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云。佛知難陀學彼六群比丘。恐畏損其功行。即領難陀。入毗羅城。至一魚店。令于此取一把臭惡茅草。經一時頃還放于地。復令嗅手。唯有不凈腥臭氣也。佛告難陀。若人親近諸惡知識。共為朋友。相染習故。惡聲遠至。因斯事故。而說偈曰。
猶如在于魚鋪下。以手執取一把茅。其人手即同魚臭。親近惡友亦如是。
世尊又共難阤至于一賣香邸。令取香褁。還放地上。嗅于手看。香氣微妙。佛告難陀。若人親善知識。隨順染習。得大名聞。而說偈言。
若有手執沉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須臾執持香自染。親附善友亦復然。
(籍字函第六第七卷)。
莊嚴論偈。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書字函第一卷)。
象因善惡心隨轉 人從染習理亦然
付法藏經云。佛言。一切眾生。志性無定。隨所染習。近善則善。近惡則惡。若近惡友。便造惡業。流轉生死。若近善友。信心聽法。受最勝樂。華氏國王。有一白象。能滅怨敵。若人犯罪。令象踏殺。后時象廄為火所燒。移象近寺。象聞說法。心便慈悲。后付罪人。但以鼻嗅。舌舐而去。都不肯殺。王怪問之。智臣奏曰。此象近寺聞法故爾。今可移近屠肆系之。王用其言。象見屠殺。惡心轉熾。畜生尚爾。豈況于人不因染習。(帳字函第二卷)。
夢有四種真不真 食有九品世出世
善見律云。佛告諸比丘。夢有四種。一四大不和夢者。于睡眠時。謂夢見山崩。或飛騰虛空。或見虎狼師子賊逐。此虛不實。二先見夢者。謂晝日見或白或黑。或男或女等。此亦不實。三天人夢者。謂有善知識。天人為現善夢。令人得善。有惡知識。天人為現惡夢。令人得惡。此即真實。四想夢者。謂此人前身。或有福德即現善夢。或有罪業。即現惡夢。如菩薩母夢菩薩初入胎時。夢見白象。從天而下。入其右脅。此是想夢也。若夢禮佛誦經持戒布施種種功德。此亦想夢也。問。夢為善不善。無記耶。答。亦善不善無記。若夢見禮佛。聽法說法。此是善功德。若夢見殺盜淫。此是不善夢。若夢見青黃赤白色等。此是無記夢也。問曰。若爾者。應受果報。答曰。不受果報。何以故。以心業羸弱。故不感報。律云。夢中不犯。(隸字函第二卷)。
增一經云。佛告阿那律曰。一切諸法。由食而存。眼以色為食。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舌以味為食。身以細滑為食。意以法為食。涅槃以不放逸為食。夫飲食有九。人間四食。一段食。二更樂食。三念食。四識食。出世間五食。一禪食。二愿食。三念食。四八解脫食。五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