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言放棄,越挫越勇(2)
- 活學妙用職場厚黑學
- 肖悅
- 4877字
- 2016-01-05 17:33:21
總經理看了他一會兒,然后對他說:“安心工作吧,我會給你足夠的時間,直到你成功為止。到那時,若你還想走,我就不留你了。”
總經理的寬容讓年輕人十分感動。他想:“就算要走,也應該做出一兩件像樣的事來再走。”
于是,他開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也多了一些冷靜和思考。
過了一年,年輕人再次走進總經理的辦公室。不過,這一次他并不是來辭職的,而是來匯報工作的。他已經連續7個月成為公司銷售排行榜的第一名,成了一個業務精英。想起一年前辭職的事情,他問總經理:“當初,您為什么會將一個失敗的人繼續留用呢?”
總經理的回答完全出乎年輕人的意料,他說:“因為,我比你更不甘心。”
總經理解釋道:“當初招聘的時候,公司選出了一百多份應聘材料,經過層層面試,我面試了二十多人,最后只錄用了你。如果接受你的辭職,我就是一個失敗者。但是,我深信,你在層層面試時都能夠得到認可,不可能得不到客戶的認可,更不可能沒有能力,你缺少的只是機會和時間。我一直相信我沒有用錯人,而你后來也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因此,我們兩個人都成功了。”
作為敗軍之將,更需要勇氣和勇敢,如果沒有勇氣,不敢去面對失敗而選擇放棄或一蹶不振,就不可能洗心革面、卷土重來,創造輝煌。
當失敗來臨,你需要的是強大的信心去接受失敗的教訓,并用信心支持自己不能倒下。對于失敗的教訓,每個人都要學會去接受。如果事情有客觀成功的基礎,我們要找出原因,以強大的信心作支持,繼續努力,爭取成功;如果客觀上沒有成功的可能,我們要有勇氣走出失敗的陰影,用信心去抓住其他成功的機會。
坐熱冷板凳
在職場上打拼久了,自然知道什么叫“冷板凳”。一提起“冷板凳”,不少職場人士就皺眉頭。事實上,有很多人都坐過“冷板凳”。對于職場“冷板凳”,人們向來都敬而遠之,倘若有誰被罰坐“冷板凳”,那么他身邊的人就會變少,因為誰都不想跟著他一起倒霉。
然而,有誰知道,其實職場“冷板凳”常常意味著機會。
邱峰朝原來是一家公司的一把手,后來被另一家企業挖去做高管,對方許以厚薪實權,于是邱峰朝欣然走馬上任。
可是,邱峰朝剛到任沒多久,公司又一股腦地挖來3個老總級別的高管。原本公司只是想挖掉對手公司的實力型人物,給競爭對手一個“沉重的打擊”,誰知,這么多“明星級別”的高管人才到一口鍋里就沖突不斷,誰都想當主角。
當時除了公司中永恒的“冷板凳”——行政副總老楊外,又新加盟了羅總、韓總、宋總,再加上邱峰朝,一共4人有資格爭當主角。這4個人在原來的公司都是一把手,從來都是執掌公司生殺大權的主角,都沒有坐冷板凳的經歷。
公司董事會將這4位老總套到一輛戰車上,就召開高層會議,討論年度的業務績效問題。結果會上4位老總都不說話,擺明對公司給自己配套的這個班子不滿意。
想想也對,都是一線人物,誰愿意放下身價坐“冷板凳”呢?
對于4位老總的脾氣與心里的想法,董事會心知肚明,也不便多說什么,至于職位權限之類的事情更是不好多說。于是,董事會便談起市場的問題。
因為是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不開口,那就有點不像話了。于是,4人便從自己的經驗角度出發,委婉地談了對市場的看法。
結果,一場談話下來,董事會便把對市場持最樂觀態度的羅總任命為公司的執行總裁,而對市場持次樂觀態度的韓總則成了副總。至于邱峰朝和宋總,由于對市場的看法比較保守,也只能擠到一條“冷板凳”上了。
邱峰朝覺得很尷尬。當初,他跳槽就是為了爭一口氣,做一些成績出來,豈料折騰到最后竟然坐了冷板凳。
同樣被“冷落”的宋總已經開始積極聯系“買家”,準備再次跳槽。然而,高管跳槽,如果頻率太高,其身價就要大打折扣,宋總談了很久都沒有談攏。留下來則心理不平衡,想走又一時走不掉,這讓宋總進退維谷,不得不繼續面對這個“雞肋”一般的冷板凳。
就在宋總進退維谷之際,一線人物羅總被趕出局。
原來羅總雖然能力出眾,但是也架不住底下一幫人搗蛋,更何況那些搗蛋的人都是業界的精英人物。沒想到羅總急于搶先,也最先被淘汰。
于是,冷板凳上的宋總出馬了。有了羅總的教訓,宋總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冷板凳上的人很重要。他將那幾個人分析了一遍之后,將韓總視為自己的同盟軍,因為這一年來他們總是湊在一起嘀咕,而對于始終不聲不響的邱峰朝則滿懷敵意。
至于原來的行政副總老楊,因為他的能力不足以服人,宋總認為他沒什么威脅,所以便積極拉攏老楊。
這樣,宋總就組建一套“三駕馬車”,單單把邱峰朝排除在外,邱峰朝的“板凳”就更冷了。
宋總吸取了原來羅總的教訓,委派韓總全力抓公司的信息化建設,而讓老楊負責后勤管理,他自己則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市場前沿陣地中。
一年過去后,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然而,市場效益還是不佳,癥因出在信息不靈上。宋總把自己累得兩眼一抹黑。想想一個高管竟然把自己累到顧東顧西,這明顯就不太對頭。
宋總之所以受累,是因為他得把韓總和老楊的活抓起來,很顯然這和韓總、老楊的“大力配合”是分不開的。
終于,宋總玩不下去了,他黯然辭職。輪到邱峰朝出場了。
邱峰朝雖然為告別冷板凳而開心,但是他很冷靜。因為此時,冷板凳上還坐著表情沉靜的韓總和老楊。邱峰朝不想和他們套近乎,不過,他需要發揮這兩個人的正面作用。他覺得,自己要做的是平衡班子。
于是,他首先責令韓總,限期3個月解決公司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并授予韓總全權。這樣一放權正合韓總的心意,他開始主動地做事,不僅打理公司信息溝通的事務,他還把手伸向市場前沿,想要得到更多的權力。
結果,這一年公司的市場效益有所好轉。邱峰朝因此得到董事會的嘉獎。而實際上,邱峰朝壓根兒就什么也沒做,事情都是韓總和老楊做的。尤其是韓總,名義上只是負責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可實際上他把公司所有的工作都做了。因為他坐在“冷板凳”上已經太久了,不甘寂寞的韓總不想把他的熱屁股放在冷板凳上,所以只有降格以求了。
而邱峰朝則認識到,坐“冷板凳”一定要有耐心。如果覺得板凳冷,那只是因為心太熱的緣故。如果心能夠靜下來,那么板凳就會熱了。邱峰朝就依靠著冷靜與耐心,最終把冷板凳坐熱乎了。
身在職場,千萬不要以為坐“冷板凳”就一定糟糕,有的時候,“冷板凳”也是一種機會,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得住。“冷板凳”上有兩種心態:一種是急功近利自毀前程;另一種是隱忍不發顧全大局。對于前者來說,當他們離開“冷板凳”的時候,也正是他們人生失敗的時候,而對于后者,任何位置對他們來說都是機會。
在職場上,一個人出場的機會是有限的,很多時候“冷板凳”才是真正的機會。事實上,在“冷板凳”上往往更容易成功,因為競爭者們對于冷板凳上的人的心理評價較低,你做事的時候不易引起別人的注意,等到別人發現你的時候,你早已從冷板凳轉移到了舞臺的中心。不過,坐“冷板凳”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只有那些能忍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挨罵是前進的動力
世上哪有從不犯錯的人,工作中一旦出錯,就難免要挨罵。尤其是職場新人犯錯更多,挨罵的次數可能會更多。一提起挨罵,有人就會頭皮發麻,或憤憤不平。事實上,挨罵不一定是壞事。有些高明的人,通過挨罵還能加強與上司的溝通。其實不少職場老手都是在罵聲中成長起來的。
挨罵并不是失敗的表現,而是前進的動力,如果能從罵聲中收獲一些東西,這樣就不會白挨罵。
在挨罵的時候,首先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上司既然會批評人,就必定有他的道理,一般都是你的工作有失誤。如果你與之針鋒相對,就等于不承認自己的失誤,這樣就會讓上司對你的人品有看法。因此,在挨罵的時候一定要誠懇,千萬不能與上司針鋒相對。
王亮夢剛進公司,信心百倍,正準備在新環境中一展身手,干一番事業。誰知上班第一天就被上司罵了一頓。
那天上午,經理把王亮夢叫到辦公室,拿出一份材料,讓他馬上送給李部長。由于初來乍到,王亮夢并不認識李部長,匆匆向同事詢問,知道銷售部長姓李,于是,他就風風火火地把材料送到了銷售部李部長的手里。
兩個小時后,王亮夢再次被經理叫了去。王亮夢以為又有什么任務,沒想到一進辦公室,經理就劈頭蓋臉地一頓臭罵:“那明明是一份財務報告,你怎么送到銷售部去了?這么點小事都做不好,你還能做什么,做事的時候要用心……”
原來公司有兩個李部長。王亮夢明白過來,并沒有立即辯解,而是安靜地站在經理側前方,眼睛注視著他,仔細傾聽。
經理罵了一會兒,見王亮夢不出聲,便說:“你怎么不回話啊?”
王亮夢知道這個時候經理的火發完了,便誠懇地說:“對不起!這件事全是我的錯!”
此言一出,經理怒氣全消。然后,王亮夢才解釋:“我剛上班,不知道公司有兩個李部長,今后我一定加倍小心。”
經理聽了他的解釋,也不好意思地說:“算了,此事不必放在心上,以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多問問。”
挨罵時,一定要控制情緒,只要上司罵得對,就應該虛心接受,這樣才能保證不犯同樣的錯誤。上司罵人的時候,多半是在氣頭上,如果這個時候辯解,無異于火上澆油,很容易激起上司的對立情緒。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你不急于爭辯,上司罵著罵著自然會平靜下來。
對于挨罵,職場人士應該向烏龜學習。眾所周知,烏龜在遭受到外力干擾或進攻時,它便把頭腳縮進殼里,從不反擊,直到外力消失之后,它認為安全了,才把頭腳伸出來。
面對正處在氣頭上的上司,就應該收起自己的不滿和沖動,任他指責和批評,直到上司的批評結束。或許有人認為這樣太懦弱了,但是從擺正心態的角度來看,這卻是聰明的做法。
如果有合理的辯解,也不要立刻對上司說,更不能打斷、反駁他,一定要等上司把話說完后,先道歉,以緩和緊張的氣氛,再心平氣和地做出解釋。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撐船”,做個挨罵高手,不僅可以展現你的風度和氣量,而且更容易與上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挨罵是激勵人成功的驅動力,它是上天賜給成功人士的厚禮,又是上天對成功人士的鞭策。它提醒優秀的人永遠不要驕傲,永遠不要忘乎所以,永遠不要故步自封;它鼓勵成功人士自強不息,不斷拼搏,爭取更大的成功。
舒雅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從事市場策劃,月薪2500元。舒雅的頂頭上司是一個女強人,對下屬向來苛刻嚴厲,經常對做事不到位的同事破口大罵,因此,下屬都不太喜歡她。不過,她的工作表現卻深受高層認可。
最初舒雅只是聽說女上司厲害,沒想到上班第一天就見識了。
那天一大早,女上司吩咐她:“你去把那個file給我拿過來!”
“file?”舒雅顯然還沒有習慣外企中英文夾雜的表達方式,頓時不知所措。
女上司看到舒雅一片茫然的神色,聲音不由得提高了八度:“你是碩士研究生畢業嗎?連file都不懂?給我查英文字典去!”
舒雅恍然明白過來,便問:“文件啊,那么多文件,你要哪個?”
“這還要問我?今天的工作重點是什么,你都不知道?我們開會要討論什么,你也不知道嗎?”
接下來,女上司就是一頓狂風暴雨般的教訓。
從那以后,為了少挨罵,舒雅做事更加小心,她努力讓自己的每一個表現都力臻完美。女上司始終百般挑剔,但舒雅卻感覺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快速提高。她漸漸能事事都想在女上司的前面,往往女上司只說一個字,舒雅就能立即明白其意圖。
后來,舒雅離開那家公司,到另一家企業面試時,其全面的思維能力和老練的行事態度,竟然獲得了面試官們的一致好評,一舉拿下了新工作,月薪高達6000元。
回想起那段天天挨罵的日子,舒雅不僅沒有怨恨女上司,反而說:“我只會感謝她,沒有她的錘煉,我怎么會有今天?”
在世界著名企業肯德基餐廳的管理中,有一句名言:“在罵聲中成長。”在肯德基餐廳,經理會罵人,管理組會罵人,星級訓練員會罵人。奇怪的是,被餐廳經理罵得最多的人,升遷也最快。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挨罵能給人以警醒,讓人拋棄懶惰,努力進取。
另外,在職場上,除了難免會被上司罵之外,在人前背后,還可能被同事罵。其實,這也不算什么。這樣的挨罵則是一種有能力的表現,是弱者給予強者的特殊待遇。因此,聽到別人罵自己時,不必感到沮喪,反而要感到光榮。
無論是被上司罵,還是被其他的同事罵,都應該保持誠懇的態度,這是一種風度。面對上司的責罵,要保持頭腦冷靜,事后虛心總結,以防再犯;面對同事的責罵,則應該懷抱寬和的態度,樹立自己的君子風范,這有助于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