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殺齒蟲,取為末,和棗肉作丸,塞蛀孔。 【《本草》,下同】
齒痛落盡:膽礬末和人乳汁,擦病齒上及孔中,日三。痛止齒復生,百日如故。
齒根宣露動搖:以鹽水擦之,熱湯含漱百遍,不過五日,齒即牢固。
薄荷鹽末,擦牙固齒良。
青鹽,入腎入骨,能固齒,擦噙并佳。 【《得效》】
一切牙疼:青鹽二兩,白鹽四兩,用川椒四兩煎汁,拌炒二鹽為末,擦牙上,仍用溫水含漱吐之,洗眼尤妙。【《入門》】
口齒風(上匿下蟲)腫痛,牙根浮爛出膿血:升麻煎湯服之,仍頻含漱。 【《本草》】
風牙痛及疳蝕:白蒺藜為末二錢,入鹽一匙,水煎,帶熱含漱,大能止痛固齒。 【《入門》】
牙齒痛,動搖血出:取骨碎補一兩,銼,炒令黑色,為末,盥漱后揩齒根,良久吐之。 【《綱目》】
牙齦宣露:蚯蚓屎,水和為泥,火燒令赤,研如粉,臘月豬脂和,敷上,日三次,永瘥。一方:同入磁瓶內,黃泥固濟,塘火煨燒一夜,候冷,取出細研,用如常法揩牙。
風冷齒痛,蛀牙痛:細辛、白芷煎湯含漱。 【《綱目》】
齲齒痛:苦參煎湯,日漱三升,五六日愈。仍灸列缺穴。 【《漢史》】
啄木鳥,啄木愈齲。 【《淮南》】
牙齒裂痛:死蛐蟮為末,敷之即止。 【《千金翼》】
蟲牙痛:天仙子燒煙,以竹筒抵牙,引煙熏之,其蟲即死,永瘥。 【《綱目》】
牙疼:巴豆一粒,煨熟去殼,大蒜一瓣剜其中,安巴豆,合定綿裹,隨患處塞左右耳中。【《本草》】
蟲牙痛:巴豆肉一枚,香油燈上燒過,填入孔中。 【《綱目》】
風疳(上匿下蟲)齒,牙疼痛,骨槽風,梧桐淚為末擦之,治口齒為最要之物。寒牙痛勿用。【《本草》,下同】
堅齒,除齒痛:川椒酢煎,含漱吐之。
牙齒動搖:用生姜、地黃汁制皂角散,土蒺藜散,黑鉛砂貼搽。
牙齒痛:川椒、露蜂房等分為末,每二錢入鹽一匙,水煎,含漱吐之,名如神散。 【《局方》】
牙(上匿下蟲)作痛:蝸牛殼三十枚,燒研,日日揩之良。【《圣惠方》】
齒(齒蟲)腫痛:(木郁)李根白皮,切,水煮濃汁,含漱。冷即易,吐出蟲即愈。 【《本草》,下同】
牙痛:白楊樹皮酢煎,含漱吐之。
牙齒痛:露蜂房煎湯含漱。
蟲痛有孔:蜂房、細辛煎湯含漱。
蛀牙有孔,痛:啄木鳥舌尖綿裹,當痛處咬之,立瘥。
牙齒疳(上匿下蟲):啄木鳥燒為末,納孔中,不過三度,瘥。
蟲牙痛:取蟾酥少許入孔中,涎出,吐之勿咽。
牙齒痛:蟾酥,用銀朱摻和為丸,如蘿卜子大,搽上患處,便不疼。至三丸,吐濃涎數口,便愈。【《綱目》】
牙疳臭氣:蜘蛛搗爛,入胭脂、麝香敷之。 【《直指》】
腎虛齒搖動:羊脛骨灰常擦之妙,牙齒疏豁須用之。 【《入門》】
卒牙齒痛:苦竹燒一頭,其一頭汁出,熱揩之。 【《集驗方》】
牙齦癢痛:杏仁百枚,鹽一錢,水一升,煮令沫出,含漱吐之。三度瘥。 【《本草》,下同】
(上匿下蟲)齒:杏仁燒研如泥,綿裹納(上匿下蟲)齒孔中,能殺蟲。
齲齒:取雄雀屎,綿裹,塞孔中,日一易。
生齒固齒:鹿茸,末服、丸服皆洼。
固齒:取牛齒三十枚,火煅為末,取二錢,水煎,熱漱冷吐。且以末擦之,搖動者皆堅牢。
牙疼塞耳藥:壁錢包胡椒末,如左邊痛塞右耳,右邊痛塞左耳,手掩按之,側臥少頃,額上微汗即愈。【《醫鑒》】
風蟲牙痛:針刺杏仁,清油燈上煙熏,乘熱搽病齒上,連用七個,永絕不痛。 【《得效》,下同】
風蟲牙痛:馬夜眼以刀刮起如米大,插孔中,或咬在痛處,瀝出涎,勿咽,即瘥,斷根。
風蟲牙痛:霜殺老絲瓜燒存性,擦痛處立止。
齒齲:鶴虱枝插患處。
又方:吳茱萸、雄黃各等分,樟腦、乳香各少許,為末,擦痛處。
齲齒疼痛:削白馬蹄塞之,不過三度。 【《千金方》】
牙疼:壁上掃土,用鹽炒過為末,隨左右(口畜)鼻。 【《普濟》】
蟲牙疼痛:花堿填孔內,立止。 【《儒門事親》】
風牙疼痛:紋銀一兩燒紅,淬燒酒一盞,熱漱飲之,立止。 【《集簡方》】
牙痛惡熱:黃連末摻之立止。 【《李樓奇方》】
食梅牙齼:韶粉揩之。 【《相感志》】
蟲牙作痛:馬牙一枚,煅熱,酢中淬七次,待冷含之即止。 【《經驗方》】
積年齒(上匿下蟲):用舊鐵鏵頭一枚,炭火燒赤,捻硫黃一分,豬脂一分于上,熬沸,以綿包柳杖搵藥,熱烙齒縫數次愈。【《普濟方》】
牙齒疼痛:輕粉一錢,大蒜一瓣,杵餅,安膈骨前陷中。先以銅錢隔了,用蜆殼蓋定,扎住一宿,愈。左疼安右,右疼安左。 【《摘元方》】
風蟲牙疳,膿血有蟲:輕粉一錢,黃連一兩,為末摻之。 【《普濟方》】
風熱牙痛:用雄黃、干姜等分為末,(口畜)鼻,左痛(口畜)右,右痛(口畜)左。
牙齒風痛:秦椒煎酢含漱。 【《孟詵食療》】
齒疏陷物:爐甘石煅、寒水石等分為末,每用少許擦牙或刷牙,久久自密。 【《集元方》】
風牙腫痛:多年石灰、細辛等分,研擦即止。 【《普濟方》,下同】
蟲牙作痛:礦灰、沙糖和塞孔中。
風蟲牙痛:用百年陳石灰為末四兩,蜂蜜三兩,合勻鹽泥固濟,火煅一日,研末擦牙神效,名神仙失笑散。
牙宣有(上匿下蟲):土朱、荊芥同研,揩之,日三。
齒痛及落:研細石膽,以人乳和膏擦之,日三四次。止痛復生齒,百日后復故乃止。每日以新汲水漱凈。【《外科秘要》】
牢牙止痛:石燕三對,火燒,酢淬七次,青鹽、乳香各一兩,細辛五錢為末揩之,荊芥湯漱口。一方去乳香、細辛,加麝香。
齒疏不堅:石燕子五對,火煅,米酢淬七次,為末;入青鹽、麝香各少許,研勻,日用揩牙。后以溫酒漱咽之。【《元山遺方》】
牙齦腫痛:紅燈籠枝根,煎湯漱吐。 【《集效方》】
風熱牙痛:槐枝煎濃湯二碗,入鹽半斤,煮干,炒研,日用揩牙,以水洗目。 【《經驗方》】
齒(上匿下蟲)齒動:鹽半兩,皂莢兩條同燒赤,研,夜夜揩齒,一月后并瘥。【《食療本草》】
蛀牙有孔,疼痛不斷根者:用雄黃、乳香各一錢,樟腦少許末之,黃蠟為丸,隨孔大小納一丸。以鐵打條一尺五寸長如箸,小頭作一勾頭如鉗尾狀,火燒紅,筆管筒住,只留勾頭,勿令熱傷唇舌,須先以箬挑開口唇,然后以頭勾住,蕩藥上,須熔開覺熱為度,以水漱之,神效。
牙齦宣露:用(艸舌)蔞根二兩,砂鍋內甘草水煮軟,取出令干,雞舌香十枚,白芷五錢,麝香一分。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揩牙。悞咽無妨。
牙齒疼痛:皂莢濃漿同(石卜)硝煎化,淋于石上,待成霜擦之。【《普濟方》】
牙齒腫痛:白礬一兩,大露蜂房一兩,微炙,每用二錢,水煎,含漱去涎。 【《濟眾方》】
患齒碎壞欲盡者:常以綿裹白礬石含嚼,吐去汁。 【《肘后方》】
牙齒疼痛:縮砂常嚼之良。 【《直指方》】
牙齒腫痛:青蒿一握,煎湯漱之。 【《濟急方》】
急疳蝕齒:黃礬、青礬、麝香,為末敷之。一方加白礬。
齒腐齦爛,不拘大人小兒:用上好咸土熱湯淋取汁,石器熬干,刮下入麝香少許研摻之。【《宣明方》】
病齒非腫非痛,虛不能嚼食:用《局方》嘉禾散姜煎,食后一服;次以地骨皮煎湯漱之;候空心以羊腰子一對,切片,勿令斷,以蔥絲、椒末、青鹽、蒺藜去刺末,固元散二錢拌勻,摻于腰子內,以豆蔻葉或荷葉包裹,煨令熟,食之,服經兩日,頓覺快利,飲食如故。
齒(上匿下蟲)腫痛:桔梗、薏苡仁等分為末服。
牙根腫痛:桔梗為末,棗膏和丸,皂子大,綿裹咬之,仍以荊芥湯漱之。 【《經驗方》】
牙疳臭爛:桔梗、茴香等分,燒研敷之。 【《易簡方》】
風牙腫痛:蒼朮鹽水浸過,燒存性,擦牙去風熱。 【《普濟方》】
牙齒虛痛:仙靈脾為粗末,煎湯頻漱,大效。 【《奇效良方》】
風牙腫痛:用獨活煮酒,熱漱之。 【《肘后方》】
又方:獨活、地黃各三兩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和滓溫服。臥時再服。 【文潞公方。】
風蟲牙痛:鹽化地龍水和面納齒上。又以皂莢去皮,研末涂上,蟲即出。又同元胡索、蓽茇末塞耳。【《普濟方》】
牙齒疼痛:取五靈脂酢煎汁,含咽即效。 【《得效》】
牙齒疼痛:大川芎一個,入舊糟內,藏一月。取焙,入細辛同研末,擦牙。 【《本事方》】
風蟲牙痛:用蛇床子燭燼,同研涂之。
又方:用蛇床子煎湯,乘熱漱數次立止。
風熱牙痛:香白芷一錢,朱砂五分,為末,蜜丸,芡子大,頻用擦牙。此乃濠州一村婦以此醫人,絕勝他藥。或以白芷、吳茱萸等分,浸水漱涎。【《醫林集要》】
牙齒疼痛:青木香末,入麝香少許,揩牙,鹽湯漱之。 【《圣濟總錄》,下同】
風疳蟲牙蝕肉至盡:甘松、膩粉末各二錢,蘆薈五錢,豬腎一對,切,炙為末,夜漱口后貼之,有涎吐出。
腎虛齒痛:甘松、硫黃各等分,為末,泡湯漱之,神效。 【《經效濟世方》】
一切牙痛:三柰子一錢,面包煨熟,入麝香二字為末,隨左右(口畜)一字入鼻內,口含溫水,漱去,神效。名海上一字散。 【《普濟方》】
風蟲牙痛:山柰為末,鋪紙上,卷作筒,燈燒吹滅,乘熱和藥吹入鼻內,痛即止。
又方:用肥皂角一個去瓤,入山柰、甘松各三分,花椒、食鹽不拘多少,填滿,面包煅紅,取研,日用擦牙漱去
風牙腫痛: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為末摻之,吐涎以鹽湯漱口,此乃驗方。 【《百一選方》】
風寒牙痛:紅豆蔻為末,隨左右以少許(口畜)鼻中,并摻牙取涎。或加麝香。
風蟲牙痛:蓽茇末揩之,煎蒼耳湯,漱去涎。
又方:用蓽茇末、木鱉子肉研膏,化開(口畜)鼻。
又方:用蓽茇、胡椒等分,為末,化蠟丸,麻子大,每以一丸塞孔中。
牙疼:蒟醬、細辛各五錢,大皂角五挺去子,每孔入青鹽燒存性,同研末,頻摻吐涎。【《御藥院方》,下同】
牙疼日久,腎虛也。補骨脂二兩,青鹽五錢,炒研擦之。
風蟲牙痛,上連頭腦:補骨脂炒五錢,乳香二錢五分,為末擦牙,或為丸塞孔內,日用有效。【《適用方》】
諸般牙痛:香附、艾葉煎湯漱之,仍以香附末擦之去涎。 【《普濟方》】
牢牙去風,益氣烏髭,治牙疼牙宣,乃鐵甕先生方也。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姜各五錢,炒為末,日擦。【《濟生方》】
牙齒疼痛:零陵香梗葉煎水,含漱之。 【《普濟方》,下同】
風牙疳牙:用零陵香洗炙,蓽茇炒,等分為細末,摻之即愈。
風熱牙痛: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頻含漱之。
牙痛連耳:用連錢草即積雪草,和水溝污泥同搗爛,隨左右塞耳內。 【《摘元方》】
風蟲牙痛:化蠟少許攤紙上,鋪艾,以箸卷成筒燒煙,隨左右熏鼻吸煙,令滿,口呵氣,即痛止腫消。【《普濟方》】
風齲牙痛:鼠黏子炒,煎水,含漱吐之。 【《延年方》】
熱毒牙痛,熱毒風攻頭面,齒齦腫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搗汁,入鹽花一錢,銀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齒齦下,重者不過三度瘥。【《圣惠方》】
牙齒痛腫:蒼耳子五升,水一斗,煮取五升,熱含之,冷即吐去,吐后復含,不過二劑,瘥。莖葉亦可,或入鹽少許。【《千金翼方》】
牙齒疼痛:枳殼浸酒含漱。 【《圣惠方》】
風蟲牙痛:芭蕉自然汁一碗,煎熱含漱。 【《普濟方》】
牙疳宣露,膿血口氣:生地黃一斤,鹽二合為末,同搗和團,以面包煨,令煙斷,去面,入麝一分研勻,日夜貼之。【《圣濟錄》】
蟲牙疼痛:用新殺豬肚尖上涎,絹包咬之數次,蟲盡即愈。唐氏用枳殼末拌之。
又方:用巴豆一粒,研,綿裹咬之。
蟲牙作痛:香油抹箸頭蘸麝香末,綿裹,炙熱咬之。換二三次,其蟲即死,斷根,甚妙。【《醫方摘要》】
牙齒疼痛:牛膝研末含漱,亦可燒灰。 【《千金方》】
牙齒不生:用雄鼠屎三七枚,麝香五分,同研細揩齒。
疳蟲蝕齒:葶藶、雄黃等分為末,臘月豬脂和成,以綿裹槐枝蘸點。 【《金匱要略》】
風牙疼痛:取猢猻頭草入鹽少許,于掌心擦之,即止。 【《集元方》】
齒(上匿下蟲)腫痛:紫藍燒灰敷之,日五度。【《圣惠》,下同】
齒(上匿下蟲)口臭:苦瓠子為末,蜜丸,半棗大,每旦漱口了含一丸,仍涂齒齦上,涎出吐去,妙。
風蟲牙痛:壺盧子半升,水五升,煎三升,含漱之,莖葉亦可,不過三度。
一切牙痛:木耳、荊芥等分,煎湯頻漱。 【《普濟方》】
胃火牙痛:口含冰水一口,以紙捻蘸大黃末,隨左右(口畜)鼻,立止。 【《儒門事親》】
風熱積壅,一切牙痛,去口氣,大有奇效。好大黃瓶內燒存性為末,早晚揩牙漱去,即紫金散。都下一家專貨此藥,兩宮常以數千贖之,其門如市也。【《千金方》】
風蟲牙痛,齦常出血漸至崩落,口臭極:苦大黃米泔浸軟,生地黃各旋切一片,合定貼上,一夜即愈,未愈再貼。忌說話,恐引入風。【《本事方》】
牙齒搖痛:大戟咬于痛處,良。 【《生生編》】
牙齒疼痛:貓兒眼睛草一搦,研爛,湯泡取汁,含漱吐涎。 【《易簡方》】
風牙蟲牙:用莨菪子入瓶內,以熱湯灌下,口合瓶口氣熏之,冷更作,盡三合乃止,有涎津吐去有效。
又方:用莨菪子數納孔中,以蠟封之,亦效。
牙齒宣落風痛:用莨菪子為末,綿裹,咬之有汁勿咽。 【《必效方》】
風蟲牙痛:用附子一兩燒灰,枯礬一分為末揩之。
又方:川烏頭、川附子生研,面糊丸,小豆大,每綿包一丸咬之。
又方:用炮附子末納孔中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