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8章

  • 大藏一覽
  • 佚名
  • 722字
  • 2015-11-12 18:00:36

智度論云。出世間檀清凈。不雜諸垢。智慧和合。是圣人所稱譽。世間檀不清凈。雜諸結使。顛倒心著。是圣人所不稱譽。問曰。云何名檀。答曰。布施心相應善思。是名為檀。又云。有信有福田。有財物。三事和合時。心生舍法能破慳貪。是名為檀。檀有種種利益。檀為寶藏。常隨逐人。檀為破苦。能與人樂。檀為善御。開示天道。檀為善府。攝諸善人。檀為安隱。臨終不怖。檀為集樂。能破苦賊。檀為大將。能伏慳敵。檀為妙果。人天所愛。檀為凈道。圣賢所由。富貴安樂之林藪。得道涅槃之津梁。(德字函第一卷)。

又云。檀有三種。一者財施。二者法施。三者無畏施。持戒自檢。不侵一切眾生財物。是行財施。能種種說法。令其開悟。名為法施。眾生畏死。持戒不害。名無畏施。(德字函第四卷)。

聲聞雖施終此岸  菩薩行檀始那邊

智度論。問曰。阿羅漢。辟支佛。亦能到彼岸。何以不名波羅蜜。答曰。羅漢辟支度彼岸。與佛度彼岸。名同而實異。彼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而不能度檀之彼岸。所以者何。不能以一切物。一切時。一切種布施。設能布施。亦無大心。或以無記心。或有漏善心。或無漏心施。無大悲心。不能為一切眾生施。菩薩施者。知布施不生不滅。無漏無為。如涅槃相。為一切眾生故。是名檀波羅蜜。(德字函第二卷)。

法苑云。云何布施。得到彼岸。不得彼岸。答曰。如舍利弗。六十劫中。行菩薩道。欲度彼岸。時有人來。就乞其眼。舍利弗言。眼無所任。何以索之。若須我身。及財物者。當以相與。答言。不須。唯欲得眼。爾時舍利弗。出一眼與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棄地。又以腳踏。舍利弗思惟。眼實無用。而強索之。如此人輩。不可度也。不如自調。早度生死。于菩薩道。退回小乘。是名不到彼岸。(府字函第一卷)。

迷心利己墮聲聞  達法利他超菩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都安| 上杭县| 呈贡县| 资兴市| 新乐市| 青阳县| 牟定县| 聂拉木县| 五莲县| 那坡县| 措勤县| 望都县| 深泽县| 兴和县| 枞阳县| 缙云县| 岳西县| 银川市| 汉中市| 宜章县| 大洼县| 若尔盖县| 泸水县| 运城市| 祥云县| 双辽市| 饶平县| 寿宁县| 通山县| 定襄县| 临沧市| 肃北| 平阴县| 喀什市| 抚顺县| 石渠县| 漠河县| 咸宁市| 留坝县|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