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生的進程不外乎得失,看淡了,也就輕松了(1)
- 別再為小事生氣,小事永遠只是小事
- 趙月華編著
- 4900字
- 2015-12-19 15:20:17
與挫折不期而遇,人生平添幾分精彩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順利、少一些挫折,可是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折磨人,總是給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
有這樣一則故事:
草地上有一個蛹,被一個小孩發(fā)現(xiàn)并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xiàn)了一道小裂縫,里面的蝴蝶掙扎了好長時間,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掙扎的樣子十分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出來。然而,由于這只蝴蝶沒有經(jīng)過破蛹前必須經(jīng)歷的痛苦掙扎,以致出殼后身軀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了。自然,這只蝴蝶的歡樂也就隨著它的死亡而永遠地消失了。
這個小故事也說明了一個人生道理:要得到歡樂,就要能夠承受痛苦和挫折。這是對人的磨煉,也是一個人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而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qū)走惰性,促人奮進。因此,挫折又是一種挑戰(zhàn)和考驗。我們的生活因挫折而變得豐富多彩,我們的性格因坎坷而錘煉得成熟。挫折來臨—與挫折挑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升華自己,這就是逆境與挫折的意義所在。
人生重要的不是擁有什么,而是經(jīng)歷了什么,任何坎坷的經(jīng)歷都是一種寶貴的人生財富。
英國哲學(xué)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的問題是應(yīng)該如何面對挫折與不幸。
縱觀古今,許多著名的科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及挫折中磨礪過來的。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類創(chuàng)造文明與進步的過程中,無不經(jīng)歷過挫折與失敗。
我國古代科學(xué)家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時,曾遭到當時朝廷的打擊,對他降職使用。別人也嘲笑他搞科學(xué)是不務(wù)正業(yè)。但他不為功名利祿和嘲笑諷刺所動搖。世界著名科學(xué)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條電纜的設(shè)計者威廉·湯姆遜教授曾說過:“有兩個字最能代表我50歲前在科學(xué)進步上的奮斗,那就是‘失敗’。失敗當然會產(chǎn)生憂慮,可是,對于從事科學(xué)的人來說,天賦的才能常會帶來一種特別的興致,使他不致十分失望,也許反會使他的日常生活格外快樂。”有人專門研究過國外293個著名文藝家的傳記,發(fā)現(xiàn)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過重大的挫折。
任何成功的人在達到成功之前,沒有不遭遇挫折與失敗的。愛迪生在經(jīng)歷了一萬多次失敗后才發(fā)明了燈泡,而沙克也是在試用了無數(shù)介質(zhì)之后,才培養(yǎng)出了小兒麻痹疫苗。
“你應(yīng)把挫折當作使你發(fā)現(xiàn)你思想的特質(zhì),以及你的思想和你明確目標之間關(guān)系的測試機會。”如果你真能理解這句話,它就能調(diào)整你對逆境的反應(yīng),并且使你繼續(xù)為目標努力,挫折絕對不等于失敗,除非你自己這么認為。
愛默生說過:“我們的力量來自我們的軟弱,直到我們被戳、被刺,甚至被傷害到疼痛的程度時,才會喚醒包藏著神秘力量的憤怒。偉大的人物總是愿意被當成小人物看待,當他坐在占有優(yōu)勢的椅子中時會昏昏睡去,當他被搖醒、被折磨、被擊敗時,便有機會可以學(xué)習(xí)一些東西了;此時,他必須運用自己的智慧,發(fā)揮自己的剛毅精神,從中了解事實的真相,從他的無知中學(xué)習(xí)經(jīng)驗,治療好他的自負精神病。最后,他會調(diào)整自己并且學(xué)到真正的技巧。”
然而,挫折并不保證你會得到完全綻開的利益花朵,它只提供利益的種子。你必須找出這顆種子,并且以明確的目標給它養(yǎng)分并栽培它;否則,它不可能開花結(jié)果。上帝正冷眼旁觀那些企圖不勞而獲的人。
面對挫折,人一般有兩種反應(yīng):一種是很在乎,一種是不在乎。心理素質(zhì)好的人不會把倒霉當作什么事兒,可心理素質(zhì)稍微差一些的人就不同了。他們認為上天不公,于是怨天尤人,甚至心懷怨恨,于是,以前一個熱情的人也會變得冷漠,以前一個善良慈愛的人也會開始生恨。
于是,在陌生人問路時,他會不理不睬,或者故意指錯方向;馬路上有人丟了東西,他看在眼里,他絕不會提醒一下;散步時踩到一塊石子,不是踢到路邊去,而是踢到路中間;單位來了新同事,不是給人一個微笑,而是冷眼欺生;有人遇到倒霉事,他更加不會安慰幾句,而是站在一旁幸災(zāi)樂禍;有人做了好事,他也不滿,全是一股嫉妒之心;等等。
遇到挫折之后,是保持正常的心態(tài),還是帶著惡意去生活,其實是一個有關(guān)態(tài)度的選擇,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選擇,每個人都繞不過去。選擇善意的人,心情是明朗的、愉快的、坦蕩的、溫馨的;選擇惡意的人,心境常常是陰暗的、煩躁的、猥瑣的。這種善說不上大善,這種惡也說不上大惡。但日積月累的善意和惡意,會使人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向善會使人性升華,向惡會使人墮落。向善的人會生活平靜,一步步走向成功;向惡的人會覺得事事不順,一步步走向失意。
生活中多一點兒善意,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你日積月累的是陽光,生活自然會充滿燦爛。
人生之路充滿坎坷,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難免遇到挫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對它。敢于面對挫折的人,即使最后失敗了,也仍然是勝利的,因為他懂得如何對待挫折。不敢面對挫折的人,不是一個自信的人,因為一個自信的人是不會那么介意自己的失敗的,他會對自己充滿信心,知道自己最終會勝利。人只要多一分自信,就會坦然地面對挫折。
美國成人教育家卡耐基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認為,一個人事業(yè)上的成功,只有15%在于其學(xué)識和專業(yè)技術(shù),而85%靠的是心理素質(zhì)和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1976年奧運會上十項全能冠軍的獲得者詹納,曾從體育比賽的角度做了類似的論述,他說:“奧林匹克中的比賽,對運動員來說,20%是身體方面的競技,80%是心理上、人格上的挑戰(zhàn)。”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充分發(fā)展自己,使自己取得巨大成就的智慧,可惜不少人忽視了自我開發(fā)的巨大潛力。
小時候,我們都是從跌倒中學(xué)會走路的,即使長大成人,這樣的生命方式也不會改變,我們?nèi)匀坏谩皬牡怪袑W(xué)會走路”。
每一個困難與挫折,都只是生活中必然的跌跤動作,我們不必太過驚慌或難過,只要心里牢牢記得小時候那種不怕跌倒的勇敢精神,鼓勵自己站起來,拍拍灰塵,然后繼續(xù)前進,或許下一步,我們就能踏著沉穩(wěn)的步伐,邁向人生的新目標。
因缺陷而生氣,不值得
司芬克斯的鼻子勝過嘴,維納斯的斷臂勝過腿。
你是否一直都在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生活、完美的人格、完美的生命。其實,缺陷也是一種美,但往往被人們忽視了。在人們心中,無缺口的富士山是完美的,但假如你繞“富士山”一圈,認識它的全貌以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缺口的富士山更美麗些。
著名的維納斯雕像,就是因為“斷臂”才魅力無窮的。曾有好心人將她的手臂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做了修補,可看見的人卻都說這不是維納斯了,因為失去了她那種“殘缺的美”。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在完成巴爾扎克雕像后,一群學(xué)生看到那極富魅力的雙手稱贊道:“這雙手太美了!”羅丹聽罷,沉思許久,最后拿起斧子,砍掉了那雙“太美的手”。他解釋說,有了這雙完美但又顯得“過于突出”的手后,會有損于人物全貌,從而失去了“本質(zhì)的人”。可見,殘缺而真實的神韻,往往勝過完整無缺的華美外表;為求全而補上殘缺,有時反會弄巧成拙,破壞了真實的美感。
很多人都看過謝爾·希爾弗斯坦畫的一幅名為《缺失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的寓言漫畫。
由于缺了一角,它總是不快樂,于是動身去尋找那失落的一角。它唱著歌向前滾動,其間有苦有樂。因為缺了一角,它不能滾得太快,它能和小蟲說話,聞花香,還有蝴蝶站在它頭上跳舞。它經(jīng)歷了很多,也碰到很多“失落的一角”,可是有的太小,有的太大,有的太尖,有的太鈍……終于,它找到了恰到好處的一角,太合適了!它高興極了,因為再也不缺一角了,它滾得很快,快得都不能停下來了。因此,它不能和小蟲說話,也不能聞花香,蝴蝶也站不到它頭上了……它累了,于是把那一角輕輕放下,又開始從容地向前滾動著……
我們每個人都是缺少了一角的,那缺失的一角,也許不夠可愛,但那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要正視它的存在。正因為我們?nèi)笔Я四且唤牵覀儽仨毴フJ識、去找尋、去完善,因此生活才會豐富多彩。如果我們生下來就很完美,沒有缺失一角,那我們還真的不知道自己該怎么發(fā)展、怎么完善,那一生都不會有什么太大改變,也就沒有多彩的人生了。
在生活中,很多人對一些缺憾不能正確地理解和認識,反而給以輕視甚至嘲諷,比如認為殘疾是一種缺陷。2005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21個聾啞演員將舞蹈《千手觀音》演繹得天衣無縫、美輪美奐,震撼了所有觀眾。在中央電視臺的元宵晚會上,《千手觀音》被評為“我最喜愛的春節(jié)晚會節(jié)目歌舞類一等獎”。由無聲世界里的人們帶來的舞蹈《千手觀音》,贏得了人們的贊譽,更令人們驚嘆。這說明了什么?她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殘疾并不意味著生活不完美,而殘缺也是一種美。
曾長期擔任菲律賓外長的羅慕洛身高只有163cm,他也像其他人一樣,常常為自己個子低矮而自慚形穢。他甚至穿過高跟鞋,但這種方式只能令他心里更不舒服。他感到那是在掩耳盜鈴,于是便把高跟鞋徹底扔掉了。然而,也正是身材矮小促使他走向了成功。因而他說:“我愿下輩子還做矮人。”
1935年,羅慕洛應(yīng)邀到圣母大學(xué)接受榮譽學(xué)位,并且發(fā)表演講。同一天,高大的羅斯福也是演講人之一。事后,羅斯福含笑對羅慕洛說:“你搶了美國總統(tǒng)的風頭”。
1945年,聯(lián)合國創(chuàng)立會議在舊金山舉行。羅慕洛以無足輕重的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身份應(yīng)邀發(fā)表演說。講臺幾乎和他同樣高。等大家都安靜下來時,羅慕洛莊嚴地說:“我們就把這個會場當作最后的戰(zhàn)場吧。”這時,全場陷入了靜默,接著爆發(fā)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最后,他以“維護尊嚴、言辭和思想比槍炮更有力量……唯一牢不可破的防線是互助互諒的防線”結(jié)束了這次演講。全場掌聲久久不息。
事后,他分析:“如果是高個子講這些話,聽眾可能只會禮貌地鼓一下掌,但菲律賓那時離獨立還有一年,自己又是矮子,由我來說,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從那時起,小小的菲律賓開始在聯(lián)合國中被各國當作很有資格的國家了。也正是從那時起,羅慕洛認識到了矮個子比高個子更有著某方面的天賦。矮個子起初總被人輕視,一旦爆發(fā),就會一鳴驚人。
無論你存在哪種缺陷,無論你是否完美,當你處在人生的低谷,因自己某方面的缺陷而自卑時,不妨對自己說:“相信自己明天就會有所作為!”因為,缺陷并不是一種遺憾,而是一種耐人尋味的美。你會突破缺陷的障礙,讓你的生命迸發(fā)出更強烈的聲響。
如果你能夠認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有缺陷的世界中,并不斷地追求進步,不斷地克服缺陷,不斷地超越缺陷,那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快樂,不在于金錢的多少
要生存,要立足,要成器,不可能不與金錢打交道。現(xiàn)代社會,“錢”好像成了個人價值的證明。擁有金錢的好處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
有一位年輕人,因為家貧,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就下海經(jīng)商。后來,他的弟弟不幸身染疾病,住進了醫(yī)院。在花費了二三十萬元醫(yī)藥費之后,他弟弟終于康復(fù)了。醫(yī)生說,有一些癥狀較他弟弟還輕的病人,因為沒有錢及時治療,導(dǎo)致病情惡化。
于是,這位年輕人非常感慨。他說,若還是處在過去那樣的生活條件下,家里萬萬拿不出這么多錢給弟弟治病。可見錢可以發(fā)揮很大的功效,實在是不可缺少的。
是的,有了錢,人們不必每天為生計發(fā)愁,不必擔心有了上頓兒沒了下頓兒。
有了錢,在身體不好的時候,可以花錢治病保健康,可以在明媚的陽光下奔跑、歡唱。
有了錢,可以以出租車代步,可以給至朋好友送上精美的生日禮物以表達情意,還可以與三五好友一起遠足,寄情于山水之間。
有了錢,還可以擁有更多漂亮的衣服,可以使異性的目光在自己身上頻頻停留。不可否認,金錢給生活帶來了嶄新的面貌。
但是,也有金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買不來到達真理彼岸、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金錢買不來手足親情,買不來無私的愛心,買不來朋友間的和睦與和諧;金錢買不來愉悅豁達的心境,買不來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買不來孩童般澄澈的眼眸。
生活中,種種至真至善至美的事物,都無法用金錢來做交易。少了這些至真至善至美,人生會變得乏味枯燥。
因此,身處貧窮的我們,雖需要金錢,但也不能被金錢迷了眼睛。
身處貧窮的我們,無須怨恨命運不公,應(yīng)該看看今日富裕的人們曾經(jīng)走過的道路,從中尋找解脫自己的鑰匙。
走過貧窮的日子,依然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是一種難得的平常心。
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會買彩票,期望能一夜暴富。其實,意外的財富并不能給人們帶來想象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