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譬喻經云。昔婆羅門兩女端正。乃懸金團。期十日內募索。有能訶女丑者。便輸與金。竟無應募者。將至佛所。佛便訶言。此女皆丑。無有一好。阿難白佛。此女有何不好。佛言。人眼不視色。是為好眼。耳鼻及口亦爾。身不著細滑。是為好身。手不盜他財。是為好手。身喜細滑。手喜盜財。如此等者。皆不好也。(啟字函第一卷)。
七女經云。長者有其七女。端正無比。國人無敢說其不好。將至佛所。佛云。不好。所言好者。不貪世間色聲香味為好。此女何好也。迦葉佛時。國王七女。不著歡娛。入尸阤林。觀見死尸。各各說其所以。帝釋贊言。諸女若有所愿。我當與之。女曰。一要無根樹子一株。二要無陰陽地一片。三要無音響山一座。帝釋曰。諸物皆有。若此三愿。我即無之。迦葉佛以天眼觀見。攝來會中。為天帝言。諸大聲聞尚不曉此。佛言。國王女如此。汝女何者好也。(詞字函)。
持世拒他將女施 維摩云我在家宜
(維摩乃無垢稱)。
無垢稱經云。持世菩薩。因惡魔怨。將天女等。狀如帝釋。鼓樂弦歌。來至我所。謂真帝釋語。將此女以施供侍。持世答言。女乃非法之物。此非我宜。時無垢稱知是惡魔而語之曰。可以此女回施于我。是我在家。白衣所宜。惡魔驚怖欲隱而去。遭無垢稱神力所持。欲隱不能。空中告曰。汝。惡魔怨應以天女。施此居士。乃可得還。惡魔怖畏。俯仰而與。時無垢稱語諸女言。汝已施我。當發正等覺心。有法苑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諸天女言。云何名法苑樂。無垢稱曰。于惠施中。離慳貪樂。于凈戒中。無慢緩樂。于忍辱中。堪調順樂。于精進中。習善根樂。于靜慮中。知無亂樂。于般若中。離惑明樂。于菩提中。廣大妙樂。于眾魔怨能摧伏樂。諸大菩薩常住其中。汝等當樂。勿樂欲樂。時惡魔怨告天女曰。今欲與汝俱還天宮。諸女答言。我等今者。樂法苑樂。不樂欲樂。汝惡魔怨。宜可獨還。時惡魔怨。白無垢稱。唯大居士。可舍此女。心不耽著。而惠施者。是為菩薩摩訶薩也。無垢稱言。吾已舍矣。汝可將去。諸女禮無垢稱。而問之言。今還魔宮。云何修行。答言。諸姊當知。有妙法門。名無盡燈。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汝等當學。雖住魔宮。當勸無量天子天女。發菩提心。(自字函第二卷)。
見女態如母如子 在色欲何害何妨
經律異相云。世尊曰。雖睹女人。長者如母。中者如姊。少者如妹。如子如女。當內觀身。念皆惡露。無可愛者。外如畫瓶。中滿不凈。觀此四大因緣假合。本無所有。(丙字函第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