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 本草易讀
- 汪讱庵
- 4823字
- 2015-11-10 18:37:54
草豆蔻五十七
面包煨去皮用。辛,溫,無毒,性浮。入足太陰、陽明。下氣開郁,燥濕驅(qū)寒,消食醒酒,化痰攻積。
解霍亂而止瀉痢,辟瘴癘而退寒瘧。除口氣之臭,殺魚肉之毒。
生南海,今嶺南皆有之。苗似姜,二月開花作穗。時(shí)珍曰∶今建寧所產(chǎn)草豆蔻,大如龍眼,形微長,皮黃白,薄而棱峭。其仁大如砂仁。滇廣所生草果,長大如訶子,皮黑濃而棱秘,其子粗而辛臭。蓋草蔻、草果雖是一物,而微有不同爾。南人復(fù)用一種大楊梅,偽充草果,其形圓而粗,氣味辛猛而不和,不可不辨。
口氣臭,同細(xì)辛末含之。(驗(yàn)方第一。)心腹脹滿,短氣,為末,木瓜、生姜湯下。(第二。)脾痛脹滿,酒煎服。(第三。)瘧疾寒多,或單寒不熱,同附子、姜、棗煎服。(第四。)
白豆蔻五十八
去皮炒用。辛,溫,無毒,性浮。入手太陰。行氣溫胃,消食解酒,止嘔寬膨,補(bǔ)肺益脾。治噎膈而除寒瘧,療反胃而收脫氣。退白睛之翳膜,除紅筋于目 。
大實(shí)者名紫蔻,出伽古羅國,呼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長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葡萄,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采。今廣州亦有之,不及番舶來者佳。
脾虛反胃,同揀砂、公丁、陳皮各米炒焦,姜汁丸服。(驗(yàn)方第一。)小兒虛寒吐乳,同揀砂、甘草、炙草為末,撒口中。(第二。)食即欲吐,酒末服或嚼服。(第三。)惡心,嚼服。(第四。)
砂仁五十九
炒用。辛,溫,苦,澀,無毒,性浮。入手足太陰、陽明、太陽、足少陰七經(jīng)。行氣調(diào)中,消食醒酒,止痛安胎,除嘔住瀉。噎膈脹痞之疾,崩帶喘痰之 。上氣咳嗽之劑,霍亂轉(zhuǎn)筋之藥。
散咽喉口齒之熱,化銅鐵骨哽之堅(jiān)。除腹痛而通結(jié)滯,治奔豚而療驚癇。為溫燥肝腎之良劑,乃補(bǔ)益脾胃之靈丹。
生西海及西戎波斯諸國,今惟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姜,高三四尺,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秋月采實(shí),味辛香,食品家多用之。今市肆所貨砂仁米,多用草蔻米充之,不可不知。
一切食毒,末服。(驗(yàn)方第一。)誤食銅錢金銀,煎服。(第二。)魚骨哽咽,同甘草末綿包含咽。(第三。)口吻生瘡,砂仁殼 ,研末搽之。(第四。)牙痛,常嚼。(第五。)血崩,末服。(第六。)胎損極痛,焙末酒下。(第七。)子癇昏冒。同上。(第八。)大便血,末服。(第九。)身腫連陰,同土狗為末,酒下。(第十。)氣上咳逆,為末,同生姜搗爛酒服。(十一。)
益智仁六十
辛,溫,無毒。益氣安神,補(bǔ)脾和胃。理小便之頻數(shù),調(diào)遺精之虛滑。夢(mèng)泄赤濁之疾,吐血崩中之 。遺尿因熱者勿用。
出昆侖及交趾嶺南。苗葉花根,與豆無異,惟子小爾。二月花,連著實(shí),五六月熟,子如筆頭,而兩頭尖長。今之益智子,形如棗核,而皮及仁皆似草豆蔻云。
小便數(shù),同烏梅末,酒煎山藥,丸服。(驗(yàn)方第一。)赤白濁,同茯苓末服。(第二。)腹脹忽瀉,諸藥不效,此氣脫也。水煎服一兩立已。(第三。)崩中,為末,米湯下。(第四。)香口,同甘草末舐之。(第五。)漏胎下血,同砂仁末服。(第六。)
蓽茇六十一
去挺用頭,醋浸焙用。辛,大溫,無毒,性浮。入手足陽明經(jīng)。溫中下氣,消食除冷。解虛冷之腸鳴,退逆冷之口酸,止風(fēng)蟲之牙痛,驅(qū)冷痰之惡心。水瀉虛之疾,頭痛鼻淵之 。定霍亂而暖陰疝,補(bǔ)腰腳而殺腥氣。多用令人上氣。
生波斯國。根名畢勃沒,似柴胡而黑硬。今嶺南亦有之。多生竹林中,正月發(fā)苗作叢,高三四尺。三月開花,白色在表。七月結(jié)子,如小指,長二寸許。九月采實(shí),味辛烈如胡椒。
風(fēng)蟲牙痛,為末揩之,煎蒼耳漱之。(驗(yàn)方第一。)鼻流清涕,為末吹之。(第二。)偏頭風(fēng)痛,為末,口含溫水,隨左右痛以左右鼻吸一字。(第三。)冷痰惡心,米湯下末。(第四。)暴瀉身冷,自汗、尿清、脈弱,同肉桂、良姜、干姜丸服。(第五。)
肉豆蔻六十二
煨熟,去粉用。忌鐵。辛,溫,無毒。入手足陽明經(jīng)。溫中消食,下氣止瀉,開胃醒酒,暖脾固腸。利老人之虛瀉,駐小兒之乳霍。療心腹之脹痛,兼療蟲痛,調(diào)赤白之下痢,兼調(diào)氣痢。霍亂中惡之疾,痰飲吐沫之 。
生胡國,今嶺南人家亦種之。春生苗,夏抽莖、開花。結(jié)實(shí)似草豆蔻,六七月采。最易生蛀,惟烘干密封,則稍可留。
霍亂吐利,煨末姜湯下。(驗(yàn)方第一。)久瀉不止,虛寒者,稍佐木香末,棗肉丸服。(第二。)小兒瀉,稍佐乳香,姜水丸服。(第三。)冷痢腹痛,煨末服。(第四。)
破故紙六十三
酒浸蒸用,或鹽同炒。惡甘草,忌蕓薹及諸血,得胡桃、胡麻良。即補(bǔ)骨脂。苦,辛,大溫,無毒。治諸勞傷,逐諸冷痹。腎寒精流之疾,腰痛膝冷之 。通命門而暖丹田,興陽事而斂精氣。禁小便之頻數(shù),兼除囊濕;開兩耳之聰聽,并令目明。
生嶺南及波斯,今四川合州亦有之。莖高三四尺,葉小似薄荷。花微黑色。實(shí)如麻子,圓扁而黑,九月采。
腎虛腰痛,酒炙故紙,炒末酒下。(驗(yàn)方第一。)妊娠腰痛,酒下末,先嚼胡桃肉。(第二。)精氣不固,同青鹽末服。(第三。)小便無度,同茴香丸服。(第四。)玉莖不倒,精滑,同韭子炒末服。(第五。)水瀉久痢,同蜜炙,米殼丸服。(第六。)牙痛日久,腎虛也。稍佐青鹽末敷之。(第七。)風(fēng)蟲牙痛,連頭腦,佐乳香末敷之。(第八。)打墜腰痛,同茴香、肉桂末服。(第九。)故紙丸 故紙(四兩) 菟絲子(四兩) 胡桃肉(一兩) 乳香 沒藥(各錢)沉香(一錢)蜜丸服。治因縱欲所致下元虛敗,手腳沉重,夜多盜汗。(諸方第一。)養(yǎng)血還精丸 故紙(二兩) 茯苓(一兩) 沒藥(五錢)酒丸服。定心補(bǔ)腎,養(yǎng)血固精。(第二。)
姜黃六十四
辛,苦,無毒。下氣破血,攻積消癥,平癰退腫,祛邪辟惡。通月經(jīng)之凝滯,逐產(chǎn)后之?dāng)⊙獡p之血瘀。
江、廣、蜀川多有之。根葉卻似郁金,其花春生于根,與苗并出,次方生葉,根盤曲黃色,類生姜。扁如干姜形者,為片子姜黃。圓如蟬腹形者,為蟬肚郁金。并可染色。與郁金、莪術(shù)三物,形狀功用頗相同也。
產(chǎn)后血痛有塊,同桂心末酒下。(驗(yàn)方第一。)癬瘡初起,為末摻之。(第二。)心痛難忍
郁金六十五
辛,苦,寒,無毒。開結(jié)氣,破惡血,駐血淋,已金瘡。治癲狂之失心,止血?dú)庵掏础?
療婦人月經(jīng)之逆行,除產(chǎn)后敗血之上攻。最涼心熱,亦散肝郁。
生蜀川及西戎。苗似姜黃。今廣南江西亦有之,不及蜀川者佳。
產(chǎn)后心痛欲死,燒末醋下。(驗(yàn)方第一。)吐衄血,為末井水下。(第二。)自汗不止,為末,臥時(shí)敷乳上。(第三。)尿血不定,蔥白煎末服。(第四。)中砒毒,蜜水下末。(第五。)痔瘡腫痛,水合敷之。(第六。)耳內(nèi)作痛,為末水合入耳,急出之。又炒鹽布包熨之,良效。(第七。)白金丸 郁金(七兩) 白礬(三兩)水丸服。治失心癲狂。(諸方第一。)
莪術(shù)六十六
醋炒用。辛,苦,氣溫,無毒。破血行氣,消積去瘀,開胃化食,通經(jīng)解毒。療心腹諸痛,解氣血諸結(jié)。奔豚 癖之疾,霍亂吐酸之 。
生西戎及廣南諸州,今浙省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莖如錢大,高二三尺。葉青白,長一二尺,大五寸以來,頗類 荷。根如雞鴨卵,大小不常。九月采。
一切冷氣,搶心切痛,發(fā)即欲死。醋煮莪術(shù)二兩,木香兩,為末醋下。(驗(yàn)方第一。)久患心腹痛,時(shí)發(fā)時(shí)止。同上。(第二。)血?dú)庥巫咦魍醇把矗善崮┚葡隆#ǖ谌#?
三棱六十七
醋炒用。甘,平,溫,苦,無毒。散一切血瘀,開諸般氣結(jié)。有通經(jīng)墜胎之能,擅止痛消腫之權(quán)。
積聚固結(jié),非此莫療;瘡腫堅(jiān)硬,少此無力。
荊襄、江淮、濟(jì)南、河陜間皆有之,多生荒廢陂澤濕地。春時(shí)叢生,夏秋抽莖,莖端復(fù)生數(shù)葉,花開六七枚,皆細(xì)碎成穗,黃紫色,中有細(xì)子。其莖葉花實(shí)俱有三棱,并與香附苗葉花實(shí)一樣,但長大爾。其根多須,削去須皮,恰似鯽魚。今舉世所用,皆淮南紅蒲根也,其體至堅(jiān),莖葉花實(shí)不復(fù)有三棱。刻削魚形,因緣差失,不復(fù)辨別。
癖氣塊,同青皮、陳皮、木香、肉蔻、檳榔,少加 砂丸服。(驗(yàn)方第一。)癖不瘥,脅下如石,同大黃為末,醋熬膏。生姜、陳皮湯下,以利為度。(第二。)小兒氣癖,煎汁作羹粥食。(第三。)三棱煎 三棱(一斤)水煮去渣,再熬如稠糖狀,每旦酒下一匕。治癥瘕腹脹。(諸方第一。)
香附六十八
去毛,醋、酒、童尿、鹽水四制。甘,苦,微寒,無毒。足厥陰、手少陰藥也。理一切氣血,止諸般疼痛。解情思之結(jié)郁,除胸腹之客熱。霍亂吐瀉之疾,痰飲痞滿之 。消飲食而攻積聚,治崩漏而止帶下,調(diào)月經(jīng)而理胎產(chǎn),平癰疽而解瘡瘍。
處處有之。葉如老韭而硬,有棱,可作雨衣。五六月抽一莖,三棱中空,莖端復(fù)出數(shù)葉,開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細(xì)子。其根有須,須下結(jié)子,轉(zhuǎn)相延生。多生田野。二月、八月采取。
為婦科要藥。
氣虛浮腫,制末丸服。(驗(yàn)方第一。)癖往來痛,同南星、姜汁丸。(第二。)疝脹痛消渴積年,同茯苓末,陳皮水下。(第四。)蜈蚣傷,嚼敷。(第五。)諸般牙痛,同艾葉煎漱。(第六。)耳猝聾,炒末,萊菔子湯下。(第七。)睛痛冷淚羞明,同夏枯草末下。(第八。)婦人頭痛,為末,茶下。(第九。)氣郁頭痛,同川芎末茶下。(第十。)偏正頭風(fēng),香附一斤,烏頭一兩,甘草二兩,密丸彈大,茶下。(十一。)脫肛,同荊芥末水煎洗。(十二。)諸般下血,四制為末或丸。宜婦人。(十三。)淋血痛甚,同陳皮、赤苓末下。(十四。)尿血,先煎服香附,后服地榆。(十五。)肺破咯血,米飲下末。(十六。)氣郁吐血,童尿下末。(十七。)產(chǎn)后狂渴,姜棗下末。(十八。)臨產(chǎn)順胎,同砂仁、炙草末服。(十九。)妊娠惡阻,同藿香、甘草末服。(二十。)安胎,蘇梗湯下末。(二十一。)赤白帶,同赤芍末下。(二十二。)下血血崩,酒下焦末。(二十三。)婦人腹脹頭暈,佐茯苓、甘草、橘紅末下。(二十四。)九氣湯 香附 郁金 甘草 姜引 水治九種心痛,膈氣、風(fēng)氣、寒氣、憂氣、驚氣、喜氣、怒氣、山嵐瘴氣、積聚痞氣。心腹刺黃鶴丹 香附(一斤) 黃連(半斤)丸服。內(nèi)傷米飲下,氣病木香湯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湯下,火病白湯下。(第二。)青囊丸 香附(一斤) 烏藥(五兩)醋丸。頭痛茶下,痰氣姜湯下,血病酒下。(第三。)一品丸 香附(焙末)蜜丸彈大,水下。治熱氣上攻,頭目昏眩與偏正頭痛。(第四。)快氣湯 香附(一斤) 砂仁(半斤) 炙草(四兩)每末服二錢。治一切氣痰,心腹脹滿,噎塞噫氣,吞酸痰逆,嘔惡酒醉。(第五。)小烏沉湯 香附(二十兩) 烏藥(十兩) 甘草(一兩)每末下二錢。治心腹刺痛。(第六。)艾附丸 香附(三兩) 艾葉(半兩)醋湯同煮,去艾,炒末丸服。治心腹血?dú)庵T痛。(第七。)四制香附丸酒、醋、童尿、鹽水各制一分,為丸。治婦科一切,兼調(diào)經(jīng)候。(第八。)五香丸 靈脂(一斤) 香附(一斤) 黑丑(二兩) 白丑(二兩)醋丸綠豆大,或黍粒大。消食消積,消痞消痰,消氣消滯,消腫消水,消痛消血,消痢消蠱下一切郁滯。(第九。)
排草香六十九
辛,溫,無毒。辟臭氣,祛邪惡。芳烈如麝香,諸香藥俱不及之。
出交趾。草根也,白色狀如細(xì)柳根,芳烈如麝香,人多偽雜之。
藿香七十
辛,甘,微溫,無毒。入手、足太陰經(jīng)。除惡氣,定霍亂。解心腹之疼痛,止脾胃之嘔逆。
溫中開氣,開胃進(jìn)食。
出海邊國,今嶺南多有之,亦多種者。二月生苗,方莖有節(jié),中虛,葉似茄葉。潔古、東垣輩,惟用葉不用枝莖。
今人并梗枝用之,因葉多偽故耳。七月采。
霍亂欲死,同陳皮服。(驗(yàn)方第一。)暑月吐瀉,同滑石末,米泔下。(第二。)胎前嘔酸,同甘草末下。(第三。)去口臭,煎漱。(第四。)冷露瘡爛,同細(xì)茶燒灰,香油合敷。(第五。)藿香正氣散 藿香 蘇葉 云苓 白芷 檳榔 濃樸 陳皮 桔梗 半夏 炙草姜棗水煎。治四時(shí)不正之氣,內(nèi)停飲食,頭痛寒熱,霍亂吐瀉,或作瘧疾。(諸方第一。)
澤蘭七十一
絹盛風(fēng)千用。防己為使。甘,苦,微溫,無毒。入足太陰、厥陰。療婦科百病,除產(chǎn)后諸癥。利竅通關(guān),養(yǎng)血補(bǔ)氣,祛痰消癥,長肉生肌。止吐衄而清頭風(fēng),平癰腫而療撲損。婦人勞瘦之疾,丈夫面黃之。
生汝南諸澤,今在處有之,多生下地水傍,葉如蘭,二月生苗,赤節(jié),四葉相植枝節(jié)間。
產(chǎn)后諸腫,同防己末,酒下。(驗(yàn)方第一。)瘡腫初起,搗敷。(第二。)損傷瘀腫。同上。(第三。)產(chǎn)后陰翻,煎四兩,入枯礬熏洗。(第四。)
香薷七十二
勿犯火。辛,溫,無毒。止吐瀉之腹痛,散氣水之腫滿,解皮膚之風(fēng)熱,開心腹之凝結(jié),除香港腳之寒熱,療霍亂之轉(zhuǎn)筋。降氣逆而平嘔吐,去口臭而止鼻衄。為清暑之主劑,乃利濕之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