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云。仰思曠古。求法之人。釋迦文等。投身大火。翹足深林。析骨剜身。剝皮刺血。乃至常啼東請。善財南求。藥王燒手。普明刎頭。皆是知恩報德之人。為法亡軀之士。今勸后學。生殷重心。勿得自輕。虛擲光景。(車字函第四卷)。
又云。圓宗罕遇。若芥子投于針鋒。正法難聞。猶盲龜值于木孔。若非夙熏乘種。久積善根。焉偶斯文。親得傳受。所以古人重教輕財。則輸金若市。或亡身為法。則立雪幽庭。且金是身外之浮財。豈齊至教。命是一期之業報。曷等真詮。(富字函第六卷)。
○利之至險尚可求 ○道既在心何難得
又舉管子云。利之所在。雖在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里不遠。利在前也。漁人入海。海水百仞。沖波迸流。宿夜不出。利在水也。此乃世間勤苦。求利之志耳。如或堅求志道。曉夕忘疲。不向外求。虛襟澄慮。密室靜坐。端拱凝神。利在心也。如利之所在。求無不獲。況道之在心。信無不得矣。故知訓格之言。不得暫舍。可以鏤于骨。書于紳。染于神。熏于識。所以楚莊輕千乘之國。而重申叔一言。范獻賤萬畝之田。以貴舟人片說。此乃成家立國。尚輕珍重言。況宗鏡中。言下契無生。聞之成大道。寧容輕慢乎(同上)。
○雖然流出大藏教 ○爭奈元無一字談
楞伽經云。大慧白佛。如世尊說。我于某夜。成最正覺。乃至某夜。當入涅槃。于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亦不當說。不說是佛說。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語。佛言。大慧。依二密法。故。作如是說。云何二法。謂自證法。及本住法。云何自證法。謂諸佛所證。我亦同證。不增不減。證智所行。離言說相。離分別相。離名字相。云何本住法。謂法本性。如金在礦。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界法性。皆悉常住。大慧。譬如有人。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舊道。即便隨入。止息游戲。大慧。于汝意云何。彼作是道。及以城中種種物耶。白言。不也。佛言。大慧。我及諸佛。所證真如。常住法性亦復如是。是故說言。始從成佛。乃至涅槃。于其中間不說一字。重說頌言。
某夜成正覺。某夜般涅槃。于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自證本住法。故作是密語。我及諸如來。無有少差別。
(四字函第四卷)。
唐梵品
○南無佛陀并菩薩 ○乃至聲聞八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