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小公司更適合從技術到市場的轉化
- 做強小公司勝于做大大公司
- 張俊杰編著
- 1206字
- 2016-01-12 17:02:03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在經濟領域廣泛采用的703項重大發明中,只有133項是由美國的科學中心和跨國公司的研究所完成的,其余部分都是由小公司或獨立發明家創造的。
——哈佛大學研究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技術”已經取得了與“市場”比肩的地位。從T型車的問世,到微軟操作系統的誕生,每一次經濟領域的大事件都離不開“技術”的影子。而且,技術變革帶來的經濟奇跡,都是從星星之火開始的,小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67年6月1日,HansWernerAufrecht(A)及其合作伙伴ErhardMelcher(M)創建了AMG,主要在梅賽德斯-奔馳300SE的基礎上打造賽車,并參加歐洲的房車賽事。當時,這兩位創始人都是賽車發動機開發領域的工程、構造和測試專家,所以AMG公司從一開始就是憑借技術起家的。
AMG依靠過硬的專業技術,使他們在改裝奔馳車方面走上輝煌的發展道路,也使自己名聲鵲起。毫無疑問,賽車運動使AMG迅速成名,但是AMG的成功卻遠遠超出了汽車運動領域。
20世紀70年代,歐洲的消費者開始通過汽車來彰顯更加個性化的品位,這種趨勢正是AMG開發業務的基礎。在AMG公司,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實現從汽車運動到量產車型的技術轉化。憑借這種經營意識,AMG公司在改裝車廠中脫穎而出,特別是針對奔馳車的改裝,使人們相信AMG具備了提供卓越技術和一流品質的能力。到了20世紀80年代,來自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開始前往AMG公司提出專業化的要求,而AMG公司一次次完美地完成了任務,出色地實現了從技術到市場的轉化。
后來,許多消費者買了奔馳以后就直接把車開到AMG去改裝,一方面因為兩家公司并不遙遠,更重要的是,人們認為改裝奔馳車,沒有比AMG更專業的公司了。AMG公司的成功,既有過硬的技術,更得益于它對富豪內在訴求的深刻把握,這種從技術到市場的完美過度是生產轎車的大公司——奔馳望塵莫及的。
AMG公司的故事告訴我們,小公司雖然規模小,但是它憑借專業的技術優勢,以及對市場、顧客第一現場的把握,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技術完美地轉化到市場中去,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在經濟領域廣泛采用的703項重大發明中,只有133項是由美國的科學中心和跨國公司的研究所完成的,其余部分都是由小公司或獨立發明家創造的。像微軟、惠普、戴爾等許多高科技領域的“巨無霸”,一開始也都只是規模頗小的“個體戶”。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大約70%的創新來自小公司。美國小公司管理局曾經收集了20世紀對美國和世界有巨大影響的65項發明和創新,發現它們基本上都先由個人取得專利,創辦自己的小公司,生產和銷售這種新產品,然后才發展成為大公司。由此可見,小公司為美國的技術創新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現代市場環境里,發揮小公司的技術優勢,為顧客提供滿意周到的服務,就能實現從技術到市場的轉化,創造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