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7章

  • 大藏一覽
  • 佚名
  • 965字
  • 2015-11-12 18:00:36

發(fā)菩提心論云。修習(xí)禪觀。由三法生。謂聞思修慧。云何聞慧。如所聞法。心常愛樂。無有猒足。云何思慧。思念觀察一切有為法。如實相。謂無常苦空無我不凈。念念生滅。不久敗壞。即生猒離趣佛智慧。云何修慧。謂離欲不善法。漸次修入。(命字函)。

○一貫顯宗之全章  ○備見歷修之有序

(自此入修不凈息念二觀漸起暖頂忍世第一法四種加行之功也)。

顯宗論云。已先安住清凈尸羅。及聞思修。將趣見諦。由何門入。于是即說頌曰。

入修要二門

不凈觀息念  貪尋增上者  如次第應(yīng)修

論曰。修行多種。依二門入。一不凈觀。二持息念。且不凈觀治貪。息念治尋。先辯不凈觀相。頌曰。

為通治四貪  且辯觀骨鎖  廣至海復(fù)略

名初習(xí)業(yè)位  除足至頭半  名為已熟修

系心在眉間  名超作意位

論曰。修不凈觀。正為治貪。略有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供奉貪。對治四貪。依二思擇。一觀內(nèi)尸。二觀外尸。利根者。先于內(nèi)身皮為邊際。足上頂下。周遍觀察。令心厭患。若鈍根者。煩惱猛利。難可摧伏。藉外緣力。方能制治。故先明了觀察外尸。漸令自心煩惱摧伏。謂彼初觀外尸時。先起慈心。往施身處。觀外尸相。以況內(nèi)身。彼相既然。此應(yīng)亦爾。應(yīng)修八想。伏治四貪。為治顯色貪。故修青瘀想。及黑赤想。為治形色貪。故修被食想。及分離想。為治妙觸貪。故修破壞想。及骸骨想。為治供奉貪。故修胖脹想。及膿爛想。惟緣骨鎖。修不凈觀。通能伏治如是四貪。約所修行。說有三位。一初習(xí)業(yè)。二已熟修。三超作意。且修不凈觀時。應(yīng)先系心于自身分。或于足指。或于眉間。或鼻額中。隨所樂處。專注不移。最初系心。假想自身足指等處。下至能見鎖裹白骨。由勝解力。漸廣漸增。乃至具見全身骨鎖。觀行未成。但由想力。觀行成已。便由慧力。此位未成。故由想轉(zhuǎn)。見全身已。復(fù)方便入緣外白骨不凈觀門。謂為漸令勝解增故觀外骨鎖在己身邊。漸遍一床。一房一寺。一園一里。一邑一國。乃至遍地。以海為邊。于其中間。骨鎖充滿。于所廣事。漸略而觀。乃至惟觀自身骨鎖。齊此漸略不凈觀成。名初習(xí)業(yè)位。為令略觀勝解漸增。于自骨中。復(fù)除足骨。漸次上至除頭半骨。思惟半骨。系心而住。齊此轉(zhuǎn)略。不凈觀成。名已熟修位。為令略觀勝解自在。除半頭骨。系心眉間。專注一緣。湛然而住。齊此極略。不凈觀成。名超作意位。應(yīng)知至此。不凈觀成。以無貪為性。諸所應(yīng)為皆究竟故。次辯持息念者。頌曰。

息念慧五地

緣風(fēng)依欲身  二得實外無  有六謂數(shù)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汤阴县| 清水县| 沾益县| 余干县| 石景山区| 仙游县| 阳东县| 灵宝市| 新竹县| 屏南县| 崇信县| 万年县| 七台河市| 南充市| 榕江县| 工布江达县| 云梦县| 谷城县| 海林市| 洪雅县| 乌海市| 通江县| 泊头市| 如东县| 东乡县| 拉萨市| 榆社县| 湟中县| 治多县| 莲花县| 许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松原市| 丹巴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沽源县| 富平县| 香格里拉县| 耒阳市|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