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難忍:附子尖,天雄尖,全蝎各七個,生研為末,點之。 【《永類方》】
風蟲牙痛:草烏炒黑一兩,細辛一錢,為末揩之,吐去涎。
又方:草烏、食鹽同炒黑摻之。 【《海上方》】
風蟲牙痛:南星末塞孔,以霜梅盦住去涎。 【《摘元方》】
刮骨取牙:玉簪花干者一錢,白砒三分,白硇七分,硼砂二分,威靈仙三分,草烏頭一分五厘,為末,以少許點疼處,即自落也。【《選奇方》】
牙痛欲取:金鳳花子研末,入砒少許,點疼牙根取之。 【《摘元方》】
風蟲牙痛:(艸蹢)(艸躅)一錢,草烏頭二錢五分,為末,化蠟丸,菉豆大,綿包一丸咬之追涎。【《海上仙方》】
牙痛難忍,諸藥不效:芫花末擦之令熱,痛定,以溫水漱之。 【《永類方》】
風蟲牙痛:用莽草煎湯,熱漱冷吐。一方加山椒皮,一方加獨活,一方加(木郁)李仁,一方加芫花,一方加川椒、細辛各等分煎湯。熱漱冷吐。
又方:用莽草五錢,皂角三挺去皮子,漢椒七粒,為末,棗肉丸,芥子大,每以一丸塞孔中,吐涎取效。
牙疼點眼:用覆盆子嫩葉搗汁,點目眥三四次,有蟲隨眵淚出成塊也。無新葉,干者煎濃汁亦可。
蟲牙疼痛:使君子煎湯頻漱。
風牙腫痛:木鱉子仁磨酢涂之。 【《普濟方》】
牙齒疼痛:(艸舌)蔞皮、露蜂房燒灰擦牙,以烏桕根、荊芥根、蔥根煎湯漱之。
牙齦腫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所。 【《備急方》】
牙疼頰腫:桃白皮、柳白皮、槐白皮等分,煎酒,熱漱,冷則吐之。 【《圣惠方》】
風蟲牙痛:針刺桃仁燒煙出吹滅,安痛齒上咬之,不過五六次愈。
風蟲牙痛:用骨碎補、乳香等分為末,糊丸塞孔中。 【《圣濟總錄》】
牙疼(口畜)鼻:鵝不食草綿裹,懷干為末,含水一口,隨左右(口畜)之,亦可挼塞。
牙齒蟲痛:鏡面草不拘多少,以水缸下泥同搗成膏,入香油二三點,研勻,貼于疼處腮上。
又方:用鏡面草不拘多少,入麻油二點、鹽半捻挼碎,左疼塞右耳,右疼塞左耳。以薄泥餅貼耳門,閉其氣。仍側臥,泥耳一二時,去泥取草,放水中,看有蟲浮出,久者黑,次者褐,新者白。須于午前用之。
牙齒腫痛:酸漿一把,洗凈川椒四十九粒去目,同搗爛,絹片裹定,如箸,切成豆粒大,每以一塊塞痛處即止。【《節齋醫論》】
牙齦腫痛:天花、白礬等分水煎,漱之立效。 【《摘元方》】
大人小兒牙疳:雙頭蓮,一名催生草,搗爛敷之。
牙齒痛腫:胡麻五升,水一斗,煮汁五升,含漱吐之,不過二劑,神良。 【《肘后方》】
齒(上匿下蟲)并蟲,積年不瘥,從少至老者:用雀麥,一名杜姥草,俗名牛星草;用苦瓠葉三十個洗凈,取草剪長二寸,以瓠葉作五包包之,廣一寸,厚五分,以三年酢漬之。至日中以兩包火中炮,令熱,納口中熨齒外邊,冷更易之。取包置水中解視,即有蟲長三分,老者黃色,少者白色,多至二三十,少亦有一二十,此方甚妙。【《外臺秘要》】
牙宣露痛:絲瓜藤一握,川椒一撮,燈心一大把,水煎濃汁,漱吐,其痛立住,如神也。【《德生堂方》】
牙齒風痛,薏苡根四兩,水煮含漱,冷即易之。 【《延年秘錄》】
牙齒不生:不拘大人小兒,年多者,用黑豆三十粒,牛糞火內燒,令煙盡,研入麝香少許,先以針挑破血出,以少許揩之,不得見風,忌酸咸物。【《經驗方》】
牙齒疼痛:黑豆煮酒,頻頻漱之,良。
牙齒疼痛:紅豆末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入銅青少許,一方入花堿少許。
牙齒疼痛:米酢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即瘥。 【《肘后方》】
風蟲牙痛:燒酒浸花椒,頻頻漱之。
牙齒蟲(上匿下蟲):韭菜連根洗搗,同人家地板上泥和,敷痛處,腮上,以紙蓋之,一時取下,有細蟲在泥上,可除根。
又方:韭根十個,川椒二十粒,香油少許,以水桶上泥同搗,敷病牙頰上,良久,有蟲出,數次即愈也。
煙熏蟲牙:取瓦片煅紅,安韭子數粒,清油數點,待煙起以筒吸引至痛處,良久,以溫水漱吐,有小蟲出為效;未盡再熏。【《救急方》】
蟲牙疼痛:獨頭蒜煨熱,切熨痛處,轉易之。 【《外臺》】
風熱牙痛:蕓臺子、白芥子、角茴香等分為末,(口畜)鼻。左(口畜)右,右(口畜)左。
牙齦腫爛出臭水者:芥菜干燒存性,研末頻敷之,即愈。
牙齒疼痛:蘿卜子十四粒生研,以人乳和之,左疼點右鼻,右疼點左鼻。
牙齒疼痛:老生姜瓦焙。入枯礬末同擦之,有人日夜呻吟,用之即愈。 【《普濟方》】
牙痛不止:川姜、炮川椒等分為末摻之。 【《御藥院方》】
牙齒疼頭痛:胡荽子五升,水五升,煮取一升含漱。 【《外臺秘要》】
牙痛:用稻上蒔蘿蕓臺子、白芥子等分研末,口中含水,隨左右(口畜)鼻,神效。
走馬牙疳:小兒食肥甘,胃受虛熱,口作鼻息,次第齒黑,名曰崩砂;漸至齦爛,名曰潰槽;又或出血,名曰宣露;重則齒落,名曰腐根。用蘭香子末、輕粉各一錢,密陀僧酢淬研末五錢,和勻,每以少許敷齒及齦上立效,內服甘露飲。【《幼幼口議》】
齒(上匿下蟲)腫痛:柏枝燒熱,拄孔中,須臾,蟲緣枝出。
揩齒固牙:松脂出真定者佳,稀布盛入,沸湯煮取,浮水面者投冷水中,不出者不用,研末,入白茯苓末和勻,日用揩齒漱口,亦可咽之,固牙駐顏。
風蟲牙痛:刮松上脂滾水泡化,一漱即止,已累試驗。 【《集簡方》】
齲齒:百孔松脂纴塞,須臾,蟲從脂出也。
風熱牙痛:用油松節如棗大一塊,碎切,胡椒七顆,入燒酒二三盞,乘熱入飛過白礬少許,噙漱三五口立瘥。
又方:松節二兩,槐白皮、地骨皮各一兩,漿水煎湯,熱漱冷吐,瘥乃止。
風牙腫痛:松葉一握,鹽一合,酒二升,煎漱。 【《圣惠方》】
風熱牙痛:浮腫發渴,元臟氣虛,小兒疳飲,雞腸草、旱蓮草、細辛等分為末,每日擦三次。名祛痛散。【《普濟方》】
風齒腫痛:馬齒莧一把,嚼汁漬之,即日腫消。 【《本事方》】
還少丹:昔日越王曾遇異人,得此方,極能固齒牙,壯筋骨,生腎水。凡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須發返黑,齒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宿有仙緣,當珍重之,不可輕泄!用蒲公英一斤,一名耦耨草,又名蒲公罌,生平澤中,三四月甚有之,秋后亦有放花者,連根帶葉取一斤,洗凈勿令見天日,陰干;入斗子斛鹽一兩,香附子五錢,二味為細末入蒲公英內淹一宿,分為二十團,用皮紙三四層裹扎定,用六一泥即蚯蚓糞,如法固濟,入灶內焙干,乃以武火煅通紅為度,冷定,取出去泥,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瑞竹堂方》】
蟲牙作痛:魚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搗勻,入泥少許,和作小丸,如豆大,隨牙左右塞耳內。兩邊輪換,不可一齊用,恐閉耳氣。塞至一日,夾取看之,有細蟲為效。【《簡便方》】
牙齒腫痛:隔年糟茄燒灰,頻頻干擦立效。 【《海上名方》】
蟲牙疼痛:黃茄種燒灰擦之效。 【《摘元方》】
風蛀牙痛:茄蒂燒灰摻之,或加細辛末等分,日用之。
牙痛:秋茄花干之,旋燒,研涂痛處立止。 【《海上名方》】
牙齒(上匿下蟲)痕:茄根搗汁頻涂之。
又方:陳茄樹燒灰敷之,先以露蜂房煎湯,漱過。
牙痛取牙:茄科以馬尿浸三日,曬炒為末,每用點牙即落,真妙。 【《鮑氏方》】
風蟲牙痛:門下桃橛燒取汁,少少納孔中,以蠟固之。 【《圣惠方》】
食榴損齒:石榴黑皮炙黃,研末,棗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服三丸,白湯下,日二服。【《普濟方》】
風蟲牙痛:用楊梅根皮厚者焙一兩,川芎藭五錢,麝香少許研末,每用五分鼻內(口畜)之,口中含水,涎出痛止。
又方:用楊梅根皮、韭菜根、廚案上油泥等分搗勻,貼于兩腮上,半時辰,其蟲自眼角出也,屢用有效。
風蟲牙痛:橡斗五個入鹽在內,皂莢一條入鹽在內,同煅過研末,日擦三五次,荊芥湯漱之良。【《經驗良方》】
風牙疼痛:用荔枝連殼燒存性,研末,擦牙即止,仙方也。
又方:用大荔枝一個,剔開填鹽滿殼,煅研,擦之即止。
牙齒風疳,膿血有蟲:用橄欖燒研,入麝香少許貼之。 【《圣惠方》】
風蟲牙痛:用川椒細末,水和白面丸,皂子大,燒熱咬之,數度愈。
又方:花椒四錢,牙皂七七個,酢一碗,煎漱之。
風蟲牙痛:海桐枝煎水漱之。 【《圣惠方》】
通治風、蟲、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胡椒九粒,菉豆十一粒,布裹捶碎,以絲綿包作一粒,患處咬定,涎出吐去,立愈。
又方:用胡椒一錢半,羊脂拌打四十丸,擦之追涎。
牙齒疼痛:茱萸煎酒含漱之。 【《孟詵本草》】
風熱牙痛:瓜蒂七枚炒研,入麝香少許和之,綿裹,咬定流涎。 【《圣濟總錄》】
牙齒疼痛:青荷葉剪取錢蒂七個,以濃米酢一盞,煎半盞去渣,熬成膏,時時抹之,妙。【《經驗方》】
風牙宣露,發渴口氣:雞舌香、射干一兩,麝香一分,為末日揩。 【《圣濟總錄》】
齲齒黑臭:雞舌香煎汁含之。 【《外臺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