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復以八股取士,吳先生使公誦習成、宏諸先輩,又參以隆、萬數家,則理法雙到(洛少時曾見公文,頗近荊川。其「庚午場后戲筆」云:『詞經磨琢聲多響,意取蕭疏味更深』;蓋所得力然也)。
九年(庚戌),十五歲。
舉業成,初應童子試。
十年(辛亥),十六歲。
春,兄瓘進學。「贖舊宅記」:『落成之歲予孟兄即補邑庠弟子』。
十一年(壬子),十七歲。
公益肆力于「史」、「漢」、八家,而文日進。
十二年(癸丑),十八歲。
又應童子試;縣尊余振翰、府尊吳盛藻俱拔列前茅;大加器重。
十三年(甲寅),十九歲。
「家譜」:『二月,遲學道歲考入學;四月,科考補增』。「家傳:『公少貧窶,茹苦力學。年十九,補郡學生』。「吳先生墓銘」:『愧予姿稟鈍甚,下筆累墬。每課文,先生必加圈點,亦必涂抹一兩行,未能得一篇全文通順可觀。如此者數年,直至十五歲以后,始略能去其累字、累句。應童子試,列府案第二名者再。先生猶以入泮為予慮,是科道試,幸進府庠;時康熙甲寅歲也,予時年十有九矣』(相傳公苦學,冬不爐、夏不扇。每日夜支頤而讀,所憑之幾,左右肘跡積久洼然)。
是歲,娶妻吳氏。按吳氏,本邑許產村人。初封恭人、后以孫子恭貴,晉贈一品太夫人。「文稿」「祭岳父文」:『億婿當古人入學之年,翁一見以遠到相識,納之東床』。
十四年(乙卯),二十歲。
父卒。「贖舊宅記」:『乙卯,先嚴見背。予乃言歸東湖,竟典今宅』。
十五年(丙辰),二十一歲。
公窮年績學,文名甚盛。時遂溪洪垂萬先生(泮洙)自新安任歸,卜寓府城外西南隅之古樓巷;見公文,大加賞識。自是,過從無虛日』。「雷志」「洪泮洙傳」:『嘗與海康陳璸講舉業,贈璸詩有「歲月頻催前輩老,江山留待少年雄」之句;其期許于璸者甚篤(按今人皆謂公為洪先生弟子,但公詩中稱曰「洪先生」、文中稱曰「洪先輩」,似非師弟之分)。
十六年(丁巳),二十二歲。
服闋。
先是,東湖之田稍足自給。迨寅、卯之際,祖澤清煽亂,東洋一帶無地可耕;生計窘促。翁公孝緒延公于家,教其子與義;且為之多致生徒,束修所入僅以自活(與義字宜之;見「詩集」)。
時汪學師(澄清東莞人)體恤貧士,珍愛名流;于公更加篤摯「文稿」「祭汪師母文」:『某辱居門下,最荷恩施。少游泮水,面命耳提;修脯常禮,破格相攜』。
長子居隆生。
十七年(戊午),二十三歲。
授徒翁與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