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2章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非曰:圣人全體陰陽合德,時柔而柔,時剛而剛,時弱而弱,時強而強,不加毫末。

右第七十八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

非曰:圣人止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非曰:圣人物我一體,廓然大公,物來順應,無執無契。

右第七十九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非曰:眾寡器用,莫非自然。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非曰:生今反古,結繩而治,是亂天下也,是不識時也。不識時,是不識道也。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非曰:太古則然。隨時者道也,生今之世,反古之道,災必逮失身。

右第八十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非曰:亦有信言而美者,善而辯者,博而知者。蓋美辯知系乎道時然而后耳,未可執一論也。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非曰:圣人為人與人皆積德之發也,何謂不積?順應不窮,何有何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非曰:既曰無為,而又曰無不為,實即有為也。為而不爭,以柔弱勝剛強,乃大爭也。老子亦多術矣,而以擬於天道,豈不誣哉?

右第八十一章

非老子附錄

問辯

蕭時中問曰:孟子之辟楊墨,夫子之非老子,皆閑先圣之道者也。然一本於知言養氣,蓋知言則能明乎道義,灼見楊墨老子之為非;養氣則能配乎道義,排天下之論,非之而不顧;所謂異世而同符者也。然不知用何方法,然后可以能知言養氣乎?愿明以教中。

師曰:吾之所為非之者,正為知言為進學第一步,知所有然后養所有。夫知言然后養氣之功有所措,此

(缺頁)

起不能易之矣。然考之漢文帝與曹參用之,亦能致治安之效,何耶?

師曰:漢當征戰擾攘之余,民厭久矣。故一得鎮靜,與民安堵,遂定於一時耳。以為小康則可,若無刑政禮樂,安能致太平?先儒亦未深論也。

中問曰:張子房最深於老子之學者,然先儒程子曰:「張良亦是個儒者。」張南軒曰:「張良有儒者氣象。」斯言得無過乎?

師曰:張良亦只得老子之余緒,以自周其身爾。於儒術殊未有得,安得有儒者氣象?言之過矣。

中問曰:孔子有言:「君子不以人廢言。」今觀老子書所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似亦可取者。高明以為何如?

師曰:吾非以老子而廢此言,直以此言斷其是非真偽耳。彼所謂得者,彼得此之謂也。吾以道觀之,則天之清即天之一,地之寧即地之一,神之靈即神之一,萬物之生即萬物之一,王侯之貞即王侯之一,天地鬼神萬物王侯同得此一,皆是此一個一,故道一本也。本是一,而此書一一言得,則二之也。又吾儒之所謂一者理也,彼之所謂一者氣爾。知言君子,當知其微,似是而非。

(洗)[冼]桂奇問師翁非老子云:慘刻少恩。愚謂老子未必至此,學老子者,其流禍將至於慘刻少恩耳,申韓是也。猶象山之學非禪,學象山者必禪也。如何?

師曰:老子為周柱下史,想是吏隱的人,其言論風指不傳於世,豈若今老子書詞氣虛夸詭譎也。吾非老子不是非老聃也,乃非老子書也。書中已有慘刻少恩之意矣。太史公論申韓之弊,皆原於道德之意矣。吾今非此書,又以為非聃作,卻為老聃刷去數千言冤枉了也。

桂奇問: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其意一也。非如老子棄知去慧之說也。王子往往引孔子之言以明老子之說,何邪?

師曰:王子若不是引孔子之言以附會其說,則吾亦未至憂之深、辯之切如此也。

桂奇問老子明自然,與吾儒明覺自然之學,固大不同,然亦一杰然之士。使其得孔門為之依歸,當不在顏曾下也。孔夫子亦及與之同時,竟未聞語之以學,何邪?

師曰:夫子論語無一言及老子,可知與老子不相遇。后儒附會孔子問禮於老聃,今老子書云:「禮者,忠信之薄。」老子薄禮而云孔子問禮,妄也。其所謂無為,所謂自然,非圣人之所謂自然無為也。若看得破,許爾具一只眼。又其私意橫於胸中,雖遇圣人,亦無如之何矣。

桂奇問:朱子非康節「老子得易之體,孟子得易之用」之說,是矣。又謂「老子有[老子]之體用,[孟子有]孟子之體用。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此老子]之體用也」云云。竊恐未然。即此二[句,亦]何[體用]之有乎?

師曰:體用一原,何分體用?文公果囗囗囗,未見的當。若謂老子之體用非吾儒之真用也。「[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此乃詭謀,不正本囗囗如是。

桂奇問:老氏之教一也,漢文用之而治,西晉用之而亡,何邪?抑別有其道,無關於老氏之教邪?

師曰:老氏無為之教,其教若行,則君相皆無為,百官庶職皆無為,百姓皆化而無為,則禮樂刑政皆廢,土田貢賦皆廢,足以亂亡天下,西漢及梁武是也。其漢文當征戰之久,肝腦涂地,民有不堪,一得老氏之緒余,民得安堵,一時小康耳!

桂奇謂[先儒謂孟]子不排老子,[以老]子便是楊氏,排楊氏即所以排老子也,果然否?老子四大,其一稱王,似與楊氏無君不同,何如?

師曰:孟子不排老氏,老子之書未出也。楊朱偏於為我,然尚老囗囗[如]老子書之言之詭譎,不可同語。

桂奇囗囗囗囗囗[嘗]語囗囗曰:「學以自然為宗,不可不著意理會。」然纔著意便涉於助,非自然之本體矣。如何?

師曰:著甚輕,不可重看。

孔子問禮辯

余讀太史公傳老子,有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之說而疑其誣。至讀老子書云:「禮,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其誣益信。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又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則禮也者,所以敦忠信、厚風俗而治天下之具也。老子顧以為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何哉?此書而非老子作,則可;此書為老子作,則其不知禮甚矣。老子知禮而孔子問之,可也;老子不知禮,而謂孔子問之乎?夫不知禮而問之,是不知也。曾謂孔子禮且知而圣之盛者為之哉?又謂孔子稱老子其猶龍,是重誣孔子也。夫龍德正中而變化不測者也,果如老子之言,是棄仁義、捐禮樂以為道,遺物離人、趨澹泊以為教,其流禍至於無情無恩,慘刻天下而后已。此其何德之有,而孔子以龍稱之乎?由是觀之,則孔子問禮之說,其不足信也明矣。吾意亦老子之徒借孔子以尊其師,故為是說,欲天下后世知孔子者,亦吾師之弟子云爾。不然,何老子所以語孔子者甚倨,孔子獨無以語之,而但亟稱之乎?天下后世亦遂信其說,謂圣如孔子,博學如孔子,且問之禮矣,且神明其道矣,莫不翕然尊之,道其道而不以為異。是禍天下后世,必是說也。余故不得不辯。

此辯作於十年前,未能自信,故不敢出諸人也。茲承非老子之教,錄上丞丈一覽,以為何如?桂奇百拜謹具。

何滾問: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可道可名則有變易,故舉而歸諸無名。此其見道之偏,而一書之空寂所由起也。要之,君子之道不淪於空,不涉於有,為千變萬化之所從出者與!

師曰:可道可名,道也;不可道不可名,亦道也。道貫體用、動靜、隱顯、有無。程子曰:「體用一源,隱顯無間。」二之則非道,老子於是乎不識道矣。

滾問:書曰:「在知人,在安民。」凡君子欲廣恩惠於斯民,惟急親賢之為務而已。老子乃曰:「不尚賢,使民不爭。」嗚呼!國無仁賢,誰與其理?彼徒知功名者開斯民之競也,而惡知圣人之難以一身為天下役哉?

師曰:老子不知不尚賢,則是非邪正混淆,欲動情勝,利害相攻,賊滅無倫,豈但爭之愈甚已哉!

滾問:老子慝名藏譽,非圣人意也。圣人雖不違道以乾譽,亦不晦藏以掩譽。今老子曰「道沖而用之不盈」,則為圣人者既勤勤於迪德,復屑屑於慝名,周章不暇,其用心亦勞矣。又以和光同塵為安身之要,嗚呼!使圣人和其光而同其塵,將何以維天下后世之風而貞之教也?

師曰:如是如是,亦私意擺弄也,圣人無意必固我。

滾問: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自謂斯言足以廣天地圣人之仁,而不知斯言反為天地圣人之病。夫君子之立言也,將以信后也。以不仁而加諸天地與圣人,其不駭天下后世之聽也鮮矣!故曰:「君子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師曰:圣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皆自其一念不忍之仁流出也。老子既以民物為芻狗,則親親亦芻狗邪?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夫婦皆視之芻狗,其亦不仁少恩也甚矣!又何以為道德?

滾問:老子谷神不死者,蓋欲養五臟之神而為長生久視之道也。夫茍長生久視以成仙,則亦天地之一賊耳。君之生於世也,惟道不聞之為憂,而區區壽夭,曾不少貳於其念。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若谷神何為者哉?愿明以教滾。

師曰:孟子:「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老子可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矣。」此必攝生之徒為之。

滾問:去奢去泰,謂去其服飾飲食與宮室臺榭,居於無為而天下自化者也。噫!老子自貶以教天下乎?抑亦自貶以厚天下也?以自貶則身不存,以教天下則天下失所賴,難以語化矣。

師曰:禹無間然,(豊)[豐]儉適宜,亦自圣德心中發出,非強制也。老子不免強制,安得無為?

滾問:采色所以養其目,未聞五色盲人之目也。聲音所以養其耳,未聞五聲聾人之耳也。老子徒見奸聲亂色之為害而欲絕之,不知古人山龍絺繡之觀、五音六律之聽,其益於身心天下者何如也!推之而五味、而田獵之類有可知矣。因刖而廢履,尚安得謂之知言也哉?

[師曰:良]是,吾已辨之矣。

[滾]問:曰夷曰希曰微,不可致詰,則在上者不[皦]囗而其在下之不昧者,又何物也?繼而曰「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則其所謂不昧者安歸乎?中庸曰:「君子之道費而隱」,此所以更萬古而長存也。不可名,不可詰,斯弊矣,而烏乎其能存?

[師]曰:道在躍如卓爾,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何嘗不可致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铅山县| 渝北区| 新和县| 闻喜县| 肥西县| 吉安县| 始兴县| 福州市| 湖州市| 沁阳市| 从化市| 菏泽市| 石楼县| 民和| 邢台市| 北京市| 宣化县| 大埔县| 多伦县| 伊春市| 泸定县| 湄潭县| 齐齐哈尔市| 池州市| 股票| 凯里市| 华宁县| 兴业县| 霍州市| 北流市| 绥中县| 齐河县| 措勤县| 泽州县| 寿光市| 石家庄市| 荣昌县| 延边| 阿坝县| 河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