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人生的進程不外乎得失,看淡了,也就輕松了(2)

一個美國家庭原本談不上富裕,但夫妻相親相愛。后來他們購買的彩票中了頭獎,憑空得了一筆巨額獎金。丈夫想從此結束勞作,妻子則堅持一如既往地生活。金錢破壞了家庭的和諧,一對夫妻從此勞燕分飛。擁有了一大筆錢的丈夫可以尋找新的伴侶,可他總是擔心別人是沖著他的錢來的。就這樣,他并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快樂,反而整天守著一大堆金錢發愁。

對于那些有著來路不明財富的人,貧窮的我們絲毫不必羨慕他們的富有。因為在貧窮的環境中形成的幸福觀,使我們無法在不正當的財富聚斂中體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一般來說,看重錢財者往往薄情寡義,他們的典型邏輯就是無論做事還是為人,都以利來交往,算計來算計去,最終總是得不償失。他們永遠不會明白,淡泊名利者以德服人,才能掌握為人處世的奧妙。

這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社會,也是一個欲望膨脹的年代,人們的心里總是塞滿著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現代人,總是奢求穿要高檔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鄉間別墅,行要寶馬香車,一切都被欲望支配著。

法國杰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曾對物欲太盛的人做過極為恰當的評價,他說:“十歲時被點心俘虜、二十歲被戀人俘虜、三十歲被快樂俘虜、四十歲被野心俘虜、五十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么時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確,人心不能清凈,是因為欲望太多,而欲望的溝壑永遠填不滿,人心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當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桿,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桿的地都歸你。從清早開始,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于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呢?就這么大?!?

伊索說得好:“許多人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去了?!边@可以說是對得不償失最好的詮釋了。

其實,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都希望豐衣足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這種欲望變成不正當的欲求,變成無止境的貪婪,那就成了欲望的奴隸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們不得不為了權力、為了地位、為了金錢而削尖了腦袋向里鉆。我們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覺得不滿足,因為在我們看來,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權力比自己大。所以我們別無出路,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在無奈中透支著體力、精力與生命。

捫心自問,這樣的生活,能不累嗎?被欲望沉沉地壓著,能不精疲力竭嗎?靜下心來想一想,有什么目標我們非得實現不可?又有什么東西值得我們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取?朋友,讓我們斬除過多的欲望吧,將一切欲望減少再減少,從而讓真實的欲求浮現。這樣,你才會發現真實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樂的。擁有這種超然的心境,你做起事來就能不慌不忙,不急不亂,井然有序;面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驕不躁;而對于物質引誘,心不動,手不癢。沒有小肚雞腸帶來的煩惱,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活得輕松,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里睡覺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古人云:“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碑斈晏諟Y明荷鋤自種雖為貧寒之士,但能于利不趨,于色不近,于失不餒,于得不驕。這樣的生活,不失為人生的一種極高境界!

“面子問題”,多些坦誠,就多些寬松

對于很多人來說,最為痛心的事莫過于失去“面子”。

所以,有些人總是千方百計地維護自己的面子,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失去了許多更為有價值的東西。更不可思議的是,當自己的正當利益受到損害或面臨威脅時,有些人卻害怕丟面子,不敢站出來據理力爭,結果只能看著本應屬于自己的利益被他人拿走,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把有些人愛面子的現象總結在一塊兒,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面子與利益的權衡上,采取一種務虛而不務實的態度,把面子放在絕對不可動搖的位置上,自動承受由此帶來的利益上的巨大損失。很顯然,有些人是平凡人,也是飲食男女,有著種種現實的需要和理想,利益的獲取肯定有助于他們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但是,心理認識上的偏差迫使他們舍利益而保面子,承受許多常人不會承受的損失。

一個人一旦被傷了“面子”,那真比殺了他還讓他難受。所以,與人相處,一定要給對方留“面子”。因為,如果你傷了對方的面子,那你將會遭受最猛烈的回擊。一位外國學者說:“為了保持體面,在中國人中產生出外國人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面子’經?!妹孀印褪翘Ц唧w面,‘失面子’就是失去體面,失去面子就等于精神上的死,不要面子就是不去構筑體面。不論如何溫順病弱的中國人,為了‘面子’,都可以同任何強者搏斗。”

“面子”也是不能被撕破的。撕破“面子”,就意味著拋棄了一切做人的尊嚴。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個家伙,真是撕破臉了,什么事都干得出來?!币馑际钦f,一些人已經連做人的起碼要求都不顧了,做什么事情都不會感到慚愧。所以,罵人最解恨的要數罵“不要臉”,被罵的也最怕被別人罵“不要臉”。

可見,人不能不要“面子”,否則,就難以生存在社會當中。然而,人也不能將“面子”作為一個“包袱”來背著,否則,這樣的生活就過于沉重、壓抑,甚至痛苦。“死要面子活受罪”,說的就是一些人為了“愛面子”甚至可以忍受任何痛苦,即使受罪也在所不惜。

譬如,有的人原本很窮,卻“死要面子”,“勒緊褲腰帶”與人比闊。有的人,為“死要面子”,四處吹噓自己如何如何“有能耐”“能辦事”,無限夸大自己的所謂“后臺”是怎樣怎樣的“硬”。有的人明明意外成功,自己明明“喜出望外”,激動異常,卻“死要面子”,故作“深沉”,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有的人為了“面子”,犯了錯誤“死不認賬”,即使被揭穿也要死撐到底,甚至會倒打一耙,推卸錯誤……

既然“面子”對一個人如此重要,那么,給對手最猛烈的回擊就是想方設法在各個方面使對手的“面子”丟得干干凈凈。很多人為回擊對手,使對手“丟面子”,往往采取“一報還一報”的做法,直接或間接地在公共場合或私下惡意攻擊、侮辱對手。但這樣做往往容易反過來損害自己的“面子”,這是一種下下策。聰明的人絕不會這樣做。聰明的人往往給對手很足的“面子”,把手言歡,最終使雙方都有“面子”。

中國人既為“面子”而進行“圣戰”,也為“面子”所累。外國人最善于借助中國人的“面子”這把刀來“殺”中國人——與中國人做生意時,可以給你“面子”而“殺”你口袋中的錢。

如今,現代社會的競爭法則不是教人不要面子,而是市場經濟越發展,越要求人人都講究“面子”,有“誠信”,否則,誰都不會是贏家。然而,也不能太在乎“面子”,否則,吃虧、受罪的總是自己。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但我們不是佛,我們是人,是凡夫俗子,因此沒有必要“死要面子”而受那份“地獄”之罪。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大可不必過于計較面子,讓我們看看一位小提琴家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面子的。

有位世界級的小提琴家在為人指導演奏時,從來都不說話。

每當學生拉完一首曲子之后,他會親自再將這首曲子演奏一遍,讓學生們從聆聽中學習自己的拉琴技巧。

他總是說:“琴聲是最好的教育?!?

這位小提琴家在收新學生時,會要求學生當場表演一首曲子,算是給自己的見面禮,而他也會從中摸清學生的底子,再給予分級。

這天,他收了一位新學生。琴音一起,每個人都聽得目瞪口呆,因為這位學生表演得非常好,出神入化的琴聲有如天籟。

學生演奏完畢,老師照例拿著琴上前,但是,這一次他卻把琴放在肩上,久久不動。

最后,小提琴家把琴從肩上拿了下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接著滿臉笑容地走下臺。

這個舉動令所有人都感到詫異,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什么。

小提琴家說:“你們知道嗎?這個孩子拉得太好了,我恐怕沒有資格指導他。最起碼在這首曲子上,我的表演將會是一種誤導?!?

這時,大家都明白了他寬闊的胸襟,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既是送給學生的,更是送給這位小提琴家的。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掌握了“承認”的技術,而是喪失了“承認”的心情。為什么會失去“承認”的心情?是因為我們都是熱愛“面子”的族群?!懊孀印钡闹匾S護力量是“理”,因此,無論如何,我們也要讓自己顯得是占理的,而不是理虧的。占理了,就有面子;理虧了,就沒面子。承認自己沒有達到某種高度,顯得理虧,面子上就會十分難堪。把假話說圓了,把虧心事處理得像沒事兒一樣,面子就得以保全。故而,做了錯事,一定要像做了正確的事一樣,理屈而辭不窮;心里有鬼,反而要唱歌壯膽,越是理虧的事,越要做出得理不饒人的架勢,以便于消滅“承認”的危險。

當我們不能正確面對“面子問題”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失去了自己想要維護的面子。

有容乃大,當小提琴家能接受學生更優于他的事實之時,在他身上也正體現出令人贊嘆的大師風采。

把指責咽下去,反省加爭氣

人往往只看得見別人的過錯,看不見自己的過失,面對別人的指責,也不加以反省,反倒以惡言相向來掩飾自己的心虛。

證嚴法師曾說:“一般人常說,要爭一口氣,其實,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這口氣咽下去?!?

于凡今年剛從大學畢業,他學的是英語專業,自認為無論聽、說、讀、寫,對他來說都只是雕蟲小技。

由于他對自己的英文能力相當自信,因此寄了很多英文履歷到一些外貿公司去應聘,他認為英文人才是就業市場中的績優股,肯定人人搶著要。

然而,一個禮拜接著一個禮拜過去了,于凡投遞出去的應聘信函了無回音,猶如石沉大海一般。

于凡的心情開始忐忑不安了,此時,他收到了其中一家公司的來信。信里刻薄地提到:“我們公司并不缺人,就算職位有缺,也不會雇用你,雖然你認為自己的英文程度不錯,但是從你寫的履歷來看,你的英文寫作能力很差,大概只有高中生的程度,連一些常用的文法也錯誤百出。”

于凡看了這封信后,氣得火冒三丈,他好歹也是個大學畢業生,怎么可以任人將自己批評得一文不值。于凡越想越氣,于是提起筆來,打算寫一封回信,把對方痛罵一番,以消除自己的怨氣。

然而,當于凡下筆之際,忽然想到,別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寫信批評他,也許自己真的太過自以為是,犯了一些錯誤,自己卻沒有察覺。

因此,于凡的怒氣漸漸平息,自我反省了一番,并且寫了一封感謝信給這家公司,感謝他們舉出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用字遣詞誠懇真摯,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表露無遺。

幾天后,于凡再次收到這家公司寄來的信函,他被這家公司錄取了!

的確,在生活中,常會遭到別人的指責。遭人指責是件極不愉快的事,有時會令自己很尷尬,尤其是在大庭廣眾面前受到指責,更是不堪忍受。但從提高一個人的修養角度講,無論你遇到哪種情況的指責,都應該從容不迫,對者,有則改之;錯者,加以耐心解釋,泰然處之。為擺脫指責的尷尬局面,不妨采納心理學家提出的以下建議:

保持冷靜。被人指責總是不愉快的,但面對令你十分難堪的指責時,要保持冷靜,最好暫時能忍耐住,并做出樂于傾聽的表示,不管你是否贊同,都要聽完后再做分辯。因對方的一兩句刺耳的話,就按捺不住,激動起來,硬碰硬,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易將問題搞僵,將主動變為被動。

讓對方亮明觀點。有些指責者在指責別人時,往往含糊其辭,結果使人不知所云。這時,你可向對方提出講清問題的要求,態度要和緩,如,“你說我蠢,我究竟蠢在哪里?”或,“我到底干了什么傻事?”以便搞清對方究竟指責和抱怨你什么,讓對方及時亮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一策略往往能有效地制止指責者對你的攻擊,并能將原來的攻防關系轉變為彼此合作、互相尊重的關系,使雙方把注意力轉向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消除對方的怒氣。受到指責,特別是在你確實有責任時,你不妨認真傾聽或表示同意對方對你的看法,不要計較對方的態度好壞,這樣,指責完畢,對方的氣也消了一半。即使當你確信對方的指責純屬無稽之談時,也要對其表示贊同,或者暫時認為對方的指責是可以理解的。這會使對方無力再對你進行攻擊,相反,你卻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時間進行解釋,從而消釋對方的怒氣,使隔膜、猜疑、埋怨和互不信任的堅冰得以化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探索| 胶州市| 越西县| 西林县| 长治市| 北安市| 隆回县| 竹溪县| 融水| 体育| 陕西省| 鲜城| 时尚| 汤阴县| 万载县| 清徐县| 广河县| 宣恩县| 清河县| 合水县| 达孜县| 彭泽县| 库伦旗| 合阳县| 华池县| 尉氏县| 贡山| 绵竹市| 化德县| 慈利县| 沧源| 金门县| 伊宁市| 道真| 庄河市| 盐津县| 平泉县| 仪征市| 那坡县| 定日县|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