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歇禪師。跋金剛經。驗云。昔王待制。船自漢江。為風浪擊作。危急之甚。遂將平昔所誦金剛經。投于水中。而風息浪靜。后至鎮江。見舟尾百步外。似有一物。出入無時。使漁者取之。即無數螺螄團成一毬。剖之外。濕而內干。視中。乃昨所投金剛經毫發無所損。嘆曰。且漢水會于九江。至南徐動數千里。窮古逮今。舟船往來不可數計。然未聞有持是經。自彼而至此者。螺螄一見而不舍。其為名耶。利耶。財耶。色耶。將必求于脫輪回生死也。嗚呼。萬物之中。唯人最靈。其有畢生。不聞是經。有聞而不見。見而不信。信而為名利財色蕩沒。不能受持者。尚螺螄之不如。謂之最靈者。孰與之哉。
懈怠耕者經云。有一耕人。見佛行過。心中雖喜。不去禮佛。乃云。田耕未竟。種又未下。若要見佛。須待閑暇。佛難值遇。懈怠如此。已過六佛。不得度者。此即非今世也。(自釋迦至彌勒。方見二佛。蹉過六佛。不知幾多劫。甚字函)。
○當知經書即赦書 ○可免鐵圍并鐵棒
佛日禪師普說云。有任觀察。傾心釋氏。遍參知識。每嘆曰。余幸得為人。其形體不全。及不識所生父母。想前世輕薄于人。招此報應。誓遇休日。歸私家。絕人事。炷香禮佛。刺血寫華嚴經一部。每一字禮三拜。愿來生識所生父母。忽一日有客相訪。任出遲。客怒曰。人來相訪。何懈怠如此。任笑曰。在家中寫一卷赦書。客詢其故。乃露誠出經示之。曰。此閻老子面前。吞鐵丸吃鐵棒底赦書。客聞其語。扣頭回舍。亦如任寫經。
○迷誦千章何所益 ○洞明一句乃成功
出曜經偈云。
雖誦千章。不義何益。寧解一句。聞可得道。
(殿字函第五卷)。
問曰。作如是說。有看經而不曉理者。徒勞何益。答曰。看經豈是無益。第恐隨行數墨。只貪遍數為功。不窮其義。義既不窮。安得成道。問曰。吾佛談玄說妙。眾生根有利鈍。終竟不能窮其義者。又作么生。答曰。義雖未明。其誠若至。足可扶危益算。亦為入道之初。如今生根鈍不明理趣者。蓋于前世生中。教典未嘗入手。夙既不覽。今曷強明。但且隨分看去。下個最初種子。乃為后世苗裔。次第結果。成佛有分。豈不見善財龍女。古今知識。才出頭來。一聞千悟。蓋已致力于多生。豈此一旦頓能成辦爾。
○寶闇無燈曷得知 ○佛法雖慧莫能了
華嚴經偈云。
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平字函第六卷)。
○古者為法喪形軀 ○今人何幸現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