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4章

顧廣圻《士禮居祭書詩》:“歸家倏忽歲將除,折簡頻邀共祭書。君作主人真不忝,我稱同志幸非虛。儀文底用矜能創,故事還應永率初。更愿齊刊刊舍奠,每陪酹酒與羞蔬。”又《復翁詩》一首卅六韻:“復翁復生書不死,遠信初聞雜驚喜。歸來見面為我泣,益信于翁是知己。翁言病中前后事,卌日昏昏臥床第。薄寒中人疑魅祟,季咸奔走煩禱祀。溫涼補瀉錯投藥,坐覺增劇乏良己,頻危者再再尤甚,竟比焦原托垂趾。親戚相與興謗訕,謂翁致此別有以。虛空有物曰造物,其所深忌在書史。滿家每詫希世珍,一一均堪顛跋使。更蘇勿藥神助之,此論紛紛罔少止。特勞然否就我訊,據床走筆付雙鯉。我聞斯言細忖度,辨說蓋失其當矣。死生有命語則云,與書曷啻風馬似。前歲某甲委盛年,一丁不識至癡佁。昨歲某乙化奄忽,終身寧離菟園里。翁獨安穩出風波,巨海崩騰屹山峙。苦翁者醫愈翁命,唯翁自審徹終始。況乎翁之不合盡,為書功臣最足恃。古人地下倘有靈,慧命攸寄宜降祉。方今學子多鄙夫,但向緗縑求利市。卜兆從卻僂句僭,銛錐鉆破俗物李。牛頭馬脯工借題,強韻那惜識者恥。翁讀未見根性命,消融名利同渣滓。須知超邁流俗外,只此相岐千萬里。抱殘守闕碩果存,殆可剝九一爻擬。陽無絕本三圣義,莫斷書中真種子。果爾黃鐘律乍調,見天地心霍然起。嗟我夙昔發奢愿,抉真抑偽思料理。哀傷吾道多榛蕪,誰解墾辟施覃耜。遂乃憂心慍群小,幾欲見殺累切齒。未填溝壑尚假年,奚必河清壽難俟。從來萬事命也歟,庸鬼庸人等妄耳。作詩贈翁翁聽取,曩我稱翁作奇士。今者弗死豈偶焉,放佚群編待統紀。翁能傳書書傳翁,千秋不朽靡涯涘。復哉復哉無恙耶,肯任百年駒隙駛?”

瞿中溶《古泉山館集題黃蕘夫祭書第二圖》:“《祭書圖》作后先論,妙繪同逢道子孫。嘆我風塵淪落久,奇書空向篋中存。”注云:“前圖吳竹虛作,此圖吳枚庵作。”“浪仙嘉話古來無,周墨黃書接步趨。我有癡情同是癖,也思補畫祭錢圖。煙云聚散本無常,只合流傳在四方。但得主人真好古,校讎刊布似黃郎。”注云:“時蕘夫藏書已多轉歸他姓。”又《嘉平廿又三日黃蕘圃移居懸橋巷出新詩與圖見示因題》四首:“祀灶囪囪逼歲除,有人于此賦移居。披圖莫認村夫子,曾讀人間未見書。舊治東偏古寺西,平江一棹接葑溪。滿船載去書千卷,入室先教插架齊。一徙楓橋一縣橋,良朋從此路迢遙。丁寧倘有奇書獲,共賞還來折簡招。滯我吳閶廿載多,身如幕燕不成窠。練祁久有歸耕愿,無計稱家喚奈何。”昌熾案:乾、嘉以來藏書家,當以先生為一大宗。當時顧千里為作《百宋一廛賦》,近潘文勤師刻《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六卷,及門江建霞太史又刻《續錄》二卷,訪百宋遺聞者,此其淵藪矣。先生得一奇書,往往繪圖征詩,有《得書圖》、《續得書圖》、《再續得書圖》,今皆散逸。其名之可考者,曰《襄陽月夜圖》,得宋刻《孟浩然詩》作也;曰《三徑就荒圖》,得蔣篁廳所藏《三榭詩》作也;曰《蝸廬松竹圖》,得《北山小集》作也。余所見《玄機詩思圖》,為得《咸宜女郎詩》而作;其所輯《所見古書錄》亦無傳,惟自序兩言云:“編殘簡斷,市希駿骨之來;墨敝紙渝,窺詡豹斑之見。”見《元統元年進士題名錄跋》。

先生自號蕘圃,或題蕘夫,亦曰老蕘,乙丑病瘳,自署復翁,亦曰復初氏,亦曰復見心翁,陳拙安為鐫“一陽更生”印,又號廿止醒人,五十后號知非子,晚年又自號抱守老人。《席上輔談跋》:“時六十一歲。”自署“秋清逸叟”。其藏書之印曰“百宋一廛”、曰“讀未見書齋”、曰“陶陶室”。其藏詞曲之所曰“學山海居”,又間有署“紅椒山館”、“學耕堂”者,不能枚舉也。

又按:“廿止醒人”,初不得其意,既見《士禮居題跋續錄》內《老學庵筆記》兩跋,皆自署“廿止醒人”,后又系一跋云:“廿止醒人之自號,蓋余取淵明詩意。淵明詩《止酒》一章廿句,句有‘廿止’字,止酒則醒矣。余自甲寅丁外艱,乙卯遭火災,遂至日蹙一日。二十年來夢,夢今醒矣,殆將自止矣。淵明詩本有‘廿止’字,而今適當廿年,非前定耶?乙亥端陽前四日。”

三二六、張燮子和 孫蓉鏡芙川 姚畹真

與花同好月同明,修到又芙有幾生。

薰沐為書題佛號,生生世世出秦阬。

《蘇州府志》:“張應曾字若谷,昭文人。蒲江知縣。子燮,字子和。乾隆癸丑進士,歷官寧紹臺兵備道,以詞章名世。”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永嘉四靈詩》,昭文同年張子和藏書也。余與子和相得,以彼此藏書故。猶憶癸丑,同上春官,邸寓各近琉璃廠,每于暇日即遍游書肆,恣覽古籍,一時有‘兩書淫’之目。”又《題明秀集》詩:“琉璃廠里兩書淫,蕘友蕘翁是素心。我羨小瑯嬛福地,子孫世守到于今。道光四年甲申,蕘翁為芙川世講書于百宋一廛。”昌熾案:小瑯嬛福地,張氏藏書處。張氏藏書處。芙川名蓉鏡,燮之孫,娶姚氏名畹真,號芙初女史,亦精鑒別,故其夫婦藏書印曰“雙芙閣”。余見宋刊《后村詩集》殘本,有芙初詩云:“墨林萬卷劫灰余,古本流傳此絕希。八十詩翁高格調,《伊川擊壤》想依稀。潑茗薰香繡嬾拈,蕓編珍重展瑤簽。好花明月原無主,自取猩紅小印鈐。”又題云:“道光戊子二月花朝,琴川女士姚畹真芙初氏,時年二十六歲。清寒凄雨,病榻淹纏,腕弱字劣,不計工拙也,無虛佳日而已。”又有方若蘅跋云:“道光庚寅上巳,桐城女士方若蘅芷氏假讀于鏡清閣。時盆梅尚未全落,靜對古編,覺幽香與墨香,同耐人對味也。”若蘅為勤襄公之女,自號畹芳女士。

莫氏《經眼錄》云:“蜀大字本《史記集解》,芙初女史藏本,亦有‘勤襄公五女’、‘若蘅’二印,蓋當時兩家閨秀,一瓻往還,洵玉臺之佳話已。”

《鐵琴銅劍樓書目》:“宋本《擊壤集》,芙川藏書,卷三冊首空頁,有芙川以血書‘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題其后云:‘乙巳十一月得之,愛不能釋,以血書佛字于空頁,惟愿流傳永久,無水火蠹食之災。’”

張氏藏書,印跡累累,不減項子京,曰“虞山張氏”、曰“琴川張氏”、曰“清河伯子”、曰“蘿藦亭長”(1)、曰“張氏圖藉”、曰“芙川鑒定”、曰“曾藏張蓉鏡家”、曰“芙川張蓉鏡心賞”、曰“虞山張蓉鏡鑒藏”、曰“虞山張蓉鏡鑒定宋刻善本”、曰“小瑯嬛福地”、曰“小瑯嬛清秘張氏收藏”、曰“在處有神物護持”。又曰“一種心勤是讀書”,則芙初女史印也。

(1) 王欣夫先生云:“蘿藦亭張印”系喬松年印,此誤入。

三二七、黃錫蕃椒升 韓維鏞

談古相逢燕市中,名場溝水各西東。

長安珠桂還如昔,典盡殘書莫送窮。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海鹽黃椒升,余二十年前友也,頗藏書,兼精篆刻。嘗往來吳門,從潛研老人游,每至必攜古書相質,余時或得之。后為小官于閩中。”又:“《輿地廣記》,宋本第十八卷改曰:‘建雄軍以上全缺’。竹垞藏本,歸乍浦韓配基。壬戌春,余計偕北行,配基亦以辛酉選拔朝考入都,把晤京邸,許以十八卷前寫寄。后余被黜南還,配基亦未得高等,彼此音問不通,至今不能補全,可慨也。”又云:“韓應京兆試中丁卯科舉人,在京邸求售,余托五柳主人為余出百二十金購之。”又云:“賈人從乍浦韓氏得書數百種,盛稱中多舊本。有施諤《臨安志》,歸簡莊。同人賦詩紀事,簡莊詩云:‘輸錢吳市得書夸,道是西施入館娃。宋室江山存梗概,鄉邦風物見繁華。關心志乘亡全帙,屈指收藏又一家。況有會稽嘉泰本,賞奇差足慰生涯。’”

《前塵夢影錄》:“嘉興黃錫蕃,酷喜古印,有《續古印式》一卷。”

《持靜齋書目》:“《文房四譜》五卷,黃椒升藏本,有‘醉經樓’印。”

三二八、戴光曾松門 戴大章堯聲

瘦骨凌霜破拘閡,小松何似老松強。

吳涇延令同根否,綠柳橋西戴大章。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笛漁小稿》,嘉禾戴五松門,余舊交也。今春閏月二日,有事至禾中,夜訪松門于吳涇橋,遍閱所藏之書,作詩贈之。有句云:‘從好招朋共,傷心失子才。’蓋松門與余同好,而境遇亦相等也。”

趙之謙《張肩甲乙雜著跋》:“此書末有小記,署‘光曾’,為戴君松門,嘉興諸生,以學行受知于阮文達。”

錢泰吉《可讀書齋詩》:“戴小松茂才培成,為松門明經光曾哲嗣,馬古蕓、蔣花隱嘗寫《懷松圖》以貽之。道光壬寅冬日,小松奉圖見示,感賦:偉哉松門翁,我少常接對。瘦骨浚雪霜,高論破拘閡。不怨匠石遺,絕洗庸俗態。送老撫庭柯,慘澹冀千載。何人抱遺編,有子懔惇誨。遂倩碧蘿生,潑墨寫蒼黛。蔣君亦成圖,著紙露碨礌。小松能仰承,蕭若瞻泰岱。老松蔭庇之,風雨聞謦咳。”

《前塵夢影錄》:“《墨表》上下兩卷,禾中名士戴松門光曾輯。”

《楹書隅錄》:“宋本《說文解字》,有‘延令戴大章字囗囗一字南軒’、‘大章’、‘堯聲’、‘綠柳橋西戴大章’各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治县。| 台北市| 宁乡县| 定日县| 石城县| 怀集县| 澄城县| 苗栗市| 霍州市| 开化县| 茌平县| 丹巴县| 大方县| 呈贡县| 新绛县| 同江市| 铜梁县| 武穴市| 巫山县| 古丈县| 内丘县| 金沙县| 榆林市| 长葛市| 洪洞县| 长宁县| 荣成市| 库尔勒市| 托里县| 南安市| 六盘水市| 河津市| 新巴尔虎左旗| 车险| 淳安县| 天峨县| 札达县| 绥棱县| 旬阳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