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做強小公司關鍵在特色
- 做強小公司勝于做大大公司
- 張俊杰編著
- 1494字
- 2016-01-12 17:02:03
公司的規模不在于大小,但是一定要有經營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
——朱乃肖
在許多人看來,巨額財富往往與大公司聯系,在每年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進入眾人視野的都是跨國公司。然而,小公司只要做出特色,也能持續健康發展,具備應有的競爭力。在專業化細分的發展趨勢下,一個公司做大不是關鍵,做精、做強、做出自己的特色、具有自己的優勢,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美國航空界,僅有約30架飛機的捷藍公司是近年來的一匹黑馬。與美聯航、美洲航、三角等擁有七八百架飛機的大型航空公司不同,捷藍公司成立時間剛剛10年,但是卻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國的航空市場上呈現出一片低迷的景象。當時,布什政府已經撥巨資拯救美國經濟,但是美國航空業在2002年的整體虧損仍達到了70億美元。但是,成立剛三年的捷藍航空公司當年的前三個季度的營業收入達到了近5億美元,凈利潤超過4000萬美元。在股票市場上,捷藍的股價表現也非常突出,從1998年年底成立時的5.27美元,上升到2002年11月的近35美元。
美國捷藍航空公司為什么會取得如此不俗的業績呢?歸結為一點,那就是經營要有特色。與美國其他大的航空公司相比較,捷藍公司有五個經營特色:低價吸引客戶,日飛行12小時,新機型無午餐,奉行節儉原則,服務更為完善。說到底,這些經營特色滿足了顧客的消費心理和需求,真正為顧客提供了滿意周到的便利服務,因此捷藍航空公司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在香港,有一家父子倆經營的皮鞋作坊。這個作坊廠店合一,手工定做皮鞋。通常,父子倆根據顧客的腳形制作皮鞋,使顧客穿起來極為舒適,因此這家作坊制作的皮鞋名氣遠遠超過老人頭之類的世界名牌。據說,李嘉誠、金庸等名人都穿這家店的皮鞋。
其實,世界各地還有很多類似的鞋廠。比如,在制鞋大國意大利,60%的名牌鞋都出自小廠,而這些小廠中有80%的員工規模都在20人以下,可謂典型的小公司。由此可見,小公司一旦建立自己的特色,就能壟斷一部分消費者,即使這個消費群體再小,也能支撐這家公司的長久發展。公司有了穩定的市場,自然就能做強了。
“食草堂”原本是一家手工牛皮制品的小作坊,采用純手工的方式制作錢包、皮包等用品。現在,它已經在全國開設了多家連鎖店,并且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食草堂”的成功,關鍵也是“特色”二字。
眾所周知,小作坊是無法與國際、國內的名牌皮具相提并論的,但是“食草堂”卻用“特色”擊敗了眾多競爭對手,擁有了其他公司無可比擬的競爭力,最終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具體來說,“食草堂”的特色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食草堂”這三個字個性鮮明,并且刻在木制的匾額上,給店鋪增加了人氣,賺夠了眼球。第二,“食草堂”的店鋪都是精心用木雕及草繩裝飾的,貨架及陳設也全部采用木制品,并且所有的木制品還被處理成非常陳舊的樣子,吸引了大批顧客駐足觀賞。第三,“食草堂”的每個產品都是手工制作,有造型獨特的品牌標識,顯得精巧別致,使產品有效得到了增值。
大多數人都愿意辦大公司,做大買賣。但上面幾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提升公司和產品的競爭力,才能把公司做強。當然,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客觀情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發展戰略。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實事求是地制定發展戰略,公司就一定能夠具備應有的競爭力,從弱到強地發展起來。
公司不在規模大小,只要經營有特色,就能成為市場上的強者。小公司的競爭力在于以別人無法代替的特色在競爭中取勝,小公司的生命力在于產品特色創新,而這種創新并不需要大投入,也沒有什么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