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難免會經歷失敗,如果輕言放棄,成功就永遠不會到來。事實上,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挫折與困難,如果一遇挫折與困難就放棄,就使未來的失敗沒有懸念。
其實,失敗多少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輕易放棄,如果能夠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努力,其結果就是成功。在職場生活中,挫折、失敗總是會有的,面對這些艱難,應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屢敗屢戰的勇氣。只有那些越挫越勇的人,才能堅持到最后,收獲豐碩的果實。
別讓失敗嚇跑了成功
一個人奔波在人生路上,忙碌于職場之中,就應該了解功成名就是一連串的奮斗,其中必定有失敗的存在。那些偉大的人物,幾乎都受過一連串的無情打擊,他們每個人都險些宣布“投降”,但是他們因為堅持到底,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果。成功就是這樣一種游戲:不僅需要體力和智力,還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要想贏得光明的未來,那就別讓失敗嚇跑了成功。
清代名臣曾國藩帶兵打仗,最初遭遇了連續數次的大敗。在敗仗中,他也曾狼狽過,但是,他沒有失去繼續戰斗的勇氣和獲得勝利的信念。
咸豐四年四月,曾國藩在靖港鎮被敵軍擊敗,幾乎全軍覆沒。自衡州出師后,他兩仗兩敗,接連遭逢大敗。
曾國藩再次戰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他的大本營長沙,一時間長沙城內滿城風雨。這該怎么向皇上交代呢?
幕僚已經草擬好了奏折,只等曾國藩看過之后就呈本上京了。煩躁的曾國藩看著奏折,心中更是不安。當看到奏折中“屢戰屢敗”一句時,他的心中驀然一痛。
“屢戰屢敗”?難道自己真的這般無能嗎?
他想了想,便接過筆來,毅然將“屢戰屢敗”改成了“屢敗屢戰”。
這么簡單地一改,其意不變,然而卻有了勃勃的戰意。咸豐皇帝看了奏折后,對曾國藩雖敗猶戰非常滿意,令其重振旗鼓,繼續戰斗。
人生道路上難免遭遇失敗,重要的不是今天的失敗,而是以后的路應該怎么走,是選擇放棄,還是繼續堅持?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之所以不能獲得成功,就在于他們面對失敗時選擇放棄。一般來說,人們只有在一件事成功之后才能走下去,一旦遇到失敗,多數人就開始做臨陣脫逃的打算。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放棄成功。
有句名言說:“除非放棄,否則你就不會被打垮。”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成功與失敗,只有相對的堅持與放棄。一個真正的強者絕不會被失敗嚇倒。
史蒂文斯曾在某軟件公司做了8年的程序員,正當他工作得心應手時,公司倒閉了,這對他來說絕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畢竟那是自己為之奮斗了整整8年的工作崗位。公司一倒閉,史蒂文斯就沒有了收入,這讓他不得不為生計考慮,重新出去找工作。
這時,正好微軟公司在招聘程序員,待遇也相當不錯。史蒂文斯知道這個消息后,信心十足地去應聘了。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他輕松過了筆試關。然而,在面試時,考官的問題卻是關于軟件未來發展方向的,這點他從來沒有考慮過,結果在最后關頭,史蒂文斯被淘汰了。
史蒂文斯雖然失敗了,但他覺得微軟公司對軟件產業的理解還是非常獨到、新穎的,這讓自己受益匪淺。于是,他便給微軟公司寫了一封感謝信。
在信中,史蒂文斯說道:“貴公司花費人力、物力為我提供筆試、面試的機會,雖然我落聘了,但是這次應聘讓我大長見識。感謝你們為之付出的勞動,謝謝!”
沒想到的是,這封特別的信后來被送到總裁比爾·蓋茨手中。3個月后,史蒂文斯突然收到了微軟公司的錄用通知書。十幾年后,憑著出色的業績,史蒂文斯成為微軟公司的副總裁。
面對失敗,最好的辦法不是逃避,而是不放棄。不要以為一時失望就是終生的失望,真正的失望是你放棄了自己的道路,放棄了堅持走下去的勇氣和信心。成功最簡單的路就是堅持。
西楚霸王項羽的一生十分短暫,盡管他有英雄之名,但是沒有獲得最終的勝利,其結局是悲慘的。究其失敗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通厚黑之道。
在鴻門宴上,項羽不忍殺劉邦,其心不夠黑;失敗后便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殺,則表明其臉皮不夠厚。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然而,項羽英雄一世,卻不懂這個道理,最終自行結束了自己的性命,也終結了自己的輝煌。
所謂的“天之忘我也,非戰之罪”,這只不過是一句借口,真正有能耐的人絕不會被失敗嚇倒,而會努力奮斗,用成功來證明自己。
與項羽不同的是,被打敗的勾踐并沒有自殺,也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臥薪嘗膽”,忍受失敗與屈辱,最終創造了成功。
失敗有什么可怕呢?許多失敗者不是因為自己的條件和實力不如別人,而是因為在前進道路上被迷霧遮住了眼睛,被曾經的失敗嚇住了,不敢繼續走下去,最終放棄了成功。
當失敗來臨,害怕、逃避也于事無補,如何消除失敗的影響,重振旗鼓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失敗,殘酷的現實會讓人失望,但是你不能因為害怕失敗而逃避風險,否則只會把成功趕走。害怕失敗,逃避失敗,掩飾失敗,只會錯失眼前的機會,讓失敗的陰影擴散。
身在職場,就應該具有無畏的勇氣,如果遇到困難一味地逃避,你的機會就會被剝奪。不要因為失敗而放棄自己的夢想。面對生活的挫折,懦弱、退縮都無濟于事,那樣只會讓挫折的陰影布滿你的人生。只有懷抱堅定的信念,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讓你擁抱成功。
勇于面對人際交往的失敗
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比殘酷的現實更能磨礪人,每一次失敗的經歷都會讓人看清這個社會。雖然失敗的遭遇是痛苦的,但不可否認,它是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應該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經驗。
在職場的人際交往中,也隨時面臨著失敗,人生路上,不幸隨時都會到來。因此,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
黃蕾原來在一家銀行工作,當時和她一起進銀行的還有一個女孩,她們倆是同鄉。不過那個女孩家境不太好,生活上比較節儉。黃蕾了解了這些情況,對她有些同情,所以在工作上,黃蕾會盡量幫助她。
下班后,她們一起逛街、吃東西,很多時候都是黃蕾請客。她還經常把自己用不完的化妝品、衣服、書等物品都給那個女孩。
她們在銀行同進同出,很快被認為是知己,而黃蕾也一直把那個女孩當成自己的好朋友。后來有一次,銀行有一個到香港培訓的名額,人選就定為黃蕾與那名女孩。黃蕾覺得,自己去香港的機會很多,而那個女孩的機會比較少,所以黃蕾根本沒打算跟那個女孩爭,甚至還主動找到主任,表示支持那名女孩去香港。
最后,那個女孩果然去了香港,她走之后就再也沒有和黃蕾聯系過。不久后,黃蕾突然被單位給辭退了。黃蕾很吃驚,一打聽才知道,那個女孩在爭取名額時,竟然跟主任檢舉了她。那名女孩告訴主任,黃蕾拿自己的車票和餐票到單位沖賬。
黃蕾知道這一切時非常寒心。她知道自己被誣陷了,但也沒有辦法,只能怪自己交友不慎。盡管后來黃蕾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但是這次的經歷讓她變得謹慎起來。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殘酷的經歷最讓人長記性,無論是工作上的失敗,還是人際關系的不幸遭遇,都能給人深刻的印象,并從中吸取教訓。
如果你經歷過失敗,那么你是幸運的,因為你知道失敗的樣子。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失敗,反而是一種最大的失敗:因為你將要面對一個全然陌生的人生大敵。一個人沒有失敗的教訓就看不透世情,人生之路就將步履維艱。
辛志安經過多年的努力才當上主管,回想起自己剛畢業時到了一個陌生的公司,沒有任何人幫助,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去碰,碰到頭破血流才明白的。對于自己的職場經歷,辛志安很有感觸,因此,他對待到公司來的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很好。每當公司里有新進的大學生時,他都會想起自己當年的情形,便對他們常施以幫助與關懷。
后來,公司來了一個女孩,剛畢業一年,那個女孩特別乖巧,交代的事情總是很快就能做好。當然,剛開始的時候,她有很多東西都不懂,辛志安便不厭其煩地教她。那個女孩也很爭氣,學得非常快,因此辛志安對她很器重,給了她很多機會去展示自己,在老板面前也對她褒獎有加。
那時候,辛志安的頂頭上司為人和能力都很差,辛志安對他心存偏見,由于對那個女孩很信任,平時閑聊時難免會說出一些看法,也包括對自己頂頭上司的評價。當時,辛志安以為,那個女孩是自己器重的人,性格又穩重,應該不至于亂說話。
不久之后,辛志安制訂了一個工作計劃,在會議上公布了。可是,沒過幾天,他的頂頭上司卻告訴他,那個計劃有些問題,要暫緩執行。辛志安從上司的態度中,明顯感覺到他的不滿。
事后他才知道,原來是那個女孩到上司那里打小報告。辛志安聽了這個消息后非常失望,突然覺得自己很失敗,竟然會被下屬出賣。
經過這件事情后,辛志安開始謹慎用人,不會再同情心泛濫了,并且也懂得禁口的重要性了。
經歷了失敗,才會有教訓。只有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才能更好地成功。面對人際交往的失敗,反思是應該有的,那是對未來的負責,反思以前致命的傷,從失敗中學習,從教訓中學習而進步。
不論是人際交往中的失敗,還是工作上的失敗都是一種學習經歷,你可以讓它變成墓碑,也可以讓它變成踏腳石,選擇的權利就在你的手中。有一句話說得好:“好馬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其實講的就是“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道理。
作為一個職場人士,應該認識到,各種失敗就是學習成功的學費。只有經歷了失敗的考驗,依靠自己的積極努力,才能營造成功。從失敗中總結教訓,向失敗學習,在職業道路上才能少走彎路、少遭受挫折,成就非凡。
敗軍之將,更需言勇
失敗是一種不錯的經歷,但這也要看對什么人而言。對于強者與勇者來說,失敗是一種教訓和磨礪,但對于那些畏首畏尾的懦夫來講,失敗就是一種習慣,絕對不會對成功產生教益。因為面對失敗,需要莫大的勇氣。
有人認為,失敗者不配談“勇”字。古語云:“敗軍之將,何以言勇。”但事實上,敗軍之將,更需言勇。作為失敗者,更需要勇氣和勇敢,這是因為:第一,承擔失敗的責任需要莫大的勇氣;第二,繼續前進,爭取勝利需要勇敢。
在職場上做事就要承擔責任,尤其是當失敗來臨之時,如果每個人都推卸責任,那么就沒有團隊,就沒有未來。雖然失敗是痛苦的,但是不能因此無奈。喬治·蕭伯納認為:“一個人承認的失敗越多,他就越值得尊敬。”拿出勇氣去面對,承認失敗、接受失敗,是一個勇者的表現,值得人們尊重。
其實,承認自己失敗了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可許多人卻沒有這個勇氣,也就失去了這次機會。相反,如果你能夠承認自己的失敗之處,主動去承擔責任,你將得到更多的機會。
費丁南·華倫是一位商業藝術家。有一段時間他很不開心,因為他遇到一件難堪的事情——有位藝術組長總是喜歡雞蛋里挑骨頭,對他的作品很不滿意。
有一次,華倫交了一件很急的完稿給那個藝術組長。沒想到,過了不一會兒,他打電話給華倫,讓華倫立刻到他辦公室去,說是出了問題。
華倫來到藝術組長辦公室,在聽完藝術組長的責備后,華倫雖然有些不高興,但他還是低頭說:“組長先生,如果你的話不錯,我的失誤一定不可原諒。我為你工作了這么多年,實在該知道怎么畫才對。這是我的失敗之處,我覺得很慚愧。”
組長一聽華倫的話,連忙說:“是的,你的話沒有錯,不過畢竟這不是什么嚴重的事,只是……”
華倫打斷了他,說:“任何小失誤都可能導致大失敗。”
組長想要插嘴,但華倫不讓他插嘴,一直自我批評作檢討。他接著說:“我應該更小心才對,你給我的工作很多,照理應該使你滿意,因此我打算重新再來。”
“不,”組長反對道,“你的作品很好,并不失敗,只需要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
結果,談話結束后,兩人便同進午餐。分手之前,那位組長開給華倫一張支票,又把另一件工作交給了華倫。
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失敗之處,不僅可以消除負罪感,而且有助于解決問題。如果你勇于承認失敗,你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除了需要有承認失敗的勇氣,更需要勇敢地面對失敗后的未來,這也是“敗軍之將,更需言勇”的重點所在。
有個年輕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份銷售的工作,然而,經過大半年的工作后,年輕人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成績,盡管他一直都勤勤懇懇,非常努力,但是工作始終沒有起色,反而在幾個大項目上接連失敗。
看到自己的同事個個都做出好成績,想到自己的經歷,他感到十分沮喪。
后來,他實在無法忍受這種痛苦,便找到了總經理,慚愧地說:“我想辭職,也許我不適合這份工作。”