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歸命世尊大智慧海毗盧遮那釋迦牟尼佛法光明!歸命圣者文殊師利大菩薩海!歸命圣者善住意天子遍行大乘者!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六萬二千人俱,皆是智者之所識知,一切悉是大阿羅漢。諸菩薩摩訶薩四萬二千人,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師子幢菩薩、彌勒菩薩、觀世自在菩薩、得大勢菩薩、辯聚菩薩、持地菩薩、彌樓山菩薩、彌樓幢菩薩、不動搖菩薩、善思義菩薩、善思惟菩薩、踴猛意菩薩、慧心菩薩、善心菩薩、摩尼聚菩薩、山相擊王菩薩、寶手菩薩、寶意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舒手菩薩、常縮手菩薩、常精進菩薩、度眾生菩薩、增上精進菩薩、如說能行菩薩、精進愿菩薩、手燈菩薩、等心菩薩、舍罪菩薩、除諸悲闇菩薩、力不壞菩薩、日藏菩薩、金剛游步菩薩、無邊游步菩薩、無量游步菩薩、不動足游步菩薩、虛空庫菩薩、上意菩薩、勝意菩薩、增上意菩薩、吉行菩薩、持地住菩薩、月光菩薩、月幢菩薩、光幢菩薩、光德菩薩、游步到明菩薩、師子游步雷音菩薩、無礙辯菩薩、相應辯菩薩、捷疾辯菩薩、最勝菩薩、蔽日月光菩薩、無攀緣菩薩、無比菩薩、根常喜笑菩薩、障一切罪菩薩、舍女飾菩薩、摩尼那菩薩、光明菩薩、凈滿菩薩、得大菩薩、集光王菩薩、深吼菩薩,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四萬二千人俱。

爾時,復有四大神王、天帝釋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如是等上首,六萬天子俱。復有七萬三千天子,善住意天子、善寂天子、摩醯首羅天子而為上首,皆樂修行菩薩之道。復有二萬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彌樓阿修羅王而為上首,皆樂修行菩薩之道。復有六萬龍王,名不苦惱龍王、名月龍王、名得叉迦龍王而為上首,皆樂修行菩薩之道。如是復有無量百千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諸大眾俱。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爾時,世尊無量百千眷屬圍繞,恭敬尊重而為說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于自寺住獨坐思惟,心靜三昧正念觀察,正觀察已起彼三昧,起三昧已復入三昧,以三昧力六種震動十方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起彼三昧如法思惟,生如是心:“佛出世難,人身難得,如優曇華出時甚難!如是如來應正遍知,亦復如是,出世甚難!人身難得,若無說法則不可得盡生死苦。諸佛正法甚深難知,若無佛者云何聞法?若不聞法則不能令眾生苦盡。若我往至如來所已如法難問,如法難已,畢竟得發眾生善根,畢竟能令菩薩乘人不可思議佛法滿足。此處娑婆世界眾生,極重貪欲、極重嗔恚、極重愚癡,遠離善法習近惡法,愚癡闇鈍無殷重心,若其無佛、無法、無僧,云何而得令彼眾生開慧眼凈?”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思惟:“我召十方無量百千諸菩薩眾,令集此處聞如來法,以身證知甚深法忍。”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念已即入普光離垢莊嚴三昧;入三昧已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即時,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大光明現。其光明凈,十方世界坑澗堆阜、樹林諸山,斫迦婆羅目真鄰陀雪山、彌樓摩訶彌樓一切所有幽闇之處,悉皆大明不相障礙。

爾時,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諸佛世尊,皆悉現在現命現住。彼佛侍者既睹光明,各問其佛,白言:“世尊,何因何緣,于此世界大光明現,昔未見聞?如是光明甚可愛樂!世尊,如是光明我等遇之,心得清凈身力增益,貪欲恚癡不染眾生。是誰威力?何人寶藏?如是凈光是誰所放?”如是問已,彼佛世尊默然不答。如是十方諸佛世界,天聲、龍聲、夜叉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乾闥婆聲、人聲、非人聲、畜生聲,如是眾聲一切止息;風聲、水聲、大海潮聲、歌詠等聲,如是諸聲,以佛力故一切止息,皆悉寂然,一切寂靜第一寂靜。彼佛侍者,各各如是第二、第三請其佛言:“如是世尊,何因何緣有此光明?唯愿說之!唯愿說之!如來若說則能利益一切眾生,饒益安樂一切眾生,令多眾生一切皆得義相應樂,利安人天。是誰威力放此光明,遍照一切諸佛世界?”

爾時,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諸佛世尊,一切同聲皆共一音,一切諸佛同一口業,皆同一法為侍者說,彼佛侍者一一皆知如來所說。彼佛世尊,所出音聲遍滿一切諸佛世界。彼諸天人一時俱作百千伎樂,彼樂音中說言無常苦無我等,如是如是和合出聲,所謂空聲、無相聲、無愿聲、無染聲、解脫聲、法性聲、真如聲、實際聲、布施聲、持戒聲、忍辱聲、精進聲、禪定聲、般若聲、柔和聲、利益聲、慈聲、悲聲、喜聲、舍聲,出如是等百千法聲。此聲出已,有不可數億那由他百千眾生,必定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墮聲聞、緣覺之地,不墮帝釋、大梵天王、轉輪王地。

爾時,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諸佛世尊,告侍者言:“止!善男子,汝不須問,非汝境界,非諸聲聞、緣覺境界。聲聞、緣覺若聞我說,心意迷亂。我若說者,一切天人皆悉迷沒。善男子,以要言之,彼法光明所有功德,能令眾生乃至無量不可思議善根成就,能令一切菩薩乘人乃至無量不可思議布施助道、戒忍精進禪慧助道皆悉滿足。善男子,汝今當知,若以一劫若余殘劫,說此光明所有功德不可窮盡。諸佛菩薩于諸眾生,起慈悲心放此光明,令諸眾生渴仰欲聞。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

彼侍者言:“如是,世尊,愿樂欲聞。”

彼佛世尊各告侍者,作如是言:“善男子,有佛世界名曰娑婆,彼中有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于今現在現命現住,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五濁世。彼處眾生貪欲、嗔恚、愚癡所縛無恭敬心,諸根闇鈍無慚無愧,為彼眾生于彼世界如法苦行,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已,而為說法。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佛土,有童子菩薩摩訶薩,名文殊師利,有大勢力、大智慧力、大精進力,能與一切菩薩歡喜。菩薩化主,菩薩導首,安慰眾生。菩薩之父,菩薩之母,解了一切諸法句義,黠慧明了得無障礙慧波羅蜜,得無障礙愿力自在得陀羅尼,不可思議功德具足,于彼釋迦牟尼如來所說法中善能問難,能令眾生善根成就,能令一切菩薩乘人不可思議佛法滿足。善男子,彼文殊師利童子菩薩,為集十方不可計數諸菩薩故放此光明,隨何等人聞法因緣放此光明。”

彼佛侍者各問其佛白言:“世尊,彼文殊師利童子菩薩,住何三昧,而能如是放斯光明?”

彼佛答言:“善男子,有三昧門名曰普光離垢莊嚴,文殊師利童子菩薩住是三昧,而能放此如是光明。”

彼侍者言:“不爾,世尊,如是光明,豈非彼佛世尊所放?能如是清,能如是凈,能作如是身心喜樂。”

佛言:“不爾,善男子,菩薩常法共說菩薩教誡法門。”

爾時,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彼不可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一一世界諸菩薩等既睹光明,各到佛所,頭面禮足,白言:“世尊,如是無量功德光明,從何處來?誰之所放?”

彼佛告言:“善男子,有佛世界名曰娑婆,彼中有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于今現在現命現住,為諸菩薩說清凈法。彼有童子菩薩摩訶薩,名文殊師利,放此光明,為集十方諸菩薩故。”

如是說已,彼諸菩薩摩訶薩等,各請其佛,白言:“世尊,我今欲詣娑婆世界,奉見世尊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供養彼佛禮拜親近咨請問答,并見童子文殊師利及余菩薩摩訶薩等。”

佛言:“便往,今正見時。”

時,彼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億那由他,有頻婆羅百千菩薩摩訶薩等,各禮佛足,于其國土忽然不現。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一剎那頃、一羅婆頃、摩睺多頃,各各到此娑婆世界。既到此已,皆至世尊釋迦牟尼如來住處,有雨細末鬘利香者、雨涂香者,有雨華者,雨天優缽羅華、缽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阿提目多伽華,雨瞻卜華、波吒羅華、檀尼師迦梨迦華、須摩那華、婆利師華、曼陀羅華、波流沙華、摩訶波流沙華、栴陀羅華、摩訶栴陀羅華,雨如是等無量妙華,雨如是等無量妙香。雨華香已,往至世尊釋迦牟尼如來佛所,或有菩薩,同聲贊嘆如來功德,贊嘆之聲聞于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贊嘆至如來所,如是種種各各異法而來集會,皆到世尊釋迦牟尼如來佛所。到佛所已,彼諸菩薩摩訶薩等威德力故,令此世界若干地獄、若干畜生、若干餓鬼,所受苦惱皆得休息,無一眾生貪欲所惱,亦復不為恚癡所惱,無有嫉妒,無幻偽者,無諂曲者,無憍慢者,亦不自是,亦不忿恚,亦不熱惱,一切眾生慈心相向,甚有愛念皆悉和順。

時,彼菩薩億那由他百千之眾,皆到世尊釋迦牟尼如來佛所,頭面禮足,右繞如來有一匝者、有二匝者、有三匝者、有多匝者,繞如來已上虛空中,去地不遠一多羅樹,忽然不現。一切皆入隱一切身菩薩三昧,入三昧已,隨心所樂出生蓮華,有種種色華,有無量百千眾葉,于華臺上結跏趺坐,身不動搖。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見此希有未曾有法神通之事,復見雨華,復見雨香,復聞樂聲百千種音,見大光明,復見雨華遍四天下,滿此世界積過于膝,見佛大會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身皆金色。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從座而起,整服左肩,右膝著地,攝身圓坐,向佛合掌,偈贊請曰:

“歡喜常快樂,善凈口業說,

具十力雄猛,功德有百重,

人處天處行,悉無與等者,

叵思無稱量,惡意永已盡。

百那由他劫,久修施戒等,

尊戒絕譬類,無教誡善逝,

力忍力善力,復有十力力,

無心作功德,愿斷我疑網。

見苦惱眾生,百劫修苦行,

而心不疲惓,已令得歡喜,

舍國城妻子,頭目等種種,

一切心喜與,愿斷我疑網。

世尊久已舍,象馬及輦輿,

頭衣等種種,舍百那由他,

飲食舍等物,舍與牟尼那,

施時常歡喜,是故成善逝。

割截身體時,忍受無嗔恨,

隨問皆能答,巧說忍善力,

修行于空法,善思量凈施,

功德畢竟持,故我問清凈。

貪嗔癡磨滅,見眾生苦惱,

貪嗔癡所覆,我想而自纏,

悲心愍此故,百劫行到道,

示導諸有者,是故我歸依。

以智慧增長,彼得行善行,

常為諸眾生,說空法令樂,

無屈行善因,成善逝世尊,

世尊禪清凈,愿斷我疑網。

修行施戒忍,精進悉已備,

禪慧皆具足,常樂修慈心,

無等等功德,如海不思議,

如海水之深,是故我歸依。

世尊于往昔,一鳥來歸依,

自割凈身肉,臠臠秤稱之,

舉身上秤槃,乃與鳥平等,

世尊大慈光,愿斷我疑網。

太山可動轉,虛空可令有,

諸天功德舍,亦可墮此地,

海水可枯竭,修羅宮可墮,

日月可墜落,世尊語叵異。”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以偈贊嘆請如來已,白言:“世尊,以何因緣,有大光明遍照世界?如是妙色昔所未有,今見此瑞。”

佛告尊者大迦葉言:“止!止!迦葉,汝今云何作如是說?莫如是問。如此之事,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測量,一切天人所迷沒處,唯是諸佛如來所知。”

尊者大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來若說,多所利益,多人安樂。”

爾時,世尊即告尊者大迦葉言:“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

大迦葉言:“善哉!世尊,愿樂欲聞。”

佛言:“迦葉,文殊師利童子,今入普光離垢莊嚴三昧,以三昧力放此光明,遍照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普召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億那由他有頻婆羅百千菩薩,皆悉集此娑婆世界。彼諸菩薩今者皆悉頂禮我足,右繞三匝上虛空中,去地不遠一多羅樹,坐蓮華座。”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彼諸菩薩威神之力,乃能如是雨華、雨香、雨末香等,百千音樂皆出妙聲。”

佛言:“如是,如是,迦葉,此諸菩薩威力如是,雨華、雨香、雨末香等,百千音樂皆出妙聲。”

大迦葉言:“不爾,世尊,何處有此菩薩可見?”

佛言:“迦葉,彼乃非是聲聞、緣覺之所能見。何以故?迦葉,何處大悲菩薩境界?何處大慈?何處利益?何處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菩薩境界,非彼聲聞、緣覺信行。迦葉當知,此諸菩薩一切皆入隱一切身菩薩三昧,聲聞、緣覺所不能見,唯如來見。如是,迦葉,已住此地菩薩能見,住地菩薩尚不能見此善男子,唯依信行,何況聲聞、緣覺能見?若能見者,無有是處。”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菩薩修行成就幾法,行何善根,成何功德,而能得入隱一切身菩薩三昧?”

佛言:“迦葉,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十種法故,則能得入隱一切身菩薩三昧。何等為十?一者、信行堅固;二者、為滿大悲,心常不舍一切眾生;三者、舍一切物;四者、受持佛法而不取著;五者、不受聲聞、緣覺智慧;六者、一切所有皆悉能舍,乃至身命,何況余物!七者、行不可數有為諸行,而心不取彼有為行;八者、不可數量施、戒、忍、進、禪、慧滿足波羅蜜行而不分別;九者、起如是心,一切眾生我悉安置于佛法中令趣菩提;十者、不取眾生,不取菩提。迦葉當知,諸菩薩摩訶薩,畢竟成就如是十法,則便得入隱一切身菩薩三昧。”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快說此語!世尊,乃能作如是說!世尊,聲聞、緣覺不曾一心發如是意:‘一切眾生我皆令其得阿羅漢。’尚不起心置諸眾生羅漢法中,何況佛法?”

佛言:“如是,如是,迦葉,聲聞、緣覺皆不能入隱一切身菩薩三昧,此三昧名尚不能知,何況能得?云何能入?若能入者,無有是處。”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見彼諸菩薩。何以故?如法正士難可見故。”

佛言:“迦葉,汝覓文殊師利童子則便得見,彼諸菩薩彼起三昧汝乃見之。復次,迦葉,汝已獲得一切三昧,攝入三昧,覓彼菩薩摩訶薩等為在何法專心修行?”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世尊既聽,以佛神力、自神力故,即入二萬諸三昧門。入已復起,欲望得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而不能知。非彼菩薩若來若去是故不知,或非住處,或何所依,或何所作,或何所說,一切不見,一切不知。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甚奇善逝!世尊,我入二萬諸三昧門,欲望得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而不能見。菩薩如是尚不可見,何況如來?菩薩未得一切智處,已得如是三昧法門;菩薩摩訶薩未得一切智,猶尚如是,何況已得!世尊,其誰智慧,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若聞若見如此之事,而不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何人聞見而不發心?如是,世尊,隱一切身菩薩三昧威神之力尚不可測,何況復有其余三昧?”

佛言:“如是,如是,迦葉,一切聲聞、緣覺之人,尚非境界,況余眾生?”

爾時,長老舍利弗,作如是念:“佛說我于聲聞弟子智慧人中最為第一,若我覓彼菩薩摩訶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應能見知。”爾時,長老舍利弗作是念已,以佛神力、自神力故,即入三萬諸三昧門;入已復起,欲望得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而不能見彼諸菩薩乃至少相。

爾時,長老須菩提,作如是念:“我應能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爾時,長老須菩提作是念已,以佛神力、自神力故,即入四萬諸三昧門;入已復起,欲望得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而不能見。非彼菩薩若來若去是故不知,或非住處,或在住處,或經行處,非是臥處,非是坐處,一切不見,一切不知。

爾時,長老須菩提,禮二足尊,而作是言:“世尊,如來說我阿蘭若行最為第一。如是寂靜三昧法門,我已得之。如是,世尊,此四天下四洲世界,我見明了如一鼓頭;第二世界,我見明了如二鼓頭。世尊,譬如有人生便捉杖如須彌山,我入三昧彼執杖人即住我前,一劫打鼓不曾暫住,更不異作隨彼打鼓。如是我得爾許三昧,唯我究竟阿蘭若行,若經一劫,彼鼓音聲不著耳識,何況能起如是三昧?若彼鼓聲能起三昧,無有是處。世尊,彼如是法具足寂靜,我如是法智慧具足,四萬三昧入已復起,欲望得見彼諸菩薩乃至一人而不能見,亦復不能知其住處。如是,世尊,菩薩摩訶薩知如是法,寧為一一眾生利益,恒河沙劫生大地獄住地獄中!如是,世尊,彼諸菩薩而不舍離彼如是法,不可思議甚深智慧。如是,世尊,若我漏心未解脫者,于未來際常在生死,更不舍離如是大乘。”

爾時,世尊贊嘆尊者須菩提言:“善哉!善哉!汝須菩提,以心信故作如是說。汝此受陰若不涅槃必得授記,汝之善根作恒河沙轉輪王已,然后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又須菩提,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如是,須菩提,彼諸眾生皆得智慧,如須菩提、如舍利弗,諸大聲聞之所知見皆共和合,乃至一劫若百千劫,覓彼菩薩望得見者,無力能見。何以故?非須菩提聲聞、緣覺所知境界。彼諸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聲聞、緣覺不行。”

說此法時,會中八萬四千天人,一切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作是思惟:“在他處住,無量菩薩億那由他百千之眾,我今普召令集此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既思惟已,即時如法現神通行;現神通已,化作八萬四千蓮華,億那由他百千眷屬大如車輪,金葉銀莖、勝藏羅網、毗琉璃須。彼蓮華中有化菩薩,于華臺上結跏趺坐,金色之身,具三十二大人之相,具足功德,具足妙色,具足眾好,具足光明。時,彼蓮華至四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兜率,如是化樂、他化自在,此化蓮華如是遍到一切處去若干處處,召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須彌四天王天,乃至遍召色究竟天。彼化蓮華遍至一切欲界天子、色界天子若干宮殿,出聲普召一切皆聞。彼菩薩身遍至三千大千世界,說偈召曰:

“慧日大世尊,時乃出世間,

佛如優曇華,如是甚難值。

雄猛釋師子,出現此世間,

依正法正說,盡一切苦惱。

雖久食天味,恣心五欲樂,

復隨惡行去,而于何處受?

若干欲受食,而復更增長,

有為行眾生,三界悉無樂。

已得第一難,所謂佛出難,

愚癡著我慢,不知非盡苦。

汝等宜速去,見佛聞勝法,

莫于佛滅后,心悔何所及!

錯入魔王網,大怖畏之處,

長夜癡著樂,何時得解脫?

唯有聞正法,能生眾生福,

速到三十二,大人相佛所。

佛能救眾生,余不可歸依,

佛是世間主,大慈不思議。

修行不可數,不可思議劫,

集無上智慧,成佛釋師子。

開示第一法,深寂難可見,

何處無眾生,非命非丈夫。

一切時常舍,永斷無有余,

除舍一切相,為眾生說法。

何處開實際?世間無心行,

以彼空無相,亦無愿不作。

無染無相貌,不生亦不出,

不來亦不去,演說法明了。

不生亦不盡,無少物可憶,

無相貌可見,無思憶念說。

無少眾生生,無少眾生死,

無涅槃眾生,何處眾生出?

說法如響聲,無響聲可取,

人尊解字相,如是而說法。

若何處不遍,不得風水火,

地不是分別,智慧眼所說。

色受想行識,如是等皆空,

雖說五陰法,無物可聚積。

眼耳鼻舌身,如意自相空,

雖復說彼空,而空不可得。

色聲香味觸,皆是意所樂,

虛妄起此法,無自根本空。

如是諸眾生,解佛所說法,

欲得脫苦處,應到醫師所。”

彼化菩薩,周遍三千大千世界說此偈時,九十六億欲界諸天、色界天子,遠塵離垢得法眼凈;十千天子是菩薩乘修行之人,一切皆得無生法忍。時,彼菩薩所召天子不可數量阿僧祇耶百千之眾,一剎那頃、一羅婆頃、摩睺多頃可往世尊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右繞三匝,住在一面,以天華香、優缽羅華、缽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末香、涂香,用散如來。大身諸天,上虛空中歌詠贊嘆。彼時多有若干天人,皆悉來至此四天下,遍滿世界無有空地,如擲扙處所有地處皆悉遍滿。爾時,大身勝妙天子,此四天下世界之中,雨華遍滿積過于膝。

爾時,善住意天子、善寂天子、慚愧持天子,九十六億諸天子俱,樂行一切菩薩之道,皆共往詣文殊師利童子住處。既往到已,在于文殊師利童子住處寺外,右繞七匝,雨天曼陀羅華如雨而下,所雨之華遍覆虛空,高十由旬,成大華網臺,形如浮圖,有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皆悉大明,雨天曼陀羅華于文殊師利童子寺所。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法思惟。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上虛空中華網遍覆,華網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皆悉大明。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自寺出,隨心所樂,有妙寶座即坐其上。

爾時,善住意天子頭面敬禮文殊師利童子足下,余諸天子一切悉禮文殊師利童子足已。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思惟:“何等人能與我相隨,于世尊前問答論義,或說何等不思議句、難解句、無處所句、不戲論句、無戲論句、不可說句、甚深句、實句、無障礙句、不破壞句、空句、無相句、無愿句、真如說句、實際句、法界句、無相似句、不取句、不舍句、佛句、法句、僧句、得智慧滿足句、三界平等句、一切法無所得句、一切法不生說句、師子句、健句、無句句?如是說已,當有何等堪受法器能聽受者?”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思惟:“善住意天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辯才無礙,彼則堪能與我相隨于世尊前問答論議。”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念已,語善住意天子言:“善住意天子,汝得深忍無礙辯才,可世尊前與我相隨問答論議。”

于是善住意天子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如是我說,若彼于我,不聽不讀、不受不持、不思不念、不取不舍、不覺不知、不聞我說、不為他說。何以故?佛道無字無心,覺悟唯說名耳!如此名者不可修行。文殊師利,今此地處所說法語,此諸天子于仁者邊作意欲聽,仁為說不?”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若有念言我聽法者,我不為說;欲得不取,我不為說。何以故?有我可取,可得言聽;如是取眾生、取命、取丈夫,如是取者,可得言聽。若使天子有我慢心取我我所,若如是者,彼說我聽。如是取著而說法者,有三障礙。何者為三?一者、得我,二者、得眾生,三者、得法。天子當知,若非我慢非我我所,如是聽法有三圓凈,心不分別,無所希望,無所憶念。彼何者法是三圓凈?謂不得我心不分別,無所希望,無所憶念;不得法器心不分別,無所希望,無所憶念;無所得法心不分別,無所希望,無所憶念。天子當知,若如是聽,彼平等聽非不平等。”

時,善住意天子贊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云何名為不退轉耶?惟愿說之。”

文殊師利言:“止!止!天子,汝莫分別。若使菩薩有退轉者,菩提正覺非得菩提。”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何處退轉?”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貪欲退轉,嗔恚退轉,愚癡退轉,有愛退轉,無明退轉,乃至十二有支退轉,因退轉,見道退轉,名退轉,色退轉,欲界退轉,色界退轉,無色界退轉,聲聞行退轉,緣覺行退轉,分別退轉,取著退轉,體退轉,取體退轉,斷退轉,常退轉,取退轉,舍退轉,我想退轉,眾生想退轉,命想退轉,丈夫想退轉,意思退轉,障礙退轉,顛倒退轉,自身退轉,自身見退轉,自身根本六十二見退轉,五蓋退轉,五取陰退轉,一切內外入退轉,界退轉,佛想退轉,法想退轉,僧想退轉,我成佛、我說法、我度眾生、我破魔王、我得智慧有彼想退轉,不分別十力、不分別十八不共佛法、不分別根無畏、不分別想、不分別佛世界莊嚴、不分別聲聞功德,一切分別退轉。如是,天子,若菩薩此處退轉,彼不退轉。”

時,善住意天子問言:“何處不退轉?”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佛智慧不退轉,空不退轉,無相不退轉,無愿不退轉,真如不退轉,法界不退轉,實際不退轉,平等不退轉。”

天子言:“若文殊師利作如是說,若菩薩此法分別、不分別、無分別、不分別退轉,以是義故得言退轉,曰彼有何法而言退轉?曰有、無、非有非無,何法退轉?何處退轉?”

文殊師利言:“若不實取,若不正取,若不如取,彼則不取不舍無相可作,以是義故得言退轉。彼法退轉不可說有,不可說無。何以故?若有若無而退轉者,彼則有過。何以故?若有法退轉則墮常邊,若無法退轉則墮斷邊。如來說法非斷非常,不斷不常是佛所說。天子,若彼真如前,不實想不如實知,則不斷不常。如是,天子,菩薩退轉。”

說此法時,十千天子,一切皆得無生法忍。

爾時,善住意天子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今共仁者,到如來所見于如來,見如來已禮拜贊嘆,供養恭敬如法問難。”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汝莫分別取如來行。”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如來何處?”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即此前頭有如來住。”

天子問言:“若有如來,我何不見?”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若汝一切見則見彼如來。”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仁者云何作如是說,即此前頭有如來住?”

文殊師利問言:“天子,于意云何?今于汝前有何物耶?”

天子答言:“有虛空界。”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來者即是虛空界。何以故?以虛空界于一切法悉平等故。如是虛空即是如來,如是如來即是虛空,虛空、如來不二不異。如是,天子,欲見如來當如是觀,如實際知,非有少物可分別取。”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5 16:50:12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确山县| 汉源县| 靖江市| 通州市| 桂林市| 萨迦县| 康定县| 渝北区| 比如县| 耒阳市| 秦安县| 景宁| 阿克| 疏勒县| 曲麻莱县| 河南省| 长岭县| 永平县| 来宾市| 桐柏县| 南宫市| 墨竹工卡县| 洪雅县| 肃南| 贵港市| 金坛市| 怀集县| 洛川县| 建平县| 县级市| 客服| 利川市| 德化县| 泸西县| 马公市| 巫山县| 台南市| 济阳县| 英德市| 扎囊县| 都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