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認識你自己——你是怎樣的人(3)

1.行動總是慢半拍

“慢”通常都被大多數人理解為是一種缺陷,人們對“慢”也持有保留意見。《牛津詞典》上對慢的解釋是:“容易理解的、遲鈍的、無趣的,學得費力的,冗長乏味的,懶散的,行動遲緩的。”心理學家比較了外向者和內向者面對變化時的反應后發現:內向者面對變化一般會選擇有條不紊的方式來調整自己,而外向者則雷厲風行地執行自己的理解。

這跟現在生活在一個外向型的世界有很大的關系,外向者崇尚的是,你可以犯錯,但不能拖延時間,面對變化,一個人的迅速調整才是別人樂意看到的。至于會不會犯錯,則是另外一回事,對于這一法則,外向者心領神會,他們知道唯有動起來,才是世界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內向者的遲緩變成了對外向者世界的一種“不合作”,也就直接導致內向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接觸一個新環境,或者面對變化做出調整,內向者總是比外向者慢半拍。不管內向者如何努力,在“快”和“慢”之間似乎總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內向者只能望“溝”興嘆。但是,身為內向者你要清楚,面對瞬息變化的大千世界,必須調整自己迅速適應突發的變化。雖然調整起來確實要花費自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這是自己的劣勢,要正確看待。既然如此,就要用優勢來彌補,如果速度提不起來,可以利用“慢”來增加調整的效果。

一般內向的人都很細膩,考慮問題很全面,所以感覺上是慢熱的,但是這種人一旦熱起來,感覺就像山洪爆發,去勢不絕,而且還能持續熱很長時間。一般這種類型的人,給人很踏實的感覺,很有安全感,而且伴隨著做事,往往讓人感到很周到和細致。譬如某一件事情對于外向性格的人來說,盡管他們也是第一次接觸或者操作,但是,只要他們掌握了使用方法后,就能操作自如;與他們相比,性格內向的人無論如何都要搞清楚為什么通過這樣的操作才有這樣的結果。他們總愛刨根問底,否則就不能心安理得。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解釋,他們就會埋頭鉆研,直到最終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正是因為這種執著的個性,很多領域的專家都是性格內向的人。

確實,有些事情急不來,比如刺繡、絲畫等精細手工制作,必須一步一步來完成,著急出不了細活、好活。在這里,“慢工出細活”包含著一種責任心強的積極心態,一個“細”字體現了工作的高標準,一個“慢”字意味著出成績的一般規律。

但是,對“慢工出細活”的理解不能偏頗。生活中,有的人認為“細活”都是“慢”出來的;甚至把“慢”作為躲避工作的“護身符”、“擋箭牌”,認為“慢才是負責任的做法”。這種想法反映到行動中,表現出來的是辦事不講效率,作風拖拉,一天能完成的工作非要拖上三五天,一周能完成的工作非要用上十天半個月。

出現這些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內向者把時間與任務畫了等號,認為時間到了任務就算完成,有了過程就有了成績。這在表面上看是一個工作方法問題,其實更是一個性格問題,說到底是對工作、對同事不負責任,久而久之,既挫傷了大家的積極性,更養成了散漫、拖拉的壞作風。

做任何工作都應該講質量、求精品,但也應該講效率、重效益。該“慢”的時候一定要“慢工”,不能急于求成;能“快”的時候,在確保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就應該風風火火,雷厲風行。其實,“慢工”與“細活”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慢工”未必出“細活”,有些“細活”也未必出自“慢工”。

實際上,忽略快慢的問題,只看最后的結果,內向者因為慢反而能踏踏實實按部就班地取得讓人贊嘆的成績。

我們知道,“快”通常代表著忙碌、壓力、心焦氣躁,數量高于質量。而“慢”通常代表著從容、平靜、耐心細致,質量高于數量。所以說,“快”不一定意味著好;“慢”也不一定意味著差。

相比快而言,慢是一種更迷人的生活節奏。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快帶來的刺激感,只會為你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唯有從壓力中解脫出來,才能擺脫壓力。嘗試放慢速度,達到“走慢些,欣賞沿途的美麗風景”的境界。

在當下“快即是好”的消費文化中,加速已經成為人類的第二天性。英國心理學家蓋伊·克萊斯通認為:“我們已經逐漸形成了迅速、省時及效率最大化的內在心理狀態,這種心理與日俱增。”的確,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為了緊跟生活的步伐,每天都日以繼夜地忙碌著。而且,每個人都想要充當一條快速游泳的魚,“快”的壓力讓做慢節奏的內向者心力交瘁。

內向者必知:“慢”不是松散、懶惰、拖延時間,而是找到一種最合適自己的平衡。作為一種做事的形式,快慢本身沒有對錯而言,如果將速度快慢看成衡量成敗的標準,那就錯了,把事情最終做好做到完美才是最重要的。舉重運動員不會去和跳高運動員比身高,內向者不要跟外向者比快慢。

如果你是一個行動永遠比思考慢半拍的內向者,那就該規避拖延的行為,慢不要緊,只要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情,開局階段的快慢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做事最重要的是結果。試問,開局快和結局好,聰明人更能權衡出哪個對自己才最重要。

2.不能立刻適應新環境

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面對新環境的時候最容易產生緊張感。緊張是一種預警機制,是應付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心理準備,有了這種準備,個體便可聚集可能解決問題的力量。因此,適度的緊張并不見得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外向者通常會因為緊張而感覺到挑戰的刺激,會變得更加躍躍欲試,因而讓人覺得其意氣風發和自信。而對于內向者來說,緊張的尺度很難控制,常常成為“壓倒駱駝的那根稻草”。在新環境下,內向者常常出現“不自然”、“大氣不敢出”、“窘迫”、“尷尬”等緊張的現象等,在超敏感狀態下,許多本來不該引起緊張和應激反應的因素成了每天必須要過的關口。

究其原因,內向的人不喜歡變化,他們對舊環境天生有一種依賴。離開熟悉的環境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他們對外界懷著好奇心和警戒心。他們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才能適應新環境,才能慢慢解開心理的防備,讓自己放松下來。內向者在兒童時期就表現出這種征兆。比方說,每次換班級時,內向性格的孩子總是顯得孤單,給人無助的感覺,甚至格格不入,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完全融入集體。在這段過渡時期,內向的孩子會默默地努力克服自己的不安,盡量去適應新環境,但時間并不會有效縮短。盡管十分清楚旁邊座位坐的是同齡的孩子,但是也會因交往困難而陷入深深的煩惱之中。

其實,適應期較長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時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經過一定的時間后,內向者就可以適應新環境,并找到新的朋友了。

內向性格的人成年后,還會遇到不能很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的問題。比如經常有人覺得自己在與他人溝通時總是顯得比較笨拙等。可以說,這也是需要通過時間才能得以解決的問題。但是與兒童時期不同的是,成年人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會對這個問題產生其他的認識和理解。

確實,能夠快速融入環境的那種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搶得先機,占到便宜。比如,面對現代社會,調動工作、調換崗位、職務升遷、擴大交易伙伴等變化的次數大大增加,這就要求員工適應新的工作崗位的情況增多,而每一次變化恐怕都會讓內向性格的人感到十分苦惱。

因為不能及時地應對變化,所以內向性格的人常常落后于外向性格的人。但是內向性格的人憑借自身慎重和不斷努力的韌勁,最終還是會得到大眾的廣泛肯定與認可。外向性格的人可能因為他的適應能力,而使別人的警惕性增強;性格內向的人的笨拙有時卻能夠給別人帶來信賴感。

內向者雖然不能很快適應新環境,但并不代表不能適應,也許速度慢會被認為是內向者的劣勢,其實這里邊也包含著一個隱性的優勢。作為內向者,適應新環境的時間比外向者長,這也造就了在適應過程中注意到了更多的信息和細節,這些信息和細節讓內向者一旦適應新環境后,就更有適應力。

內向的人經過多次這樣的磨煉,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適應新環境的固定套路,他們會遵循這樣的套路,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對新環境的適應。心理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內向的人在適應幾個不同的陌生環境的時候,所付出的時間大致是相同的,而效果則會因為新環境對他的態度而異。

內向的人一般面對新環境,精神很難松弛下來,更不善于隨機應變地轉變角色。一個人能否適應新的環境,有的因客觀困難,有的因主觀問題,更多的是主客觀方面都有原因。即使勉強要求內向者適應各種場合,他們也總是難以做到位。這就需要內向者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

較強的社會適應性,是指一個人能夠根據客觀環境的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身心行為,達到與客觀環境和睦相處的協調狀態。社會適應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較強的人際關系的適應能力;較強的自然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的適應不同情境的能力。內向者最好能夠在不同時空和各種情境中保持自己的心理狀態平衡,并充分發揮個人心理潛能和優勢。

綜上所述對內向者來說確實有些困難,當然,很多事情沒有必要那么勉強,不需要主動或刻意迎合某些事情,為了新環境而刻意改變自己。

能否面對新環境做到如魚得水的程度,對內向者來說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只要能與新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適應起來沒那么困難或者排斥,能在某種程度上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去面對新環境,以求現實符合自己的主觀愿望;另外在力不能及的情況下,內向者能另擇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新環境。

最忌諱的是,內向者脫離現實或逃避現實。他們或許有美好的理想,但卻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觀規律于不顧,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樓閣。于是內向者便會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現實。

在新環境下,內向者精神難以松弛,也許會遭到周圍人們的指指點點,但內向者要時刻記住,我們應有“走自己的路,讓他人去說”的精神。但另一方面,內向者也應該注重朋友的忠告。在精神無法承受新環境帶來的不適時,及時找朋友傾訴。

3.沒信心,就是不自信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心理上處于人際交往的劣勢,表現為怯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不敢理直氣壯地提要求,不敢應對別人的挑戰,不能很好地進行溝通,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行為而輾轉反側顧慮重重……其實我們自己,也不免會產生這樣的懷疑: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想要什么?我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別人會怎么說?

內向者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從而陷入自卑的情緒之中,特別是內向性格的人由于不能像外向性格的人那樣“嘩眾取寵”,所以總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往往在談話、辦事應酬和行動等方面感到自己技不如人。

內向者往往不與常人比較,他們看到的都是一些極其優秀的人,如果把自己與這些巧言善辯的人相比較的話,顯然越比越讓自己感到相形見絀,從而喪失自信心。

那么人為什么要與他人比較呢?可以理解為內向者在適應社會方面形成的一種復雜心態。

盡管比較了解自己的內心思想,但是內向者并不了解其他人的想法,總是跟不上外界的變化,因此他們對外界發生的事情無動于衷,而且對自己是否與外界環境有所偏差懷有強烈的不安,非常在意他人的想法。

當一個人沒有衡量自己是否正確的明確標準時,傾向于通過與他人比較以確定自己正確與否。但由于整個社會推崇的都是那些性格外露的人并以他們為參照系,這樣那些模范人物和價值標準似乎正好與自己相反,與他們相比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終于陷入悲觀情緒中,使自己失去信心。

其實,人生是個大舞臺,只有那些自信滿滿的人才能展現出自己的魅力,獲得他人的青睞,取得更高的人生高度。如果你是一個內向而自卑的人,就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盡展你的魅力,讓你的人生大放光彩,更上一層樓。

卡梅拉是美國最出名的模特之一,很多著名的服裝公司都找她做過代言人。她的薪酬非常高,出席一場活動就要數千美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你沒有見過她本人,一定認為這位炙手可熱的模特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色美人。但如果你看過她的照片或海報,你就會發現她的相貌很平常,至少很多模特都比她長得漂亮。那么,你一定感到奇怪:為什么那些比她更漂亮的模特沒有她有名呢?其實,很多人都像你一樣對她的成功產生過懷疑,有位記者就曾向卡梅拉提過這個問題。當時梅拉笑著對記者說:“很多人都無法想象我這樣一個相貌平常的女孩會成為美國頂尖級的模特。的確,如果單從相貌來說,很多女模特都比我優秀,甚至說,我的長相非常普通,完全沒有那種令人驚艷的容貌。不過,有一個優點是她們比不過我的,那就是我永遠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马公市| 吉林市| 玉田县| 宾川县| 伊吾县| 泰和县| 光山县| 白河县| 延川县| 湘潭县| 五大连池市| 巴南区| 明溪县| 四子王旗| 宁都县| 泊头市| 兴义市| 沙洋县| 南和县| 青神县| 阿巴嘎旗| 彭水| 雷州市| 荆州市| 临城县| 花垣县| 洱源县| 龙井市| 海门市| 高要市| 金阳县| 建平县| 绥棱县| 华容县| 永靖县| 闻喜县| 开江县| 廊坊市| 盐边县|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