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6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960字
  • 2015-12-12 16:06:49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土,可散其郁,當刺足太陰之所出,刺足陽明之所入。子午之歲,陽明在泉,太陽水氣降為地之左間。水欲降,而地阜土司窒抑之,則降而不下矣。土抑之而水郁發,必土氣散而水可入,斯時當折其所勝之土,散其所郁之水,當刺足太陰脾土所出之井,脾為臟,胃為腑,故更刺足陽明所入之合。上文升之不前,皆取本氣之郁而刺治之,此降之不下,皆取所勝之氣而刺治之,是皆立教之法,以明刺治之不可執也。

帝曰∶五運之至,有前后與升降往來,有所承抑之,可得聞乎刺法?上文木火土金水論上下左右升降不前,故曰五運之至有前后,與上下升降,左右往來,有所承制而抑郁之,因各有刺,可得聞乎刺法之義乎?岐伯曰∶當取其化源也。是故太過取之,不及資之。太過取之,次抑其郁,取其運之化源,令折郁氣。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資取之法令出密語。《六元正紀大論》云∶折其郁氣,資其化源,化源,生化之源,故曰當取化源也。是故太過則取之,不及則資之。太過取之者,乃以次而抑其郁,取其五運之化源,令折其郁氣也。不及資之者,乃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下《本病論》岐伯有注玄珠密語之云,故曰資取之法會出《密語》。

以上論上下左右間氣升降不前,各有刺法也。

黃帝問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聞司天未得遷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萬化之或其皆妄,然與民為病,可得先除,欲濟群生,愿聞其說。上文論升降不前各有所刺,故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每歲司天,當其時而未得遷正,使司化失其五常之政,即萬化之或其皆妄,時既不正,然必與民為病,欲濟群生,故復問之。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言其至理,圣念慈憫,欲濟群生,臣乃盡陳斯道,可申洞微。帝念慈憫群生,探其至理,伯因贊美而申陳之。

太陽布復,即厥陰不遷正,不遷正氣塞于上,當瀉足厥陰之所流。巳亥厥陰司天,上年司天則辰戌太陽也。一歲既終,太陽有余復布,即厥陰不遷正矣。不遷正則木氣塞于上,厥陰之氣郁而不伸,故當瀉足厥陰之所流。人身經氣出于井,淄于滎,注于俞,行于經,入于合。流,謂滎俞經也,下流仿此。

厥陰復布,少陰不遷正。不持正,即氣留于上,當刺心包絡脈之所流。子午少陰司天,上年司天則巳亥厥陰也。一歲既終,厥陰有余復布,則少陰不遷正矣。不遷正即火氣留于上,少陰之氣郁而不伸,故當刺心包絡脈之所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石市| 乌兰县| 潢川县| 淮阳县| 辰溪县| 唐山市| 大庆市| 会东县| 扶绥县| 靖远县| 赤城县| 金山区| 兰溪市| 化德县| 额济纳旗| 固始县| 宁津县| 白玉县| 博爱县| 卢湾区| 通州市| 泾源县| 静宁县| 烟台市| 池州市| 桦甸市| 崇明县| 合山市| 灵寿县| 五莲县| 顺平县| 沙雅县| 芜湖市| 手游| 温州市| 务川| 大渡口区| 称多县| 昭平县| 玛沁县|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