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回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話說衛惠公之子衛懿公,自周惠王九年繼位,在位九年,縱情享樂,不理國政,平生最喜愛容色清潔、能歌善舞的仙鶴。衛國人投其所好,紛紛前來獻鶴領賞。懿公將整個宮廷花苑養得處處是鶴,每只鶴都有品位官職,而且按品位享受俸祿。每當懿公出外游玩,這些鶴便分班陪駕侍候,車仗排在前列號稱“鶴將軍”。養鶴之人也有專門俸祿。為了供應仙鶴的食糧,懿公命人從民間大肆搜刮,百姓凍餓慘死,他卻絲毫不加理會

衛國大夫石祁子是賢臣石碏的后人,他為人忠義正直,與寧莊子寧速同理國政,都是衛國的忠臣賢士。二人向懿公多次勸諫,都被懿公駁回。公子毀是衛惠公的異母兄弟,他知衛國必有亡國之難,便借故投奔齊國,并娶了齊桓公家族的女子為妻。衛國百姓懷念衛前太子急子,衛惠公復位以后,百姓紛紛咀咒他早死,因急子和壽都沒有兒子,公子碩又早死,黔牟一脈斷絕,只有毀的名聲較好,因而百姓都私下希望毀掌國,以后毀因懿公敗壞朝政而被迫出走齊國,百姓對懿公怨氣更甚

卻說北狄從周太王時已開始強盛起來,曾逼太王遷都于歧地,到武王統一天下,周公平定邊疆,中原才得安定。平王東遷洛陽后,邊境上的異族又再次強盛,北狄頭領瞍瞞手握精兵數萬,很久以前就想向中原進犯,現在他聽說齊桓公出兵征伐山戎,不禁大怒,說:“齊兵遠伐山戎,未免太輕視我了,我應當出兵將它制服。”于是統領兩萬騎兵攻破邢國,此后他聽說齊國出兵援邢,便又命軍隊轉道攻打衛國

這日,懿公正想帶上仙鶴出外游玩,忽然有探子來報,說北狄已大兵壓境。懿公聞訊大驚,急忙調集軍隊防御。百姓聽說懿公征兵,紛紛向鄉下逃去,懿公命司徒搜捕逃亡百姓,問他們為何逃離,眾人說:“你用一件物事就可抵御強敵,要我們何用?”懿公問道:“什么物事?”眾人齊說:“仙鶴。”懿公很奇怪,問道:“仙鶴怎會抵御敵人?”眾人答道:“仙鶴既然不能打仗,便是無用之物,你損害有用的人來飼養無用的仙鶴,所以我們不服。”懿公趕忙說道:“現在寡人已知錯,我愿將鶴全部放掉。”于是命人將鶴放走。大夫石祁子、寧速急忙趕往街市,向百姓通告了懿公認錯放鶴之事,眾人這才安定下來,此時北狄兵馬已逼近滎澤,石祁子奏道:“北狄驍勇善戰,不可輕敵,臣請求向齊國求援。”懿公說:“齊國昔日曾奉命攻打我國,后雖撤兵,但兩國并未和解,現在未必肯來相救,我們不如獨自與北狄決一死戰。”寧速說道:“臣請求領兵御敵,請主公住守都城。”懿公道:“我如不親自統兵,恐怕百姓不會全力抗敵。”于是命令石祁子代理國政,寧速率軍鎮守都城,并發誓道:“不打敗北狄,決不回朝。”石、寧二人垂淚送別,懿公召集軍馬,任命渠孔為主將,于伯為副將,黃夷為先鋒,孔嬰齊為后援,率領大軍趕赴前敵。行軍途中,懿公發現軍心不穩,便于夜間前去察看,他聽到軍中有人唱道:仙鶴吃官俸,百姓苦耕耘;仙鶴坐官車,小民操兵革。敵軍兇頑不可擋,士卒作戰多有死傷;仙鶴仙鶴今何在,心懷恐懼走向疆場!懿公聽完此歌,心中很是郁悶。由于主將渠孔執法過嚴,軍心愈加不穩。衛軍行到榮澤,發現敵人蹤跡,渠孔看到狄人軍紀不整,毫無秩序,說道:“人人都說狄人驍勇善戰,我看只是徒有虛名!”于是當即命令擂鼓出擊,狄軍假裝敗退,將衛軍引入包圍,衛軍被切為數段,難以呼應聯絡,衛國士卒本來就無斗志,此時見狄軍攻勢兇猛,便紛紛丟棄兵刃車仗逃走。懿公被狄人重重圍住,渠孔勸懿公降下帥旗改裝逃走。懿公嘆道:“以帥旗為號,或許可將幾般人馬召集一處,若無法召集,降下帥旗也是無用。我愿以一死來向衛國百姓謝罪。”交戰片刻,衛軍前后部隊都被擊潰,黃夷戰死,于伯中箭,孔嬰齊自刎而亡,懿公與渠孔被亂軍砍為肉泥,衛軍終于全軍覆沒。髯翁有詩道: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

滎澤當時遍燐火,可能騎鶴返仙鄉?狄人擒獲了衛國太史華龍滑、禮孔,欲加以殺害。華、禮二人了解狄人迷信鬼神,便欺騙他們說:“我們是太史,掌握著國家的祭祀,如放我倆走,我們可以為你們向鬼神請求,否則鬼神就不會保佑你們,你們也無法攻下衛國。”瞍瞞相信了兩人的話,便將他們放走。二人趕回國都,正碰上寧速巡城,寧速見他倆單獨歸來,大吃一驚,問道:“主公何在?”二人哭訴道:“我們全軍覆沒,敵人強頑,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須想法避其鋒芒。”寧速要開門放兩人入城,禮孔道:“與主公一同出征,卻不能同歸,現在我追隨主公去了!”于是拔劍自刎而死。華龍滑說道:“不能讓國家的史籍受損失。”遂與寧速入城。寧速與石祁子商議,領著懿公的后宮家眷和公子申連夜離城出走,華龍滑帶著史籍緊隨其后,城中百姓聽說石、寧出走,也紛紛逃離,城內哭聲震天。狄軍長驅直入,攻下衛國都城,大肆殺戮擄掠,接著又派兵追殺石、寧等人。石、寧保著懿公家眷,且戰且退,士卒百姓死傷慘重,在黃河邊,幸得宋桓公派兵接應,眾人星夜渡河,這才逃得一死。狄兵退回衛都,將衛國府庫和民間搶劫一空,搗毀城池后得意而歸

再說衛國大夫弘演戰前奉命出使陳國,待返回,衛國已被狄兵蕩平。他聽說懿公死在滎澤,便前去尋尸。一路上他看到到處都是尸骨血肉,心中不勝悲傷,行到一處,他看到帥旗倒在水邊,心想:“帥旗在這里,尸首大概就在附近。”弘演未走幾步,就聽到有呻吟之聲傳來,接著看到一個小太監倒在路旁,弘演問小太監道:“你知道主公在哪里被害嗎?”小太監指著一堆血肉說道:“這就是主公的尸首。”弘演察看懿公尸體,見它早已零落不全,只有一副肝臟還完好。弘演向尸體叩拜,放聲大哭,接著又向尸體報告了自己出使陳國的經過,就像懿公仍然活著一樣。隨后弘演說道:“主公沒人來收尸,我要以我的身體做棺木,為他入葬。”又囑咐仆人道:“我死以后,將我埋在樹下,等國家有了新君再把此事告訴他。”說完,拔出佩刀,剖開腹部,將懿公肝臟放入,然后慢慢死去。仆人依照弘演的囑托將他埋葬,隨后用車載著小太監,渡過黃河,去探聽新國君的消息

再說石祁子護送公子申登舟渡河,寧速收攏逃難百姓隨后趕來,到漕邑后點查人數時,僅剩下七百二十余人。兩人心中悲痛,聚在一起商議:“國家不可一日無君,無奈現在剩下的人太少了。”于是兩人便決定從共、滕兩城百姓中十人抽三人,總共抽出四千多人,加上從京城帶出的百姓湊足了五千人。石、寧派人在漕邑修造房舍,扶持公子申做了衛國國君。公子申原本就有重病,加上連日勞累驚嚇,繼位不久就死了。寧速只得趕往齊國迎接公子毀回來繼位。齊桓公向毀贈送重禮,又命齊國公子無虧率領三百輛戰車護送毀歸國。公子毀趕到漕邑,即有弘演的仆人和受傷的小太監前來報告弘演以身入葬懿公一事。公子毀先派人帶著棺木去滎澤收斂尸體,為懿公和去世的公子申料理喪事,然后又追封弘演,讓他的兒子繼承官位,以表彰他的忠勇。此時是周惠王十八年冬天十二月

第二年春天正月,公子毀正式改元繼位,史稱衛文公。文公寄居百姓之間,布衣粗食,生活艱辛,卻每日早起晚睡,全力安撫百姓,因而贏得舉國稱頌。齊國公子無虧見文公已正式繼位,便留下三千武士,協助衛國鎮守漕邑,自己回去向齊桓公報告。齊桓公聽完無虧講述文公營造漕邑的艱難情狀和弘演以身葬主的忠勇之舉,長嘆道:“懿公是一個無道昏君,卻有如此忠誠的臣民,衛國的中興大有希望啊!”管仲在一旁奏道:“現在我們與其留下士卒幫助鎮守衛國,不如直接幫助他們修筑城池,這樣可以一勞永逸。”齊桓公接受了管仲的建議,正想召集各諸侯國一同援助衛國筑城,忽然有邢國使者前來告急,說:“北狄軍隊侵犯我國,請貴國出兵援救。”桓公向管仲問道:“我們能援救邢國嗎?”管仲答道:“各諸侯國所以聽從齊國號令,是因為他們相信危難之際齊國能幫助他們,過去我們沒能幫助衛國,現在如不援救邢國,實在有損于齊國的霸業。”桓公又問:“先幫助衛國,還是先救助邢國?”管仲答道:“先幫邢國抵御強敵,再幫衛國修筑城池,這是千秋萬代的功業。”桓公贊同,當即便派使者向宋、魯、曹、邾各國傳訊,號令幾國軍隊在聶北會師,聯合救援邢國。宋、曹兩國軍隊趕到聶北后,管仲又向桓公建議道:“現在狄軍氣焰正高,邢軍仍有戰斗力。抗擊氣焰囂張的敵人,軍隊損失太大,幫助仍有戰斗力的軍隊,我們的戰功也不顯著。我們不如屯兵此地,等邢國軍隊失利、狄國軍隊疲憊后,再出擊攻敵,這樣我們既可以避免損失,又可以使戰功卓著。”桓公接受了管仲的計謀,借口魯、邾兩國軍隊未到,留在聶北,遲遲不肯發兵救援。后世史官有詩譏諷管仲這個養亂為功的計謀。詩曰:救患如同解倒懸,提兵那可復遷延?從來霸事遜王事,功利偏居道義先

話說齊、宋、曹三國停兵聶北,一住兩月,狄兵卻在日夜不停地進攻邢國。邢國抵擋不住,終于被狄兵擊潰,邢國百姓紛紛逃難,來到齊國軍營求救,其中有一人哭倒在地,乃是邢國國君叔顏。齊桓公將叔顏扶起,安慰道:“只因我救援太晚,才導致如此局面,我一定要馬上與宋公、曹伯議事驅趕入侵之敵。”當日即令出兵攻敵。狄國國主瞍瞞擄掠已足,無心戀戰,得知三國軍隊開來,便下令放火焚城,隨后領兵向北退去,等到三國軍隊趕到,狄人已逃得無影無蹤。桓公命令將大火撲滅,向叔顏道:“原來的都城還能住嗎?”叔顏答道:“百姓大多逃難到了夷儀,我愿遷都夷儀,以滿足百姓的心愿。”于是桓公命令三國軍士帶上修城工具,幫助邢國修筑夷儀城,使邢國在此建都,同時又為邢國修建了宗廟,糧草布帛也不斷地從齊國運來

邢國君臣百姓如歸故都,紛紛稱頌齊桓公的恩德

邢國重建完畢,宋、曹兩國軍隊便要告辭歸國,桓公勸阻道:“衛國尚未安定,幫邢國修城而不幫衛國修城,衛國會怎樣說我們呢?”幾位諸侯齊聲道:“愿聽從霸主命令。”桓公傳下軍令,移兵轉向衛國。衛文公聞訊前來迎接,桓公見衛文公仍然穿著粗布喪服,心中不禁感傷,說道:“我憑借各位國君之力,想為貴國重建都城,不知建在何處為好?”文公答道:“我已命人占卜,建都在楚邱最好,只是敝國新遭戰亂,實在難以承擔修城的費用。”桓公道:“此事包在我身上。”當日便傳令三國軍隊前往楚邱動工筑城。衛文公感激桓公再造國都的恩德,作《木瓜》詩稱頌道:投我以木瓜兮,報之以瓊琚

投我以木桃兮,報之以瓊瑤

投我以木李兮,報之以瓊玖

齊桓公出力挽救了三個處于危難中的諸侯國:扶助魯僖公繼位挽救了魯國,修筑夷儀城挽救了邢國,修筑楚邱城挽救了衛國,憑此三大功勞,他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潛淵先生有讀史詩贊道:周室東遷綱紀摧,桓公糾合振傾頹

興滅繼絕存三國,大義堂堂五霸魁

再說楚成王熊惲,由于任用令尹子文,勵精圖治,國勢漸強,于是便產生了與中原強國齊國爭霸的決心。他聽說齊桓公救邢援衛,贏得天下頌揚,心中很是不樂,對子文說道:“齊桓公到處布施恩德,深得各國擁戴,我遠居漢水之東,籍籍無名,當今世上,人們只知有齊而不知有楚,我真感到羞愧啊!”子文答道:“桓公掌管齊國,至今已近三十年,他打著尊從周天子的旗號,成為中原各諸侯的領袖,確實難以對抗匹敵。鄭國位于南北之間,是中原的屏障,主公若想奪取中原,非先攻取鄭國不可。”成王問道:“誰能替我承擔攻打鄭國之事?”楚大夫斗章愿領軍前往,楚成王便命他率戰車二百輛,長驅直入,攻向鄭國

再說鄭國自從純門受到楚軍侵犯以后,對楚國日夜防犯,這日鄭文公又聽到楚軍犯境的消息,不由心中大驚,當即派遣大夫聃伯領兵鎮守純門,又派人星夜趕赴齊國求援。齊桓公聞訊后傳下號令,要各諸侯國軍隊在檉地會齊,準備聯兵救鄭。楚將斗章見鄭國早有準備,又聽說齊國援軍將到,心中怕有閃失,忙領軍撤退。楚成王聞訊大怒,解下佩劍,交給斗章之兄斗廉,命他到軍中將斗章斬首。斗廉來到軍中,隱下成王命令不發,暗中與斗章商議:“要想免受國法,須先破敵立功,贖回死罪。”斗章跪地向兄長請教,斗廉說道:“鄭國知道你已退兵,眼下定會疏于防御,你若能快速奔襲,準會出其不意,大獲全勝。”斗章聽從斗廉之言,將軍隊分為兩部,自己率前隊先行,由斗廉率后隊接應。斗章領兵趕到鄭國邊界,恰好趕上聃伯在檢閱軍隊,聃伯聞聽敵人入侵,慌忙點齊人馬,迎上前去廝殺,卻沒想到被斗廉的后隊包抄,鄭軍腹背受敵,難以支持,主將聃伯也被斗章一簡打倒,束手遭擒;斗廉指揮后隊乘勝追殺,鄭軍死傷過半。斗章將聃伯押上囚車,還想繼續追殺,斗廉急忙勸阻,道:“這番偷襲成功,只圖免去一死,哪敢再僥幸行事。”楚軍退回本國,斗章拜見成王,叩頭謝罪,奏道:“臣原先退兵是為了誘敵,并不是怯戰。”成王說道:“你既有擒獲鄭將立功,便可免你一死。但鄭國尚未攻下,你為何又退兵回來?”斗廉回答:“臣恐怕兵少不能取勝,有損國威。”成王怒氣沖沖地說:“你明明是畏敵不前,卻以兵少為借口,我現在再給你增派戰車二百輛,如不能攻下鄭國,休要回來見我!”斗廉請求:“臣愿與兄弟斗章同往。”成王準奏,于是命斗廉為主將,斗章為副將,共率領戰車四百輛,重新向鄭國殺來。史官有詩道:荊襄自帝勢炎炎,蠶食多邦志未厭

溱洧何辜三受伐?解懸只把霸君瞻

再說鄭文公聽說聃伯兵敗被擒,又派使者向齊桓公求援。管仲說:“主公數年來,救燕援魯,助邢幫衛,恩德廣布天下,如想要借助各諸侯國軍隊攻楚,現在正是時機。主公如想挽救鄭國,不如直接進攻楚國。”桓公準奏,隨后又問管仲道:“與楚國鄰近的江、黃兩國,不堪忍受楚國的殘暴,派人來向我求援,我想與此兩國結盟,等攻楚時讓他們作為內應,你看如何?”管仲答道:“江、黃二國離楚國近,離齊國遠,并一向服從楚國號令,現在如背楚與齊國結盟,必然會遭楚國武力入侵,到那時如若我們救援,苦于路途遙遠,如若不救,則有背于盟約。再說我們只要聯合中原諸侯就足以取勝,又何必借助于這兩個國力微弱的小國呢?”桓公說道:“他們遠道而來,是因為敬重寡人,若拒絕他們,恐怕會失去天下人心。”管仲苦勸,桓公不聽,于是桓公便與江、黃二國結為同盟,并商定以第二年春天正月為期,聯合進攻楚國。桓公接著又傳書宋、魯、陳、衛、曹、許等中原各國諸侯,約定好了出兵日期

第二年是周惠王十三年,正月元旦,桓公朝拜祝賀完畢,便與群臣商議出征一事,蔡國與楚國聯盟,又是齊桓公的仇敵,桓公便決定先攻打蔡國

桓公任命管仲為帥,讓他率領隰明、賓須無,鮑叔牙以及公子開方、豎人貂等人,出動戰車三百輛、士卒萬余人,分幾部向楚、蔡進發。豎人貂請求率軍先行,奔襲蔡國,為大軍開道,桓公準奏。蔡國依仗楚人勢力,全無準備,直到齊軍大兵壓境,才匆忙聚起兵馬,準備抵御。豎人貂在蔡國城下耀武揚威,下令攻城,城上觀戰的蔡穆公見領兵將軍是豎人貂,心中暗喜,知道他是個勢利小人,便讓人在深夜給他送去了一車重禮,希望他暫緩攻城。豎人貂接受了禮物,同時也把桓公召集七路諸侯,先攻蔡后攻楚的機密告訴了蔡國使者。使者回城報告蔡穆公,蔡穆公大驚,當夜便率領后宮家眷逃向了楚國。蔡國都城里群龍無首,百姓紛紛逃散,豎人貂輕易攻下蔡城,心中甚是得意

蔡穆公逃到楚國后,將齊桓公先攻蔡后攻楚的機密告訴楚成王,楚成王遂下令檢閱部隊,又將斗廉伐鄭之師急調回來,準備與聯軍廝殺。數日后齊桓公隨軍來到蔡國,其他七路諸侯也紛紛趕到,這七路諸侯是宋桓公御說,魯僖公申,陳宣公杵臼,衛文公毀,鄭文公捷,曹昭公班,許穆公新臣,連同盟主齊桓公小白共是八位。聯軍揮師南進,這日到達楚國邊境,只見邊境上早有一人等候,此人衣冠整潔,彬彬有禮,見聯軍到來,忙施禮道:“請傳言齊國國君,就說楚國使臣已在這里敬候多時。”這人正是楚國貴族、現官拜大夫的屈完。桓公聽說楚國使者到來,心中詫異,道:“楚國怎么會知道我軍到來?”管仲答道:“一定是有人泄漏了消息。請讓臣出去以大義責備其使者,讓他羞愧而歸,這樣我們或許可以不戰而勝。”管仲乘車出營,在車上向屈完拱手施禮。屈完說道:“我們主公聽說貴國出動軍隊來攻打我國,特派我前來傳話,我們主公說:‘齊、楚各自治理自己的國家,齊國位于北海之濱,楚國鄰近南海,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不知他們為什么來侵犯我國?’”管仲答道:“過去周天子將齊地分封給我國太公,命齊國世代掌管征伐軍事,以輔佐周朝王室;平王東遷之后,又令我國國君擔任諸侯盟主

你們楚國位處南荊,就應當年年向周天子進貢包茅,以協助周朝祭祀,如今你們既拒絕進貢,我們只好派兵前來征收。還有從前周昭王率兵南征,卻一去不返,你們能推卸罪責嗎?”屈完辯解道:“沒有向周室進貢包茅是我們的錯,但現在天下諸侯不再向周朝進貢的又何止只有我楚國一個?至于說到昭王南征不返,純因舟船擱淺而致,與我國有何相干?我話已傳到,告辭了!”說完乘車而去。管仲向桓公報告說到:“楚國人十分倔強,無法用口舌讓他們屈服,現在應該用軍隊逼迫他們投降。”桓公下令八國軍隊同時進兵。聯軍行到離漢水不遠的陘山,管仲命令停兵扎寨,諸侯們感到奇怪,紛紛問道:“軍隊既然已深入敵境,為何不乘機渡過漢水,與楚軍決一死戰?”管仲答道:“楚國既派使者前來,國內必有所準備,兩軍一經交戰就再難以化解了

現在我們在這里屯兵扎寨,虛張聲勢,楚國害怕我們人多勢眾,一定會再派使臣前來,我們可以趁機逼他們定立城下之盟。”諸侯們都不大相信管仲的話,依舊議論紛紛

再說楚成王任命子文為大將,讓他率兵鎮守漢南,準備乘聯軍渡河之際迎擊聯軍。這日,子文得到探報,說聯軍屯兵陘地,停止了前進。子文于是向成王奏道:“管仲很會用兵,現在他既停兵不發,必定有什么詭計。應當再派使者前去,探看他們的虛實動靜,然后再決定是戰是和。”成王問:“這次派誰出使為好?”子文答道:“屈完與管仲有一面之交,他去最好。”屈完向成王說道:“臣已為未進包茅一事向管仲致歉,這次出使如果是為了與對方和解,我愿前往;如果是要向對方下戰書,主公還是另請高明吧!”成王說道:“是戰是和由你裁決,我決不干預。”于是屈完乘車再次來到齊軍大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市| 南京市| 江门市| 泰来县| 龙门县| 咸宁市| 洪泽县| 宝丰县| 分宜县| 稻城县| 永德县| 象山县| 抚顺县| 三门县| 咸阳市| 远安县| 普定县| 长海县| 武清区| 定远县| 共和县| 延长县| 铜陵市| 兖州市| 涿鹿县| 镇宁| 公安县| 曲松县| 永清县| 财经| 渑池县| 柞水县| 莒南县| 汉沽区| 贡觉县| 江安县| 宣城市| 岗巴县| 乡城县| 阿拉尔市|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