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勇敢說出真心話(1)
- 每天學一點說服心理擒拿術
- 黃顏 北方
- 4992字
- 2015-12-28 12:01:58
說話的最高境界就是:話說出來,讓人聽了以后覺得真是那么回事;有時間再琢磨琢磨,會覺得是這個道理;很久以后想起來再回味一下,說的還真沒錯!一句說到人家心坎里的話,往往能讓你在遇到問題時比別人多一些斡旋的空間。如果你總認為贊美別人是違心的拍馬屁,而不愿意在面對別人時多稱贊對方幾句,那么,你將永遠不能讓對方心滿意足的說:YES!有些話不見得要說得莫測高深,往往幾個字就能表達得非常透徹。很多話聽上去普普通通,但卻是那么耐人尋味,因為這些話都是用“心”說的。
幽默的開場白
幽默的開場白適合各種社交場合和人群。當兩個人內心懷著警戒和不安彼此相對時,笑容可以解除肉體上的和精神上的不安,對雙方都有好處。
當然,讓人發笑的并非只有語言,動作也是個重要的因素。歐美人往往顯得較東方人幽默,他們的動作較多、較明顯就是一個主要的原因。有時你不妨將電視的音量減至最低,然后觀看畫面來研究演員們的動作。
“日本的記者太死板了。我講笑話時,他們根本就不笑,只是一個勁兒地做筆錄。于是我加了一句:‘我現在講的可是一個笑話呀。’然而他們只是一本正經地點點頭,說一句‘原來如此’,就又把我講的笑話記錄在本子上了。”
這番話是好萊塢的影星里察·基爾說的。
有一次他去日本為自己的電影做宣傳,在舉行記者見面會接受采訪時,他發表了上述感想。
其實,日本人在閑聊的時候也經常開玩笑,但他們卻很少在正式場合講笑話。如果日本人在宴會或講演時以講笑話的形式做開場白,還會遭到大家的指責。
“在這種場合怎么能講笑話?”
“太不認真了!”
然而在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不管講什么樣的話,如果沒有笑話,肯定引不起觀眾的興趣。
近些年,美國本土興起了“笑話學校”“幽默培訓班”,比起過去那些單一的講演培訓班、口才培訓班,這種形式的培訓更受美國人青睞。在洛杉磯甚至有全天播放笑話的電話服務。在美國,無論是政客還是經濟界人士,他們在宴會發言時大部分都是以講笑話的形式開始。
“今天會有什么樣的笑話呢?”大家都饒有興致地聚集在一起,期待著演講者的笑話。如果演講者說的笑話有意思,聽眾會想“今天沒白來”。如果演講者說的笑話很無趣,聽眾就會馬上做出反應,“這個人不行,不投他的票”。那究竟什么樣的笑話才能吸引觀眾呢?很多人為此求助于職業的笑話專家,可見他們對笑話的重視程度了。
一個風趣的人的知識不必專精,但是要盡可能的廣博。換句話說,和人交談時的話題要豐富才行。
如果自己的話題太少,就不容易發揮。譬如別人談到棒球時,如果自己對棒球一竅不通,那么自己不僅無法與人交談,甚至連插嘴的余地都沒有。因此平時要多努力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以便遇上任何話題時,都有辦法與人交談。
除了運動之外,如藝術、文化、政治、社會和國際問題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都需加以涉獵。較為嚴肅的社交場合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在匈牙利召開的一次國防軍事會議上,瑞典少將隆伯格斯·埃里克的開場白非常風趣誘人。他說:“我們瑞典王國的祖先是海盜,在海上幾乎和當時所有的國家都打過仗,一直打了300年,后來打累了,就上了岸,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找個地方建立了瑞典王國。”
機智,是以智力為根據的。照我們平時所說的,機智正是一種才華的表現,憑著機智可以把通常不相關的兩件事情巧妙地聯系在一起。機智也可表現在文字上搬弄花樣,但并不一定會叫人發笑。
機智需要有一個活潑機敏的腦袋,方能遇到機會時,把一些不相干的觀念連接起來,用正面的話暗示出反面的意義。
一位母親為孩子買了一件童衫,結果發現越洗越大,便去找商店老板評理。店老板滿臉堆笑地說:“親愛的顧客,我們店里出售的童裝,是可以和孩子一起長大的衣服,您的孩子若是長得不夠快的話,那是可以給您退貨的。”
店老板抓住了天下母親的共同心理,又以“可以退貨”作為承諾,用其幽默的話語,使這位母親不知不覺中消除了心頭的怒氣,自然就不好意思再提退貨之事了。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幾位大師級的學者,每當他們講課或者講話的時候,其開場白妙趣橫生、風趣幽默,折射出了他們輕松的治學風格。
梁啟超:兄弟我沒有什么學問。
梁啟超上課的第一句話是:“兄弟我是沒有什么學問的。”然后稍微頓一頓,等大家的議論聲小一些了,眼睛往天花板上看著,又慢悠悠地補充一句:“兄弟我還是有學問的。”頭一句謙虛得很,后一句又極其自負,他用的是先抑后揚的方法。
啟功:在下所講,全是胡言。
啟功先生是我國著名書法家。他本來平時就喜歡開玩笑,上課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本人是滿族,過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講,全是胡言。”
胡愈之:胡寫、胡出、胡翻。
胡愈之是著名的作家和翻譯家,講課時開場白往往是:“我姓胡,雖然寫過一些書,但都是胡寫;出版過不少書,那是胡出;至于翻譯的外國書,更是胡翻。”在輕松詼諧的笑談中,把自己的成就一一羅列,自負中不乏幽默。
辜鴻銘的小辮子。
辜鴻銘學貫中西,名揚四海,是民國奇人。他講課時這樣介紹自己:“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他因為拒絕剪辮子,拖著焦黃的小辮子上課,一時淪為笑談。他就在課堂上說:“我頭上的小辮子,只要一剪刀就能夠解決問題,可是要割掉你們心中的小辮子,那恐怕就難了。”頓時全場肅然,再聽他講課,如行云流水,果然名不虛傳。
章太炎:學問大架子也大。
章太炎因為學問大,想聽他講課的人很多,因此只要上課就是大課。但是他只要來上課,往往是五六個弟子陪同,而且都是當時有名的青年才俊。因為他的國語不好,劉半農就任翻譯,錢玄同寫板書,馬幼漁倒茶水,上一次課可是轟動校園的風景。
他開始上課了,就說:“你們來聽我上課,是你們的幸運,當然也是我的幸運。”幸虧有后一句,如果光是前一句,就狂妄到天邊了。不過以他的學問,他說這樣的話,也確實不為過。
一般來說,笑話人人愛聽。但是,在一群頭腦開通的人中間,往往有一個頑固的人存在。比如在一群無神論的人中間,總有個把人腦子里存在著隱約可見的幾分虔誠。如果在這樣一群人中諷刺上帝的話,不但不會引人發笑,可能連一點趣味也沒有。
因此,在運用幽默的時候,務必要注意自己的心態。這一點非常重要,若不然,招來別人的怨恨也說不定。
說話一定要經大腦
說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人心服口服,同意你的建議和想法。但請記住,攻心的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那么,攻心的核心策略,就應該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只要是人,就有弱點和死穴。攻心說話,是要用語言讓對方心中的死穴或傷口感到舒服,而不是去割對方的傷口。畢竟世間無完人,人人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點。而且,這些缺點是無論怎樣努力都可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身體上的缺陷,也許是人們最無奈又不愿承認的死穴之一。
公司領導自我調侃:“最近我的頭發愈掉愈多,都快禿了。”
如果你也跟著說:“是啊!是啊!王經理就快變成禿頭了!”這就太不懂得攻心的智慧了,甚至連做人的基本常識都不具備。
百貨公司里的化妝品專柜小姐,她永遠都不會說的兩個字是:“老”和“丑”。
每天,都會有一些中老年婦女來到專柜前,說自己皺紋又多了幾條;臉上的黑斑又跑出來了;眼袋似乎越來越明顯了……
就像前面那個脫頭發的王經理一樣,她們不是要找專柜小姐承認自己的老和丑,而是渴望別人給她一點希望,讓她重新擁有自信。這時候,那些業績驚人的專柜小姐們都會說:
“哪里啊?您看起來就像我的姐姐,甚至更年輕呢!”
“不會!您這個年紀,這點黑斑算是很少的,我看過很多女演員,年紀輕輕的,黑斑比您的多很多呢!”
“您的皮膚保養得真好,看起來又白又嫩,只是水分稍微少了點,我們剛好推出一組保濕美白的乳液,挺適合您用,要不要試試看?”
“我看看!這魚尾紋每個女人都有,您的一點也不深,而且我敢保證您生活的一定很幸福,幸福的女人常常笑,笑的多了才有魚尾紋,而且您笑起來眼睛特別有魅力,如果我是帥哥,一定要追您!來,這瓶除紋霜可以讓您的魚尾紋變得更淺,慢慢皮膚又會緊實了!”
老實說,這些專柜小姐個個都比心理醫生還厲害啊!全部是攻心說話的高手。
一個從事心理咨詢的醫生說:“對女人來說,最好的心理醫生是化妝品專柜小姐,很多有執照的心理醫生,在恢復病人自信的功力上,都比不上她們。”
一定要記住:不要針對對方的缺陷來得罪人,才有機會說服對方相信你。
有這樣一個人,他個性開朗大方,但就是說話不經過大腦。他工作單位的辦公室主任是一位個子不高、親切和善的中年男人。
有一天午休時,大家都在會議室里聊天,辦公室主任也站著跟同事在說說笑笑。就在這時,說話不經大腦的這個人走了進來,看到辦公室主任就說:“咦!原來主任你比某某人還矮啊?我還以為你比他高呢!奇怪,今天他看起來怎么比你高呢!”說完,他一個人放聲大笑,在場的所有人臉上都布滿了一副尷尬樣,不知如何是好。那位親切的主任則是左臉笑,右臉抽筋,怔在原地不知說什么好。結果,不到半個月,這個人就被公司辭退了。此外,辦公室主任再也不站著和人聊天了。
說話之前要先懂得人心,要懂得人人都愛聽好話,并且要盡量避免在別人傷口上撒鹽,說話攻心才能有好的人際關系。
要成功地說服他人,就要選擇適合當時、當地、當事人的表達方式,其中又以適合“當事人”的表達最為重要。因為,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樣的說法,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不論是人際交往還是公關談判,任何人成功的交際或者交流的前提,都是盡量去看別人的優點,少批評他人,這不僅是為了別人好,實際上也是為了自己好。
有時候,有些人批評別人是因為嫉妒。因為嫉妒他人,所以有時會專找別人的缺點,來平衡自己的不滿心理。可是拼命挖別人的缺點拿來批評,自己的心情不但不會變好,也許還會使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差。
不妨改變一下看待別人的角度,努力尋找別人的優點,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能多關注別人的優點,以往自己習慣批評別人的態度和煩躁的心情也會隨之消失,就能心情舒暢的工作和生活。
每個人在公司停留的時間較多,是8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比起與上司、前輩、同事、晚輩或其他部門的人相互仇視來說,和他人友好地相處,愉快地工作,自己的心情要舒暢、輕松得多。
根據研究,工作效率和疲勞程度在人際關系“和諧融洽”“相互仇視”的兩種氛圍中體現的截然不同。人際關系和諧融洽,工作效率自然會提高,也不會感覺身心疲憊。
相反,在相互仇視的氛圍中工作,工作效率自然會下降,每個人都會感覺疲憊不堪。
所以,做人應該學會寬容,胸襟寬廣一些、豁達一點,自己先邁出友好的那一步,積極主動進行交流,煩悶的心情自然就會消失。
心情一旦輕松愉快,工作也會順風順水,事業和生活才會邁向成功和幸福。
眼下,談話節目大行其道,可讓人記憶深刻的,也就只有個許多年前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很多如今的主持人“嘴尖皮厚腹中空”,只會脫口而出,說的話沒有營養,甚至顯得愚蠢。
看看美國脫口秀的王牌主持,哪個不是在主持人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幾十年,不是因為人家大權獨攬,實在是一個好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不好找。
作為一個主持人,伶牙俐齒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沒有學識的支持,伶牙俐齒就會淪為牙尖嘴利。以前的節目大多是錄播,主持人發揮不好,尚可挽救;如今直播應用越來越多,主持人和作為半個主持人的前方記者如果再不提高自身能力和修養,直播出去的只會是自己的丑態和雷人的提問。
體育頻道主持人問一位舉重運動員銀牌獲得者,說:“之前國家隊都是首拿金,你是首位丟金的選手,有何感想?”
另一位體育頻道主持人問男子射擊選手:“你奮斗了20多年,參加了4屆奧運會,而只獲得了一枚銅牌,你覺得你有愧于祖國嗎?”
一位女子舉重運動員在已經奪得金牌的情況下還挑戰更高級別,最終獲得成功,并且打破了奧運會紀錄。記者問她:“你為什么不破世界紀錄?”
還有一位體育頻道主持人問:“你比賽服的號碼是441,4+4+1等于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這次9是你的幸運數字?”
“你覺得和冠軍在同一個時代是不是很悲哀?”“你有沒有信心得亞軍?因為冠軍已經是別人的了。”“剛才的比賽你盡力了嗎?”
說這些話的人,也許是對采訪對象、采訪行業不熟悉,也許是覺得自己準備好的問題很精彩,生拉硬拽非要往既定問題上靠,就出現了這么多雷人的場面。
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女性在社會和家人的保護下,更容易不經大腦思考就隨性說話,而且女性相對男性來說不擅長處理突如其來的危機和壓力,結果就是,女性說錯話的幾率比男人高出很多倍。因此,整個社會因為現實的需求,自然會傾向找男性來擔當重要的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