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3章

帝曰∶善。火熱復,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發,或間數日發,其故何也?承上文內外之病,而問寒熱似瘧,或一日發,或間數日發,其在中在外何如?岐伯曰∶勝復之氣,會遇之時,有多少也。陰氣多而陽氣少,則其發日遠,陽氣多而陰氣少,則其發日近。此勝復相薄,盛衰之節,瘧亦同法。火熱而復惡寒,惡寒而復發熱,此為勝復之氣;或一日發,或數日發,此為會遇之時;寒熱有盛衰,發日有遠近,此勝復之氣,會遇之時,而有多少也。間數日發者,病氣在陰,陰氣多而陽氣少,則其發,間數日而遠;一日發者,病氣在陽,陽氣多而陰氣少,則其發,一日而近。此即勝復之氣相薄,而有盛衰之節也。雖寒熱有如瘧狀,究之瘧亦同法。

帝曰∶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復起,奈何治?此復舉寒熱而探其治也。上文岐伯云∶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故問,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然寒熱相兼,有病熱者,先寒之而熱∶有病寒者,先熱之而寒,寒之熱之,二者皆在,寒之而熱,熱之而寒,則新病復起,何如以治?岐伯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諸寒之而熱者,以寒為本,故取之陰,當以熱藥治之。諸熱之而寒者,以熱為本,故取之陽,當以寒藥治之。夫寒之而熱,治之以熱,熱之而寒,治之以寒,所謂求其屬以治之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熱,服熱而反寒,其故何也?承上文之意而復問也。服寒治熱,而反熱;服熱治寒,而反寒。新病復起,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氣,是以反也。王,去聲。下同。春溫夏熱秋清冬寒,四時之王氣也。王氣當順之,若以寒治熱,以熱治寒,治其王氣,是以反熱反寒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有不治王氣,而反熱反寒者何?岐伯曰∶悉乎哉問也。不治五味屬也。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故,舊本誤攻,今改。不治王氣,而五味之屬,有以治之也。夫五味入胃,從胃而各歸其所喜,故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腎。味久而增其藏氣,乃物化之常也,藏氣增而日久,則此勝彼衰,乃夭之由也。所以反熱反寒,而病不愈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謂也?五味不可偏勝,故方制君臣,帝相因而問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丰县| 合水县| 阿拉善左旗| 灵山县| 瓦房店市| 会同县| 天水市| 资溪县| 凤山县| 福鼎市| 嘉鱼县| 紫金县| 城固县| 宽甸| 晋中市| 山东省| 惠安县| 交城县| 灌南县| 庆元县| 瑞金市| 兴化市| 连城县| 高邑县| 岳普湖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文登市| 榆林市| 丰城市| 富锦市| 永兴县| 开平市| 林口县| 葵青区| 新晃| 永泰县| 故城县| 大方县| 瑞安市| 正安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