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折傷胎疝,一切損傷,肉破骨斷,取皮搗碎,煎酒服,又以渣敷患處,完好如初。幼兒患疝,由于胎中得者,此因皮開裂,腸入腎囊,疼痛難忍,亦能戕命,此葉久貼皮膜裂處,自然復合,永無患矣,但非幼童之年,則不可治。方用鍛樹皮,或搗爛,或削片,以油潤濕粘布上,貼患處,外以布牢系腰間或半年三個月,方愈。
黃葛樹
川槿皮邊州聞見錄∶蜀多黃葛,宜賓學宮前騎墻樹而生,根未至地,已合抱。此樹以某月種,每歲必某月始芽。入藥用根皮,藥肆中多取其皮以代川槿。 峨嵋山志∶嘉樹在羅目縣東南三十里陽山江溉,兩樹對植,圍各二、三尺,上引橫枝,亙二丈,相援連理,陰庇百夫,其名曰黃葛,號嘉樹。蘇子由詩∶“予生雖江陽未省到嘉樹”,即此。 益部談資∶黃葛樹葉似桂梢大,團欒蔭數畝,冬春不凋,干則擁腫,根皆蟠露土上,至于石崖之側,則全欲不藉土生者,夔之梁方最多,惜無材用。 按∶王阮亭居易錄∶云南多黃果,似海棠稍大者,香如佛手,甘脆如梨,多津液,蜀產者樹而不結實,其皮類川槿,亦能愈癬,今曰黃葛,或音之訛耳。
治疥癬,取其根皮煎湯浴之。
川槿皮
生川中,色紅皮濃,而氣猛烈,產孟獲城者,只一株,傳為武侯遺植,殺蟲如神,生剝其皮,置蟻其上即死,今亦罕有。他省產者名土槿皮,薄而氣劣,不得混施。今川人多用黃葛皮代之,以售他處。 通雅∶真川槿皮切斷,中有絲,白茸如杜仲。 群芳譜∶川槿色紅,氣濃力優。
癬瘡 楊起簡便方∶癬瘡不愈,以川槿皮煎湯,用肥皂去核及內膜,浸湯時時擦之;或以汁磨雄黃搽尤妙。(又見不藥良方。)頑癬多年不愈 活人書∶川槿皮二錢,輕粉五分,斑蝥七個,大楓子七粒,河、井水共一鐘,煎半,露一夜,筆蘸涂之,又方∶川槿皮四兩,輕粉、雄黃各四錢,百藥煎四餅,斑蝥一錢,巴霜錢半,大黃二兩,海桐皮二兩,研如粉,陰陽水和,抓損敷之,必待自落愈。
荷葉癬 活人書∶川槿皮切片、海桐皮、檳榔各二錢,輕粉錢半,紅娘子五分,陰陽水浸一、二日,用鵝翎掃上,如癢,以竹片刮破,搽此藥,夜露三宿,更妙。
遍身頑癬 大楓子四十九枚,川槿皮二兩,斑蝥去翅、足五個,川椒一錢,輕粉二錢,杏仁三錢,海桐皮二錢,共末,河、井水各一碗,浸一夜,鵝翎蘸汁搽之。
癬瘡不愈不藥良方∶川槿皮煎湯,取肥皂去核及肉膜,浸湯內,時時搽之。
牛皮癬癩毛世洪經驗集∶川槿皮一斤,勿見火曬燥,磨末,以好燒酒十斤加榆面四兩,浸七日為度,不時蘸酒搽擦,二三十年者,搽一年斷根。如無川槿,土槿亦可代之。治頑癬∶種福堂方∶川槿皮、海桐皮、尖檳榔、樟冰、苦參、黃柏、白芨各二錢,雷丸一錢五分,大楓子、杏仁各二粒,木鱉四個,用火酒浸七日,將穿山甲刮癬,少碎,以酒搽之,即愈。 五仙散∶經驗廣集治久年頑癬、牛皮癬,神效。紅粉霜五分,明礬、川槿皮、杏仁各一錢,蜜陀僧三錢,為末,津調抹,一日三次,三日全愈。
粉刺孫臺石方∶川槿皮一兩,硫黃二兩,杏仁二兩去皮尖,輕粉二錢,樟腦五錢,麝香少許,為末,雞子清調,早洗晚搽。
秘傳雄鼠骨散∶治牙落,可以重生。用雄鼠骨一具,生打活雄鼠一個,剝去皮雜,用鹽水浸一時,炭火上炙,肉自脫落,取骨炙燥,入眾藥內,同研為末。香附、白芷、川芎、桑葉曬干、地骨皮、川椒、蒲公英、青鹽、川槿皮、旱蓮草共為末,擦牙,百日復出,固齒無不效。
土漆
玉環志∶皮如桃樹皮,粘著人手,即發腫,若刀瘡見血,搗此皮敷之,即止。
止金瘡出血。
水團花
李氏草秘∶生溪澗近水處,葉如蠟梅樹,皮似大葉楊,五六月開白花,園如楊梅,葉皮皆可用。
治金刃傷,年久爛腳瘡,搗皮葉罨上一宿即痂(草秘)。
麻櫪果
治胎疝∶毛世洪經驗集∶凡小兒初生發疝,只見啼哭,不見病形,延至一周兩歲,始知是疝,諸醫不效,用麻櫪樹上之鴛鴦果一對,其果連樹枝取下,可辨真假,一對果可治三人,荔枝核七枚杵碎,平地木三錢,同煎飲即瘥,亦不復發。
千張紙
木蝴蝶木實也,出云南廣南府,形似扁豆,其中片片如蟬翼,焚灰用。
治心氣痛。
按∶千張紙滇志以為木實,據程豹文言,千張紙乃仙人掌草,曬干,其中心層層作羅紋卷心,折之如通草狀,故名。此物用七張燒灰酒服,可治胃脘痛。楊桐崗云∶蘇州有之,狀如通草,約手掌大,曾用入丸中,可治浸淫惡瘡,今并存其說,以俟考。本草綱目雜草內有宜南草,即此,形狀亦同,云主邪,小兒女以緋絹袋盛佩臂上,辟惡止驚,而不知其可服食也。
木蝴蝶
出廣中,乃樹實也,片片輕如蘆中衣膜,色白似蝴蝶形,故名(四邊薄而明,中心微濃,不甚明透,似有子壁錢白膜狀)。
治肝氣痛∶用二、三十張。銅銚上焙燥研細,好酒調服。 貼癰疽∶項秋子云∶木蝴蝶出廣治下部濕熱。
風葉
稗史∶郴之桂陽縣產風葉,充茗飲,能愈頭風,故名。亦可浸酒,性微熱,前人志記不載。
性微熱,追風活血,可浸酒服。
拔爾撒摩
坤與圖說∶木名,出白露國,此樹生脂膏極香烈,可入藥。
敷金刃傷,一晝夜肌肉復合如故,涂痘不瘢,涂尸千年不腐。
楓果
即路路通即楓實。一名 子,乃楓樹所結子也。外有刺球如栗殼,內有核多孔穴,俗名路路通。
以金箔貼之,村嫗簪于發,云可明目、宜老。出浙臨安縣署后安樂山者,名錢墳楓果,最佳。焚之香郁,可熏衣辟瘴疫。綱目楓脂香載∶其木皮不及其實之用,今補之。宜于焚燒,未有入湯液之用。其果冬月即孕楓蠶子于中,交春內生蠶,每果中有一個,立夏后乃化蛾飛去,入藥取無蟲、陳久者用。 槐西雜志∶楓香果出云南者,焚之殺鬼去邪,辟瘴濕。
辟瘴卻瘟,明目除濕,舒經絡拘攣。周身痹痛,手腳及腰痛,焚之嗅其煙氣,皆愈。熏衣被敏按∶楓果去外刺,皮肉園如蜂窠,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十二經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腫脹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治癬德勝堂傳方∶楓木上球十個(燒灰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上即愈。
臟毒古今良方∶路路通一個, 存性,研末酒煎服。
咬人狗
刺暈臺灣府志∶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掐之便長條迸起,可為火具,木高丈余,葉長大似煙葉,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癢,搔之發紅痛,一晝夜乃止。
治瘰 (臺海使搓錄)。
附∶刺暈 李氏草秘∶其樹形似烏柿,有刺,刺人即暈,故名。
治癰腫定痛∶取樹腦葉入醬板鹽花,罨發背癰疽腫毒,痛甚者罨上即止痛,不問已未潰,罨至愈。
桂子
桂丁 桂耳 桂根學圃余蔬∶有一種四季開花而結實者,此真桂也,閩中最多,常以春中盛開。凡桂四季者有子,此真桂也。江南桂八、九月盛開,無子,此木樨也。 臨海志∶唐垂拱四年三月,月桂子降臨海,芳香有桂氣味,食之和暢。宋紹定間,舒某于天臺山得月桂子二升,大如樟子,無皮,色似白玉,紋如雀卵,中有仁,嚼之作芝麻氣,以之雜菊入囊為枕,有散佚石縫中者,旬日輒出樹,葉柔長,經冬猶在,種入盆中,久之亦失所在。
性溫、味辛、平肝暖胃,胃脘寒痛甚宜。 藥性考∶甘辛溫中,暖胃平肝益腎,散寒止噦。
桂丁
百草鏡云∶形如吳茱萸,出廣西交趾,乃肉桂子也。
治心痛,辟寒邪胃痛。百草鏡∶桂丁研細,酒下三錢。
桂耳
出開化山中,乃多年老樹蒸出蕈也,面紅色,土人采得,以治血疾。
治一切血癥及吐血。
按∶綱目分桂為五種∶曰桂,即今所謂交桂;曰牡桂,今廣桂;曰 桂,俗呼木犀;曰天竺桂,浙中山桂也,有子如蓮;曰月桂,四季有花者,此桂子乃天竺桂子也。綱目失載主治,若月桂則固載其子矣。曰桂丁,乃廣桂子,綱目亦不言其主治。至于桂耳,則各桂皆有之,性亦略同,綱目皆不載,悉為補之。 和霽園夜談隨錄∶呂司馬季弟琪,從司馬官嶺南署中,有小院頗幽靜,舊有古井在軒右,井畔有二老桂,大合抱,值夏夜月光甚皎,琪納涼軒下,聞井中有聲不絕,憑欄窺之,見井水白如銀,中有紅丸,大如彈子,約數十百點,光明如火,向上競相跳躍,漸躍漸高,去欄僅尺余,琪驚白司馬。次日,命夫縋下,探之無他異,得桂子數十粒,鮮赤如新,琪即戲以井水服之,日七枚,七日而盡,蓋適取得四十九枚也,后琪壽至九十九歲,無疾而逝,平原董太史曲江與琪善,親見而志之。 敏按∶今月桂子如蓮,鮮者色青,干之淡黑色。呂琪所見,大如彈丸,鮮赤如新,當別是一種。考天地運度經云∶太山北有桂樹七十株,天神青要玉女三千守之,其實赤如桔,人食之一年可以上升,或者此種,惜琪公所服只四十九枚耳,故得壽。
桂根
陳年入土最深者,入藥用。
貼牙痛可斷根,即取桂樹根上皮用。
學齋咕嗶∶花中惟巖桂四出,予謂土之生物,其數皆五,故草木花皆五,惟桂乃月中之木,居西方地,四乃西方金之成數,故花四出而金色,且開于秋云。
木
似檜,亦名水松。抱木生者性韌,皮同乘鮮,剝削造履。俗稱抱香履,潮州頗多。
能治濕香港腳,辟邪風。
樟皮
樟梨此香樟樹皮也。綱目有樟材、樟腦、樟節、而皮與子皆不及焉。今山人率以皮子治病有效,因急補之。
樹皮(以年久老樟節為佳。)治天行溫疫,濕毒流注,浴疥癬,洗香港腳。
心疼玉局方∶香樟樹皮,取時去面上黑色者,用內第二層皮,搗碎煎湯服,即止,永不再發。
刑杖傷神錦方∶樟樹皮用老酒燉出味,調老公雞冠血食,止痛散血立效。
霍亂上吐下瀉傳信方∶樟樹皮一把,水煎溫服,立止。
腳上生瘡家寶方∶此瘡個個如小筆管,大者用樟樹葉牙咬熟,略摻拔毒丹,外貼樟樹葉,連換即愈。
敏按∶樟木綱目言辛溫香竄,性能除濕,故山居人患病多宜之。象山縣志∶萬歷中邑大疫,有一道人,教人取千年老樟樹皮煎飲可愈,并言樹老久飲霜雪,其性轉清涼,可消疫氣,此即藏器所云∶樟木能治惡氣、中惡、鬼疰之意。
樟梨
即樟樹子也。出處州府遂昌縣福羅塢仙人壩周公園,大者為貴,小者次之。予友黃慶春與一遂昌人相善,其人饋以樟梨,云可治心胃脘疼,服之立效,即香樟子也,較他產者略大,蓋千年樟樹所結,故效如神。葉南郊自處州回,詢以樟梨,據云,此非子,乃千年樟樹所結于枝椏間者,如瘤然,土人以形似梨,故名之,然則此乃樟瘤也。然與予所見又不類,姑并存其說,以俟再考焉。
磨涂腫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榕須
藥性考∶榕葉似大麻,子如冬青,枝干拳曲,木本棱凹,不成材器,而結奇香,其脂與漆相似,可以貼金,膠物勝于楮脂。 嶺南雜記∶榕樹閩廣最多,他省則無,故紅梅驛以北無榕。大者蔭十余畝,離奇古怪,備木之異,然體曲不中梁柱,理斜不中材用,質虛不中薪爨,莊子所謂以不材而壽者也。漳浦黃石齋先生有榕頌,其木年久者常結伽南香,焚之致鶴,植于水際,其子可以肥魚,細枝曝干,束為炬,風雨不滅,其脂乳可以貼金接物,與漆同,其須可入藥用。 說文以 為古松字,六書故以古松字為 ,而 為南方之榕。通雅云,榕當別出,狀木始于稽含,分字始于戴侗。柳宗元詩∶“榕葉滿庭鶯亂啼”,后山叢談言∶蔡州壺公觀有大木,四垂傍出,人莫能識,張 閑人嘗至蔡為余言,乃榕木,此木無用,惟枝上垂根,曝之可作火繩以發炮,又可染黑。贊寧志所云∶倒生木不死樹,橫枝生根,下地如柱,即榕無疑。粵志∶榕之怪在根,自上生下,語曰∶榕木倒生根。 粵志∶榕葉甚茂盛,柯條節節如藤垂,其干及三人圍抱,則枝上生根,連綿拂地,得土石之力,根又生枝,如此數四,枝干互相連屬,無上下皆成連理。其樹可以倒插,以枝為根,復以根為枝,故一名倒生樹。干多中空不堅,無所用。離之木也,其象如離之大腹,其中空處常產香木,炎精所結,往往有伽南焉,粵人以其香可來鶴。子可肥魚,多植于水際。其樹脂可以貼金接物,與漆相似。性畏寒,逾梅嶺則不生,故紅梅嶺有數榕,為炎塞之界。有紅、白、大葉、小葉數種。
按泉州府志∶榕有二種,一種矮而盤桓,其須著地,復生為樹;一種名赤榕,上聳廣大,二種蔭最寬廣,入藥用有須者。
固齒羲復方,止牙痛取榕根須摘斷,入竹管內,將監塞滿,以泥封固,火 存性為末,擦牙
七樹
治腹中蛔痛∶救生苦海用 七樹柴內,取之燒灰,研細酒下,或滾水下三錢,且能除根。
破傷風百草鏡∶ 七樹刮去外面粗皮,取內白皮,搗爛酒煎服,渣和白面,搗敷患處自愈。
柏癭
百草鏡∶老樹生此,其狀如瘤,柏性西指,乃稟西方兌金之氣,故能平胃土而治胃痛,亦取其氣相攝服耳。
治胃痛。
柏子殼
綱目有柏實無子殼,近時奇功散用之。
解砒霜如神集驗良方奇功散∶用柏子殼三錢,炒紅土三錢,同研為末,用雞子清調服,服后過兩服。
松球
松皮膏此即山松所結卵球,初青,久則裂作鱗甲形,片片四開而墜,兒童拾之,盈筐攜入市,貨與茶爐代炭,能益茶味,入藥取青嫩者。綱目松下列松實,云見果部,不知果部乃海松子,出關東,與山松異,山松球內,老亦有子,細如粟米,不中食品。
白點風 家寶方先以蔥、花椒、甘草三味煎湯洗,再以青嫩松球,蘸雞子白、硫黃同磨如粉
松皮膏
色如琥珀,出西域伊芳犁等處。西域聞見錄∶迪化乾隆四十年改為迪化州,其土人取松皮性溫、治血、一切虛怯勞瘵,婦女血枯血閉諸癥,服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