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853字
- 2015-12-12 16:06:49
少陰復布,太陰不遷正。不遷正,即氣留于上,當刺足太陰之所流。丑未太陰司天,上年子午少陰有余復布,則太陰不遷正矣。不遷正則土氣留于上,太陰之氣郁而不伸,故當刺足太陰之所流。
太陰復布,少陽不遷正。不遷正,則氣塞未通,當刺手少陽之所流。寅申少陽司天,上年丑未太陰有余復布,則少陽不遷正矣。不遷正,則火氣塞而未通,郁而不伸,故當刺手少陽之所流。
少陽復布,則陽明不遷正。不遷正,則氣未通上,當刺手太陽之所流。卯酉陽明司天,上年寅申少陽有余復布,則陽明不遷正矣。不遷正則陽明金氣未能通上,郁而不伸,故當刺手太陰之所流。手太陰,金也。
陽明復布,太陽不遷正,不遷正則復塞其氣,當刺足少陰之所流。辰戌太陽司天,上年卯酉陽明有余復布,則太陽不遷正矣。不遷正則上年終氣之太陽,與本年司天之太陽,復塞其氣。復,重復也。太陽重郁,故當刺足少陰之所流,足少陰水也。
帝曰∶遷正不前,已通其要,愿聞不退,欲折其余,無令過失,可得明乎?上文論遷正不前,帝更欲詳明不退之義。
岐伯曰∶氣過有余,復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氣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遷正,故復布化令如故也。不退位者,乃氣過于有余,下年復作布政,是名不退位也。天氣不退,使地氣不得后化以遷正,地氣不得后化,故新司天未可遷正,故復布化令如其故也。是知不退位,乃所以不遷正,不遷正,乃所以不退位也。
巳亥之歲,天數(shù)有余,故厥陰不退位也,風行于上,木化布天,當刺足厥陰之所入。如巳亥之歲,天數(shù)有余,故厥陰不退位也。不退位,則子午云歲猶尚治天,風行于上,木化布天,厥陰之氣有余也,當刺足厥陰所入之合穴以瀉之。
子午之歲,天數(shù)有余,故少陰不退位也。熱行于上,火余化布天,當刺手厥陰之所入。凡本年司天之氣,有余不退,則下年司天未得遷正,下義俱仿此。手厥陰,心包絡也,刺之所以瀉火熱之有余。
丑未之歲,天數(shù)有余,故太陰不退位也。濕行于上,雨化布天,當刺足太陰之所入。寅申之歲,天數(shù)有余,故少陽不退位也。熱行于上,火化布天,當刺手少陽之所入。氣同少陰。上文君火相火,同刺包絡,至此則異,穴雖不同,理則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