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門中。辨明經論說性所以。經多說空。破諸法性。說諸法空。今此何故宣說佛性。然彼清凈法界門中。備一切義。諸法緣起。互相集成。就空論法。無法不空。據性辨法。無法非性。空之與性。各是一門。門別既殊。所為亦異。說空為破執有眾生。說性所為。經論不同。涅槃經云。為令眾生不放逸故。宣說佛性。若不說性。總心自輕。謂己不能成大菩提。無心趣道。多起放逸。故說眾生悉有佛性定必當成。令舍放逸隨順趣向。寶性論中。所為有五。一為眾生于己自身生怯弱心。謂己無性自絕不求故。說佛性眾生同有當必得果。如礦石中有其金性消融必得。木有火性。攢之必生。乳有酪性。緣具便出。增其勇猛。求佛之心。此之一義。與涅槃同。二為輕慢余眾生故。宣說佛性。彼當作佛。云何可輕。是以經中。不輕菩薩。若見四眾。高聲唱言。汝當作佛。我不輕汝。以知眾生有佛性故。三為妄執我眾生故。宣說佛性。不同情取。故經說言。如來藏者。非我眾生。非命非人。四為執著虛妄法故。宣說佛性。不同所取。五為誹謗真如佛性。謂是則斷滅。故說佛性。是真是實常樂我常。亦可為于怖畏斷滅樂實眾生故說佛性。佛性之義。略辨如是。
假名義三門分別(釋名一 假名有無二 辨相三)
第一釋名。言假名者。釋有四義。一諸法無名。假與施名故曰假名。如貧賤人假稱富貴。如是等也。二假他得名。故號假名。如假諸陰得眾生名。假楝梁等得屋宅名。如是一切。又復大小長短等事。假他得名。大假小故。得其大名。小亦如是。長假短故。得其長名。短亦如是。如是一切故曰假名。三假之名稱曰假名。世俗諸法。各非定性。假他而有。名為假法。樹假之稱。故曰假名。四者諸法假名而有。故曰假名。是義云何。廢名論法。法如幻化。非有非無。亦非非有。亦非非無。無一定相可以自別。以名呼法。法隨名轉。方有種種。諸法差別。假名故有。是故諸法說為假名。如一色法。同體具有苦無常等一切諸義。隨義分別。苦無常等諸法之外。無別有一色之自性。假施色名呼集彼法。彼法隨名集成一色。色相方立是故色法。假名而有。還即說此色無常等。以之為苦。隨義分別。色無常等諸法之外。無別有一苦之自性。假施苦名呼集彼法。彼法隨名集成一苦。是故苦法假名而有。乃至宣說色苦無常空無我等。為非有無。隨義分別。色等法外。無別有一非有非無自性可得。假施非有非無名字。呼集彼法。彼諸法義隨此名字。集成非有非無之法。亦假名有。色法既然。諸法同爾。假名有之。故號假名。名義如是。
第二次辨假法有無于中兩門。一總解釋。二別分別。總而論之。假法不定。云何不定。尋名取法。集用異本。非無假法。得言有體。據實以分。假無自實得言無體問曰。假法若有體者。何故經言但名但用但假施設不說假體。釋言。經說但假施設。即是假體。假體非實。是故說言但假施設。總相如是。次別論之。假法有三。一體二用三者名字。于中義別乃有四種。一攝名用。從體說無。隨別以求。非直假體空無所有。名用亦無。如彼眾生。隨陰別求。生體叵得。既無生體。知復就何施名。起用設有所作。但是陰用。如是一切。是故就實體用及名。一切皆無。第二分名異于體用。就實以求。但無體用。非無假名。何故如是。隨別以分。假體不立。故無假體。用必依體。以無體故。用亦不有。故無假用。名依相生。不依體發。故得有名。如貧賤人雖復無其富貴體用。亦得假名說為富貴。如是一切。三分名用異于假體。就實以論。但無假體。非無名用。何故如是。體據自實隨別求假。假無自實。是以無體。用謂集用。諸法和合。相假成用。故有假用。如以一縷獨不制象眾多相假便有制能。如是一切。既有假用。依用立名。名亦非無。四攝體用以從其名。非直有名。亦有體用。依和合相而起名字。故有假名。用此假名。統攝別法。皆成一總。故有假體。依體施用。故有假用。是故三種俱皆是有。有無如是。
第三辨相開合不定。總唯一假。以一切法因緣集起相假成故。或分為二。二有兩門。一生法分別。二就因和法和分別。言生法者。假有二種。一眾生假名。二法假名。眾生假名。從內立稱。名不盡法。云何不盡。假通內外。內是眾生。外非眾生。經中直言眾生假名。外法不論。所以不盡。亦可眾生內外通因。內外法中。總相集起。斯名眾生。眾生虛集。名眾生假。相狀如何。分別有三。一內外分別。攬內五陰。以成眾生。名之為內。攬外四大。成草木等。以之為外。二粗細分別。內中攬陰以成假人。名之為細。人成軍眾。以之為粗。從細立稱。是故偏言眾生假名。外中攬大成草木等。以之為細。草木集成叢林等事。以之為粗。三染凈分別。染謂凡夫。凈謂賢圣。生死法中。五陰成人。以之為凡。涅槃法中。五陰成人。以之為圣。法假名者。就通為目。法物事有。諸法通名法。體虛假名法假名。相狀如何。分別有三。一內外分別。內謂六根。外謂六塵。二粗細分別。因和為粗。法和為細。此如后釋。三染凈分別。染謂生死。凈謂涅槃。生死涅槃。經說不定。或有宣說生死假名。涅槃非假。生死不真。虛假而有故名為假樹假之稱。故曰假名。涅槃體真。非是假名。以非假故。涅槃之號。非是假名。良以生死是假名。故維摩經說。出離生死。名超假名。或有宣說涅槃假名。生死非假。涅槃無名。假為施名。故曰假名。是以經言。涅槃無名。強為立名。如恒羅婆夷。實不食油。假言食油。生死法體。是有為法。非是假立。故非假名。或有宣說生死涅槃二俱假名。生死涅槃。皆非定性。因緣假集。故說為假。樹假之稱。故曰假名。亦可生死涅槃之法假名而有。故曰假名。故地持言。色假名乃至涅槃一切假名。或有宣說生死涅槃俱非假名。廢名求法。法離名故。故地持言。一切諸法。離名自性。問曰前說生死涅槃二俱假名。今言皆非。有何所以。釋言。將名以呼諸法。法隨名轉故皆假名。廢名求法。法皆離言。是故一切皆非假名。今就第三故。說生死涅槃之法。為法假名(此一門竟)。
次就因和法和分別。言因和者。是因和合假。言法和者。是法和合假。是二云何。于事分齊。攬別成總。以細成粗。名因和合假。攬別成總。如陰成人。以細成粗。如似細色成粗色等。于法分齊。無常苦空無我等義。同體相成。名法和假。成實論中。因和合空名為生空。法和合空說名法空。大乘法中。亦有此義。淺深為異(假如是)或分為三。如大品經三假品說。一者受假。二者法假。三者名假。于中略以三門分別。一釋其名。二辨體相。三觀入次第。先釋其名言受假者。總含多法。故名為受。受假多法聚集而成。故曰受假。言法假者。自體名法。法體虛集故云法假。言名假者。顯法曰名。依法依想假以施設。故曰名假(此一門竟)。
次辨其相。受法二門相對分別。如龍樹說。假法是受實法是法。總相雖然。義猶難解。于中略以兩義分別。第一直就因和合中。隨義分別。一切受法。攬細成粗。攝別成總。皆名為受。隨別細分皆名為法。如人成眾。眾名為受。人一是法攬陰成人。人復是受陰復是法。如是一切。受法雖異。同籍緣成。假集義一。故通名假。二就因和法和分別。一切因和。攬別成總。斯名受假。一切法和苦無常等諸法相成皆是法假。受法如是。言名假者。論釋有二。一就通以釋。前受及法二種名字。通為名假。故論說言。用其名字。取前二法。是其名假第二唯取受假之名。以為名假。法假之名。判屬法假。故論釋言。于多名邊更有名生。說為名假。如五陰名邊有眾生名生。根莖枝葉華果名邊有樹名生。眾樹名邊有林名生。如是一切說名為假。體相如是(此二門竟)。
次辨觀入破遣次第。如論中說。先破名假。良以名字。依法依想。假以施設。浮虛易破。故先破之。次破受假。受依法成。虛集易分。故次破受。后破法假。法是根本微細難覺。難可分折。故后破之。破法云何。泛解有八。一責情破。如說癡盲貪著于我。三界虛妄但妄心作。如是一切。二推智破。如說智者不得有無明法無性。如是一切。三推因破。如推陰因破眾生性。推其往因破現常性。如是一切。四推果破。如當果破現無因。如是一切。五推對破。如說有我則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又如經說。有縛有解。無縛無解。如是一切。名推對破。六推理破。如說諸法性自虛等。七推名破。如說乳時不得酪名。明無酪性。如是一切。八推實破。如人夜闇見繩為蛇。言但是繩見如來藏。以為生死。言但是藏本無生死。如是一切。以斯八種破壞諸法。名破法假。破法假已到法實相。法實相者。即是法空(三假如是)或分為四。始從因生乃至相續。于中略以五門分別。一釋其名。二辨其相。三約時類。彰假差別。四辨寬狹。五對三假。苦相收攝。第一釋名。名字是何。一因生假亦名緣生。二因成假亦名緣成。三相待假亦名相形。四相續假。言因生者。從因生果。別體相起。故曰因生。生假因起。名因生假。生托緣集。名緣生假。言因成者。法有總別。別為總因。總為別果。攬彼別因而成總果。果假因成。名因成假。又攬別緣而成總果。是故亦名緣成假也。相待假者。長短大小高下等事。相形分別。相待名別。名相待假。相續假者。有為遷流。籍前生后。前后兩邊。謂之為相攝對名續。所言假者。前后兩邊。互以相望相假成續。名相續假。亦可相續以成一法。一假續成。名相續假。名義如此(此一門竟)。
第二門中。辨其體相。就初假中。名別有二。一名因生。二名緣生。就此二中四門分別。一隨法異論正因生果。名因生假。如善惡業起苦樂等。緣因得報名緣生假。如從煩惱生苦樂等。二攝緣從因。一切諸法異體相起皆名因生。不簡親疏。故地持中。宣說十因生一切法。以一切法十因生故。皆名因生。三攝因從果。一切諸法果體相起。皆名緣生。不簡親疏。說四緣生一切法。以一切法四緣生故。皆名緣生。四者因緣共顯諸法。一切諸法。別體相起。皆號因生。亦名緣生。是故經中。十二因緣通名因緣。因緣通故所生之法。齊號因生。同名緣生。問曰。向說正因起法名曰因生。緣因起法說為緣生。因緣既殊。何不分二。乃合為一。釋言。別立理亦無傷。但以此二別體起法。其義相似。故合為一。又如向說因生緣生亦有其義故為一矣。第二假中。名亦有二。一名因成。二因緣成。就此二中。辨義不同有四門。一隨法異論。就彼攬別成總法中。同類之法。以細成粗。名目因成。如以細色成粗色等。異類相成。名曰緣成。如以五陰成眾生等。同類親故。說作因成。異類疏故。說為緣成。二攝緣從因。一切諸法。但使攬別而成總者。斯名因成。對彼別體疏遠法故。說為因矣。三攝因從緣。一切諸法。攬別成者。斯名緣成。對彼過去親生因故。四因成緣成共顯諸法。一切諸法。攬別成者。齊名因成。同號緣成。問目。向說同類相成名因成假。異類相成名緣成假。因緣既殊。何不別分。乃合為一。釋言。別立理亦無傷。但以此二攬別成總。其義相似。故合為一。又如向說因成緣成亦有共顯諸法之義。故說為一。第三假中。諸法非一。其中長短大小高下。彼此往來貴賤好惡。如是一切皆是相待。如一丈物不對五尺。長相不生。長名不起。由對五尺。長相始分。長名得起。名相待假。如是一切。第四假中法亦非一。但令諸法從前起后。次第相接。皆名相續。問曰。此續為在于前。為在于后。既云相續。寧容偏在。又問。此續云何名假。釋有兩義。一據兩邊。迭相假籍。得成續義。故說為假。相狀云何。如前念法。假后念故。前得成續。后念之法。假前念故。后得成續。相假成續名相續假。此是一義。第二義者。兩邊雖異。續成一法。一法假彼前后兩邊。相續而成。故名為假。問曰。若爾與彼前后緣成何別。釋云。一體隨義分異。分取攬別成總義邊。說為緣成。分取前后相續義邊。說為相續。又更分別。亦有少異。異相如何。緣成則寬。相續則狹。如續緣成中。攬十二時。合成一日。十二時中。寅申相對卯酉相生時。雖隔絕不相接續。而得和合共成一日。故說為寬。相續假中。雖復宣說十二時分續成一日。于中寅申卯酉相對。時中隔絕。不得說為相續成目。唯相鄰者。得說為續。故名為狹。體相如是(此二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