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975字
- 2015-12-12 16:06:49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游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化生也。統(tǒng)言之,則曰大氣。析言之,則有燥暑風濕寒火六氣,游行出入于地中,而化生萬物也。燥暑風濕寒火,在天無形之氣也。干蒸動潤堅溫,在地有形之征也。故風寒之氣,在于地下;燥熱之氣,在于地上,濕土之氣,在于地中;火熱之氣,游行其間。一歲之中,日月營運,一寒一暑。今風濕類乎寒,燥火類乎暑,是寒暑六氣入于地中,故令地在太虛之中,而化生萬物也。由此而推之于人,肝腎在下,即風寒在下也。肺心在上,即燥熱在上也。脾位中央,即濕氣在中也。三焦之氣游行于上中下,即火游行其間也。人居天地之中,而與天地相參也。
故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此承上文之義而復言之。上文云,燥以干之,故燥勝則地干。暑以蒸之,故暑勝則地熱,惟蒸也,故熱。
風以動之,故風勝則地動。濕以潤之,故濕勝則地泥,惟潤也,故泥。寒以堅之,故寒勝則地裂。裂,堅之極也。火以溫之,故火勝則地固。固,牢實也。潤則泥,溫則固,理當然也。
帝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天地之氣,何以候之于人。
岐伯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于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天地之氣,五運六氣也。勝復之作,淫勝郁復也。運氣之變,發(fā)為民病,非診候之可知也。故診脈之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即此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于診之謂也。
帝曰∶間氣何如?間,去聲。
岐伯曰∶隨氣所在,期于左右。司天左右之氣,在泉左右之氣,謂之間氣。如少陰司天,則左太陰右厥陰,謂之間氣,而居乎上。
陽明在泉,則左太陽右少陽,謂之間氣,而居乎下。是隨司天在泉之氣,而期于左右也。
帝曰∶期之奈何?期于左右,何以驗之∶故問期之奈何。
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從,同也。違,逆也。從其氣者,歲中主時之氣,與加臨之間氣相同,如初之氣厥陰風木,而丑未之歲,厥陰風木加于初氣,是從其氣也。從則陰陽相合,故和。違其氣者,主時之氣,與加臨之氣相逆,如初之氣,厥陰風木,而卯酉之歲,太陰濕土加于初氣,木刑其土,是違其氣也。違則加臨受制,故病。
不當其位者病。不當其位,即上文云,以下臨上,不當位也。如卯酉之歲,太陰濕土加于初氣之厥陰風木,則少陽相火加于二氣之少陰君火,以下臨上,不當其位,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