不即死,皆歸出春,謂出春交夏,決死也。若冬三月之病,在里之精氣已盡,則不能出春,仲春草發,季春柳葉發,草與柳葉時皆殺,殺,猶死也。若冬三月之病,至春,陰陽皆絕,期在孟春當死,不能至仲春之草,與季春之柳葉矣,此冬三月之病而有短期也。
春三月之病,曰陽殺,陰陽皆絕,期在草干。此春三月之病而有短期也。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春三月之病,陽氣不生,故曰陽殺。殺,猶絕也。越春夏而至于秋,則陰陽皆絕,期在深秋之草干而死。
夏三月之疾,至陰不過十日,陰陽交,期在 水。,濂同。此夏三月之病而有短期也。六月長夏,屬于至陰,時當至陰,陽氣盡浮于外。夏三月而病不愈,交于至陰,不過十日死;若越長夏而至于秋,則為陰陽交;夏三月之病而交于秋,期在水而死。 ,猶清也。中秋水天一色之時也。
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已,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陽獨至,期在石水;二陰獨至,期在盛水。此秋三月之病而有短期也。前三陽,謂太陽、陽明、少陽,故曰俱;后三陽,謂太陽;二陰,謂少陰,故曰獨也。秋之三月,肺金主氣,若秋三月之病,合太陽陽明少陽而俱起者,此陽病合肺,當不治自已;若陰陽交合,至秋三月而病者,主陰陽不和,當立不能坐,坐不能起;若有陽無陰,而太陽之氣獨至,當秋時而病者,期在冬令之石水而死;若有陰無陽,而少陰之氣獨至,當秋時而病者,期在春令之盛水而死;太陽為水府,少陰為水藏,死于冬之石水,金不生水也,死于春之盛水,水不生木也。此決死生之期,而陰陽相類之理,更可識矣。
卷之九
方盛衰論第八十篇
盛者,陰陽形氣之盛;衰者,陰陽形氣之衰。方,度也,診也。五度十度,視息視意,皆持診之道,所以方其盛衰也,若失經絕理,亡言妄期,是謂失道。
雷公請問∶氣之多少,何者為逆,何者為從?氣,陰陽之氣也;多,猶盛也;少,猶衰也。人身陰陽之氣,有多而盛,有少而衰,盛衰之道,有逆有從。何者為逆?何者為從?所以方氣之盛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