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般舟三昧經卷上
- (后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
- 3969字
- 2015-11-09 15:51:30
般舟經四輩品
颰陀和菩薩白佛。難及天中天說三昧者。若有菩薩。棄愛欲作比丘。聞是三昧已。當云何學。云何持。云何行。佛言。若有菩薩。棄愛欲作比丘。意欲學是三昧者。誦是三昧者。持是三昧者。當清凈持戒。不得缺戒大如毛發。何等為菩薩不缺戒。一切悉護禁法。出入行法。悉當護不得犯戒大如毛發。常當怖畏遠離于諛諂。悉當護禁。作是護者是為清凈持戒。何等為菩薩缺戒者。是菩薩求色。何等為求色。其人意念。持是功德。使我后世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佛言。用是比此菩薩為缺戒。其人久持是行持是戒。持是自守福欲所生處。樂于愛欲中。是為毀戒。佛告颰陀和。是菩薩比丘。欲學是三昧者。清凈持戒。完具持戒不諛諂。持戒當為智者所稱譽。為羅漢所稱譽。于經中當布施。當精進所念強。當多信勸樂。常承事于和上。當承事于善師。所從聞是三昧者。所可聞是三昧處。當視其人。如佛。佛告颰陀和。是菩薩視師如視佛者。得三昧疾。設不恭敬于善師。輕易于善師。欺調于善師。正使久學是三昧。久持久行。設不恭敬師者疾亡之。佛告颰陀和。是菩薩。若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得聞是三昧當視如佛。所聞三昧處當尊敬。佛告颰陀和。菩薩所聞是三昧處。不當持諂意。向是菩薩不得諂意。常當樂獨處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有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請。不嫉妒。自守節度。如法住。所有趣足而已。經行不得懈。不得臥出。如是颰陀和。如是經中教其棄愛欲作比丘學是三昧者。當如是守。如是颰陀和菩薩白佛難及天中天所說法。若有后世懈怠菩薩。聞是三昧已不肯精進。其人自念。我當于后當來佛所索是三昧。耳。云何言我曹身羸極有病瘦恐不能求。聞是經已懈怠不精進。若復有菩薩精進者。欲學是經。當教之隨是經中法教。用是經故。不惜軀命。不望人有所得者。有人稱譽者不用喜。不大貪缽震越。無所愛慕。常無所欲。聞是經不懈怠。常精進。其人不念。我當于后當來佛所乃求索。自念使我筋骨髓肉皆使枯腐。學是三昧終不懈怠。自念我終不懈怠死也聞是經已無不歡樂。時佛言。善哉善哉颰陀和。所說者無有異。我助其歡喜。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悉助歡喜。佛爾時頌偈言。
如我今所說法 悉受學獨處止
行功德自守節 是三昧不難得
常乞食不受請 悉棄舍諸欲樂
所從聞是三昧 敬法師如世尊
有誦行是三昧 常精進莫懈怠
不得惜于經法 不求供乃與經
其有受是三昧 爾乃為是佛子
學奉行如是者 得三昧終不久
常勤力不懈怠 除睡眠心開解
當遠離惡知識 然后從是法行
去放逸不休息 常舍離眾聚會
比丘求斯三昧 隨佛教當如是
颰陀和菩薩白佛。比丘尼求菩薩道。欲學是三昧。欲守是三昧。當持何等法。住學守是三昧。佛告颰陀和。比丘尼求摩訶衍三拔致。是三昧學守者。當謙敬。不當嫉妒。不得嗔恚。去自貢高。去自貴大。卻于懈怠。當精進棄于睡眠不得臥出。悉卻財利。悉當凈潔護。不得惜軀命。常當樂于經。當求多學。當棄淫恚癡。出魔羅網去。當棄所好服飾珠環。不得惡口。不得貪愛好缽震越。當為人所稱譽不得有諛諂。學是三昧時。當敬善師視如佛。當承是經中教守是三昧。佛爾時頌偈言。
比丘尼行恭敬 不妒嫉離嗔恚
除憍慢去自大 行是者得三昧
當精進卻睡臥 捐所欲不貪壽
一心慈于是法 求三昧當如是
無得聽貪淫心 棄嗔恚及愚癡
莫得墮魔羅網 求三昧當如是
設有學是三昧 無調戲舍貪身
一切捐眾狐疑 當至誠不虛飾
舍小慈常大慈 敬善師無己已
當去離于眾惡 求三昧當如是
行求法欲得者 不貪著缽震越
從人聞爾三昧 視如佛等無異
颰陀和菩薩白佛。若有白衣菩薩。居家修道。聞是三昧已欲學者。欲守者。當云何于法中立。學守是三昧。佛告颰陀和。白衣菩薩。聞是三昧已欲學守者。當持五戒堅凈潔住。酒不得飲。亦不得飲他人。不得與女人交通。不得自為。亦不得教他人為。不得有恩愛于妻子。不得念男女。不得念財產。常念欲棄妻子。行作沙門。常持八關齋。齋時常當于佛寺齋。常當念布施不念我。當自得其福。當用萬民故施。常當大慈于善師。見持戒比丘不得輕易說其惡。作是行已。當學當守是三昧。佛爾時頌偈言。
有居家菩薩 欲得是三昧
常當學究竟 心無所貪慕
誦是三昧時 思樂作沙門
不得貪妻子 舍離于財色
常奉持五戒 一月八關齋
齋時于佛寺 學三昧通利
不得說人惡 無形輕慢行
心無所榮冀 當行是三昧
奉敬諸經法 常當樂于道
心無有諂偽 棄舍慳妒意
有學是三昧 常當行恭敬
舍自大放逸 奉事比丘僧
颰陀和菩薩白佛。若有優婆夷。求摩訶衍三拔致。聞是三昧已欲學守者。當行何等法學守是三昧。佛告颰陀和。若優婆夷。求摩訶衍三拔致。聞是三昧已欲學守者。當持五戒自歸于三。何等為三自歸于佛歸命于法。歸命于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示吉良日。不得調戲。不得慢恣。不得有貪心。優婆夷常當念布施。歡樂欲聞經。力多學問優婆夷常當敬重于善師。心常不倦不懈。若比丘比丘尼過者。常以坐席賓主飲食待之。佛爾時頌偈言。
若有優婆夷 誦是三昧者
當從佛法教 奉五戒完具
守是三昧時 當尊敬于佛
及法比丘眾 恭敬其善師
不得事余道 勿祠祀于天
行是三昧者 見人立迎逆
除去殺盜淫 至誠不兩舌
無得向酒家 當行是三昧
心不得懷貪 常當念施與
除去諛諂意 無得說人短
常當恭敬事 比丘比丘尼
聞法語悉受 學三昧如是
般舟經授決品
颰陀和菩薩問佛。少有及者天中天怛薩阿竭。乃說是三昧。諸菩薩所樂精進行。無有懈怠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般泥洹后。是三昧者。當在閻浮利內不。佛告颰陀和菩薩。我般泥洹后。是三昧者當現在四十歲其后不復現。卻后亂世佛經且欲斷時。諸比丘不復承用佛教。然后亂世時。國國相伐。于是時是三昧當復現閻浮利內。用佛威神故。是三昧經復為出。颰陀和菩薩。羅鄰那竭菩薩。從坐起正衣服。叉手于佛前白佛。佛般泥洹后亂世時。我曹共護是三昧。持是三昧。具足為人說之。聞是經卷無有厭極時。摩訶須薩和菩薩。憍曰兜菩薩。那羅達菩薩。須深菩薩因坻達菩薩。和輪調菩薩。共白佛言。佛般泥洹去。卻后亂世時。是經卷者。我輩自共護持。使佛道久在。其有未聞者。我輩當共為說。教授是深經。世間少有信者。我曹悉受之。時五百人從坐起。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叉手于佛前往白佛。佛般泥洹后亂世時。聞是三昧悉自持護愿持。我五百人囑累是八菩薩。時佛笑。口中金色光出。至十方不可計佛國。悉照明還繞身三匝從頭上入。阿難從坐起更被袈裟。前至佛所為佛作禮。卻住叉手。以偈贊曰。
其心清凈行無穢 神通無極大變化
已過諸礙超眾智 光明除冥去垢塵
智慧無量心普解 佛天中天鹖鴨音
一切外道莫能動 何緣而笑出妙光
愿正真覺為解說 慈愍一切眾生尊
若有聞佛柔濡音 解釋達圣化俗行
世尊所感非唐舉 眾圣導師不妄笑
今者誰當在決中 世雄愿為解此意
今日誰住道德堅 誰當逮得興妙行
誰今受得深法藏 無上道德眾所歸
今日誰當愍世間 誰當奉受是法教
誰堅立于佛智慧 世尊愿為解說之
佛爾時為阿難說偈言
佛語阿難汝見不 五百人等在前立
其心歡然歌頌曰 我等亦當逮是法
顏色和悅敬視佛 我等何時得如是
皆悉竦立嗟嘆佛 我輩會當逮如是
五百人等今現在 名字雖異本行同
常樂奉受是深經 于當來世亦復然
今我囑累告汝等 佛慧無量知彼本
是等不獨見一佛 亦不立此得其慧
徹照彼之宿世命 以曾更見八萬佛
五百人等存在道 常解經義勉行成
勸助無數諸菩薩 常行慈哀護經法
勸化一切眾人民 悉令逮得大道行
知見過去諸世尊 睹八十億那術數
名德普大脫于心 擁護是法三轉行
現世于此受我教 分布供養是舍利
安諦受習佛所化 皆悉諷誦有所付
著于塔寺及山中 若付天龍乾陀羅
各各轉授經卷已 壽命終訖生天上
天上壽盡還世間 各各而生異種姓
當復取此佛道行 分別是經如所愿
用愛樂斯經法故 求輒得之持奉行
令無數人得聽聞 欣踴難量心無等
是等黠慧不厭法 非貪軀體及壽命
降伏一切諸外道 授與經法弘其志
是經法者無能得 及持諷誦講說者
今四輩人住我前 五百之眾能堪持
是八菩薩颰陀和 羅鄰那竭那羅達
摩訶須薩和輪調 因坻須深憍曰兜
比丘及尼清信士 奉玄妙法上義句
常以經道哀世間 宣暢方等普流化
颰陀和等八菩薩 于五百眾為英雄
常當奉持方等經 于世之俗無所著
釋一切縛解空慧 紫磨金色百福相
恒行慈哀度眾生 施以安隱滅諸塵
壽終之后生法家 不復歸于三惡道
世世相隨常和協 然后逮得尊佛道
已棄捐于八難處 遠離一切諸惡道
其功德行莫能稱 所受福祐無能量
當復值見彌勒佛 咸同一心往自歸
悉共供養等慈哀 逮于無上寂滅句
其心僉然而和同 正意奉事人中尊
不猗俗事得法忍 疾逮無上大道行
彼常奉持此經法 夙興夜寐而諷誦
殖眾功德修梵行 睹彌勒時義若此
于是賢劫所興佛 慈哀世間放光明
每所在處普持法 奉事去來現在佛
皆悉供養諸世雄 見三世尊無眾毒
當疾逮得尊佛道 不可思議無有量
中有前得佛道者 后人展轉相供養
不可計劫那術數 如是終竟乃斷絕
于是居士颰陀和 羅鄰那竭那羅達
及須薩和憍曰兜 曾見諸佛如恒沙
常當奉事正法化 宣布諸佛無億教
道行無量不可稱 至于無數億劫中
假使有人受持名 所周旋處若夢中
如是勇猛導世間 皆當逮得無上道
若有睹見及聞聲 其心欣然踴躍者
皆得佛道不復疑 何況奉受供養者
若嗔恚之及罵詈 持惡意向撾捶者
于是八人威神恩 尚使得佛況恭敬
彼所受法不可議 名稱無量及壽命
光明無限德無疑 智慧無量行亦然
常得面見無量佛 清凈之戒如恒沙
于是廣普行布施 以用求索無上道
無數億劫說其福 莫能齊限厥功德
受是經法誦習者 逮于大道不復難
其有愛樂此經卷 受誦諷持講說者
當知五百人中人 其心愛樂終不疑
假使施得是經法 愛樂道義加精進
行清凈戒除睡臥 逮是三昧終不難
欲獲安隱布經戒 比丘受學在閑居
常行分衛知止足 逮是三昧終不難
舍離眾鬧不受請 口莫貪味棄愛欲
所從聞是經法者 敬如世尊常供事
除去慳貪受是法 斷絕淫欲棄愚癡
發起大道心無疑 然后學行是三昧
行無所著舍諸欲 常自謹慎棄恚恨
精進奉行佛法教 然后受學是三昧
不貪男女及所有 遠離憍慢并妻妾
居家修道常慚愧 然后學誦是三昧
無賊害心行柔順 不樂謗訕舍諸惡
不用色求得法忍 當善諷誦是三昧
若比丘尼學是法 常當恭敬棄憍慢
遠離調戲及貢高 得是三昧不復難
常行精進除睡臥 不計吾我諸人物
愛樂法者不惜命 然后學誦是三昧
制淫劮意舍所著 無嗔恚心棄諛諂
終不復墮魔羅網 持是三昧得如是
于諸眾生行平等 除去放逸眾塵埃
性無卒暴及粗言 然后學誦是三昧
于缽震越及衣服 不得須臾有貪愛
尊敬善師視如佛 然后學誦是三昧
以逮善利離惡道 一心信樂佛法教
遠離一切八難處 持是經者得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