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 佛本行集經(jīng)
- (北周)阇那崛多
- 5327字
- 2015-12-12 11:45:23
爾時閻浮南天竺地。有一國土。名阿槃提。彼國土中。有一聚落。名獼猴食。其聚落內(nèi)。有一巨富婆羅門姓大迦旃延。其家多有資財珍寶。奴婢六畜。谷麥豆麻。屋宅園林。種種豐足。乃至如彼毗沙門宮。無有殊異。彼婆羅門。聰明智慧。讀誦受持三韋陀論。博通諸物。一事十名[囗祁]辀婆等。文句字論。往昔過去。一切諸事。五明之論。知句半句。分別世間諸受記論及六十種。大丈夫相。皆悉具足。讀誦通知。與嚴(yán)熾王作國大師。時彼國師大婆羅門。第一長子。辭家游歷他國。學(xué)問不知厭足。處處尋師。具解諸論。技成就已。還歸本家。既奉見父。即咨白言。善哉阿爺。我今學(xué)問。種種通達。為我聚集一切大眾。我欲誦出韋陀論等及諸技能。父聞歡喜。即為集眾。兒見人集。即在眾前。所誦一切韋陀論等及諸技能。皆不隱藏。悉并誦出。而彼大眾。即便共尊彼國師子。推為上座。其父即將種種珍寶。而供養(yǎng)之。時彼國師大婆羅門。復(fù)更別有第二之子。名那羅陀(隋言不叫)。其父告彼第二子言。汝那羅陀。今可舍家出至他國受學(xué)誦習(xí)韋陀諸論。令如汝兄。而那羅陀童子之兄。當(dāng)誦一切韋陀論。時其那羅陀。一聞即便一切受持。時那羅陀聞此語已即白父言。善哉阿爺。我已通解一切韋陀及咒術(shù)等。阿爺今可為我。聚集一切大眾。我于眾前。誦諸韋陀及以技能。其父聞子如是語已。心生希有。即集大眾。集大眾已。諸種安置。時那羅陀。在大眾前。誦諸韋陀一切論等。爾時大眾。聞已各各心生歡喜。贊嘆彼言。善哉善哉。大智童子。快能誦習(xí)諸韋陀論。其父復(fù)將種種財寶。以用供養(yǎng)。
爾時長兄。聞弟誦通一切諸論。心生苦惱。作如是念。我無量年。游歷諸國。學(xué)習(xí)種種所誦咒論。心慮煩勞。方始誦持諸咒術(shù)得。其那羅陀。云何聞已。皆少時間。受持凈遍。而其少年。尚得如是。若后成長。必定應(yīng)當(dāng)作王國師。以是因緣。我須方便除滅其體。如是則我得成大利。若不然者。終奪我位。
爾時其父。知自長子內(nèi)心。如是于那羅陀。私生惡念。既覺知已。作是思惟。我此小兒。聰慧可憐。勿令為兄之所奪命。作是念已。應(yīng)須方便莫令其知。
爾時南方有一城。名優(yōu)禪耶尼。去城不遠。有頻陀山。其山中有一老仙人。名阿私陀。在中居住。彼仙洞解一切韋陀并及諸論。以得四禪。具五神通。是那羅陀童子外舅。是時國師大婆羅門并及其婦。即將其子那羅陀身。往彼山中。對共付囑阿私陀仙。以為弟子。其阿私陀。既受領(lǐng)得那羅陀已。教詔顯示。不久成就獲得四禪具五神通。
爾時梵志阿私陀仙。將其弟子那羅陀身。即出山向波羅奈城。即于城外。造立草庵。在中居住。晝夜六時。作如是教。大聲唱言。善哉善哉。汝那羅陀。佛今出世(如是三稱)。汝應(yīng)彼邊。剃落出家。修行梵行。必當(dāng)長夜大得利益。大得快樂。自利身已復(fù)應(yīng)利他。
爾時彼老阿私陀仙。作如是語。教其弟子那羅陀已。不經(jīng)多時而取命終。阿私陀仙。命終之后。時彼梵志私陀仙人。所有世間利養(yǎng)名聞。悉是弟子那羅陀得。時那羅陀。以世利養(yǎng)名聞多故。貪戀著心。無有正念。更不作想。求覓勝上。不信有佛有法有僧。
爾時海內(nèi)伊羅缽龍(隋言藿香葉)王。既受龍身。心生厭離。欲求解脫。不樂于彼穢濁惡想。而作是念。往昔世尊迦葉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親授我記。汝大龍王。從今已去。過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百千萬億年。當(dāng)有一佛出現(xiàn)于世。號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而今已過如是無量無邊億數(shù)百千萬年。叵有彼佛釋迦如來。出世以不。
爾時復(fù)更有一龍王。名曰商佉(隋言螺)。彼龍王宮。常有無量龍眾聚會。而彼會處。多諸龍王。百千云集。伊羅缽龍。亦在彼宮。是時有一夜叉之王。名曰金齊。與伊羅缽龍王善友。亦在彼龍眾會中坐。
爾時伊羅缽龍王。即于眾中。告夜叉王。作如是言。仁者。汝今頗知世間釋迦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出現(xiàn)世未。是時夜叉報龍王言。大善龍王。我實不知釋迦如來出現(xiàn)已未。雖然龍王。但我今知。彼曠野中。有于一城。其城本是夜叉宮殿。名阿羅迦槃陀(隋言壙野宮殿)。彼城先來有二偈文。而彼偈云。若無有佛出現(xiàn)世間。終無人能讀此偈者。設(shè)復(fù)有讀。亦不能解此之偈意。若當(dāng)有佛出現(xiàn)世。時即得讀知。無人解義。唯有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能說此義。或有從佛聞而得解。
爾時伊羅缽龍告彼夜叉王如是言。仁者。汝今可往至彼讀取彼偈得來以不。是時金齊夜叉之王。從伊羅缽龍王邊。受如是言已。即便往至彼阿羅迦槃陀宮殿。受讀彼偈得已。速疾還向伊羅缽龍王邊。到已即白伊羅缽言。大善龍王。今日應(yīng)當(dāng)心生歡喜。所以者何。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大圣如來。今已出世。何以得知。遂能令我得讀彼偈。我已受持彼偈將來。若有人能解此偈意復(fù)能宣說。即應(yīng)當(dāng)知此是真佛
爾時伊羅缽龍王心大歡喜。踴躍遍身。不能自勝。即從金齊夜叉王邊。受取彼偈。爾時商佉龍王有女。名曰常分。端正可喜。最上花色。眾人所愛。世無有雙。
爾時彼會諸龍王等。作如是念。我今應(yīng)當(dāng)至月八日十四十五或二十三及二十九并三十日。將好金器滿盛銀粟。于銀器內(nèi)滿盛金粟。將此龍女。莊飾其體。以妙種種瓔珞嚴(yán)身。從此龍宮出。置于彼恒河岸上。著于露地。說此二偈。以示眾人。
在于何自在 染著名為染
彼云何清凈 云何得癡名
癡人何故迷 云何名智人
何會別離已 名曰盡因緣
時彼龍王。說此偈已。遍告一切諸世間言。若有能解誦此偈者。我等即當(dāng)以此金銀盛滿粟等并及龍女。持用布施。即取彼人。作于佛想。若當(dāng)有人傳從他聞來為我說。亦然布施。時商佉王及伊羅缽諸龍王等。欲見世尊。渴仰世尊。思遲世尊。恒以白月黑月八日十四十五。將好金器滿盛銀粟。于銀器內(nèi)復(fù)盛金粟。及彼龍女種種嚴(yán)身。將至恒河岸上。安置住于陸地。彼二龍王。相與而說此二偈言。在于何自在。乃至盡因緣。復(fù)作是言。若有人能解此偈義。我等將此二器金銀。并及端正可喜龍女。以用布施。而彼龍王。說于此事。聲聞八方。所有山林。或復(fù)在水。或在陸地。或婆羅門。或復(fù)長者。各相謂言。白月黑月。恒以六日。彼二龍王。從水而出。將于二器。盛金銀粟。及一龍女。瓔珞嚴(yán)身。從恒河出。在岸某方陸地住立。說此二偈
在于何自在。乃至盡因緣。作如是語。若有人能讀解此偈。我等將此二器及女而布施。彼時婆羅門。及長者等。從二龍王。聞如是語。悉從八方競來。集會彼龍王處。各自唱言。我能讀解此之二偈。及至龍邊。讀偈不得。又不解義。或復(fù)有人。讀此偈已。反還問彼二龍王言。此偈何也。復(fù)問此偈其義云何。
時那羅陀童子仙人。居止在于摩伽陀國。為諸人民而作導(dǎo)師。彼國男女。尊重供承贊嘆歌詠那羅陀仙。各相謂言。此摩那婆。自既知已。復(fù)教他知。自既見已。復(fù)教他見。是時彼國摩伽陀內(nèi)。所有人民。作如是念。此那羅陀仙圣童子。既自知見。教他知見。我等于彼二龍王邊。聞斯二偈。無人能誦。無人能答。我等今可至那羅陀童子仙邊。到已應(yīng)說如此之事。作是念已。摩伽陀國諸婆羅門。及長者等。即便往至那羅陀仙童子之所。到已詳共白那羅陀童子仙言。仁若知時。恒河岸上有二龍王。一名商佉。二名伊羅缽。常以白月黑月六日。從恒河水。出于陸地。將金銀器。盛粟及女。乃至誰能解此偈義。即施與彼說此二偈。偈云在于何自在。乃至盡因緣。
爾時那羅陀仙人童子。作是思惟。我今既為此摩伽陀國內(nèi)人民。作于尊師。此之人民。皆供養(yǎng)我。尊重承事欽仰于我。又復(fù)謂我自知見已。轉(zhuǎn)能教他。我今若于是人民前。言我不解此二偈義。此之人民。即毀辱我。一切利養(yǎng)名聞闕少。我皆失之。作是念已。即便告彼摩伽陀國諸婆羅門大長者等。作如是言。我共汝等。一時往詣二龍王邊。請說二偈。尋取其義。
爾時童子那羅陀仙。共摩伽陀長者人民婆羅門等。左右圍繞。推那羅陀童子仙人。最為上首。向二龍邊。到已告言。二大龍王。愿為我等。說于二偈。我得聞已。思惟取義。爾時商佉二龍王等。即為彼仙。說二偈云。在于何自在。乃至盡因緣。
爾時童子那羅陀仙。告彼二龍。作如是言。我今于汝二龍王邊。受此二偈。從今已去。過七日外。當(dāng)來汝邊答報偈意。時彼二龍。白那羅陀童子仙言。如仁者教。作如是事。
時那羅陀。從二龍王。受得偈已。還向本處。時摩伽陀。一切人民。憍薩羅國。一切人民。及鳩留國。般遮羅國。諸人民等。傳聞童子那羅陀仙。從商佉龍并伊羅缽二龍王邊。受持二偈。謂言從今去出七日。還來到此。說二偈義。而彼人民。駕諸雜乘。所謂象車馬車牛車。及步人等。相與云集。
爾時恒河此彼兩岸。有于八萬四千眾類。閦然集聚。皆共欲聽那羅陀仙。及二龍王解說偈時。時波羅奈居住在城。有諸六師。各自稱言。我是尊者。所謂富蘭迦葉摩薩迦梨瞿奢梨迦阿耆多祁奢迦摩羅波羅浮多迦遮耶那刪阇夷毗羅師誰富多羅尼干他若祁富多羅等。
時那羅陀童子仙人。即便向彼諸六師邊。欲問偈義。到已即問此二偈意。而彼六師。既不能解此偈義意。更復(fù)增上。于仙人邊。起嗔恚心。還反問于那羅陀仙。作如是言。此之二偈。有何意也。
爾時世尊。初證正覺。居住在彼波羅奈城鹿野苑內(nèi)舊仙人林。時那羅陀童子仙人。自心如是思惟念言。此沙門在波羅奈城鹿苑舊仙所居林內(nèi)。我今可向彼邊借問此二偈意。復(fù)重思惟。自余沙門。及婆羅門。耆年大德。堪為一切國王作師。久來出家。所謂富蘭迦葉。乃至尼乾陀若祁富多羅等。我至彼邊。問此二偈。猶不能解。況復(fù)如此年少沙門。生來未久。出家始爾。我問于此二偈之意。彼詎能答。更復(fù)思惟。年少沙門。或婆羅門。不可輒輕。所以者何。或彼年少沙門之人。或婆羅門。亦有聰明快智慧者。我今但可往詣于彼大沙門邊。問此偈義。
爾時童子那羅陀仙。即詣佛邊。到佛所已。共佛相瞻。慰喻面款。種種善言。巧語談話訖已。即便卻一面坐。其那羅陀摩那婆仙一面坐已。即白佛言。大德尊者。沙門瞿曇。我欲咨問尊者一義。未審尊者。許我以不。是時佛告摩那婆言。汝摩那婆。隨所有問。我當(dāng)為解。時那羅陀摩那婆仙。得佛許已。即便說偈。而問佛言。
在何自在王 染著名為染
彼云何清凈 云何得癡名
癡人何故迷 云何名智者
何會別離已 名曰盡因緣
爾時世尊聞彼說已。即還以偈答那羅陀摩那婆言。
第六自在故 王染名曰染
無染而有染 是故名為癡
以沒大水故 故名盡方便
一切方便盡 故名為智者
爾時童子那羅陀仙。從佛得聞如是偈已。心意開解。生大歡喜。踴躍遍身。不能自喻。聞已即便奔走往詣彼商佉所。及伊羅缽二龍王邊。到彼二大龍王邊已。即便告彼二龍王言。汝等龍王。說偈問我。時二龍王。依以二偈。問那羅陀童子仙言。在何自在王。乃至盡因緣。
爾時童子那羅陀仙。還以二偈答龍王言。第六自在故。乃至名為智。
爾時伊羅缽龍王。聞此偈已。心作如是思惟念言。我今已得無上世尊。我今已得勝修伽陀。我今已知世尊出現(xiàn)。知修伽陀。大圣世尊。今為我生為我出世。為我覺悟(如是再稱)。
時伊羅缽二大龍王。如是念已。白那羅陀摩那婆言。仁摩那婆。實為我說。此是仙意自辯才力。為從他聞而解此義。仙摩那婆。我實不見。今世間中。及以天上。若有沙門婆羅門等。或天或人。能自辯才達是二偈。能自說者。無有是處。唯除如來無上世尊。或佛沙門。從彼等邊。聞而方辯。
爾時童子那羅陀仙。即便以偈告伊羅缽二龍王言。
如龍王說非我辯 大圣世尊已出興
諸相具足莊嚴(yán)身 彼能如是辯才說
爾時伊羅缽龍王。即還以偈白仙童子那羅陀言。
大仙言是佛語者 為當(dāng)睡臥夢里聞
若是分明對面承 唯愿仁今重贊說
爾時童子那羅陀仙依所睹見。即更以偈答龍王言。
天人自在大丈夫 今居波羅鹿苑內(nèi)
既轉(zhuǎn)無上法輪已 猶如師子吼勝林
爾時伊羅缽龍王。復(fù)更以偈白那羅陀童子仙言。
仁今所言佛世尊 我不聞久今聞?wù)f
既聞與仁相共詣 觀彼希現(xiàn)難思議
昔睹今復(fù)得重觀 正覺如來諸相好
今日始更出現(xiàn)世 難值猶若優(yōu)曇花
經(jīng)歷多時乃一興 清凈猶彼空中月
諸相具足莊嚴(yán)體 正覺最上勝菩提
久遠曠絕不聞聲 清亮猶如梵音響
若諸眾生得聞?wù)摺 姆鸬萌虢饷撻T
爾時伊羅缽龍王。說偈贊嘆佛世尊已。復(fù)更重白那羅陀仙。作如是言。那羅陀仙。仁言佛也。時那羅陀摩那婆仙。答龍王言。我言佛也(梵本再問再答)。
龍王復(fù)言。那羅陀仙。如此鳴吼。出世甚難。所謂彼佛佛世尊也。那羅陀仙。彼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今在何方。
時那羅陀摩那婆仙。即整衣服。偏袒右肩。合十指掌。向佛在方。示龍王言。汝等龍王。若欲知者彼佛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今在某方。
時伊羅缽龍王。知佛處已。即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所在。合十指掌。三稱此言。南無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如是三說)。
時伊羅缽龍王。白那羅陀童子仙言。摩那婆仙。相隨共向彼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所。禮拜供養(yǎng)。時那羅陀報龍王言。善哉龍王。我等共去。
時伊羅缽并及商佉。二大龍王。自余無量諸龍眷屬。那羅陀仙摩那婆等。八萬四千諸眾生輩。欲向佛所
爾時伊羅缽龍王。作是思惟。我今若以變化之身。見于佛者。此我不善。我今宜以自許報身。往見世尊
爾時伊羅缽龍王。至其龍宮。以自報形。而欲見佛。從北天竺特叉尸羅城。向波羅奈國。強有三百六十由旬。時彼龍王出欲見佛。其頭已至佛世尊所。而尾猶尚在自本宮。而彼龍頭。其狀猶如獨樹造般。其項猶如象鼻放水。耳目猶如憍薩羅國銅缽之器。囗出光炎。猶如重云出于閃電。氣息作聲。如云雷鳴。作伽荼伽荼聲。而彼八萬四千眾類。一切悉隨伊羅缽行。而伊羅缽。遙見如來極大端正光相非常。心生歡喜。乃至猶如虛空中星莊嚴(yán)顯赫。既睹見已。向于佛邊。生清凈心正信之心。踴躍歡喜。進向佛所。
爾時世尊。既遙睹見伊羅缽龍漸漸而來。見已告言。善來善來。伊羅缽龍王。經(jīng)歷多時不曾相見。王今身體安隱以不。少病少惱。及諸親眷。并無疾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