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天。以天銀及琉璃合成宮殿。何故漸漸而現。有三因緣。一者背相轉出。二者青衣諸天常半月中隱蔽其宮。三者日光障奪。漸漸而現。(映字函第十卷)。
立世論云。若日隨月后行。日光翳月。漸漸掩覆。至十五日。覆月都盡。是名黑半。若日在月前行。日日開凈。亦復如是。至十五日。具足圓滿。是名白半。
○又云。日行與月。或合或離。一一日中行四萬八千八十由旬。合離皆爾。若稍合時。日日覆月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是方便故。十五日一切被覆月光不現。若稍離時。日日日行四萬八千八十由旬。是日離月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是方便故。十五日月大圓滿。(京字函五六卷)。
阿含經云。日天子城郭縱廣五十一由旬。月天子城郭縱廣五十由旬。最大星縱廣一由旬。最小星縱廣二百步。(如字函第四卷)。
因本經云。以何因緣。月宮有影。此大洲中閻浮提樹高大。影現月輪。以此有影。(映字函第十卷)。
蓮華經云。此樹而有雞王以棲其上。彼鳴則天下雞皆鳴(世謂日中鳥也)。
法苑云。婆羅痆斯國有三獸塔。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燒身之處。劫初有狐兔猿。異類相悅。時天帝釋。欲驗修菩薩行者。化一老夫。謂三獸曰。二三子安隱乎。曰。涉豐草。游茂林。異類同歡。既安且樂。老夫曰。聞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遠尋。今正饑乏。何以饋食。曰。幸少留此。容躬馳訪。于是同心求覓。狐沿水濱。銜一鮮鯉。猿于林樹。采果俱來。唯兔空還。老夫謂曰。猿狐同志。各能役心。獨兔空返。殊無相饋。以此而言。誠可知也。兔聞譏議。謂猿狐曰。多聚樵蘇。方有所作。猿狐競馳。銜草曳木。既已蘊崇。猛焰將熾。兔曰。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難遂。敢此微躬。愿充一餐。辭畢入火。尋即致死。是時老夫復帝釋身。余燼收骸。傷嘆良久。謂狐猿曰。吾感其心。不泯其跡。寄之月輪。傳乎后世。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璧字函第四卷)。
四洲品
○內七寶山諸樹林 ○外大海水四天下
一。七種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