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勇敢說出真心話(3)
- 每天學一點說服心理擒拿術
- 黃顏 北方
- 3068字
- 2015-12-28 12:01:58
有一個員工,午休時間與同事們閑談時,順便說了上司幾句好話。“老板這個人不錯,辦事公正,對我的幫助挺大的,能為這樣的人做事,感覺挺幸運。”沒想到這幾句話很快就傳到上司的耳朵里。領導不但很受用,同時,對這名員工的印象也有所提升。
那些“傳播者”也順帶對這個員工夸贊了一番:“這個人心胸開闊,真不錯。”
《紅樓夢》中有這么一段:史湘云、薛寶釵勸賈寶玉做官為宦,賈寶玉大為反感,對著史湘云和襲人贊美林黛玉說:“林姑娘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混賬話。要是她說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
湊巧這時黛玉正來到窗外,無意中聽見賈寶玉說自己的好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嘆。”結果寶、黛兩人互訴衷腸,感情大增。
因為在林黛玉看來,寶玉在湘云、寶釵、自己3人中只贊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會聽到,這種好話就不是故意的,而是真誠的。倘若寶玉當著黛玉的面說這番話,好猜疑、小性子的林妹妹恐怕還會說寶玉打趣她或想討好她。
為什么間接聽來的便覺得特別悅耳動聽呢?那是因為你堅信對方在真心地贊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多在第三者面前贊美他人。
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為了拉攏一個敵視他的議員,便有計劃地在別人面前贊美這位議員,他知道那些人聽了之后,肯定會把他的話傳給那個議員。后來,俾斯麥和那位議員成了無話不說的政治盟友。
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使用這種方法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父母希望孩子用功讀書時,如果整天教訓孩子,也很難說有多大效果。假如孩子從別人嘴里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和關心,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心血,自然會產生極大的動力。
人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話,這是人性的弱點。一個人受到別人的贊美,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贊美是一種學問,其中的奧妙無窮。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老熊對樵夫感激不盡。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見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還以豐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翌日清晨,樵夫對母熊說:“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歡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樂,說:“作為補償,你用斧頭砍我的頭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問:“你頭上的傷口好了嗎?”母熊說:“噢,那次疼了一陣子,傷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過那次你說過的話,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真正傷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厲害的東西——語言。古人說:“口能吐瑰寶,也能吐蒺藜。”善良、智慧或者溫厚、博學的語言,能融冰化雪,排除障礙直抵對方的心底。而相反的語言對人造成的傷害也是很深的。
一句撫慰人心的話,能夠照亮你的心靈,甚至會影響你一輩子的生活態度。因為一句話,總有一些身影讓我們感動,總有一些面孔將我們暗淡的心重新點亮。
死話要活說
美國著名談判專家、貝勒大學的教授佛瑞德,有一次代表某家公司與工會談判。
這家公司的總裁,在一次和工會領導談判時發表過不當的言論。然而更不幸的是,那時公司沒有做好危機公關,又讓媒體把這些不當言論大加渲染并傳播了出去,導致工會領導人很沒有面子,極為惱怒,強烈要求這家公司總裁公開道歉,而且聲稱根本沒有談判的余地。
事實上,公司總裁察覺到了自己的失言,也為把事情擴大化后悔不已。他準備好了要公開道歉,但是為了避免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遂向佛瑞德教授求助。
佛瑞德教授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告訴公司總裁目前這個狀況完全可以挽救,但第一件要公司總裁做的事情讓人摸不著頭腦,那就是:先不要公開道歉。
教授私下找到工會領導說:“我很明白道歉對您的重要性,我們將盡力促成此事,但我也不能保證道歉如期進行。如果您希望我去爭取這件事,是不是可以考慮在其他方面與我進行一些合作呢?”并且給了工會一份爭取薪資和福利的方案。
接著,佛瑞德教授故意拖延了幾天,透過第三者向工會領導人暗示,目前要讓公司總裁公開道歉有些困難。教授說:“如果我能為你們爭取到總裁的公開道歉,有關薪資和福利的方案,你們是否能同意我的看法呢?”
這時,工會領導覺得公開道歉更重要,佛瑞德教授提出的方案倒也合乎情理。于是同意只要讓那個至今“不肯”公開道歉的總裁出面道歉,其他事情工會愿意作讓步。
結果就是,公司總裁以公開道歉的方式結束了紛爭,并換取了工會在爭取薪資和福利上的重大讓步。
這個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死話活說的案例,要充分了解和準確運用對方的心理需求。剛開始,佛瑞德教授用了假設的語氣,接下來再故弄玄虛,讓工會漸漸相信并接受了提議。
讓對方擁有“希望”,進而雙方能取得和解或進一步合作,而不是把對方逼到絕路。因此,請記住佛瑞德教授的名言:“只要對方有所要求,哪怕是要向你借洗手間或衛生紙,都可以當做籌碼,千萬不要以為事小就不去運用。”
其實說話最難的地方是:當別人遇到不幸時,該如何既能說安慰的話,又不會說錯話。
例如,某個朋友生病,你到醫院或他家看他,你通常會說:“安心休養吧,別想太多,一定會康復的。”或許,你以為這是最完美的安慰了。但在說話高手看來,這些話不過是一種電視上常見的善意客套話,不能算是說到對方心里的真心安慰。
如果這兩句話是出自醫生或陌生人的嘴,或許沒有不妥。但如果這位病人是你人生或生活中很重要的人,你就不能用這種類似“路人甲”的臺詞了。這種套話不說還好,一旦你說了,搞不好你們的關系就此疏遠了。那么,安慰別人時到底應該怎么說?
假設你的朋友躺在病床上不能走路,但精神很好。那么你去探病時就不一定要說什么安慰的話,有可能那些話他已經聽得厭煩了。事實上,病榻生活是相當枯燥的,這時為他說說社會上的新聞、公司里的趣聞或者網絡上的笑話,也許就是給他最大的安慰了。
表面上,你沒有對對方做出任何心理上的安慰,也沒有表現得對他的病情很緊張的樣子,但事實上,你分析了他內心的最大需求,直接給他歡樂和情報,應該算是給予了對方你的關心了。
如果你一定要說幾句安慰的話,也不要表現出憐憫的神情,沒有幾個人愿意接受別人憐憫的眼光。你越是同情他,就越讓他覺得自己得病是一種痛苦和悲哀。不妨“死話活說”試試看。
比如:“喂!你真好命啊!我每天都快忙死了,也想生點小病,好讓自己安靜地躺在床上休息幾天。”聽到這種話,對方不由得就為自己因為生病而暫時休息暗自高興。幾句話,使人覺得生病有時也是幸福的。
某個朋友承受不了生活的折磨,無助地痛哭。這時,你不要去勸他不哭。不如就讓他好好地哭一場,宣泄一下悲傷的情緒。然后你再說幾句貼心話,他才聽得進去。
如果你只會說:“你這點苦算什么呢?何必這么煩惱啊?”你不僅沒有給他安慰,反而會讓他很不爽,甚至生氣。因為他心里一定會想:“我的苦你懂什么?只會說風涼話,難道我是為了小事自尋煩惱嗎?”
人生一張嘴,不能亂講話。尤其是面對需要安慰的人,更不能亂說,要三思而言,要謀定而言。否則安慰朋友不成,反而多了一個敵人。
最成功的安慰話應該是能夠在安慰中暗藏鼓勵。
有一個小女孩常常抱怨自己的鞋子不好看,她的媽媽聽了以后拿來一本雜志。上面有一張照片,是一個沒有下半身的小女孩在地上爬,照片旁寫著一行字:我希望下輩子有腳可以穿鞋子!
鞋子不好看,只會一味地怪鞋子,但卻沒有想到有腳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鞋子不漂亮,這也許是事實。如果先承認事實,再從事實中找出新的希望和意義,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安慰效果。
某天,在路邊攤上,有一位客人正在吃飯。他吃到了好幾顆沒有煮熟的生米,他不得不把生米都吐在地上,老板看見后,很不好意思地說:“今天米飯煮得比較急,好像有些夾生,您是不是吃了很多生米?”
客人搖搖頭,微笑著說:“沒有啦,也有很多熟米。”
從那以后,這位客人來吃飯,不但有折扣,飯給得也特別多。
死話可以活說,關鍵在于說話者是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