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大唐連年豐收,國庫殷實。養馬高手韋槃提、斛斯正在隴右等四地設牧場,經過訓練的戰馬幾達二十萬匹。而將士在黃明等一批小將的激勵下,苦練武藝。這些消息由長安城中的突厥人傳回定襄,頡利可汗大為惶恐,遂采納親信康蘇密的建議,遣使赴長安請求和親。
李世民在太極殿接見突厥使臣,好言撫慰,對和親之事則不置可否,待使臣退下后,李世民向諸臣笑道:“渭橋之盟時本無和親之議,眾愛卿以為如何?”房玄齡出列道:“自春秋以降,北人如終為我中原之心腹大患。他們弓馬嫻熟,戰斗力強,中原千年以來能與之抗衡之將,唯李牧、王翦、蒙恬、衛青、霍去病、李廣寥寥幾人而已。而分而化之與和親安撫,一向是中原歷朝的方式,因此,臣以為,可準頡利之請。”
李世民看到武將列中大家都很不以為然,知道房玄齡此說等于是說自己朝中諸將比不上李牧等人,剛要出言撫慰,一向少有與人爭執情況的兵部尚書李靖出列,道:“臣有話要說。”李世民道:“李愛卿請講。”
李靖抬起頭,看了一眼房玄齡道:“臣對左仆射之言頗有不同之意見。突厥人善騎射,胡馬精良,確是實情。但我大唐近幾年來輪訓戰馬,培育良種混血馬,戰馬無論數量、質量都與突厥相去不遠。至于士兵,因陛下親授侍衛絕藝,苦習騎射之風盛行軍中,技藝或有不足,士氣之高卻足以勝突厥。臣等不敢自比李牧、衛青,但陛下英明神武,遠勝秦皇漢武,收眼突厥,創不世之偉業不是不能。代州都督張公謹派兵護送突厥使臣入京,給臣捎來一封信,信中言突厥有六可擊。”
李世民非常感興趣的問道:“都有哪六可擊?你說來讓朕聽聽。”
張公謹是李世民的心腹戰將之一,早在尉遲敬德、秦叔寶等人沒有歸附秦王的時候,便已立下赫赫戰功,玄武門之變中更身先士卒,立下大功。李世民對他的作戰能力和眼光都是非常信任的,派他任代州都督鎮守邊關,便是為此。
李靖答道:“張公謹言,頡利暴虐無道,奢侈縱欲,橫征暴殮,是可取者一;它原有的屬國如薛延陀、回紇等紛紛自立可汗,甚至轉而投奔大唐,是可取者二;突利被頡利所猜忌,欲谷設訓練的精銳盡失,頡利無兵力可供策應,是可取者三;北方連年大雪,夏季又是旱災,倉庫中的存糧已不多,無力長時間作戰,是可取者四;頡利為拉攏人心,親近其他民族的人而對突厥貴族有所疏遠,是可取者五;王師若出,可根據陰山之險,分兵合擊,相互配合,此可取者六。突厥主昏于上,眾叛于下,兵挫于敗,國力空虛,正是收附它的大好時機,請陛下切莫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