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論曰。譬如如來。先為一人贊嘆布施。后還毀。呰。釋曰。有眾生。如來先為贊嘆布施功德。后時或毀此施。何以故。若人于財物。有慳吝心。為除此心。故先為贊嘆布施。若人已樂行施。施是下品善根。如來復毀此施。令彼渴仰其余勝行。若不由此意。贊而又毀。則成相違。由有此意。故一施中。雖是贊毀。違而不違。(與字函第六卷)。
○財施輪回非解脫 ○法檀出世永逍遙
未曾有經云。帝釋問野干曰。施食施法。有何功德。答曰。布施飲食。濟一日之命。施珍寶財物。濟一世之乏。增益系縳。說法教化。名為法施。能令眾生。出世間道。(奄字函)。
大丈夫論云。財施者。人道中有。法施者。大悲中有。財施者。除眾生身苦。法施者。除眾生心苦。財施者。為其作無盡錢財。法施者。為能無盡智。財施者。為得身樂。法施者。為得心樂。財施者。為眾生所愛。法施者。以為世間所敬。財施者。為愚人所愛。法施者。為智者所愛。財施者。能與現樂。法施者。能與涅槃之樂。(盡字函第九卷)。
法苑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教化人具足施戒多聞智慧。若以紙墨。令人書寫。若自書寫如來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讀誦。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來天上。得好上色。何以故。眾生聞法。斷除瞋心。以是因緣。未來世中。得成上色。眾生聞法。慈心不殺。以是因緣。未來世中。得壽命長。眾生聞法。不盜他財。以是因緣。未來世中。多饒財寶。眾生聞法。開心樂施。以是因緣。未來世中。身得大力。眾生聞法。離諸放逸。以是因緣。未來世中。身得安樂。眾生聞法。除愚癡心。以是因緣。未來世中。得無礙辯。眾生聞法。信心無疑。以是因緣。未來世中。信心明了。故知法施殊勝過于財施。(經字函第十卷)。
又偈云。
百千世界中。滿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隨順令修行。
(隸字函第七卷)。
又金剛經偈云。
寶滿三千界。赍持作福田。唯成有漏業。終不離人天。持經取四句。與圣作良緣。欲入無為海。須乘般若船。
行世間檀心顛倒 出世間施圣稱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