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 本草易讀
  • 汪讱庵
  • 4843字
  • 2015-11-10 18:37:54

在處有之,有野生,有家蒔。中州人三月種之,呼為香菜,以充蔬品。朱震亨惟取大葉者為良,而細葉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莖尖葉,有刻缺,九月開紫花成穗。有細子細葉者佳,高數寸,葉如落帚葉,即石香薷也。

舌上出血有孔,水煎服。(驗方第一。)口臭,煎含。(第二。)小兒發退,煎汁入豬脂,常涂之。(第三。)白禿慘痛,上方用胡粉敷之。(第四。)香薷飲 香薷(一斤) 濃樸(半斤) 白扁豆(半斤)為末,每冷服五錢。治一切傷暑,或吐痢,或發熱頭痛身痛,或心腹痛,或轉筋,或干嘔肢第一。)香薷煎 香薷(十斤)水熬去渣,再熬成膏,丸豆大,每十丸,以尿利為度。治水病洪腫。(第二。)薷術丸 薷葉(一斤)水熬去渣,再熬成膏,入白術末七兩,丸豆大,每十五丸。治通身水腫。(第三。)

荊芥莖穗七十三

炒用。反驢肉、無鱗魚。陳久者良。一名假蘇。辛,溫,無毒。入足厥陰肝經。祛風發表,理血散瘀,清頭利咽,消毒散瘡。治中風口噤項直、口面 斜,療諸血吐衄腸風、崩漏血痢。除目中之黑花,息產后之血暈。疔瘰疥痔之毒,背脊筋骨之痛。

在處有之,原生田野,亦多栽蒔。方莖細葉,似獨帚葉而狹小。八月開小花,作穗成房,房葶藶狀。

風熱頭痛,同石膏末,茶下。(驗方第一。)小兒一切驚癇,佐枯礬丸服,朱砂為衣,姜湯下。(第二。)一切偏風口目斜,同薄荷熬膏丸服。(第三。)中風口噤,酒下炒末,立愈。(第四。)產后血暈昏倒,童尿下末。(第五。)產后衄血,童尿下末。(第六。)九竅出血,酒煎服。(第七。)口鼻血涌,因酒色過者,燒末,陳皮湯下。(第八。)吐血不止,末服。(第九。)尿血,同砂仁末,糯米湯下。(第十。)血崩,麻油燈上燒焦。末,童尿下。(十一。)痔 腫痛,煎洗。(十二。)大便血,米飲下末。(十三。)小兒脫肛,同皂角煎洗。(十四。)疝腫痛,酒下末。(十五。)小兒臍腫,煎洗,以煨蔥刮薄、出火毒,帖之。(十六。)瘰 潰爛,用下段煎洗,樟腦、雄黃、香油掃之。(十七。)疔腫諸毒,水煎服。(十八。)一切瘡疥,同地黃熬膏,丸服。(十九。)腳椏濕爛,荊葉搗敷。(二十。)纏腳生瘡,燒灰蔥汁合敷,先以甘草水洗之。(二十一。)頭目暈痛,酒下末。(二十二。)癃閉不通,同大黃末,小便不通大黃減半,大便不通荊芥減半,水煎。(二十三。)愈風散 芥穗焙末,每童尿下三錢。治產后中風,口噤螈 ,或產后血運,昏迷強直。(諸方第一。)

薄荷莖葉七十四

辛,平,無毒。入手太陰、足厥陰經。消風散熱,清頭利目。解癮疹瘰 ,瘡疥驚熱;利咽膈口齒,痰嗽瘙癢。含漱去舌苔語澀, 葉塞鼻衄蛇傷。治中風之失音,祛心腹之膨脹。破血止痢亦療,消食下氣尤良。

處處有之,人家多栽蒔之。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莖赤色,其葉對生,初蒔形長產者良。

血痢不止,薄荷葉煎,常服。(驗方第一。)入水耳中,取濃汁滴入立效。(第二。)清熱化痰,蜜丸豆大,含之。(第三。)皮膚瘙癢,同蟬蛻末酒下。(第四。)眼弦赤爛,以姜汁浸一宿,曬干為末,沸湯泡洗。(第五。)舌苔語蹇取汁合蜜、姜搽之。(第六。)唇瘡一切為細末,香油合敷。(第七。)

龍腦薄荷七十五

即水蘇也。一名雞蘇。辛,平,無毒。理氣散熱,平肺下氣,消谷辟惡,清利頭目。療一切血癥,吐衄咳唾之疾、淋痢崩帶之 。

處處有之,多生水邊。三月生苗,方莖中虛,葉似紫蘇而微長,背面不紫,密齒面皺,色青,對節生。氣甚辛烈。六七月開花成穗,如蘇穗,水紅色,穗中有細子,狀如荊芥子,可種,宿根亦自出。

一切吐衄咳唾血,或湯或末。(驗方第一。)香發,煎汁沐之。(第二。)頭生白屑。同上。(第三。)中諸魚毒,煎汁飲之。(第四。)蛇虺毒,酒末下,并敷之。(第五。)龍腦雞蘇丸 水蘇(一斤) 生地(六兩) 黃芩 蒲黃 麥冬 阿膠 臺參 木通柴胡(各二兩) 甘草 黃連(各一兩)煉蜜丸。治上焦熱,除煩解勞,一切吐衄咳唾諸血,并治五淋血崩。(諸方第一。)

紫蘇梗葉七十六

忌鯉魚。辛,溫,無毒。發表散寒,下氣去脹,消痰和血,驅風定喘。利大小腸,解魚蟹毒。有通心利肺之能,擅開胃益脾之長。溫中止痛亦效,安胎順氣最靈。發表宜葉,安胎用梗。

在處有之,或下種栽蒔,或宿子自生。其莖方,葉圓而尖,四面鋸齒,背面皆紫者良。

咳逆短氣,同臺參煎服。(驗方第一。)乳癰腫痛,煎湯服并搗敷。(第二。)食蟹中毒,煎汁服之。(第三。)蛇傷人,搗葉敷之。(第四。)瘋犬咬,嚼葉敷之。(第五。)損傷血出,以葉蘸所出血, 爛敷之,愈后無瘢。甚妙。(第六。)金瘡出血,以嫩葉同桑葉搗貼。(第七。)諸失血,熬膏入赤小豆,炒末丸服。(第八。)霍亂未吐瀉,脹滿,水煎服。(第九。)勞復食復欲死,煎服。(第十。)傷寒氣喘,水煎服。(十一。)感寒上氣,同陳皮服。(十二。)

紫蘇梗葉七十六

蘇子

炒用。辛,溫,無毒。與葉同功,降氣開郁,消痰定喘。利二便而破癥結,止霍亂而定嘔吐。

氣虛少者勿用。

夢中失精,熬杵酒下。(驗方第一。)痰喘咳逆短氣,水研取汁煮粥服。(第二。)順氣利腸,同麻仁濾引作粥食。(第三。)蘇子降氣湯 蘇子 陳皮 濃樸 前胡 肉桂 半夏 當歸 甘草 姜 棗水煎服。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促氣滿咳嗽。(諸方第一。)

甘菊七十七

二術、枸杞、雙皮為使。色白者尤良。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甘,平,無毒。治頭風眩暈,除游風濕痹。明目去翳,補肺益腎。

處處有之。以單葉味甘者入藥。今市所貨,皆野菊、山菊耳。

膝蓋疼,同陳艾作護膝。(驗方第一。)女人陰腫,以梗搗爛,先熏后洗。(第二。)疔腫垂死,以梗取汁,入口即活。(第三。)風熱頭痛,同石膏、川芎末茶下。(第四。)醒酒,末服。(第五。)眼目昏花,真菊一斤,紅椒去目六兩,生地汁丸服。(第六。)云翳兼癢,同菖蒲、白礬煎水,青布搽之。(第七。)眼癢,防風、菊花、膽草、甘草、細辛等分,水煎熏洗。又翳而癢,菊花、菖蒲、白礬煎湯,浸青絹搽之。(第八。)

艾葉七十八

陳久者良。入丸散醋煮搗餅烘干用;火灸揉爛用。香附為使。苦,溫,無毒。入足太陰、厥陰、少陰。溫中暖宮,調經安胎,理氣止血,逐寒除濕。

治吐衄崩帶血痢,療腹痛霍亂筋轉。用以火灸,通治百病。

處處有之,自明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為異耳。五月五日采之。

鼻衄不已,為灰吹之,或煎服。(驗方第一。)盜汗不已,同茯苓、烏梅煎服。(第二。)火眼腫痛,燒煙碗覆之,碗上刮煤,溫水調洗目。或加入黃連。(第三。)面上 ,艾灰、桑葉灰淋水三遍,以五色布納入,同煮如膏,每以少許敷之,自爛脫。

(第四。)鵝掌風,手心斑點燥裂,用四兩入大口瓶內火之,用麻布兩層縛之,將手心放瓶口上熏之,如冷再小兒爛瘡,燒末敷之。(第六。)瘡不斂,燒煙熏之。(第七。)腫毒初起,以濕紙拓之,先干者是頭,燒艾灸之。(第八。)骨哽咽,水煎數兩取服。(第九。)吞銅錢,同上。(第十。)諸蟲蛇傷,團艾灸之。(十一。)風蟲牙痛,化蠟少許攤紙上,鋪艾以箸卷成筒,燒煙熏鼻,吸煙令滿口,呵氣即疼止。

(十二。)產后瀉血,同生姜煎服,每半兩。(十三。)產后腹痛欲死,因寒,艾葉一斤,焙干鋪臍,以熨斗熨之,口有艾氣疼止矣。(十四。)崩中不止,同阿膠佐干姜,水煎服。(十五。)胎動迫心痛,醋煎服。(十六。)胎動或腰痛搶心,酒煎服。(十七。)倒產子死。同上。(十八。)心腹冷痛,為末湯下。(十九。)蛔心痛如刺,口吐清水,水煎數兩服,當吐蛔。(二十。)口吐清水,水煎服。(二十一。)霍亂吐下不已,水煎服。(二十二。)諸痢久下,同陳皮煎服。(二十三。)暴瀉不止,同生姜煎服。(二十四。)糞后血,同上。(二十五。)痔忽如胡瓜,先以槐柳枝湯洗過,次以艾灸五壯。(二十六。)妊娠傷寒壯熱,赤斑變黑,尿血,酒煎半兩服。(二十七。)妊娠猝中風寒不省,醋炒絹包熨臍下。(二十八。)中風口噤,灸承漿一穴,頰車二穴,各五壯。(二十九。)口斜欲正,以葦筒入耳,以面密封,用艾一頭七壯。患左灸右,右灸左。(三十。)癲癇諸風,于陰下谷道正門當中,隨年歲灸之。(三十一。)忽然胸腹痛甚,或即吐衄下血,乃鬼擊病也。水煎半兩服。(三十二。)頭風面瘡癢,出水。醋熬取汁,薄紙貼之。(三十三。)頭風久痛,陳艾揉丸,時時嗅之,以鼻中出水為度。(三十四。)膠艾湯 阿膠 艾葉 川芎 甘草 當歸 地黃 白芍酒煎。治妊娠下血、漏下血、半產后下血不止。(諸方第一。)艾姜丸 艾葉 干姜醋煮陳米湯為丸。治老少白痢。(第二。)

茵陳七十九

取葉用之。苦,平,微寒,無毒。入太陰脾、太陽膀胱經。發汗利水,除濕退熱。解黃膽之郁熱,療時疾之熱狂。頭旋頭疼皆治,瘴瘧疝瘕悉醫。

生太山及丘陵,五月及立秋日采,今處處有之。二月生苗,其莖如艾,其葉如淡色青蒿,葉歧緊細而扁整。九月開細黃花,結子如艾子。昔人多蒔為蔬,故入藥用山茵陳,所以別家茵陳也。經冬不死,立春又生。

一身風癢瘡疥,水煎洗之。(驗方第一。)癇黃好眠吐涎,同白鮮皮煎服。(第二。)一身悉黃,同生姜搗爛,遍身日搽之。(第三。)眼熱赤腫,同車前子末,茶下。(第四。)茵陳蒿湯 茵陳 山梔 大黃治身黃腹滿,尿不利。(諸方第一。)茵陳五苓散 五苓散(五分) 加茵陳(十分)治黃膽。(第二。)茵陳羹以茵陳煮羹食之。除大熱黃膽,風熱瘴瘧。(第三。)

青蒿八十

童尿浸,曬干用。雷 曰∶凡使惟中為妙,到膝則仰,到腰則俯。使子無使葉,使根無使莖。四件皆同使,翻然成痼疾。苦,寒,無毒。退骨節之蒸熱,除風毒之熱黃,療纏綿之痢瘧,平頑惡之瘡疥。

生華陰川澤,今處處有之。二月生苗,莖粗如指而肥軟,其葉微似茵陳,而背面俱青,秋月麻子,中有細子。

益母草八十一

辛,苦,微寒,無毒。入手足厥陰經。消水行血,祛瘀生新。退疔腫而平乳癰,調經脈而通二便。血風血暈血痛血淋之苦,崩中帶下胎疼難產之 。

生海濱池澤,今處處有之。五月采。春生苗如嫩蒿,夏長三四尺。莖方如麻,其葉如艾而背青,一莖三葉,葉有尖歧,寸許一節,節生穗叢簇抱莖。四五月開小花,紅紫色,亦有微白色者。每萼內有細子四粒,如同蒿子。紅花者入血分,白花者入氣分。

益母草八十一

益母子

炒用。甘,辛,無毒。明目益精,調經活血。一切胎產諸癥。余治略同益母草。

夏枯草八十二

辛,苦,微寒,無毒。散癭破癥,平瘰治 。止目睛之夜疼,解香港腳之腫滿。

生蜀郡川谷,五月便枯,四月采之,今處處原野有之。高一二尺,其莖微方,葉對節生,似旋覆葉而長大,有細齒。莖端作穗,長一二寸,一穗有子四粒。

目睛疼冷淚,同香附末服。(驗方第一。)赤白帶,為末飲下。(第二。)血崩不止。同上。(第三。)撲傷金瘡,嚼封之。(第四。)汗瘢白癜,日日煎洗。(第五。)瘰 馬刀,已潰未潰或成漏,水煎服。(第六。)夜間珠疼連梭骨,同香附、甘草,湯、散均可。(第七。)

寄奴草八十三

莖、葉、花、子同。宋祖劉裕小字寄奴。苦,溫,無毒。破血通經,除癥消脹。金瘡止血極效,產后余疾亦療。忌多服。

生江南,今河中、孟州、漢中、滁州皆有之。一莖直上,葉似蒼術。九月莖端分開數枝,一黃蕊,如小菊花,花罷有白絮,結子細長。

大小便血,為末茶下。(驗方第一。)折傷血瘀在腹,同骨碎補、元胡酒煎服。(第二。)風入瘡口腫疼,為末摻之。(第三。)

旋覆花八十四

去蕊并殼皮及蒂子,蒸之。入湯絹包用。即金沸草,俗名野煙花。甘,寒,微溫,無毒。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下氣行水,消痰軟堅。解大腹之腫,去頭面之風。除噫氣而止嘔逆,利大腸而通血脈。

所在水澤邊有之。葉似柳,莖凹。六月開花如菊,而小如銅錢,深黃色。

中風壅滯,蜜丸服。(驗方第一。)金沸草湯 沸草(二兩) 蔥白(十四枚) 新絳(少許)治婦人半產漏下。(諸方第一。)旋覆代赭湯 旋覆(三兩) 代赭石(一兩) 甘草(三兩) 參(二兩) 姜 棗治心下之痞硬,噫氣不除。(第二。)

青葙子八十五

味苦,微寒,無毒。入足厥陰肝。祛風退熱,鎮肝明目。治青盲,除障翳,療唇口之青,解生田野間。嫩苗似莧可食,長則高三四尺。葉苗花實,如雞冠花一樣。但雞冠花穗有大小,而扁或團者。此則梢間出花穗,尖長四五寸,狀如兔尾,水紅色,亦有黃白色者。子在穗中,與雞冠花一樣。

雞冠八十六

甘,涼,無毒。赤白帶痢皆醫,痔漏崩中悉療。子同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侯县| 峨山| 邛崃市| 突泉县| 伊吾县| 罗平县| 泾川县| 泊头市| 玉林市| 赫章县| 孝感市| 茌平县| 贞丰县| 奉新县| 达州市| 五寨县| 临海市| 宿州市| 古田县| 广丰县| 东至县| 乌兰县| 陆丰市| 宣恩县| 福州市| 马龙县| 福州市| 瓮安县| 武隆县| 达拉特旗| 江川县| 鄂尔多斯市| 临西县| 金沙县| 奈曼旗| 苍溪县| 安陆市| 隆子县| 集贤县| 无棣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