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6章

  • 法苑珠林
  • 道世
  • 3636字
  • 2015-11-27 16:45:20

周宣帝宇文赟。在東宮時。武帝訓篤甚嚴。常使官者成慎監察之。若有纖毫罪失匿而不奏。許慎以死。于是慎常陳太子不法之事。武帝杖太子百余。及即位顧見膊上杖瘢。乃問成慎所在。慎于時已出為郡遂敕追之。至便賜死。慎奮厲曰。此是汝父所為。成慎何罪。勃逆之余濫以見及死。若有知終不相放。于時宮掖禁忌相逢以目。不得輒共言笑。分置監官記錄愆罪。左皇后下有一女子。欠伸淚出。因被奏劾。謂其所思憶。便敕對前考竟之。初打頭一下。帝便頭痛。次打項一下帝又項痛。遂大發怒曰。此是我怨家。乃使拉折其腰。帝即腰痛。其夜出南宮。病遂漸增。明旦早還患腰不得乘馬。御車而入。所殺女子處有黑暈如人形。時謂是血隨掃刷之。旋復如故。如此再三。有司掘除舊地以新土埋之。一宿之間亦還如本。因此七八日舉身瘡爛而崩。及初下尸諸床并曲。牢不可脫。唯此死女子所臥之床。獨是直腳。遂以供用。蓋亦鬼神之意焉。帝崩去成慎死僅二十許日(右此一驗出冥祥記)

齊京師靈根寺有釋慧豫。黃龍人。來游京師止靈根寺。少而務學遍訪眾師。善談論美風則。每聞臧否人物輒塞耳不聽。先誦大涅槃法華十地。又習禪業精于五門。嘗寢見有三人來扣戶。并衣冠鮮潔執持華蓋。豫問覓誰。答云。法師應死故來奉迎。豫曰。小事未了可申一年不。答云。可爾。至明年滿一周而卒。是歲齊永明七年。春秋五十有七(右此一驗出梁高僧傳)

唐雍州長安縣高法眼。是隋代仆射高穎之玄孫。至龍朔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向中臺參選。日午還家。舍在義寧坊東南隅。向街開門。化度寺東即是高家。欲出子城西順義門。城內逢兩騎馬逐后。既出城已漸近逼之。出城門外。道北是普光寺。一人語騎馬人云。汝走捉普光寺門。勿令此人入寺。恐難捉得此人依語馳走守門。法眼怕不得入寺。便向西走復至西街金城坊。南門道西有會昌寺。復加四馬騎。更語前二乘馬人云。急守會昌寺門。此人依語走捉寺門。法眼怕。急便語乘馬人云。汝是何人敦逼于我。乘馬人云。王遣我來取汝。法眼語云。何王遣來。乘馬人云。閻羅王遣來。法眼既聞閻羅王使來。審知是鬼。即共相拒。鬼便大怒云。急截頭發卻一鬼捉刀即截法眼兩髻。附肉落地。便至西街悶絕落馬暴死不覺。既至大街要路。踟躕之間看人逾千。有巡街果毅嗔守街人。何因聚眾。守街人具述逗留。次西街首即是高宅。便喚家人輿向舍。至明始蘇便語家內人云。吾入地獄見閻羅王。升大高座嗔責吾云。汝何因向化度寺明藏師房內食常住僧果子。宜吞四百顆熱鐵丸令四年吞了。人中一日當地獄一年。四日便了。從正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便盡。或日食百顆。當二十六日惺了之時。復有諸鬼取來法眼。復共鬼斗相趁力屈不加。復悶暴死至地獄令吞鐵丸。當吞之時咽喉開縮。身體燋卷變為紅色。吞盡乃蘇。蘇已王又語言。汝何因不敬三寶。說僧過惡。汝吞鐵丸盡已。宜受鐵犁耕舌一年。至二十九日既吞鐵丸了。到正月三十日平旦復死至地獄中。復受鐵犁耕舌。自見其舌長數里。傍人看見吐出一尺余。王復語獄卒。此人以說三寶長短。以大鐵斧截卻舌根。獄卒斫之不斷。王復語云。以斧細剉其舌。將入鑊湯煮之。煮復不爛。王復怪問所由。法眼啟王云。臣曾讀法華經。王初不信。令檢功德部。見案內有讀法華經一部。王檢知實始放出來。其人見在蘇惺如舊。觀者如市見者發心。合門信教勵志精勤。檀忍不虧誡誠無倦。京城道俗共知不煩引證

儉約篇第四十五(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謬之于空談。不如證之于事實。聞之于仿像。不如決之于耳目。故信不如學言不如行。所以研機適理。寔極圣之洪基。息緣儉務。是至人之大量。不樹無方之心。寧有不窮之應。是以一毫一粒而意濟四生。一念一彈而常資六度。斯則功超半息發彌來際。抱素儉約而亦德逾高范也

引證部第二

如新婆沙論云。問諸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舊云頭陀)薄矩羅少病節儉具凈戒行。此二何別。答尊者大迦葉波。所得飲食若粗若妙。隨次第食無所簡別。猶如良馬隨得而食。尊者薄矩羅。所得飲食或粗或妙。簡去妙者而食粗者。如契經說。有四圣種。一依隨所得食喜足圣種。二依隨所得衣喜足圣種。三依隨所得臥具喜足圣種。四依有無有樂斷樂修圣種

又中阿含經云。爾時有一異學。是尊者薄拘羅未出家時。親善朋友。往詣薄拘羅所請問其義。薄拘羅因為說之。我于此正法律中學道以來八十年。未曾起欲想。我持糞掃衣來已八十年。亦無起貢高想。亦未曾憶受居士衣。未曾割截作衣。未曾倩他比丘作衣。未曾用針縫衣。未曾持針線囊乃至一縷。我乞食來已八十年。亦無起貢高想。亦未曾受居士請。亦未曾超越乞食。未曾從大家乞食于中當得凈好極妙豐饒食啖含消。未曾視女人面。未曾入比丘尼房中。未曾憶與比丘尼共相問訊。乃至道路亦不共語。未曾畜沙彌。未曾憶為白衣說法。乃至四句偈。未曾有病乃至彈指頃頭痛者。未曾憶服藥乃至一片訶梨勒。我結跏趺坐于八十年。未曾倚壁倚樹。我于三日夜中得三達證。我結跏趺坐而般涅槃。是謂尊者薄拘羅未曾有法

又僧祇律云。達膩伽羅漢深自慶慰。而說偈言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止則支身命  如蛇入鼠穴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衣食系身命  精粗隨眾得

欲得寂滅樂  當集沙門法

一切知止足  專修涅槃道

又舊雜譬喻經云。昔有比丘。于空閑樹下坐禪行道。樹上有一獼猴。見比丘食下住其邊。比丘以飯與之。獼猴得食輒行取水以給澡洗。如是連月。后日食竟忽忘不留。獼猴以不得食大怒。取比丘袈裟上樹裂破。比丘忿之以杖。誤中獼猴即死。余數獼猴并來共輿死獼猴到佛寺中。比丘僧知必有所以推問其意。比丘具說。于是佛教自從今日比丘每食。皆當割省留余以施蠢動。不得盡之

又五分律云。佛告比丘。乃往去世。于殑伽河邊有一仙人。住于石窟。爾時龍王日從水出。以身七匝圍繞仙人。舒頭在上。下向敬視仙人。仙人游行弟子守窟。龍亦如前日來恭敬。弟子怖畏即大羸瘦。我于爾時行菩薩道游行殑伽河邊。見如此。即故問意。具答如是。我復問言。汝今欲不復見龍耶。答言爾。又問。汝見龍胭下有何等物。答言。有摩尼珠。吾復語言。龍若來時汝便合掌向龍作如是語。我今須汝胭下摩尼寶珠。愿以施我。爾時仙人弟子聞我語已。龍從水出便從索之。龍聞乞珠不前不卻默然而住。時仙人弟子復為龍王說偈言

龍王今須汝  胭下摩尼珠

意甚愛樂之  如何默無言

龍即以偈答言

我一切所須  皆由此珠得

汝今從吾乞  永絕不復來

如火急爆聲  使人心恐懼

我今聞汝言  惶怖逾于此

于是世尊引古說偈

乞者人不愛  數則致怨憎

龍王聞乞聲  一去不復還

又告比丘。過去世時有迦夷國王。好喜布施給諸窮乏。時有梵志王甚愛重。未嘗從王有所求乞。爾時彼王為說偈言

人皆從遠來  無妨從吾乞

而汝今在此  不求有何意

梵志即以偈答言

乞者人不喜  不與致怨憎

所以默無求  恐離親愛情

王復說偈答言

乞非傷德行  亦無身口過

損有以補無  何為而不索

梵志復以偈答言

賢人不言乞  言乞必不賢

默然不有求  是謂為大人

時王聞說賢人之偈心大歡喜。即以牛王一頭及余千牛而施與之

頌曰

六情無憍恣  四攝啟幽心

儉約避人物  偃息慕山林

曲澗停騶響  交枝落幔陰

池臺聚凍雪  檐牖參歸禽

石采無新故  峰形詎古今

大車何杳杳  奔馬送骎骎

何以修六念  虔誠在一音

未泛慈舟寶  徒勞抒海深

感應緣(略引二驗) 晉單道開 唐杜智揩

晉羅浮山有單道開。姓孟。燉煌人。少懷棲隱誦經四十余萬言。絕谷餌柏實。柏實難得復服松脂。后服細石子。一吞數枚數日一服。或時多少啖姜椒。如此七年。后不畏寒暑。冬袒夏溫晝夜不臥。開學十人共契服食。十年之外或死或退。唯開全志。進陵太守遣馬迎開。開辭能步行三百里路。一日早至。山樹諸神或現異形試之。初無懼色。以石虎建武十二年。從西平來。一日行七百里。至南安度一童子為沙彌。年十四。稟受教法行能及開。時太史奏虎云。有仙人星現。當有高士入境。虎普敕州郡。有異人令啟開其年冬十一月秦州刺史上表送開。初止鄴城西法綝祠中。后徙臨漳昭德寺于房內造重閣坐禪。虎資給甚厚。開皆以慧施。時樂仙者多來咨問。開都不答。乃為說偈云

我矜一切苦  出家為利世

利世須學明  學明能斷惡

山遠糧粒難  作斯斷食計

非是求仙侶  幸勿相傳說

佛圖澄曰。此道士觀國興衰。若去者當有大災。至石虎太寧元年。開與弟子南度許昌。虎子侄相殺鄴都大亂。至晉升平三年。來之建鄴。俄而至南海。后入羅浮山。獨處茅茨蕭然物外。春秋百余歲卒于山舍。敕弟子以尸置石穴中。弟子乃移之石室。有康泓者。昔在北澗。聞開弟子敘。開昔在山中每有神仙來去。乃遙心敬挹。及后役南海親與相見側席鉆仰。稟聞備至乃為之傳。贊曰

蕭哉若人  飄然絕塵  外軌小乘

內暢空身  玄象暉曜  高步是臻

餐茹芝英  流浪巖津

晉興寧元年陳郡袁宏為南海太守。與弟穎叔及沙門支法防。共登羅浮山。至石室口見開形骸。及香火瓦器猶存。宏曰。法師業行殊群。正當蟬蛻耳。乃為贊曰

物俊招奇  德不孤立  遼遼幽人

望巖凱入  飄飄靈仙  茲焉游集

遺屣在林  千載一襲

后沙門僧景道漸等。并欲登羅浮竟不至頂(出梁高僧傳錄)

唐曹州離狐人杜智揩。少好釋典不仕。不妻娶。被僧衣服隱居泰山以讀誦為事。貞觀二十一年。于山中遇患垂死。以袈裟覆體昏然如夢。見老母及美女數十人屢來相擾。智揩端然不動群女漸相逼斥。并云。輿將擲置北澗里遂總近前同時執捉。有攬著袈裟者。遂齊聲念佛。卻后懺悔請為造阿彌陀佛并誦觀音菩薩三十余遍。少間遂覺體上大汗。便即瘳愈(出冥報拾遺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翔县| 上犹县| 云南省| 额济纳旗| 吉首市| 芦山县| 合川市| 潞西市| 萨嘎县| 隆子县| 常德市| 珠海市| 修水县| 鹤壁市| 灌南县| 当涂县| 铁岭市| 大兴区| 葵青区| 靖远县| 商南县| 获嘉县| 漳平市| 泽普县| 博湖县| 长乐市| 海原县| 天门市| 曲阳县| 西盟| 个旧市| 河北省| 万安县| 遂平县| 基隆市| 天津市| 长汀县| 会同县| 麻江县| 通渭县| 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