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上篇:做人要有氣度(7)
- 做人要有氣度 做事要有尺度
- 墨墨
- 4962字
- 2015-12-28 12:00:15
兩者之間的距離既是給予自己的尊重,也是尊重他人。每個人都是思想獨立的完整的個體,同時也需要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角色。這就在無形中讓每個人都想要獲取自己獨立的生存空間,為了這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私有空間,每個人都在不斷地爭取。距離近了,彼此的利益空間則會相對縮小,隨之產(chǎn)生摩擦,摩擦多了還能是心無雜念的朋友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高興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遠方的朋友與自己的利益不會有沖突。
要明白的是,留出的距離既是留給自己的一個空間,也是給對方留有余地。朋友之間相處就應該淡如水,既不斷了聯(lián)系,也不交往過密,堅持適應原則,避免利益沖突。
看淡人生,善待生命
看淡人生,主要是體現(xiàn)在一個淡字上。淡是淡泊在榮辱之外,淡泊在名利之外,淡泊在誘惑之外。做人要向“視名利淡如水,視奉獻重于山”的方向靠攏。在名利誘惑面前,看淡一些,看開一些,不要太過于苛求,這樣的人生才是開闊的,才是有滋味的,也才能真正領悟“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生真諦。
善待生命,重點在善字。生命是個永恒的話題,并且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任何時間都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支進行曲,那么它有低音部分,也有高音部分;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條山路,那么有彎路,也有坦途;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幅山水畫,那么有冷色,也有暖色。生命的質量首先體現(xiàn)在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視上,做到這些,生命才有了價值,從而人生也就有了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羅勃·摩爾在一搜美國潛艇上擔任瞭望員。一天清晨,他們的潛艇潛行在印度洋水下時,通過潛望鏡他看到一支由日本的水雷船組成的艦隊離他們的潛艇越來越近,就在他們瞄準日本水雷船準備發(fā)起全面攻擊時,水雷船忽然調轉過頭,向他們直沖過來。原來,日本在空中的戰(zhàn)斗機已準確測出了他們所在的具體位置,并通知了水雷船。他們只能以最快的速度緊急下潛,盡最大努力躲開水雷船這一輪瘋狂的轟炸。
僅在3分鐘的時間里,幾乎就有6顆深水炸彈同時在潛艇四周爆炸,他們的潛艇已經(jīng)下降到深水處83米的位置。摩爾他們都知道,只要再有一顆炸彈在潛艇周圍5米范圍內發(fā)生爆炸,他們的潛艇就會被炸出個大洞。
他們當時只能以不變應萬變,關閉了所有的電力和動力系統(tǒng),所有官兵們只是靜靜地躺在床鋪上。當時,摩爾和其他的戰(zhàn)友都非常害怕,那時候的呼吸也開始覺得困難了,他不斷地猜測著,這是大家的死期到了嗎?當時,潛艇里的冷氣和電扇都已關閉,溫度在36℃左右,摩爾卻一個勁兒地出冷汗,哪怕是披上大衣,牙齒也會格格響個不停。
日軍的水雷船大概斷斷續(xù)續(xù)地轟炸了15個小時,摩爾覺得像15萬年一樣漫長,掙扎在生與死的邊緣。在這段寂靜中,以往生活中發(fā)生的哪怕是倒霉事,他也覺得是開心的,還有那些所謂的煩惱,工作的忙碌,很少的報酬,沒有升職空間,買不起房子……所有的事情,現(xiàn)在想來都美妙無窮。時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摩爾感到那些當初的煩惱是多么幸福的生活。他暗暗發(fā)誓,只要能活著見到太陽再次升起,從此再也不為這些事情煩惱。
在扔完所有的炸彈之后,日艦終于開走了。摩爾他們的潛艇重新浮上水面。戰(zhàn)爭結束后,他繼續(xù)開始自己的普通生活,他變得熱愛生命,也懂得去享受幸福開心的生活。
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上,人們都在從事各種工作,都需要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事,抑或是大大小小的意外,開心也好,煩惱也罷,都是自己給生活貼上的標簽。如果去比較,生活永遠沒有能夠滿足的一天;如果去計較,生活中永遠都有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怎樣過都是一天,既然是過去的事情,既然還需要迎接每一個明天,昨天的事情能翻過就不要耿耿于懷。我們要學會看淡人生,珍惜生命,享受每一天多姿多彩的生活。
做人要懂得謙遜
謙遜的人,實際上是希望通過自己的低姿態(tài),獲得他人的認同和喜愛,那么這還需要一個戒驕戒矜的前提。
一般懷有驕矜之氣的人,大都自認為能力很強,做什么事情都覺得比別人強,自己才是了不起的,喜歡門縫里看人。再加上驕傲的本性,很少會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于是就在自大的心理支配下,做事專橫,輕視他人的作用,也不能與他人進行互補,很容易鉆進死胡同。驕矜對一個人的危害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方面,危害更大,古人對這一點的認識也很清楚。
唐太宗是一代名君,他曾對臣子們說過:“天下太平了,自然驕矜奢侈之風容易出現(xiàn),驕矜奢侈則會招致危難滅亡。”
漢朝的第一大功臣韓信,曾獻計在漢中出兵陳倉,平定三秦;之后奉命率軍攻打魏,俘獲了魏王豹;后來又攻打代,活捉了夏說;然后是攻打趙,斬了成安君,活捉了趙王歇;再后面是收降燕;接著掃蕩齊和大敗楚軍。直到最后的垓下圍困項羽,主要也是他率軍合圍完成的。司馬遷后來說:漢朝的江山,三分之二是靠韓信一個人打下來的;沒有韓信想消滅項羽也是很難的。但是,有功之人歷來逃脫不了功高震主的命運,韓信不小心觸犯了大忌,加上平日謙和的工作沒做到位,看到原本是自己部下的曹參、張蒼、傅寬、灌嬰等都升了官,且與自己是平起平坐的級別,心中一直憤憤不平。樊噲不僅是一名勇將,還是劉邦的姨夫,每次韓信去訪問他時,他每每都是“拜迎送”,可韓信一出其家門,就會說:“我今天倒與這樣的人為伍!”時間一長,韓信終于一步步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不懂謙遜之人還有唐代詩人杜甫的祖父杜審言。他在唐中宗時擔任修文館學士,可是他為人恃才自傲,用他的觀點說:“我的文章那么好,應該讓屈原、宋玉來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讓王羲之北面朝拜。”杜審言如此沒有自知之明,后來終落得被人嘲笑的命運。這樣不把別人看在眼里,顯示出的也只是自己的學識淺薄而已,證明不了他的才學比別人高多少。
對于驕矜的說法在《勸忍百箴》中是這樣論述的:金玉滿堂,沒有誰能永遠把守住。富貴而驕奢,結出的只能是惡果一枚。君主對人傲慢會失民心、會失去政權,士大夫對他人傲慢會失去自己的領地。
驕傲自夸,是出現(xiàn)惡果的先兆,而過于驕奢注定要滅亡。賈思伯平易近人,禮賢下士,客人不理解其謙遜的原因。賈思伯回答了四個字:驕至便衰。
事實的確如此,時下驕矜之氣盛行,這是現(xiàn)代人最大的問題,千罪百惡都由驕傲自大而生。如果出現(xiàn)一個驕橫自大的人,那么他一定不會屈就別人,更談不上忍讓對方。這樣驕橫的人做領導,則不可能很好地指揮調配下屬;驕橫的人做下屬則不會服從領導,不肯與同事長短互補;做子女的過于驕矜,眼里自然不會考慮父母,孝順也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與驕矜相對的是謙恭、禮讓。這要求每個人要常常反省自己犯過的錯誤,虛心地向他人請教學習。謙遜是古今中外各類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質。
美國第3任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先生,曾于1785年擔任美國的駐法大使。一次,他去法國一位外長的公寓里拜訪對方。“您代替了富蘭克林先生?”法國外長這么問他。“是接替他,沒有人能夠代替得了富蘭克林先生。”杰斐遜認真地回答說。杰斐遜的這一謙遜態(tài)度給法國外長的印象深刻。無獨有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因丘吉爾戰(zhàn)功卓越,在他即將退位時,英國國會準備通過一份提案,即塑造一尊他的銅像放在公園里,過往的游人都能夠景仰到他。一般人遇到這樣的榮譽,高興還來不及,但丘吉爾沒有接受,而是謙遜地拒絕了。
一位哲學家有過這樣的精辟闡述:明智者避免自夸,愚蠢者卻追求自夸。明智之人不會大肆地自吹自擂,因為他們知道宇宙廣大、技藝無窮,哪怕是窮其一生,也無法知悉其中的所有奧秘。而往往是一些平庸之人,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便開始滿足取得的點滴成績,不惜用富麗堂皇的語言美化自己,以贏得并不值錢的喝彩。
人們尊敬那些謙遜的人是天性使然,而對那些愛慕虛榮和自夸的人則會有排斥感。一個喜歡自大自夸的人,看不起別人的工作,自己的功勞也會被抹殺。
適當?shù)匕匦臋C
中國人向來喜歡含蓄地表達意見,還很喜歡“藏拙”,也就是把自己不優(yōu)秀、不夠好的地方藏起來,不能讓別人發(fā)現(xiàn),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最好的辦法——裝愚。愚笨是天性的一部分,這沒有怪罪的道理,也成為能夠原諒的缺點。假如遇見一個愚笨的人,對他的行為處事和工作能力還能提出多高的要求?在處于某種輕重不得的尷尬境地時,裝愚就有了用武之地。
春秋時代衛(wèi)國有個名叫寧武子的是一位有名的大夫。寧武子經(jīng)歷了衛(wèi)國由衛(wèi)文公到衛(wèi)成公的兩代變動,這兩個時期國家的局勢大不相同,他卻安然地做了兩朝元老。衛(wèi)文公當政時,政治清平,國泰明安,寧武子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全部用來為百姓謀福利,充分發(fā)揮了出來,是個賢者。可衛(wèi)成公當政時,政治黑暗,社會動蕩不安,這時他雖然為官在朝,卻變成一副似乎什么都不懂,看起來十分愚蠢魯鈍的樣子。不過在這外表愚笨的掩蓋下,他仍然為國家、為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
因此,孔子對他贊賞有加,說他那種表現(xiàn)聰明是很多人能做到的,但是他能在亂世中處處包藏心機的這種假裝愚笨的表現(xiàn),則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更深層次來說,更難學到的是寧武子的這種不惜裝愚來爭取利國利民機會的情操。從這個方面來看,寧武子在為人方面是個不折不扣的高手。
還有一個典故說的是明武宗南巡,蔣瑤少時任揚州知府,不得不接待圣駕。但蔣瑤是個為人清廉方正的清官,不肯靠行賄去攀附巴結皇上身邊的一眾小人,得罪他們是早晚的事。
明武宗是個釣魚迷,來的這一天正好釣到一條大鯉魚,興之所至,皇帝想找個人買下自己釣的魚。可御釣之魚是哪個常人能買得起的?這些小人抓住這個機會,給皇帝建議說,這條魚理應賣給揚州知府,這樣是最合適的。明武宗聽完,隨即叫來蔣瑤,讓他買下自己手里的鯉魚。
蔣瑤快速跑回家拿過來妻子的首飾和另外幾件稍好些的衣物,呈給皇帝跪在地上說:“皇上此魚乃無價之寶,臣這里只有妻女的一些首飾和衣物,臣死罪死罪。”
蔣瑤一方面沒有太多的錢,二是即使拿得出錢也沒有同皇上做買賣的說法,三是絕不能同皇上斗智,挑戰(zhàn)皇上的智慧,不小心冒犯了龍顏,這就正中小人的下懷。因此,進退無路的蔣瑤干脆裝傻,做出個類似普通漁翁做生意的舉動,只是拿妻女的東西來換。這么做,在皇上和其他官員面前頂多是出一回洋相罷了。明武宗看到蔣瑤的確拿不出銀子,索性將這條魚賜給了他。正是因為蔣瑤善于裝愚才躲過了一劫。
阮籍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當時魏國權臣司馬昭極力想與阮籍結為兒女親家,一直想讓阮籍把他的女兒嫁給司馬長炎,也就是后來廢掉魏帝建立西晉的晉武帝。阮籍不想讓自己和家人介入朝廷的政治斗爭中,但也不能直接表示反對,就借著嗜酒的名持續(xù)醉了60天。司馬昭見到的阮籍都是醉的狀態(tài),連一句完整的話也答不上,只好不再提及此事。后來,司馬昭多次派心腹鐘會訪問阮籍,想借著與他談國事的機會,判斷出他是否真醉,以此為把柄來給他定罪。可阮籍每天都是酩酊大醉的狀態(tài),還是一副不省人事的樣子,鐘會始終沒有找到下手的機會,只好怏怏而回。
阮籍的醉無論是真醉還是假醉,真真假假不在于這60天,難的是他基本上一生都處于醉的狀態(tài),那么這個醉就是有目的、有意識的了解于當時險惡的政治局勢,文人要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和性命并得到善終是難乎其難的事情。這種沒有人身保障的政治局面,在整個封建社會中從沒有得到過改變,即使在政治開明的朝代,一日為官,就需要用裝傻來避免落入人身安全受到傷害的困境。
不要把表現(xiàn)的機會只留給自己
自我表現(xiàn)應該說是人類的天性。在現(xiàn)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渴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充分展示個人風采。這也是適應激烈挑戰(zhàn)的必然選擇。但是,當我們展現(xiàn)自我才華的時候,應該注意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的表現(xiàn)要恰如其分。不分場合、情境的高調表現(xiàn)自己會產(chǎn)生一種壓力,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從而使自己的人際關系產(chǎn)生危機,甚至會和許多機會擦肩而過,使本來應該輝煌的人生之路變得暗淡無光,反而和表現(xiàn)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唐代著名的詩人和詞人溫庭筠,從小就文采出眾,才思敏捷。每次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別人對那些試題都要苦思很久,可他卻能在頃刻之間完成。據(jù)說,他只要把手交叉八次,就能做出一篇八韻的賦來。所以,當時的人都叫他“溫八叉”。按說,溫庭筠有這樣的才華,早就應該金榜題名,青云直上了。可他屢次參加進士考試,卻始終沒有中第。
原來,溫庭筠有一個習慣。由于他富有才華,所以在考場上早早就答完了考卷。剩下的時間,他不肯閑著,就開始幫助左鄰右舍的考生,替他們把卷子一一做完。那些考生自然對他感恩戴德,但卻引起了主考官的不滿,多次將他剮落。后來,他這個名聲越傳越遠,弄得人人皆知。主考官就命令他必須坐到自己跟前來,親自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