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用十服,諸方第一。)見風淚出,不赤不痛∶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防風(一錢) 蒺藜(一錢) 川芎(五分)熟地(二錢) 木賊(一錢)水煎(第二。)一切頭痛∶川芎 乳香 沒藥 雄黃 白芷 火硝為細末吹鼻。并治牙痛赤眼耳鳴鼻塞,腦瀉及蜈蚣所傷。口含涼水,以藥吹鼻。(第三。)
蛇床子四十八
服食炒用,作湯浴生用。惡牡丹、貝母、巴豆,伏硫黃。苦,平,微溫,無毒。入脾、肝、腎三經。暖補命門,溫養子宮。起丈夫玉莖痿弱,兼洗濕癢,除女子玉門寒冷,并治腫痛。腰膝痛酸,肢節頑痹,撲損瘀血,赤白帶漏。洗疥癬痂癩之毒,熏痔漏頑惡之瘡。一身盡癢,非此莫浴,小便自遺,用之立收。大益男子之陽事,尤治小兒之癇病。最漱牙痛,亦斂陰汗。
生臨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實。近田野墟落甚多。三月生苗,高二三尺,葉青碎,作叢似蒿枝。每枝上花頭百余,結同一窠。蓋其花實與當歸、芎 、水芹、 本、蒔蘿、胡蘿卜等也。在處有之,以揚州、襄州者為良。
陽事不起,同五味、菟絲蜜丸服,酒下。煎浴之尤佳。(驗方第一。)赤白帶,同枯礬醋丸彈大,綿包納陰中,熱極再換,甚效。(第二。)子宮冷。同上。(第三。)婦人陰癢,稍佐白礬煎洗。(第四。)產后陰脫,蒸熱絹包熨之,稍少佐烏梅煎洗。(第五。)婦人陰痛。同上。(第六。)男子陰腫痛,為末,雞子黃合敷。(第七。)脫肛,為末敷之,又同甘草服。(第八。)痔瘡腫痛,煎熏洗之。(第九。)小兒癬,為末,豬油合敷。(第十。)耳內濕瘡,同黃連、輕粉末吹之。(十一。)風蟲牙痛,煎漱。(十二。)冬月喉痹,藥不下,燒煙瓶中熏之,涎自出。(十三。)
本四十九
惡 茹,畏青葙子。辛,苦,微溫,無毒。療婦人疝瘕,兼療陰寒痛腫;除太陽風寒,并除巔頂牽痛。諸般惡風,一切風濕。粉刺酒 之疾,癰疽疥癬之毒。君木香除霧露之襲沿,同白芷去頭面之垢屑。
頭痛內熱,陰虛頭痛,春夏傷寒,皆忌之。
生崇山山谷。正、二月采根。今西川、河東、兗州、杭州、江南皆有之。葉似白芷,又似芎月結實,根紫色。
小兒疥癬,煎浴之。(驗方第一。)頭上垢屑,同白芷末,夜搽旦梳,垢自去也。(第二。)
白芷五十
微焙用。當歸為使,惡旋覆花,制雄黃、硫黃。辛,溫,無毒。手足陽明,手太陰藥也。解三經風熱之燥癢,除陽明頭目之昏痛,調血崩血閉之大癥,住鼻衄鼻淵之細 。痔漏瘡癰最宜,瘰 疥癬亦醫。目癢淚出,面 瘢生。活血排膿,止痛生肌。療心腹之血刺,兼療腸風腸秘,除眉棱之骨痛,并除牙痛目 ,刀斧金瘡之傷,砒毒蛇咬之災。性升散,氣芬芳,血熱有虛火忌之。
生河東山谷。二八月采。今所在有之,吳地尤多。春生葉,相對婆娑,紫色,闊三指許。
花白微黃。伏后結子,秋后苗枯,以黃澤者為佳。四條一處生者,名喪公藤,勿用。
小便出血,同當歸末服。(驗方第一。)腸風下血,末服。(第二。)痔漏出血。同上,又煎洗。(第三。)衄不已,為末,以所出血合敷山根。(第四。)腫毒熱痛,為末,醋合敷之。(第五。)乳癰初起,同貝母末酒下。(第六。)疔瘡初起,同生姜服,發汗。(第七。)癰疽赤腫,同大黃末服。(第八。)刀斧傷瘡,嚼敷之。(第九。)解信石毒,井水下末。(第十。)諸骨哽咽,同半夏末水下,嘔出。(十一。)毒蛇傷∶(一人被蛇)傷昏死,一臂如股,遍身皮脹,黃黑色。一道人以新水合白芷末一斤,灌之。覺臍中 然,黃水自口出,腥氣逆人,良久而消。一人為蛇傷,一腳潰爛,百藥不效。一僧以新水洗凈敗肉,內芷末,入膽礬、元香少許摻之,惡水涌出,日日如此,一月而平。(十二。)一切傷寒,不論陰陽輕重,老少男女妊娠,皆可用之。白芷一兩,甘草半兩,蔥、姜、棗,水煎取汗,不汗更服。更可卜人之好惡也。如煎黑色,或誤打翻,即難愈;如煎藥黃色,無不愈者。忌婦人、雞犬見之。(十三。)風寒流涕,同芥穗末茶下。(十四。)小兒身熱,煎水浴之,取汗忌風。(十五。)頭面諸痛,以萊菔汁浸透,曬干為末,白湯下或吹鼻。(十六。)偏正頭風,百藥不效,一服更好,天下第一方也。白芷兩半,川芎、甘草、烏頭各一錢,俱炒,末,細茶、薄荷湯下之。(十七。)眉棱骨痛,同羌活、香附。(十八。)風熱牙痛,同朱砂蜜丸搽牙。(十九。)一切目疾,同雄黃蜜丸彈大,朱砂為衣,茶下一丸。還睛丸。(二十。)口臭,為末,每水下一錢。(二十一。)盜汗,一兩,辰砂五分,每酒下二錢末。(二十二。)血風反胃,為末,豬血七片,沸湯泡七次,蘸末食之。(二十三。)香港腳腫痛,同芥子末,姜汁合敷。(二十四。)白帶,四兩,鍛石淹三宿,去灰為末,每酒下二錢。(二十五。)難產,末下五錢。(二十六。)胎前產后,虛損,經不調與橫生逆產,同百草霜末,芎歸湯下。(二十七。)大便風秘,蜜水下末。(二十八。)小便結澀,醋炙末,酒煎,木通、甘草湯下。(二十九。)沖和膏 紫荊皮(五) 獨活(三) 白芷(三) 赤芍(二) 菖蒲(二)為末,蔥水、熱酒均可調敷。(諸方第一。)牙根痛連腮頰腫痛,口難張,骨槽風也。白芷 桔梗 臺參 黃 (少用) 藿香 肉桂(少用) 甘草 白術 川芎當歸 白芍 麥冬 姜 棗(第二。)
白芍五十一
生用治痢,酒炒辟寒,醋炙入婦科血分。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薊,反藜蘆。酸,寒,苦,平,無毒,性斂澀。入肝、膽、肺、脾諸經。補血瀉肝,安脾寧肺,散瘀利水,除煩退熱。固腠理而斂汗,和血脈而收氣,解腹痛而平肝,除后重而止痢。心痞脅痛之疾,鼻衄目澀之 ,癰腫疝瘕之凝,痔漏瘡疥之科。平肺脹之喘逆,伸足攣之拘急。婦科一切悉療,產后諸癥宜忌。按仲景產后諸癥,不遺白芍,是產后不忌芍也。脈緩有汗者宜之。
生中岳山谷。二八月采。今處處有之,以淮南者為勝。春生紅芽作叢,三枝五葉。夏初開花,有紅白紫淡數種。
目珠突出,白芍、杏仁、柴胡、丹皮、首烏、甘草。(驗方第一。)
白芍五十一
赤芍
苦,寒,無毒。瀉肝火,散瘀血,療腹痛,除積結。去腸風癰腫,調血痹疝瘕。利水有力,腹中虛痛,佐炙草服。脈緩者。(驗方第一。)香港腳腫痛,佐炙草末服。(第二。)消渴,他藥不效。同上。(第三。)五淋,同檳榔末服,宜赤芍。(第四。)鼻衄,赤芍末服。(第五。)崩中小腹痛,佐柏葉煎服。(第六。)經水不止,同香附、艾葉煎服。(第七。)赤帶,赤芍、香附末服。(第八。)赤白帶久,炒末酒下。(第九。)金瘡出血,熬黃為末,酒下,常服,以渣敷之。(第十。)痘瘡脹痛,為末酒下。(十一。)木舌腫滿,赤芍同甘草服。(十二。)魚骨哽,細嚼咽之。(十三。)因氣火內熱發驚,白芍、陳皮、米殼、甘草水煎。(十四。)桂枝加芍湯 桂枝原方倍白芍。
治下后腹滿時痛,屬太陰者。(諸方第一。)芍藥甘草湯 白芍 甘草治傷寒脈浮,有汗心煩,惡寒,小便數,腳攣急。(第二。)芍藥甘草附子湯治傷寒發汗不解,反惡寒者。(第三。)桂枝去芍湯 桂枝原方去白芍。
治傷寒下后,胸滿脈促者。(第四。)老人目赤暴痛∶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羌活 防風 膽草水酒煎服。(第五。)
丹皮五十二
酒蒸。畏貝母、大黃、菟絲,忌蒜、胡荽,伏砒。苦,辛,微寒,無毒。手足少陰、厥陰藥也。涼血退熱,去瘀消癥。中風五勞悉醫,驚癇螈皆療。破積血而通經脈,療癰瘡而下胞胎,治撲傷而續筋骨,止吐衄而斷淋瀝。能退無汗之骨蒸,最泄諸血之火伏。
生巴郡及漢中。二八月采。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以合州、和州、宣州者為勝。取紅白色單瓣者入藥,白者補,赤者利。
疝偏墜,氣脹不能動者,同防風末酒下。(驗方第一。)損傷瘀血,二兩,虻蟲三七枚,熬過為末,每旦酒下,血化水下。(第二。)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煎服。(第三。)
木香五十三
生用理氣,煨熟實腸。磨汁用。辛、苦、微溫,無毒,性沉。手少陽三焦藥也。療一切氣滯,止諸般氣逆。九種心痛,積年冷氣。調后重之痢泄,除反胃之嘔逆。 癖癥塊之結,癃淋脹痛之 。治霍亂而療溫瘧,除毒物而殺鬼物。
青木香生永昌山谷,永昌不復貢,今皆從外國舶上來者,一株五根,一莖五枝,一枝五葉,葉間五節,故又名五香,燒之能上通九天也。古方治癰疽有五香連翹湯。今所謂青木香,則馬兜鈴根也。蘇頌曰∶今惟廣州舶上來,他無所出。時珍曰∶木香南方諸地皆有,即今胡廣木香是也,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良。
一切走注氣痛,磨汁酒下。(驗方第一。)中氣不省,為末,冬瓜湯下。(第二。)霍亂轉筋腹痛,為末酒煎,木瓜汁下。(第三。)腸風下血,同黃連為末,入豬大腸內,煮爛去藥食腸。(第四。)小便混濁如精,同沒藥、當歸為末,荊棘心取汁丸服。(第五。)小兒陰莖腫或痛,同枳殼、炙草服。(第六。)乳中結核,久久不愈,輕則乳勞,重成乳巖。均宜∶木香(五錢。) 生地(一兩) 搗合餅帖之,或熨斗間日熨之,(諸方第一。)
甘松香五十四
甘,溫,無毒,性芳香。開脾氣之郁結,洗香港腳之浮腫。止心腹卒中之痛病,除皮膚黑黯之 。最治風疳,兼療齒。
生川西松州。廣志云∶甘松出姑臧、涼州諸山,細葉,引蔓叢生。今黔、蜀及遼州亦有之。
八月采之,作湯浴令人身香。
腎虛牙痛,同硫黃末泡湯漱之。(驗方第一。)風疳蟲牙蝕肉至盡,同輕粉,倍蘆薈,豬腎一對,炙末煎漱。(第二。)
山柰五十五
辛,溫,無毒。暖中焦而辟惡,止霍亂而除寒,治心腹之冷痛,止風蟲之牙痛。
生廣中,人家栽之。根葉皆如生姜。
一切牙痛,面包煨熟,入元香少許,為末,隨左右 鼻,口含溫水漱去,神效。(驗方第一。)面上雀斑,同鷹屎、密陀僧、蓖麻子研勻乳合,夜敷旦洗。(第二。)心腹冷痛,同丁香、當歸、甘草醋丸服。常患疼痛則發冷。(第三。)
良姜五十六
炒用。子名紅豆蔻。辛,苦,大溫,無毒,性浮。入足太陰、陽明經。消食醒酒,下氣健脾。解心腹之冷痛,降胃脘之嘔惡。治霍亂而療瀉痢,兼治轉筋,破冷癖而除瘴瘧,并寬噎膈。
出高良郡。春月采。今嶺南、黔、蜀皆有之。莖葉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紅紫花。
良姜五十六
紅豆蔻
炒用。辛,溫,無毒。主治略同。
忽然惡心,含咽之。(驗方第一。)霍亂腹痛,煎汁煮大米食之。(第二。)霍亂嘔甚,水煎棗引。(第三。)頭痛,生研吹鼻。(第四。)心腹痛冷,同甘草水煎服。(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