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疏五過論第七十七篇
疏,陳也。醫工診脈治病,其過有五。未診不問,診而不知,其過一也。不知補瀉病情,其過二也。不知比類奇恒,其過三也。不知診有三常,其過四也。不知終始,不問所發,其過五也。此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不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臟腑雌雄表里,八正九候之道,是以五過不免。帝召雷公而語之曰∶事有五過四德,汝知之乎?故此篇疏五過,下編懲四失。蓋知之為德,不知為失也。
黃帝曰∶嗚呼遠哉!閔閔乎,若視深淵,若迎浮云,視深淵尚可測,迎浮云莫知其際。圣人之術,為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法則,循經守數,按循醫事,為萬民副。故事有五過四德,汝知之乎?閔閔,憂之至也。帝嘆道之遠大幽深,而圣人之術,循經守數,事有五過四德,醫工不可不知。故語雷公以發明之。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聞五過與四德,比類形名,虛引其經,心無所對。五過四德,公未之聞,若比類形名,虛引其經,而心實無所對。心無所對,言不知也。
帝曰∶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后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并,醫工診之,不在臟腑,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灑灑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于衛,內奪于榮,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過也。中去聲,下同。營音榮,義通。在,察也。變通也。此言醫工未診不問,診而不知,治之過也。大凡未診病者,當知其貴賤貧富。必問嘗貴后賤,嘗貴后賤,志意內傷,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營猶榮也。又必問嘗富后貧,嘗富后貧,則肥甘不足,名曰失精。五臟之氣,本于陰精。今失精,則五臟之氣,留連不及。五氣留連,則病有所并。醫工診之,但診不問。故不察臟腑,不通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
嘗富后貧,名曰失精者,至此,則身體日減,而氣虛無精矣。五氣留連,病有所并者,至此,則病深無氣,但灑灑然而時驚矣。此嘗富后貧,工失其診,而有如是之病也。病從內生,不得其治,則病深,病深者,以其外耗于衛,內奪于榮,病生于內,名曰脫榮者,至此,則并榮衛而耗奪矣。此嘗貴后賤,工失其診,而有如是之病也。此醫工未診不問,診而不知,亦治之一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