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0章

  • 法苑珠林
  • 道世
  • 4885字
  • 2015-11-27 16:45:20

祈雨篇第七十一 園果篇第七十二

祈雨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 祈祭部 降雨部 河海部

述意部第一

夫圣道虛寂故能圓應無方。以其無方之應故應無不適。比以陰陽愆候亢旱積時。北墉之禮久申。西郊之雨莫應。圣上憂兆庶之失業。恐稼穡之不登。減膳恤刑。霄衣肝食。精誠格于上下。玉帛遍于山川。靈液莫沾祈云罕積。仰惟慧炬潛曜。無幽不燭。神功叵測。有感必通。所以仰憑三寶。敷演一乘。轉讀微言。樹茲大福。愿法教始開。慈云遐布。玄言一闡。沛澤遠覃。嘉禾連秀于郊原。瑞果遍生于林木。衣唯服于八蠶。食必資于七獲。世界郁若眾香。含生宛如安養。無請不諧。有祈必應。并沐茲定水。繼圣智之原。辟此愛羅超有無之境也

祈祭部第二

如大云輪請雨經云。佛言。若請大雨及止雨法。汝今諦聽。其請雨主。于一切眾生起慈悲心。受八戒齋。于空露地。應張青帳懸十青幡。凈治其地牛糞涂場。請誦咒師坐青座上。若在家人受八戒齋。若比丘者應持禁戒。皆著清凈衣。燒好名香。又以末香散法師座。應食三種白凈之食。所謂牛乳酪及糠米。誦此大云輪品時。面向東坐。晝夜至心令聲不斷。供養一切諸佛。復以凈水置新瓶中安置四維。隨其財力辦作種種食供養諸龍。復以香華散道場中。及與四面法座四面。各用純新凈牛糞汁。畫作龍形(耶舍法師傳云西國土俗以牛能耕地出生萬物故以牛糞為凈梵王帝釋及牛并立神廟以祠之佛隨俗情故同為凈)東面去座三肘已外畫作龍形。一身三頭并龍眷屬。南面去座五肘已外畫作龍形。一身五頭并龍眷屬。西面去座七肘已外畫作龍形。一身七頭并龍眷屬。北面去座九肘已外畫作龍形。一身九頭并龍眷屬。其誦咒師應自護身。或咒凈水。或咒白灰。自心憶念以結場界。或畫一步乃至多步。若水若灰用為界畔。或咒縷系頸。若手若足。咒水灰時散灑頂上。若于額上。應作是念。有惡心者不得入此界場。其誦咒者。于一切眾生起慈悲心。勸請一切諸佛菩薩憐愍加護。回此功德分施諸龍。若時無雨。讀誦此經。一日二日。乃至七日。音聲不斷亦如上法。必定降雨。大海水潮。可留過限。若能具足依此修行不降雨者。無有是處。唯除不信不至心者

又大云輪請雨經(一卷)略要云。佛告諸大龍王。我今當說昔從大悲云生如來所聞陀羅尼。過去諸佛已說威神。我今亦當隨順而說。利益一切諸眾生故。憐愍與樂。于未來世。若炎旱時。能令降雨。若水澇時亦令止息。疫死險難皆得滅除。能集諸龍。能令諸天歡喜踴躍。能壞一切諸魔境界。能令眾生具足安樂。即說咒曰

怛绖他摩訶若(引)那(引)婆婆(引)薩尼(一)失梨帝殊羅敧彌(二)地履荼毗迦啰磨缽耶啰僧呵怛禰(三)波羅摩避啰阇(四)尼摩羅求那雞斗蘇栗耶波羅毗(五)毗摩嵐伽耶師[口*致](六)婆呵啰婆呵啰(七)

南無若那(一)沙伽羅毗盧遮那耶(二)多他竭多耶(三)南無薩婆佛陀(四)菩提薩坻毗呵(五)

又咒曰

怛吒怛吒(一)帝致帝致(二)斗晝斗晝(三)摩訶摩尼(四)摩俱吒(五)毛林達羅尸比沙(六)于留必那(七)三磨羅他(八)帝利曷啰怛那地師吒南(九)跋折啰陀羅薩坻那(十)跋利沙他伊呵閻浮提地畢莎呵(十一)

阿婆何夜寐(一)薩婆那鉗(二)迷帝羅質坻那(三)菩提質哆弗婆鉗寐那(四)那羅那羅(五)禰梨禰梨(六)奴盧奴盧(七)莎呵(八)

又咒曰

釋迦羅薩坻那(一)缽羅婆羅沙地(二)摩訶那伽(三)伊呵閻浮提卑莎呵(四)

又咒曰

阿師吒摩迦(一)薩坻那(二)缽啰婆利沙他(三)摩呵那伽(四)伊呵閻浮提卑莎呵(五)

又大方等大云經云。佛言。若有國土欲祈雨者。六齋之日。其王應當凈自洗浴供養三寶。尊重贊嘆稱龍王名。善男子四大之性可令變易。誦持此咒天不降雨。無有是處。是經典中有神咒故。為眾生故。三世諸佛悉共宣說

郁究隸 牟究隸 頭坻 比頭坻 陀尼羯坻 陀那賴坻 陀那僧 塔兮

降雨部第三

如分別功德論云。天及龍皆能降雨。何以取別。天雨細霧下者是。龍雨粗下者是。又阿修羅共天斗時。亦能降雨有二種。有喜雨。有嗔雨。若雨和調者。是歡喜雨。若雷電靂靂者。是嗔恚雨(自外云雨雷電等并如前日月篇說)

又增一阿含經云。佛言。如是世間不可思議。如龍界不可思議。云何此雨為從龍口出耶。答不從龍口龍。為從眼耳鼻身出耶。亦不從此出。但龍意所念。若念惡亦雨。若念善亦雨。亦由根本而作此雨。如須彌山。腹有天名曰大力。知眾生心之所念。亦能作雨。然雨不從彼天口眼耳鼻出也。皆由彼有神力故而作此雨

又華嚴經云。佛子。譬如大龍隨心降雨。雨不從內。亦不從外。如來境界亦復如是。隨心所念。于念念中出生無量不可思議智。彼諸智慧悉無來處。又言。佛子。一切大海水皆從龍王心愿所起。如來智慧亦復如是。悉從大愿力起。佛子。如來智海無量無邊。不可言說。不可思議我說少喻。汝今諦聽。佛子。此閻浮提內流出二千五百河水。悉入大海。俱耶尼內流出五千河水。悉入大海。弗婆提內流出八千四百河水。悉入大海。郁單越內流出一萬河水。悉入大海。佛子。此四天下內如是二萬五千九百河水。悉入大海。佛子。于意云何此水多少。答言。甚多

佛子。復有十光明龍王。雨大海中。悉過前水。百光明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如是等八十億龍王。各雨大海。展轉過前。娑伽羅龍王太子。名曰佛生。雨大海中復悉過前

佛子。彼十光明龍王皆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百光明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如是等廣說乃至娑伽羅龍王太子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

佛子。如彼八十億龍王乃至婆伽羅龍王太子。雨大海中。及其淵池。皆悉不及娑伽羅龍王所雨大海。婆伽羅龍王所住淵池。涌出流入大海。倍復過前。波涌流水青琉璃色。盈滿大海。涌出有時是故海潮常不失時

佛子。如是大海其水無量。珍寶無量。眾生無量。大地無量。佛子。于意云何。彼大海水為無量不。答言。實爾。其水深廣不可為喻。佛子。如是海水深廣無量。于如來無量智海。百分不及一。乃至不可為譬。但隨所應化為作譬喻

河海部第四

如新婆沙論云。于此贍部洲中有四大河。眷屬各四。隨其方面流趣大海。謂即于此贍部洲中有一大池名無熱惱。初彼出四大河。一名殑伽。二名信度。三名縛芻。四名私多。初殑伽河從池東面金象口出。右繞池一匝流入東海。次信度河從池南面銀牛口出。右繞池一匝流入南海。次縛芻河從池西吠琉璃馬口出。右繞池一匝流入西海。后私多河從池北面頗胝迦師子口出。右繞池一匝流入北海。殑伽大河有四眷屬。一名閻母那。二名薩洛瑜。三名阿氏羅筏底。四名莫醯。信度大河有四眷屬。一名毗[竺-二+跛]奢。二名藹羅筏底。三名設咀荼盧。四名毗咀娑多。縛芻大河有四眷屬。一名筏刺拏。二名吠咀剌尼。三名防奢。四名屈愍婆。私多大河有四眷屬。一名薩梨。二名避魔。三名捺地。四名電光。如是且說有大名者。然四大河一一各有五百眷屬。并本合有二千四河。隨其方面流趣大海。如是所說二千四河。未入海頃。頗有能令不入海不。無如是事。假使有人。或以神力。或以咒術。廣說乃至令不得入圣諦現觀。無有是處

又涅槃經云。譬如大海有八不可思議。何等為八。一者漸漸轉深。二者深難得底。三者同一堿味。四者潮不過限。五者有種種寶藏。六者大身眾生在中居住。七者不宿死尸。八者一切萬流大雨投之不增不減

又金剛三昧不壞不滅經云。佛言。彌勒當知。阿耨大池出四大河。此四大河分為八河。及閻浮提一切眾流皆歸大海。以沃焦山大海不增。以金剛輪故大海不減。此金剛輪隨時轉故。令大海水同一堿味

又涅槃經云。善男子。如殑伽河中有七眾生。一者常沒。二者暫出還沒。三者出已則住。四者出已遍觀四方。五者遍觀已行。六者行已復住。七者水陸俱行。言常沒者。所謂大魚。受大惡業。身重處深。是故常沒。暫出還沒者。如是大魚受惡業故。身重處淺。暫見光明。因光故出。重故還沒。出已住者。謂坻彌魚。身處淺水樂見光明。故出已住。遍觀四方者。所謂錯魚。為求食故遍觀四方。是故觀方。觀已行者。謂是錯魚遙見余物。謂是可食。疾行趣之。故觀已行行已復住者。是魚趣已既得可食。即便停住。故行已復住。水陸俱行者。即是龜也(喻七種眾生者如文不煩此述)

頌曰

玄言始開闡  云霧上升天

叆叇垂下布  駛雨遍山川

百草俱滋茂  五谷皆熟田

自非慈福力  豈感樂豐年

感應緣(略引二十二驗) 秦時中宿縣有觀亭水神 秦時丹陽縣湖側有梅姑神 漢時夜郎[月*逐]水竺王祠有竹節神 漢中平年江水內有蛾含沙射人 漢永昌不韋縣有禁水毒氣 太山之東有澧泉飲用神靈 二華之山當黃河有神簰分流 黃帝時有赤將子輿能隨風雨上下 神農時有赤松子是雨師能服水入火 漢沙門千吉能祈雨將孫策忌害見怪 漢沙門竺曇蓋祈雨有征 晉沙門僧群隱山感神水飲而不饑 晉廬山釋慧遠以杖掘地感泉涌出 晉沙門于法蘭感涸澗涌水清流 晉沙門涉公能咒龍下缽中 晉沙門佛圖澄能祈雨白龍二頭見 晉沙門竺曇摩羅剎能咒水枯而更流 宋沙門求那跋陀羅能祈雨應時而降 齊沙門曇超有神請超祈雨有征 梁安國寺有瑞像放光處有泉涌 唐沙門空藏能祈雨甚有征應 唐沙門慧璇山隱無水感神請居得水

秦時有中宿縣千里水。觀亭有江神祠壇。經過有不吝者。必狂走入山變為虎。中朝縣民至洛返。路見一行旅。寄其書曰。吾家在觀亭廟前。石間懸藤即是也。但扣藤自應者。乃歸。如言果有二人。從水中出取書而淪。尋還云。江伯欲見君。此人不覺隨去。便睹屋宇精麗飲食鮮香。言語接對無異世間也

秦時丹陽縣湖側有梅姑廟。姑生時有道術。能著履行水上。后負道法。婿怒殺之。投尸于水。乃隨流波漂。至今廟處鈴下巫人。當令殯殮。不須墳瘞。即時有方頭漆棺在祠堂下。晦望之曰。時見水霧中曖然有著履形。廟左右不得取魚射獵。輒有迷徑溺沒之患。巫云。姑既傷死。所以惡見殘殺也

漢夜郎[月*逐]水竺王祠。昔有女子浣于水濱。有大節竹流入女足間。推之不去。有小兒啼聲。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夷獠。因竹為姓。所破之竹。棄之于野。即生成林。王嘗止石上作羹無水。以劍擊石。泉便涌出。今竺王水及破石竹林并存。漢使唐蒙誘而斬之。夷獠怨訴。竺王非血氣所育。求立嗣。太守吳霸表封其三子為侯。今猶有竺王節廟(右此三驗出異苑)

漢中平年內有物處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江人以術方抑之。則得沙石于鹵中。詩所謂為鬼為蜮。則不可得也。今俗謂之溪毒。先儒以為南方男女同川而浴。涂氣之所生也

漢時永昌郡不韋縣有禁水。水有毒氣。唯十一月十二月可渡。自正月至十月不可渡。得病殺人。其氣中有惡物。不見其形。其似有聲。如有以所投擊內。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土俗號為鬼彈

太山之東有澧泉。其形如井。本體是石也。欲取飲者。皆洗心致跪而[捐-口+(口/└)]之。則泉出如流。多少足用。若或驁慢則泉縮焉。蓋神明之常志者也

二華之山。其本一山也。當河河水過之而曲流。有神簰而分之以利河流。其手足跡于今存焉。故張衡作西京賦。所稱巨靈赑負。高掌遠跡。以流河曲是也

赤將子輿者。黃帝時人也。不食五谷而啖百草華。至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時于市門中賣繳。亦謂之繳父

周禮春宗官伯日禮司命。風伯雨師星也。風師箕星也。雨師畢星也。玄謂司中司命文昌第四第五星也。案抱樸子曰。河伯者。華陰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為河伯。又五行書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遠行。溺沒不返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至昆侖山常入西王母石室。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今之雨師本之焉(右七條出搜神記)

漢孫策。既定會稽。引兵迎漢帝。時道人于吉在策軍中。遇天大旱船路艱澀。策嘗自出督切軍中人。每見將士多在吉所。因憤怒曰。吾不如吉乎。收吉縛置日中。令其降雨。如不能者便當受誅。俄頃之間云雨滂沛。未及移時川澗涌溢。時并來賀。吉免其死。策轉忿恚。意使殺之。因是策頗愍傷。每仿佛見吉。后出射獵為刺客所傷。治療將差。引鏡自窺鏡中見吉。顧則無之。如是再三。遂撲鏡大噭。瘡皆崩裂。須臾而死(見冤魂志)

漢沙門竺曇蓋。秦郡人也。真確有苦行。提缽振錫行化四輩。居于蔣山常行般舟。尤善神咒。多有應驗。司馬元顯甚敬奉之。衛將軍劉毅。聞其精苦。招來姑熟深相愛遇。義興五年大旱。陂湖竭涸苗稼焦枯祈祭山川累旬無應。毅乃請僧設齋。蓋亦在焉。齋畢躬乘露航浮泛川溪。文武士庶傾州悉行。蓋于中流燔香禮拜。至誠慷慨。乃讀海龍王經。造卷發音云氣便起。轉讀將半沛澤四合。才及釋軸洪雨滂注。畦湖必滿。其年以登劉敬。叔時為毅國郎中令。親豫此集。自所睹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化市| 宜良县| 资中县| 江门市| 禄劝| 鹿邑县| 循化| 六盘水市| 盐山县| 钟祥市| 噶尔县| 稷山县| 平江县| 航空| 毕节市| 哈尔滨市| 墨竹工卡县| 江陵县| 海淀区| 大余县| 灯塔市| 文安县| 榆中县| 甘孜| 华安县| 临湘市| 冕宁县| 新民市| 大英县| 琼海市| 秭归县| 辽宁省| 临澧县| 闽清县| 九寨沟县| 新密市| 山阴县| 巫溪县| 房山区| 株洲市|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