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度論云。如一須阤洹人。生屠殺家。年向成人應當修其活業。而不肯殺。父母與刀。并羊一口。閉著屋中。而語之言。若不殺羊。不令汝出得見日月。兒自思惟。我若殺此一羊。便當終為是業。豈以身故。為此大罪。即便以刀自殞。父母開戶。見羊猶活。兒命已絕。當自殺時。即生天上。是為不惜壽命。全護凈戒。(德字函第三卷)。
一戒有虧禽所罰 一殺能持魚不傷
百緣經云。賢劫中。波羅柰國。有一長者。受持五戒。犯一戒故。生鸚鵡中。余四完具。今值我出家得道。(漆字函第三卷)。
法苑云。舍衛國。有大長者。無子。禱祀神祗。感生一男。后因臨河。兒偶墮水。遭魚所吞。兒福力故。雖在魚腹。猶復不死。于是下流有一富家。亦無繼嗣。種種祈求。困不能得。此魚偶遇其奴所捕。剖之得兒。舉家歡喜。良由有禱。上天與之。父母聞往實狀告之。愿以見還。時富家曰。屢禱天地報應一兒。君兒落水。有何干涉。紛紜不了。詣王求斷。二家共養。各為娶婦。二處異居。此婦生子。即屬此家。彼婦生兒。即屬彼家。兒后長成。俱為娶婦。供給所須無有乏短。其兒白二父母。聽其出家。字曰重姓。證阿羅漢。阿難白佛。重姓比丘。夙何善根魚吞不死。世尊答言。毗婆尸佛會上說法。時有長者。受三自歸。持不殺戒。復以一錢施佛。彼之長者。今重姓比丘是也。由施一錢。九十一劫。恒富錢財。至于今世。二家供給。受不殺戒。魚吞不死。受三自歸。今值于我得阿羅漢。(書字函第二卷)。
王聽譖言弓射后 后持佛戒箭歸王
經律異相云。有優填王。正后師佛稟受歸戒得須陀洹道。王因聽譖。挽弓射后至于百箭。后見不懼。都不恚怒。一心念佛。愍心向王。比箭既至。繞后三匝。還住王前。箭箭皆爾。王大恐懼。嚴駕詣佛。以陳其過。白衣弟子。慈力尚爾。豈況如來乎。唯愿弘慈原赦我罪。(舍字函第九卷)。
深幸人倫善可作 反傷天樂戒難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