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卒,音促。中,去聲,下中同,凡飲食起居,憂患所傷,當未診先問。不先言此,而卒持寸口,妄言病名,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語者,馳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論。診無人事治數之道,從容之葆,坐持寸口,診不中五脈,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遺師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棄術于市,妄治時愈,愚心自得。嗚乎!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擬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諭,受以明為晦。葆,保同。嘆世人不明大道之難知,所以懲創其心志也。世人之語,妄自夸張,是馳騖于千里之外,而不明于尺寸之論。診無人事,謂昧昧以診,不知人之病情也。無治數之道,不知救治之法也。無從容之葆,不知比類從容,而保全其身命也。坐,猶定也。持,即診也。寸口之脈,一定診之,雖診而不中五臟之脈,以及百病之所起,人孰無良,故始以自怨,咎有所歸,故遺師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猶之棄術于市,妄行其志;病或時愈,而愚醫之心,即自得也。嗚呼!如是之醫,深可嘆也。精微之道,窈窈冥冥,而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高深可擬于天地,遠大可配于四海。今汝不知道之諭受,是猶以明為晦,汝其勉之。
卷之九
陰陽類論第七十九篇
陰陽類者,陰陽類聚而交合也。三陽二陽一陽,三陰二陰一陰,其中交屬相并,繆通五臟,陽與陰和,陰與陽和,首論五臟陰陽之至貴,末論四時陰陽之短期,中論三陽三陰之交合,皆為陰陽類也。
孟春始至,黃帝燕坐,臨觀八極,正八風之氣,而問雷公曰∶陰陽之類,經脈之道,五中所主,何臟最貴?四時之氣,始于孟春,黃帝燕坐,臨觀八極,而正八風之氣,得陰陽互用之妙,內外交通之理,而問雷公曰,陰陽之類,即人身經脈之道,五行在中,主于五臟,今五中所主,何臟最貴?此帝臨觀八極,以正八風之氣,而有是問也。
雷公對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脈之主時,臣以其臟最貴。五行之木,在時為春,在干為甲乙,在色為青,在中主肝,孟春始至,肝木之氣,治七十二日,是肝脈之主時,則肝臟最貴也。
帝曰∶卻念上下經,陰陽從容,子所言貴,最其下也。《疏五過論》云,上經下經,揆度陽陰,卻念上下經,即上經下經也。陰陽從容,即揆度陰陽也,從容揆度,則子所言貴,最其下也,而有至貴者在焉!雷公致齋七日,旦復侍坐。公聞帝教,未明其貴,故致齋七日,旦復侍坐,求教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