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 歸有光集
  • 佚名
  • 3390字
  • 2015-11-25 10:32:55

君姓陳氏,諱坣,字厚卿,世居嘉定之黃浦東海上。父諱廉,字汝界,寶源局大使。生君兄弟四人,而君最少。母黃氏,先亡,而父亦已老矣。同縣馬梁,其妻李氏,陳之出也。意憐之,抱以為己子。然馬翁自有子。而君娶張氏,生一子,殤,嘆曰:“翁,吾父也。必得翁孫以為子。”會馬翁子婦有娠,張孺人日候司之,乃生女,曰:“吾德翁,即男也,當子之。無用女也。”婦又有娠,生男。孺人寢處馬氏室中,男生彌月,即負以歸,夫婦愛之甚。冬月,嘗以身藉之,不令著席臥。比就外傅,僮奴悉遣隨,而身自桔槔。張孺人為人嚴毅,其子行步稍斜,必呼訓飭之,日督書課。而君性寬,常曰:“兒富貴有命,不當瑣瑣喋聒,令人不自怡。”然孺人中情深愛,每出一二里所,未嘗不垂涕也。

君平生好義,先世遺產,悉讓其兄。盡,復趒給之。外父母老而貧,養之終身。又撫育其孤孫二人。人有持官銀百兩,聞縣呼召,亟去,遺旅舍中。君后至,獨留守,俟其人還而付之。為人乞貸,已而負之,君為代償。其后有求,復與之,終不言前負也。初,君以產讓其兄,后馬氏有分,復不受。自黃浦轉徙南翔,已又耕新涇之上。新涇近海,會颶風作,海水流漂,嘉定東門外,彌望波濤無際。君自南翔行至新涇,不識徑術,忽浮忽沉,遂病。數年,且死,呼其子,索筆書曰:“負某人物若干,又負某若干。吾死,汝必償之。”他人有負君者,不言也。取歷日,指曰:“某日,吾當去。”命奠告于先。至日,整衣而逝,嘉靖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也,年六十有三。

張孺人后君十有四年而卒,實嘉靖三十九年十月初九日,年七十有五。卒之日,語其子曰:“昔汝父之亡,某人嘗侮汝。然此人,汝父故所善也,勿記其過。”又曰:“汝無忘馬氏所生,我死,當益厚事之。”蓋君夫婦之賢如此,非其子思彝來乞銘,予亦無由知焉。以此知世未嘗無卓行如古人者,獨其汩沒于閭里,而不暴見于世也。

學者皆言,為后必同宗。然吾以為圣人之制,不獨任其天而已。不得已而有人為輔相之功,所以為相生養也。“慈母如母”《禮經》略著其文,而古書亡,不能盡見,可類推也。若陳君之事,何其厚也。思彝生以此事之,死以此葬之而祭之,可矣。余為銘,成思彝之為子也。君始厝于新涇,今卜兆于縣東南依仁鄉之蘆涇,而以孺人祔,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銘曰:

厥德孔厚,而靡孕字。天若靳之,人以力致。白鶂眸子,一氣相視。既慈既孝,有誠無貳。亦既有子,以視其隧。天實報之,庶固不墜。

陸子誠墓志銘

君姓陸氏,諱意,字子誠,居太倉州之東鄉。贈文林郎塾之子,嚴郡推官愚之弟。娶龔氏。龔氏居昆山之廟涇,孺人山東布政使理之曾孫,武岡知州震之子。武岡有三女:長適兵部右侍郎王公倬之子都事愔,次適吏部左侍郎葉文莊公之孫夢泗,其季不出適,武岡以聘君而授館焉。陸氏世望族,故與諸家多有連,而武岡初倅閩之漳郡,攜子婿以行。及改調還,而君感南中瘴癘,至家而卒,時正德九年九月九日也,年二十有三。而孺人復從武岡之治所,居長沙零陵之間數年。武岡沒,而后孺人以其子歸陸氏。蓋去君之世四十一年而后卒,時嘉靖三十三年月日也,年六十有九。

于是其子明謨傷先人之早世,而母寡居鞠養教誨之勤,將合葬于太倉州花浦長涇之東源,而思圖其不朽。明謨少,不能識君之遺事,詹事府主簿王君世德,君甥也,為之狀。而王君時亦少,第言聞君之昆季皆稱之,為陸氏之才子弟云爾。至述其從母,為人慷慨好施予,平生屹屹,無女子態,可以為賢矣。予之從祖母,與武岡君同祖,而諸姑多嫁東鄉,故能知兩家族姓之所自。明謨既壯,嘗慨古人風節,尤喜吟詩,而詹事家方貴盛,以清銜守南京故府。一日掛冠洪武門而歸,其中必有過人者。予以其言可征信焉,故為之銘。銘曰:

適為夫婦,不永其終。四十一年,言歸其封。一世之違,千歲之同。

王君時舉墓志銘

君姓王氏,初名翱,后更諱羽,字時舉,世居海上,而以醫名家。少讀書論,必求其解,不解不肯已。有能者,輒就問之。以故治人疾多愈,然不自以為功。或譽之,輒言,吾所以為術,乃神農、黃帝之傳,神圣之道,顧非盡讀天下書,通于天地之化,以參合于人,不可以為,今所為者,乃徒剽取億出以幸中者也。及人有酬謝與否,未嘗望之。性誠篤方嚴,終身不近非禮之色。居里中,恒見憚。往往諸少年相群聚戲褻,君至,皆走匿,曰:“朱文公來矣!”一日出門,見童子泣于道,問之。曰:“朝入市,失所持物,恐歸而見笞。”問其直幾何,與之代償。已而童子挾所償來還,曰:“朝所失已得之矣。”君亦遂不受,童子泣謝而去。嘗自恨不讀書,見儒生文士,必悚然卻立,意其中莫測也。其愛慕如此。

初,君之世父弟翹始數歲,世父將死,呼君屬曰:“儒學難為,不如授以汝術易了,令可為生而已。”君后不用其言,教之儒。期年,翹以選為郡博士弟子員。雖不遇,然以文藝稱于士林。

君卒于嘉靖三十四年某月日,享年六十有二。娶嚴氏,生子男女皆五人,男用賓、用卿、用才、用享、用文,女嫁某、某。孫男女幾人。而君之昆弟亦五人,翔、翀、翎,皆弟也。翔無子,以用享為后。于是翹來請銘,曰:“兄字吾如子,衣食教訓之四十年,翹無以報。兄歿時,會倭犯嘉定,又大疫,兄日未出,即出診視人疫,侵染以死圍城中。而翹方走西南湖上,至死不相聞,以是為終身痛。”蓋來請銘三年矣。銘曰:

世載虛華,本實為尻。海瀕椎樸,士風亦澆。尚有古人,抱術以槁。吁嗟孝友,有墳其高。

蔣原獻墓志銘

君諱杲,字原獻,宋尚書禮部侍郎堂之后。其先宜興人,禮部知蘇州,徙家焉,因世居長洲之鄧巷里。曾祖達卿,祖諱集,父諱淮。而君之配馬孺人,亦長洲之望族,家在甫里。君不幸早世,既葬矣。其后十有八年,而馬孺人卒。又十有三年,祔于其夫之兆,禮也。

其子煉來請銘,曰:“煉也少,先人之葬事不備,無以列諸幽。今獲葬吾母,嘗所聞于吾母及先人之游者,得其一二。先人養其二親,晨夕之饋,不以溷諸兄弟。官有浚河之役,族貧者,為之代出力。諸所行事,洽于閨門,而及于鄉人。坦懷待物,尤為人所敬愛。而吾母寡居十有八年,代吾先人上事父母,下撫諸幼,吾先人為不亡也。皆不可以無志。”

煉又以其家所得當代名公表志數十,若陳、劉二祭酒,徐武功伯、李文正公、吳文定公論次君之先世,往往孝友及文學發科,或為循吏。而其居鄉者,大率長厚,能以愛利及人,恤人之急,如恐不及,賑貸或至千石。其疾病也,鄉人禱于神,以千計。歿而哭其喪,相屬于道。蓋數世如出一轍。而文定公論之,以為“是豈有爵位在上、其勢足以安養乎民而得此耶?彼為一郡一邑,有愧是多矣”。蓋蔣氏之行誼著于鄉里者如此。

考其世,自洪熙至于弘治六七十年間,適國家休明之運,天下承平,累世熙洽,鄉邑之老,安其里居,富厚生殖,以醇德惠利,庇蔭一方者,往往而是。蔣氏乃其著者。至于君之世,有可慨者矣。然觀煉之所稱述,其行事猶有先世之遺風焉。君卒于嘉靖元年月日,年若干,葬以某年月日。孺人卒于嘉靖十八年某月日,年六十九,葬以嘉靖三十二年某月日。墓在王巷先塋之次。子男三,炎、煉、泬。女三。孫男五。炎已先卒,故葬與請銘者,煉也。銘曰:

青丘之旁,吳淞之沬。爰有君子,克昌其裔。不嗇其施,民之攸塱。鄉人父兄,笑語洩洩。朋酒斯饗,樂我豐歲。於惟帝力,伊誰之致?年往化徂,日月其逝。我銘斯藏,思爾之世。

潘用中墓志銘

君姓潘氏,諱乾,字用中,嘉定人。祖諱煦,繇冶城遷東練祁之滸,所謂羅店者,有生產畜聚。考諱廉,以無訾省傾其貲,及君之世,靡遺焉。君年尚少,遭父喪,羸然臥苫中,責逋滿門,左支右吾,恬不為驚,事以辦飭。由是三十余年,清刻自將,掇拾奇羨,今年作寢,明年作堂,又明年治田廬,期于恢大其業,不促速為之。羅店,嘉定巨鎮,商賈之湊,人多機利。君存心忠恕,恒以牟漁暴積為戒,人亦不見其乏,卒又饒給云。

君為人溫良隱默,外內皆稱為誠長者。初為縣學弟子員,及其子士英亦為弟子員,父子相隨之學宮。久之,君竟謝去。士英嘗病,君抱持哺飲食,夜渴,以津嗽之。愛之如此也。君患風痹,猶營家事,士英請少息,君曰:“恐汝廢學,吾生一日,為汝治家一日也。”如是五六年,以至于卒。士英在學,每御史至試之,嘗為首選,而未第。然士英不戚戚,而以不及古人為恥。從師問學,嘗出百里之外。因是可以知君之志意矣。君卒于嘉靖十九年六月十有二日,春秋五十有六。明年十二月初九日,葬于腳襪涇之原。配沈氏。男士英、士賢。女三人,嫁某、某。孫男二人。予辱與士英游,為之銘。銘曰:

與乎不自繇,其居畜也。泊乎若無求,其干祿也。敷澤其由,賁厥水也。安于此丘,惟君之穣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松江区| 清新县| 铜梁县| 德兴市| 门源| 永福县| 福安市| 拉萨市| 武冈市| 凤阳县| 满洲里市| 调兵山市| 屯昌县| 平泉县| 敦煌市| 方正县| 绥德县| 周口市| 双柏县| 五大连池市| 宁波市| 德格县| 宁陕县| 家居| 达拉特旗| 芜湖县| 瓦房店市| 嘉兴市| 萍乡市| 大连市| 丽江市| 利川市| 许昌市| 阜南县| 嘉黎县| 诸城市| 沧州市| 商河县| 鲁甸县| 黎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