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曾仁恕堂筆記∶高棉,日本支國也。夜中不睹奎宿,國人多騎象,產奇楠,其取奇楠之法∶國人先期割牲,密禱卜有無,走密林中,聽樹頭有如小兒語者,便急數斧而返,遲則有鬼搏人,隔年始一往,取先上王及三 (讀如馬彼國專政之將軍也)重加洗剔,視上者留之金立夫言∶盛侯為粵海監督時,須上號伽 入貢,命十三洋行于外洋各處購求,歲余竟無佳者,據云,惟舊器物中,還有所謂油結,色綠,掐之痕生,釋之漸合者,今海外諸山,皆難得矣,即占城所產,香氣輕微,久而不減,冬寒香藏,春暖香發,靜而常存者,是蜜結,嗅之香甜,其味辛辣,入手柔嫩而體輕,為上上品,今時亦罕有。其熟結、生結、蟲漏、脫落四結之中,每必抱木,曰油、曰糖、曰蜜、曰綠,曰金絲,其生結者,紅而堅,糖結者黑而軟,或黃或黑,或黃黑相兼,或黑質白點,花色相生,成跡 別也。現下粵中所產者,莞縣產之女兒香柑,似色淡黃,木嫩而無滋膩,質粗松者,氣味薄,久藏不香,非香液屑養不可,不足寶貴,其入藥功力亦薄,識者辨之,味辛性斂,佩之縮二便,固脾保腎,入湯劑能閉精固氣,故房術多用之,不知氣脫必陷之癥,可以留魂駐魄也。瀕湖綱目香木類三十五種,質汗返魂,尚搜奇必備,而獨遣此何歟? 藥性考∶伽 味辛,下氣辟惡,風痰閉塞,精鬼蠱著,通竅醒神,邪風追卻,十香返魂丹中,配藥以香,中帶辛辣,紅堅者佳,其次黑軟,至虎斑金絲,皆雜木性下品也。
藏奇南香,以錫匣貯蜜蘇合,鑿竅為隔則潤。若枯者用白萼葉苴之,瘞土數月即復,日中少忍溺法物理小識∶伽 糖結末作膏,貼會陰穴,則溺不出。
特迦香
五雜俎∶出弱水西,形如雀卵,色頗淡白,焚之辟邪去穢,鬼魅避之。情物志載漢武帝焚西使香,宮中病者盡起。徐審得鷹嘴香,焚之,一家獨不疫疾,即此類歟。
辟邪去疫,安魂魄,定驚悸。
氣結
出交趾、真臘、占城、瓊海等處。單斗南云∶此乃伽 香樹中空腹內所結,借伽 芬烈之氣,得日月雨露之精凝結而成,故名氣結。形亦同香塊,而酥潤松膩,不甚堅大,約伽 得其質,此得其魂,亦如天生黃出湯泉,為硫氣熏結而成者,然頗難得,世不多見。
治噎隔用一、二厘,酒磨服下,咽即開。
飛沉香
查浦輯聞∶海南人采香,夜宿香林下,望某樹有光,即以斧斫之,記其處,曉乃伐取,必得美香。又見光從某樹飛交某樹,乃雌雄相感,亦斧痕記取之,得飛沉香,功用更大。
此香能和陰陽二氣,可升可降。外達皮毛,內入骨髓,益血明目,活絡舒筋。
方輿志∶生黎居五指山,山在瓊州山中,所產有沉香,青桂香、雞骨香、馬蹄棧香,同是一本,其本頗類椿及櫸柳,葉似桔,花白,子若檳榔,大如桑椹,交州人謂之蜜香。欲取者先斷其積年老根,經歲皮干朽爛,而木心與枝節不壞者,即香也。堅黑沉水者為沉香,細枝堅實不爛者為青桂,半沉半浮者為雞骨,形如馬蹄者為馬蹄,粗者為棧香。
地蠟香
黃夢珠輪絕句云∶石火平分地蠟香。注云∶地蠟香出哈密,可辟蚤虱。
辟蚤虱。
金雞勒
查慎行人海記∶西洋有一種樹皮,名金雞勒,以治瘧,一服即愈。嘉慶五年,予宗人晉齋自粵東歸,帶得此物,出以相示,細枝中空,儼如去骨遠志,味微辛,云能走達營衛,大約性熱,專捷行氣血也。
治瘧∶澳番相傳,不論何瘧,用金雞勒一錢,肉桂五分,同煎服,壯實人金雞勒可用二錢,一服即愈。
解酒煎湯下咽即醒,亦澳番傳。
臭梧桐
臭牡丹生人家墻砌下,甚多,一名芙蓉根,葉深綠色,大暑后開花,紅而淡,似芙蓉,外苞內蕊,花白五出,瓣尖蒂紅,霜降后苞紅,中有實,作紫翠色。 百草鏡云∶一名臭芙蓉,其葉圓尖不甚大,搓之氣臭,葉上有紅筋,夏開花,外有紅苞成簇,色白五瓣,結實青圓如豆,十一月熟,藍色,花、葉、皮俱入藥。 周廷園云∶臭梧桐一年三月、十月兩次作花,若葉無紅筋,搓之不臭者,非。 學圃余疏∶臭梧桐者,吳地野產,花色淡,無植之者,淮揚間成大樹,花微紅者,縉神家植之中庭,或云,后庭花也。獨閩中此花鮮紅異常,能開百日,名百日紅,花作長須,亦與吳地不同,園林中植之,灼灼出矮墻上,至生深澗中,與清泉白石相映,永嘉人謂之丁香花。
汪連仕采藥書∶秋葉俗呼八角梧桐,味臭,又名臭梧桐。取根皮搗汁如膠,為土阿魏,能寬筋活血,化痞消癥。
群芳譜∶臭梧桐生南海及雷州,近海州郡亦有之,葉大如手,作三花尖,長青不凋,皮若梓,白而堅韌,可作繩,入水不爛,花細白,如丁香而臭,味不甚美,遠觀可也,人家園內多植之,皮堪入藥,采取無時。
敏按∶臭桐與梧桐有家、野之別∶家生者成樹而高碩,野生者本小不成樹,不過三、四尺,花色粉紅,亦無大紅純白者,二種俱可入藥,功用亦相近。
治獨腳楊梅瘡,洗鵝掌風,一切瘡疥,煎湯洗汗斑,濕火腿腫,久不愈者,同 子浸酒服。并能治一切風濕,止痔腫,煎酒服。貼 瘡,搗爛作餅,加桐油貼,神效。
半支風百草鏡取葉連根掛于風頭廊下,吹干,將葉燒灰入瓶內,每早服三錢,酒吞。 又邢虎臣驗方∶用臭梧桐葉并梗,曬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為丸,早滾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錢,驗過神效。
治半邊頭痛用川椒五錢,臭梧桐葉二兩,先將桐葉炒黃,次入椒再炒,以火酒灑在鍋內,拌和取起,卷在綢內,扎在痛處,吃熱酒一碗,取被蓋頸而睡,出汗即愈。
一切內外痔∶急救方用臭梧桐葉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錢,煎湯熏洗,神效。
花 治風氣頭風集聽∶凡頭風,用臭梧桐花陰干,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臨臥酒下,三止痢 必效方用隔年臭梧桐花煎湯服,即愈。
葉 消臌脹疝救生苦海∶臭梧桐葉一百片,煎湯服三、四次。
拄心疝華玉先試效之方∶臭梧桐葉,每歲用一片,共歲若干,葉若干,清水洗葉,用無灰白外痔 黃氏醫抄用臭梧桐葉煎湯洗,數次愈。
梧桐 酒 經驗廣集∶治內外一切乳毒,用臭梧桐,春夏取頭三個,秋冬取根搗爛,絞汁,對陳酒熱服取汗為度,神效。
桐丸 濟世養生集∶此丸治男婦感受風濕,或嗜飲冒風,內濕外邪,傳于四肢,脈絡壅塞不舒,以致兩足軟酸疼痛,不能步履,或兩手牽絆,不能仰舉,凡辛勞之人,常患此癥,狀似風癱,服此丸立能全愈。
用地梧桐,俗謂臭梧桐,不論花、葉、梗、子,曬干切碎為末一斤, 草炒磨末八兩,二味和勻,蜜丸如梧子大,早晚以白滾湯送下四錢,忌食豬肝、羊血、番茄等物。或單用臭梧桐二兩,煎湯飲,以酒送之,連服十劑,其痛即瘥。或煎湯洗手足亦可。
莖中蟲 治風毒流注。
臭牡丹
葉形與臭梧桐相同,但薄而糙,氣亦臭,五月開花成朵,一蒂百花,色粉紅。
洗痔瘡治疔 赤水元珠∶蒼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搗爛,新汲水調服,瀉下黑水即愈。
一切癰疽淳安陳老醫云∶用臭牡丹枝葉搗爛,罨之立消。
脫肛 秘方集驗∶先將臭梧桐葉煎湯洗,后將浮萍草末摻上,不脫矣。(應昌按∶梧桐二字疑牡丹之訛,否則此方宜列入臭梧桐諸方之內,惜不得原書正之。)
木八角
草八角木高二、三尺,葉如木芙蓉,八角有芒,其葉近蒂處有紅色者佳,秋開白花細簇,取近根皮用。 唐王周金盤草詩注∶金盤草生甯江、巫山、南陵林木中,其根一年生一節,人采而服,可解毒也。其詩云∶今春從南陵,得草名金盤,金盤有仁性。生在林木端,根節歲一節,食之甘而酸,風俗競采掇,俾人防急難,巴中蛇虺毒,解之如走丸,巨葉展六出,軟干分長竿,搖搖綠玉活, 香荷寒,世云酷暑月,郁有神物看;天之產于此,意欲生民安,云云。味詩意,則似今之草八角,其性又能解蛇毒也。
苦辛溫、有毒,治麻痹風毒,打撲瘀血停積,其氣猛悍,能開通壅塞,痛麻立止,虛人慎用。
草八角
藥鑒∶出于潛昌化深山中,葉角仰上,色黃,獨莖一葉,五六月開花,雙朵成對,粉紅色,下垂,根圓而不長,俗名孩兒撐傘。 百草鏡云∶草八角高尺許,根生疙瘩,獨莖一葉,入秋開花,只有兩朵相對,粉紅色,又名紅孩兒。結子紅色成對,如孩兒也。其根可以消毒,入藥,得草本者良。根治癰毒,余功同木八角。 葛祖方∶性溫,治骨內之風。
按∶八角金盤有草木二種,木本者,其葉尖,角仰起如盤之狀,葉背色黃,故曰金盤;草本者,葉尖角不仰,葉背不黃,微有分別。此藥性熱力猛,有毒,咀之味麻,雖壯實人亦宜少用。服藥后忌魚腥豬羊牛馬等肉,犯之令人癲狂,惟白菜菔(應昌按∶菜字疑萊字之訛,否則菜字下當補一萊字可解)。入藥用近根皮,酒煎服取汗即愈。力弱者發戰作吐,病亦愈。
戚孔昭云,木八角之須,乃麻黃,未知確否。
鳥不宿
俗名老虎草,又名昏樹晚娘棒,梗赤、長三、四尺,本有刺,開黃花成穗。其根下蟲,治風毒流注神效。 綱目有 木,名鵲不踏,與此別。
性熱追風定痛,有透骨之妙。治風毒流注風痹,跌打勞怯,合保生丸,治虛勞如神,下胎催生。
汪連仕采藥書∶鳥不宿又名鳥不踏,又名刺根,白皮,性溫,行血追風;治紫云風大麻風,筋骨疼痛。
濟世良方∶婦人將產時,以鳥不宿莖葉銼碎一大把,加甘草一錢,酒、水各半煎一大鐘服之,易產,且產后無病。其葉如杏葉,而枝梗有刺,鳥不可宿,故名,又名石米刺。
跌蹼百草鏡∶鳥不宿根皮鮮者一錢,干者七分,加入藥中,煎服取汗,極妙。
難產家寶方∶鳥不宿葉一兩,甘草五錢,好酒二碗,煎一碗,或一次、二次服,即產。
敏按∶救生苦海云,茨梧桐,又名晚娘棒,多生山塢,最高者四尺許。皮色如桑,細者大如大指,老者大如甘蔗,若根曲而皮色紫者,非也,取根去泥,剝其白皮,搗汁,用二鐘,加米醋一鐘,清水半鐘,和勻,口中噙咽,可治雙單蛾。若喉閉,用鵝毛攪之即開,噙咽如前,吐出痰涎三四碗。即能飲食如常,此乃以色紫者為非晚娘棒,或同名而物異耶,存以備考。
破布葉
廣東通志∶從肇慶新橋而上,人煙寥落,山路多歧,乃三縣交界之區。舟人及此險地,即燃夢香,客皆醋臥昏迷,遂被啟 ,易資財以礫塊,封識宛然,若枕間置水一盂,則迷藥皆渙散矣,又有藥名破布葉,可解。行者歌曰∶身無破布葉,莫上夢香船。按廣志注∶夢香船中,以胡蔓草合香焚之,人即迷悶。
解夢香毒能醒迷。
肇慶志∶破布葉出陽江陽春恩平,狀如掌而綠,嶺南舟人多用香煙及毒水迷悶過客,以此草
天成沙
生蘇木中,劈破取之,但難得,須囑染坊陸續收存,不拘多少入藥用。
治卒心痛。救生苦海以天成沙溫酒和服,治心痛,神效。
淡竹殼
此乃淡竹嫩時所苞籜解下者是。綱目竹條,止載慈竹籜,而淡竹略焉,不知其性能去目翳,功同熊膽,故為補之。
此君丹治翳。一草亭眼科方∶用淡竹殼不拘多寡,以布拭去毛,燒灰存性,每藥一錢,加麝香三、五厘,同擂細末,點在翳上,最妙。
桃絲竹二黃
李氏草秘∶諸癰瘡痘疔爛久不愈,用桃絲竹刮取二黃為末,敷之。 降痰火,煎服,功勝淡竹茹。
治蛇咬天蛇毒。
王安采藥方∶治發背不長肉,取桃竹茹作餅貼之。 血崩,取竹青炒末,水調服。
桃竹筍治六畜瘡癰內蛆,煎湯洗之即絕。草秘 白濁,煎服即愈(草秘)。
桃竹筍殼 治楊梅瘡, 灰,酒調服(王安)。
竹衣
此乃金竹內衣膜,劈竹取鮮者入藥。
治喉啞勞嗽∶張景岳古方因陣∶治一切勞瘵痰嗽,聲啞不出,難治者,服之神效。用鮮竹衣一錢,竹茹彈子大一丸,即金竹青皮也,刮取之,竹瀝即取金竹燒取,麥冬二錢,甘草、橘紅各五分,白茯苓、桔梗各一錢,杏仁七粒去皮尖研,水一鐘半,加竹葉十四片,煎七分,入竹瀝一杯,和勻服。
枸橘
今之臭橘,山野甚多,實小殼薄,枝多刺而實臭,人多棄之。綱目枸橘條下,葉、刺、核、樹皮俱收,而其實獨略。葉天士家抄本草有主治,特錄出補之,入藥陳者佳。 橘錄∶枸橘色青氣烈,小者似枳實;大者似枳殼。近時難得枳實,人多植枸橘于籬落間,收其實,剖干之以和藥,味與商州之枳,幾逼真矣。
療子癰及疝氣,俱取整個枸橘, 存性,研末,陳酒送服。
解酒毒。(逢原)胃脘結痛 取枸橘實 存性,酒服方寸匕。內傷諸痛,以實醋浸熬膏貼,須久貼方不復發,以其力能破氣散熱也。
葉底紅
乃小木也。生山土,長不過一、二尺,葉如石楠,四月生蕊,五、六朵成簇,垂如脂麻鈴樣,花作青白色。六、七月結小子如天竺子,霜后色紅,儼如天竺子而大,俗呼矮腳樟,以其似樟葉而本短也。山人每掘之入市,售作盆玩,又名葉下紅。 李氏草秘∶葉下紅一名平地木,長五、六寸,莖圓,葉下生紅子,生山隰等處。
治吐血楊春涯經驗方∶葉底紅即矮腳樟,用二兩洗凈,木槌搗爛,豬肺一個洗血凈,將葉入肺管內,河、井水各三碗煮爛,至五更去葉,連湯食之。一、二次愈,多食絕后患。
陶殿元語予云,某撫軍得宮傳秘方,治吐血勞傷,怯癥垂危,久嗽成勞,無不立愈,曾經試驗多人,用平地木葉干者三錢,豬肺連心一具,水洗凈血,用白湯焯過,以瓦片挑開肺管,將葉包裹,麻線縛好,再入水煮熟,先吃肺湯,然后去藥食肺,若嫌味淡,以清醬蘸食,食一肺后,病勢自減,食三肺,無不愈者。但所用乃平地木,與葉下紅有別,或一類相同,其性本通耶。
治偏墜疝氣 李氏草秘∶搗汁沖酒服半碗,屢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