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5章

三二九、陳鱣仲魚【葉德輝】

新坡垷上各收藏,辛苦求書鬢已霜。

吳越浮家津逮舫,宋元插架士鄉(xiāng)堂。

《杭郡詩輯》:“陳鱣字仲魚,號簡莊,海寧人。璘子。嘉慶丙辰舉孝廉方正,戊午舉人。”注云:“簡莊營別業(yè)于硤川之果園,在紫薇山麓,購藏宋雕元槧及近世罕見本甚夥。”

管庭芬《經籍跋文書后》:“吾鄉(xiāng)陳簡莊征君,生平專心訓詁之學。嘗與錢竹汀宮詹、翁覃溪閣學、段懋堂大令,抽甲庫之秘,質疑問難以為樂。晚客吳門,聞黃蕘圃百宋一廛《九經》、《三傳》各藏異本,于是欣然定交。互攜宋鈔元刻,往復易校,疏其異同,精審確鑿,其功與考定石經無以異。暮年歸隱紫薇講舍,手自鈔撮成書,心十有九篇,署曰《經籍跋文》。”

《東湖叢記》:“吾鄉(xiāng)陳仲魚征君向山閣藏書,大半歸馬二槎上舍。其藏書印記云:‘得此書費辛苦,后之人其鑒我。’又刻仲魚圖像鈐于上。”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萃古齋送來《吳志》二十卷,專刻本。明日,訪友城西,出金閶門,至海寧陳仲魚寓中,出此相賞,并告以欲往山堂書肆,遂借仲魚舟同往。其艙有一小榜曰‘津逮舫’,余謂仲魚曰:‘君好書,故所乘舟以是名之,今遇借此訪書,則若豫知有是事也。’我兩人不覺掀髯而笑。”

吳壽旸《過簡莊征君紫薇講舍》詩:“背倚蒼崖各一間,云生北牖抹煙鬟。放翁詩句堪移贈,買宅錢多為見山。新坡舊業(yè)本黃岡,卷軸丹鉛說士鄉(xiāng)。重繼白公吟眺地,紫薇花下讀書堂。”注云:“士鄉(xiāng)堂,先生垷上藏書處。”昌熾案:先生《南部新書跋》自署:“新坡陳鱣記于六十四硯齋。”又案:先生歿于丁丑二月,見黃蕘圃《卻掃編跋》。

三三○、張思孝白華 程世銓叔平

探梅圖共客中論,紙帳空歸白下魂。

文獻未傳后死責,好攜畫本訪程園。

《士禮居藏書題跋續(xù)錄》:“顧千里為余言曰:‘有宋刻《鑒誡錄》,為程念鞠豪奪去。’此事已逾二十年矣。念鞠秘不示人,余雖識念鞠,未便索觀也。近念鞠宦游江西,家中書籍大半散佚,惟此書尚寶藏。余謀諸書賈之素與往來者,久而始得見其書,索白鏹三十金。余愛之甚,易以番錢三十三圓。書計五十七頁,題跋一頁,以頁論錢,每頁四錢六分。宋刻書之貴,可云貴甚,而余好宋刻書之癡,可云癡絕矣。時嘉慶九年,歲中甲子,正月丁巳日。”又越歲丙寅一跋云:“是書千里所得,叔平所收。今春叔平從江西解餉至江寧,旅中病卒。千里館于江寧太守許,因為料理喪事,今其孤扶柩歸,可謂始終篤于情矣。”昌熾案:叔平當為念鞠之字。余同年王勝之太史藏念鞠《鄧尉探梅圖卷》,方蘭坻所繪。念鞠自填《金縷曲》“望梅”二闋,后題云:“己酉仲夏,世銓書于寸草軒中。”下有“銓”字方印,“鞠莪”二字朱文朱文方印。因知念鞠名世銓,又別號鞠莪也。汪雪廬縉題此卷云:“先太孺人在日,最喜游鄧尉,而尤愛西磧逸園,予兄弟嘗奉太孺人三至其地。逸園者,程家園也,其地絕勝,以西磧?yōu)閴],以太湖為池,繞于所謂騰嘯臺下,以梅花萬樹為林,程氏夫婦偕隱于中。程氏婦姓顧,能詩,詞壇中所稱顧香生者,與太孺人有好。自太孺人見背,予亦不復至其地矣。念鞠為太孺人再侄孫,出是圖邀題,念鞠與予蓋有異而同者。”

顧廣圻《刻易林序》:“廣圻十六七歲時,從游于長洲張白華師,假館程子念鞠家。念鞠既同門而頗蓄書,甚相得也。先是,念鞠有陸敕先手校本《易林》,后歸黃君蕘圃,將謀付刊,屬序其簡首。回憶初知有是書之日,倏忽二十五六寒暑,曾不一瞬。而念鞠以薄宦遽化于外,廣圻亦復行年四十有三,久見二毛矣。方思悉數吾吳人物淵源,典籍流派,所聞所見,加以筆記,存諸敝篋,示我兒曹,稍傳文獻之信。而蕘圃刻是書顛末,乃可為其中一事者也。”昌熾案:此書自甲申屬稿,迄今七載,粗可寫定,犬馬之齒,亦適四十有三。非敢竊附前賢,亦聊存文獻于什一而已。時光緒庚寅,客都門記。又案:吳翌鳳《絳云樓書目跋》云:“此冊為張子白華所藏。予嘗借閱,張子疑予藏匿不返,索還甚急,幾至面赤。張子博雅多聞,獨于書斤斤護惜,古人所謂讀書種子,習氣未除,然即此知張子能謹守勿替者矣。”據此,則白華亦好書,不愧為澗蘋之師者也。枚庵《卬須集》:“張思孝字南陔,長洲人,諸生,有《白華堂詩》。”

三三一、顧廣圻千里【葉昌熾】

不校校書比校勤,幾塵風葉掃繽紛。

誤書細勘原無誤,安得陳編盡屬君。

李兆洛《顧先生墓志銘》:“先生名廣圻,字千里,以字行,號澗蘋,年三十,補博士弟子員。孫淵如觀察、張古余太守、黃蕘圃孝廉、胡果全中丞、秦敦夫太史、吳山尊學士皆推重先生,延之刻書。道光十五年二月十九日卒,年七十。先生論古書訛舛處,細若毛發(fā),焚如亂絲,一經剖析,剨然心開而目明。銘曰:‘安得古書,盡經君手,凡立言者,藉君不朽,書有時朽,先生不朽。’”案:先生自號思適居士,《百宋一廛賦》注云:“居士元縣學生,喜校書,皆有依據,絕無鑿空。”其持論謂凡天下書皆當以不校校之,深有取于邢子才“日思誤書,更是一適”語,以之自號云。

先生《思適齋圖自記》:“史稱子才不勝校讎,子才誠不校乎哉?則烏由思其誤,又烏由而有所適也?故子才之不校,乃其思不校之誤,使人思誤于校者,使人不能思去誤于校者,而存不校之誤于是,日思之,與天下后世樂思者共思之,此不校校之所以有取于子才也。”

《吹網錄》:“《遯翁苦口》一書,節(jié)錄《朱子語類》,錄者為無悶子,不著姓氏。程稟初語余,無悶子即其師顧澗蘋先生。”其藏書記曰“一云散人”,又有“陳黃門侍郎三十五代”一印。

三三二、何元錫敬祉【葉昌熾】

浮江一舸下錢塘,回首昌平是婿鄉(xiāng)。

綺障未銷書有癖,空求靈藥為醫(yī)狂。

錢大昕《何桐蓀墓志銘》:“君諱季堂,字山甫,一字桐蓀,先世自上虞遷于杭。生四子,元錫,候選縣主簿。”

《杭郡詩輯》:“何元錫字夢華,錢塘監(jiān)生,有《秋神閣詩鈔》。”注云:“夢華精于簿錄之學,家多善本,嗜古成癖,素有狂疾。姬人媚蘭,故大家青衣也,夢華嬖之。吳江郭麐《懷夢華》詩云:‘如愿拌償十斛珠,牙簽圍住萬蟫魚。莫言狂疾無靈藥,新得佳人未見書。’后游粵中,客死。”

王槐《秋鴻館十二人詩何主簿元錫》云:“夢華有奇癖,兀作書中蟫。紫文窮石室,秘簡搜瑤函。披覽手著錄,沐發(fā)不及簪。忽聞有清閟,一舸浮江潭。直以性命博,豈止耳目貪。歸來笑開口,竟忘罄瓶甔。讀君借書圖,技癢心懷慚。他日一瓻致,不爾梁間探。”

張鑒《訪書圖歌為何夢華索賦》:“夫君好古耽冥搜,南探禹穴東之罘。手拓金石不知數,口吟詞翰無與儔。絳云樓中焚未失,化鹿寺邊竊還出。一千金購吳都文,八萬卷充長水宅。日思誤字相貫穿,手定黃墨窮鉆研。涼州太守車幾輛,織簾居士手一編。笑吾銜姜亦好事,縱不能訪頗為累。夜宴偷鈔述古堂,朝游市閱慈恩寺。憶昔渡江至揚州,吾師招住文選樓。連床照軫那可說,手胝口沫無時休。此時何君日來往,臨淄嚴安亦同賞。廣集寧論翡翠裘,搜尋不類珊瑚網。”

《養(yǎng)新錄》:“《孔氏祖庭廣記》十二卷,何夢華所藏,紙墨古雅。”昌熾案:是書今藏海虞瞿氏,有瞿木夫題云:“辛酉四月二十三日,觀于何夢華三吾鴻景齋中。”又黃蕘翁題云:“今夏五月,余自都門歸錢塘,何夢華亦自曲阜攜眷屬僑寓于吳。何固孔氏婿也,其奩贈中有元板《孔氏祖庭廣記》五冊,裝潢古雅,簽題似元人筆。”

《拜經樓藏書題跋記》:“《鐘鼎款識》,為何夢華借閱,有題字云:‘嘉慶庚午,觀于護經堂之蝶影園。’”

《鐵琴銅劍樓書目》:“《九經疑難》,有‘錢塘何元錫字敬祉號夢華又號蝶隱’朱記。”昌熾案:據此,則蝶影之影,疑當作隱。

三三三、張紹仁學安【葉昌熾】

莊叟寓言駢拇指,柴窯碎片古瓷缸。

莫輕重本兼殘本,巧合延津劍一雙。

《鐵琴銅劍樓書目》:“《東坡全集》有‘吳郡張紹仁學安藏書’朱記。”

《皕宋樓藏書志》:“《齊民要術》十卷,有跋署:‘道光新元三月十九日,書于仁壽里之讀異齋,訒庵張紹仁。’”又:“《道德真經指歸》七卷,張紹仁校本,跋曰:‘此本朱墨紛然,不易猝讀,今夏酷暑,不出戶庭,奮勉鈔成,益信凡事皆當黽勉。甲申閏七月巽翁識。’”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賀方回集》半部,陳仲魚所贈。頃張在訒庵遨余觀新收之書,內有《慶湖遺老詩集》之半,余細閱之,與仲魚所贈竟為延津之合。兼蓄重出本及不全本,此余一己之獨見,訒庵效尤,即獲奇驗。鼓興旨衰,藏書家不又多一人邪!”又:“《西溪叢語》,張訒庵本,訒庵校書心到眼到手到,在朋友中無出其右。”昌熾案:紹仁,長洲人,曾居喬司空巷。其藏書處曰綠筠廬,曰執(zhí)經堂,詳見《士禮居題跋記》。

三三四、陳墫仲遵【葉昌熾】

是亦灌園陳仲子,草堂何在在西畇。

羌無故實旁皇索,但識名墫字仲遵。

潘曾瑩《墨緣小錄》:“陳葦汀墫,長洲人。工山水,用筆幽秀似趙千里。”

士禮居《珩璜新論跋》:“西畇草堂者,陳子仲遵之居也。仲遵頗嗜古書。”又《麟臺故事跋》:“影宋舊鈔三卷,歸于西畇草堂。”

《曝書雜記》:“家夢廬翁,于《愛日精樓藏書志》記所見《禪月集》:‘曾見吳門陳氏葦汀藏《列朝詩文集目》,有《白蓮集》三十卷,鈔其副本。《文集》五卷已失傳,所存惟詩廿五卷耳。’①”

《鐵琴銅劍樓書目》:“《徂徠文集》,卷首有‘平江陳氏西畇藏書’及‘陳墫印’二朱記。”昌熾案:《說文》:“墫,舞也。”引《詩》“墫墫舞我”。今《詩》作蹲,其字從士。《正字通》又有從土之墫,與樽同。陳君之名當從士。

注①

王欣夫云,此條語意不明,且有誤。“家夢廬翁”指錢天樹,其批注原文為:“《禪月集》,曾見吳門陳氏葦汀藏《列朝詩文集目》,有《白蓮集》三十卷,訪求得之。錄其副本,與《解題》載三十卷同。《文集》五卷,久已失傳,所存惟《詩集》二十五卷耳。”文中之《白蓮集》當作《禪月集》,《禪月集》今三十卷,與《直齋書錄解題》所記合,《白蓮集》則十卷耳。

三三五、沈慈十峰  弟恕綺云【葉昌熾】

更無人上沈樓看,詩夢初回水國寒。

輸與鴻堂磨欲盡,猶留蟬翼暈齊紈。

《持靜齋書目》:“《歐陽文忠集》,有‘沈慈十峰’、‘曾在云間嘯園沈氏’諸印。”

王芑孫《題沈君慈十峰圖》:“山高則稱峰,竦削云為質。九峰第平遠,君才自拔出。如拳蹲鶴勢,無輩與之匹。”又《題沈綺云恕柳波消夏圖》:“深柳一灣書半檻,乍回詩夢小旉山。”又:“料檢新收[書?]并舊刊,筆山樓作沈樓看。徑思遍借藏書讀,壬癸簽分甲乙觀。”又《三蘇齋雜題》:“門人沈恕自北郭移居城內,為留三日。臨去,題其新屋曰‘三宿齋’。太息《鴻堂帖》,今同鳥篆書。墨棱磨欲盡,紅目贋非初。蟬翼翻新拓,蠅頭證舊儲。姑教存故物,數典述鄉(xiāng)閭。”注云:“戲鴻堂舊石漫漶,今歸綺云。”

《前塵夢影錄》:“松江沈綺云所刻宋本《梅花喜神譜》,頗為博雅君子所賞鑒。沈氏家本素封,有池亭園林之勝,改七薌嘗居停其處。”又:“《魚玄機集》只二十余頁,宋槧之最精者。一達官某影摹上板,江建霞學使識語云:‘此書為松江沈十峰慈古倪園所刻。’余有印本二種,初印本名《三婦人集》,與明本《薛濤詩》、宋鈔《楊太后宮詞》同刻。后印本又附《綠窗遺稿》,皆沈氏刻,所知與叟略異也。”

三三六、許宗彥周生

吳山陶生鬻書者,日共圍棋一局殘。

塵垢堆床寓言耳,當時書貴比珠玕。

阮文達《浙儒許積卿傳》:“君名宗彥,字積卿,又字周生,浙江德清人。父祖京,廣東布政使。君九歲能讀經史,善屬文。嘉慶己未成進士,授兵部車駕司主事。君嘗訓諸子曰:‘讀書人第一須使此心光明正大,澄清如止水。’故名所居曰‘鑒止水齋’。君以嘉慶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卒于杭州,年五十有一。子六:兆奎、延寀、延澤、延敬、延凱、延玨。”

蔡之定《許君周生家傳》:“君寡嗜好,惟喜購異書,不惜重價,藏弆滿樓。于書無所不讀,實事求是,旁及道經、釋典、名物、象數,必殫其奧而后已。”

嚴元照《書手錄太常因革禮后》:“《四庫全書》未收,予內兄許兵部宗彥,曾從杭州故家借鈔副本。歲成辰,傭書于杭,始獲見之。”

《持靜齋書目》:“《鑒止水齋書目》一冊,許宗彥撰,長洲顧沅從羅鏡泉假錄。余與其哲嗣子雙明府有舊,聞其書后燹后散亡殆盡,不勝悵然。”

宗彥《夏日雜詩》:“吳山有陶生,讬業(yè)在書籍。攜包買無人,時復就我奕。”又《題陳蓮汀載書訪友圖》:“邇來懶病百不堪,書冊堆床付塵垢。”又《題吳更生引年借書圖》:“近來書貴比珠玕,善本矜奇借亦難。不傍靈威仙洞住,只應寫作書圖看。”

三三七、倪模迂村【葉昌熾】

鄭默中經所著錄,不謂私家竟庶幾。

媵以藕心空首幣,橢輪活碧長苔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阳东县| 冕宁县| 凤山县| 宁晋县| 迁西县| 石嘴山市| 叙永县| 安吉县| 普兰店市| 德庆县| 渭源县| 南和县| 舟曲县| 台江县| 蓬安县| 宿州市| 台安县| 夏河县| 安阳县| 隆尧县| 大邑县| 木兰县| 香格里拉县| 济阳县| 宽城| 扶沟县| 博爱县| 永平县| 平陆县| 那坡县| 朝阳区| 姜堰市| 衡东县| 凭祥市| 西乌| 焉耆| 石泉县| 乌兰浩特市| 乌兰察布市|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