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根
爛茶葉 經霜老茶葉綱目茶子、茶油俱載,惟茶根及爛葉經霜老茶葉未收,故補之。
口爛 救生苦海∶茶樹根煎湯代茶,不時飲,味最苦,食之立效。
爛茶葉
此乃泡過殘茶,積存瓷罐內,如若干燥,以殘茶汁添入,愈久愈妙。
治無名腫毒、犬咬及火燒成瘡,俱效如神。搗爛似泥敷之,干則以茶汁潤濕,抹去再換,敷五、六次全愈。(救生苦海)痘毒家寶方∶用泡過茶葉曬干為末,五倍子各等分,雞子清調敷。
諸毒努肉不退。保和堂秘方∶硫黃研細末敷上即退。再用后收口藥,爛茶葉五錢,烏梅三個,燒灰,共為末,敷上即收。
經霜老茶葉
治羊癲瘋家寶方∶用一兩為末,同生明礬五錢為細末,水法丸,朱砂作衣,每服三錢,白滾湯送下,三服痊愈。
好吃茶葉家寶方∶即以茶葉入肉汁湯內,飯鍋上蒸,吃二三次,即不喜吃。
雨前茶
產杭之龍井者佳,蓮心第一,旗槍次之,土人于谷雨前采撮成茗,故名。三年外陳者入藥,清咽喉,明目,補元氣,益心神,通七竅,性寒而不烈,以其味甘益土,消而不峻,以其得先春之氣,消宿食,下氣去噫氣,清六經火。
下疳 外科全書∶雨前茶、麻黃各一錢五分,用連四紙方七寸許,用鉛粉錢半擦紙上,鋪前二藥,卷成筒子,火灼存性,研細,加冰片各一分,研勻用之。
偏正頭風 醫方集聽∶升麻六錢,生地五錢,雨前茶四錢,黃芩一錢,黃連一錢,水煎服。
又治頭風,百發百中,赤、白首烏各一兩,真川芎一兩, 本二錢,細辛一錢,蘇葉一錢,此散邪方也。風寒甚者,可加川羌活,川烏服,以此散邪;不愈,便進后方,真雨前茶四錢,赤、白首烏各二錢,北細辛四分,米仁一錢五分,炒牛膝八分,大川芎一錢五分,甘草五分,煎藥時令病者以鼻引藥氣,服后宜密室避風,至重者四帖全愈,加金銀花二錢更效。
若生過楊梅瘡者,加土茯苓四兩,煎湯煎藥。
肚脹 集聽∶凡人肚脹不思飲食,用五虎湯治之,核桃、川芎、紫蘇、雨前茶,以上藥先煎糖在湯內,即服。
三陰瘧 集聽∶真雨前茶三錢,胡桃肉五錢,敲碎,川芎五分,寒多加胡椒三分,未發前入茶壺內,以滾水沖泡,乘熱頻頻服之,吃到臨發時,不可住。
不論新久諸瘧 慈航活人書∶白芥子一兩,炒為末,雨前茶和服一撮,瘧久者不過二次即愈。
遠年痢 鳳聯堂驗方∶臭椿皮一兩五錢,雨前茶錢半,扁柏葉二錢五分,烏梅、棗頭各二枚,酒、水各一碗煎好,緩緩服,恐泛。
五色痢 慈惠編∶陳年年糕、陳雨前茶、冰糖、茉莉花,共煎湯一盞,服之立愈。
消痰止嗽膏 米白糖一斤,豬板油四兩,雨前茶二兩,水四碗。先將茶葉煎至二碗半,再將治痞 蜈蚣一條,用頂好細茶葉煎服,以身癢為度(醫學指南)又家寶方治痞∶陳年雨前茶一兩,枳殼三錢,水煎,渣再煎,次日服。
傷寒無汗 匯集∶用白糖、雨前茶、入水熬數沸、服下汗出即愈。加生姜,又治紅白痢疾。
療豬癲羊兒瘋 陳氏筆記∶用晉礬一斤,雨前茶一斤,為末,茶汁米飲為丸,每服四十九丸下。
風痰癇病 生白礬一兩,細茶五錢,為末,蜜丸桐子大,一歲十丸,茶湯下。大人五十丸,風眼爛皮 眼科要覽∶甘石童便淬七次,黃連汁淬七次,雨前茶淬七次,出火氣,入冰、麝頭風滿頭作痛 家寶方∶川芎七錢,明天麻三錢,雨前茶一錢,酒一碗,煎六分,渣再用酒楊梅瘡雄黃四兩,雨前茶四兩,生芝麻四兩,共為細末,黃米磨細,粉糊為丸,桐子大,每上清丸∶蘇薄荷二兩,雨前茶、白硼砂各七錢,烏梅肉、貝母、訶子各三錢,冰片三分,煉風寒無汗發熱頭痛者,用核桃肉,蔥白、雨前茶、生姜等分,水一鐘,煎七分,熱服,覆衣取汗。
氣虛頭痛 不藥良方∶用上春茶末調成膏,置瓦盞內覆轉,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燒煙熏之,曬干擂細,每服一字、別入好茶末,食后絞白湯服之,立愈。
肩背筋骨痛 醫學指南∶槐子、核桃肉、細茶葉、脂麻各五錢,入瓷罐內,二碗熬一半,熱五虎湯∶治外邪在表無汗而喘者,麻黃三錢,杏仁去皮尖三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細茶千杯不醉∶干葛、橄欖、細茶等分,為末,逢半酣時,以茶服下。
普洱茶
出云南普洱府,成團,有大、中、小三等。 云南志∶普洱山在車里軍民宣慰司北,其上產茶,性溫味香,名普洱茶。南詔備考∶普洱府出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專、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蠻專者味較勝。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下氣,刮腸通泄。
按∶普洱茶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有偽作者,名川茶,乃川省與滇南交界處土人所造,其餅不堅,色亦黃,不如普洱清香獨絕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物理小識∶普雨茶蒸之成團,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與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
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姜湯發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顙,受熱疼痛,用五分噙皮血者,研敷立愈。
悶 百草鏡云∶此癥有三,一風閉、二食閉、三火閉,惟風閉最險,凡不拘何閉,用茄梗伏月采,風干,房中焚之,內用普洱茶二錢煎服,少頃盡出,費容齋子患此,已黑黯不治,得此方試效。
研茶
粵志∶東莞人以脂麻薯油,雜茶葉煮煎而成。
去風濕,解除食積,療饑。
龍脊茶
出廣西,亦造成磚。
除瘴解毒,治赤白痢。
安化茶
出湖南,粗梗大葉,須以水煎,或滾湯沖入壺內,再以火溫之,始出味,其色濃黑,味苦中帶甘,食之清神和胃。
性濕,味苦微甘,下膈氣、消滯,去寒 。
湘潭縣志∶茶譜有潭州鐵色茶,即安化縣茶也,今京師皆稱湘潭茶。
雪茶
出滇南,色白,久則色微黃,以盞烹瀹,清香迥勝,形似蓮心,但作玉芽色耳。 平來仲云雪地所產,色白味甘,性大溫,怯寒疾如神。
甘苦性溫,治胃氣積痛,療痢如神。
敏按∶雪茶出云南永善縣,其地山高積雪,入夏不消,雪中生此,本非茶類,乃天生一種草芽,土人采得炒焙,以其似茶,故名。其色白,故曰雪茶。己亥臘過余杭,往訪劉挹清少府,啜雪茶,云帶自云南,茶片皆作筒子,如蜜筒菊蕊瓣樣,詢所主治,因言此茶大能暖胃,凡嚴寒冰凍時,啜一盞,滿腹如火,若患癆損及失血過多之人,腹胃必寒,最忌食茶,惟此茶不忌,乃相與烹瀹食之,果入腹溫暖,味亦苦咧香美,較他茶更濃。
大觀茶論∶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 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制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 東溪試茶錄∶白葉茶,民間大重,出于近歲,園焙時有之,地不以山川遠近,發不以社之先,芽葉如紙,民間以為茶瑞。
武彝茶
出福建崇安,其茶色黑而味酸,最消食下氣,醒脾解酒。 單杜可云∶諸茶皆性寒,胃弱者性溫,不傷胃,凡茶 停飲者宜之。
治休息痢 救生苦海∶烏梅肉、武彝茶、干姜,為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